Workflow
智能化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预见2025:《2025年中国水泥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前瞻网· 2025-05-02 09:11
行业概况 - 水泥是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后能在空气或水中硬化,并能胶结砂、石等材料 [1] - 水泥产业链分为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生产制造和下游应用三个阶段 [2] - 中游是水泥制造的核心环节,包括熟料生产和水泥粉磨 [3] - 行业上市公司包括海螺水泥、华新水泥、金隅集团、冀东水泥和塔牌集团等 [1]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包括石灰石企业四川金顶、三友化工和祁连山,黏土质企业漳州发展、君正集团和淮北矿业 [5] - 中游水泥生产商包括中国建材、海螺水泥和华新水泥等 [5] - 下游主要应用于房地产与基建领域 [5] 行业发展历程 - 起步探索阶段(1978-1984):恢复科研队伍,引进日本技术 [7] - 计划向市场转换(1985-1995):解决水泥短缺问题,调整行业结构 [7] - 淘汰改造提升发展(1996-2000):扭转供不应求局面 [7] - 高速跨越发展阶段(2001-2010):海螺水泥引领技术突破,产量达到峰值 [7] - 供需平衡结构调整(2011-2021):淘汰落后设备,推动供给侧改革 [7] - 寻求产业升级突破(2022至今):下游需求疲软,行业向绿色化生产转型 [7] 行业政策背景 - 2024年12月《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制定碳排放核算方法,推进水泥等重点产品质量追溯标准 [10] - 2024年7月《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聚焦水泥等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 [10] - 2024年5月《水泥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加快节能降碳改造 [10] - 2024年5月《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推动水泥错峰生产常态化,到2025年底30%产能达到能效标杆水平 [10] - 2024年3月《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改造提升水泥生产装备和技术 [10] - 2024年1月《关于做好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推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水泥材料升级换代 [10] 行业发展现状 - 水泥行业规模:2019年突破万亿营收达1.01万亿元,2021年达峰值10754亿元,2022年下滑17.4%至8885.1亿元,2024年预计7151.2亿元 [11] - 水泥产量:2022年21.18亿吨(-10.8%),2023年20.23亿吨,2024年跌破20亿吨至18.25亿吨 [12] - 水泥表观消费量:2022年21.27亿吨(-11.1%),2024年18.2亿吨(-9.9%) [15] - 下游应用结构:基建占比63%,房地产占比22%,民用占比15% [17] 行业竞争格局 - 区域竞争:水泥企业主要分布在河北(1101家)、河南(1076家)和湖北(786家)等中部省份 [19] - 企业竞争:中国建材年产能5.18亿吨全球第一,海螺水泥3.95亿吨全球第二 [20]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 发展前景:预计2030年行业营收将降至6939亿元(中观情形增速-0.5%) [24] - 发展趋势:产能置换和智能化建设是未来显著特征,绿色矿山建设不断推进 [26]
山西华阳集团“新”潮澎湃 向“质”图强
新华财经· 2025-04-15 16:50
科技创新与智能化转型 - 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从传统人工作业到智能系统精准操控的转变,显著提升安全高效生产能力 [2] - 公司持续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将先进理念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3] - 公司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调度、采煤、运输、通风、排水等环节提升煤矿智能化水平,应用智能化采煤机工作台、矿灯充电柜等智能系统和设备 [5] 智能化设备与技术应用 - 华阳一矿应用井筒安全智能巡检机器人,对关键部件进行拍照采集和智能分析,提升巡检效率 [3] - 华阳一矿采用2540米带式输送机,实现安全生产、节能降耗、减员提效,未来将总结推广经验 [3] - 华阳二矿应用"以管代巷"技术治理瓦斯,工作面平均瓦斯浓度降至0.20%,上隅角浓度控制在0.5%以下,缓解矿井衔接紧张问题 [3][4] 智能化人才与体系建设 - 公司推动AI技术与煤炭产业深度融合,构建覆盖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化管控体系,优化生产调度和灾害预警能力 [5] - 公司通过校企合作、厂矿结合等方式培养智能化复合型人才,提升软件开发能力以解决安全生产难题 [5][6] - 公司计划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在矿井场景的应用,为安全生产提供更多保障 [5] 行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 公司通过智能化建设重塑行业发展模式,展现科技创新对传统产业的变革作用 [2] - 公司致力于打造"五型华阳",在智能化矿山建设中探索新课题,应对新挑战 [5][6] - 公司通过技术升级和智能化转型,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案例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