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白银有色(601212)
icon
搜索文档
白银有色融资余额4.71亿元,正被调查律师征集受损投资者维权
新浪财经· 2025-09-17 23:53
融资与负债情况 - 9月16日融资净偿还1674.4万元 融资余额4.71亿元较前一日下降3.43% [3] 监管与法律风险 - 9月10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3] - 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造成损失的投资者可依法索赔 索赔区间涵盖2020年4月30日至2025年9月10日 [3] 财务与利润分配 - 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8079.17万元 母公司报表未分配利润23.78亿元 [4] - 拟每10股派现0.04元 总股本74.05亿股对应派现总额2961.91万元 方案尚需股东大会审议 [4] 公司经营范围 - 对外承包工程 第三类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经营与生产 [4]
白银有色、中信集团在山东成立生态发展公司
证券时报网· 2025-09-17 12:44
公司成立与股权结构 - 中工科信(山东)生态发展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法定代表人为周在明[1] - 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人民币[1] - 公司由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与白银有色(股票代码601212)间接共同持股[1] 业务范围 -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节能管理服务及生态恢复保护服务[1] - 业务包括水污染治理与水环境污染防治服务[1] - 提供环保咨询服务等生态发展相关业务[1]
白银有色融券余额781.89万元,刚收到立案告知书受损股民可索赔
搜狐财经· 2025-09-15 17:17
公司融资交易情况 - 9月12日融券卖出23.62万股 融券偿还15.04万股 融券余量196.95万股 融券余额781.89万元 [2] 监管立案调查 - 9月10日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3] - 凡2020年4月30日至2025年4月29日期间买入且期末持有 或上市后至2025年9月10日期间买入且期末持有的受损投资者可依法索赔 [3] 半年度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8亿元至2.7亿元 上年同期盈利1233.73万元 [4][5] - 亏损主因是对上海红鹭贸易公司仓储合同纠纷案计提预计负债约3.14亿元 [5] - 有色金属产品市场价格同比上升 公司通过降本增效使毛利率同比提升 [5] 公司基本信息 - 实缴资本49.26亿元 2019年完成定向增发 交易金额6.79亿元 [6]
白银有色遭立案跌停 70年老牌国企内控失守
国际金融报· 2025-09-12 21:21
立案调查与市场反应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于9月10日被证监会正式立案调查 [2] - 公告发布次日股价开盘一字跌停 单日市值蒸发约30亿元 [2] - 立案前一周公司股价曾连续两日涨停 且公司公告称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2] 未披露刑事犯罪案件 - 2023年11月发生非公司人员勾结仓库管理员盗出990吨锌锭案件 法院判决赔偿2267.91万元但执行未到位 [3] - 2024年初原营销中心员工伪造销售单据侵占价值1.57亿元阴极铜产品 监察机关查封冻结涉案资金5098.6万元 房产20套 股票市值约4200万元 [3] - 两起案件均未在2023年年报中披露 直至2025年7月回复监管问询时才公开 公司解释称因刑事调查保密要求未披露 [3] 子公司风控漏洞与业绩影响 - 子公司上海红鹭与南储仓储合同纠纷因涉刑事案件被法院驳回 公司计提预计负债约3.17亿元 [3] - 该计提直接导致2025年上半年亏损2.17亿元 同比暴跌1859.82% [3] - 2023年11月子公司发现三家客户锌锭发货量与实付款出现3.88亿元巨额差额 暴露贸易环节管理漏洞 [3] 公司历史与背景 - 公司成立于1954年 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老牌国企 曾创铜硫产量 产值和利税连续18年全国第一纪录 [4] - 2008年引入中信集团战略投资完成股份制改造 2017年成为国内A股唯一整体上市的有色冶金国企 [4] - 注册资本74.05亿元 是国企混改典型样本 [4] 业务规模与产能 - 业务覆盖铜 铅 锌 金 银等金属的采 选 冶 加及贸易 形成国内15座矿山+全球10余国布局的跨国体系 [5] - 2023年具备年产能矿山采选1000万吨 铜铅锌冶炼60万吨 黄金15吨 白银500吨 [5] - 2025年产能计划提升至铜40万吨 铅锌40万吨 黄金50吨 白银800吨 [5] 盈利能力分析 - 2017年上市首年实现营业收入566.34亿元 净利润2.39亿元 [5] - 2018-2024年营业收入由620亿元增长至868亿元 但归母净利润始终在低位徘徊 [5] - 2018年归母净利润急降至2590万元 2022年前始终维持在3000万元左右 2023年突破亿元后2024年又回落至8079万元 [5] - 持续规模扩张未能有效转化为盈利能力提升 [5]
白银有色龙虎榜数据(9月12日)
证券时报网· 2025-09-12 21:12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白银有色今日股价上涨3.93% 换手率7.66% 成交额21.59亿元 振幅16.29% [2] - 沪股通净买入5102.75万元 营业部席位合计净卖出6324.25万元 [2] - 主力资金净流入9510.60万元 其中特大单净流入1.32亿元 大单净流出3663.20万元 [2] 龙虎榜交易明细 - 前五大买卖营业部合计成交3.32亿元 买入额1.60亿元 卖出额1.72亿元 净卖出1221.50万元 [2] - 沪股通为第一大买入营业部 买入8426.86万元 同时为第三大卖出营业部 卖出3324.11万元 [2][3] - 中国国际金融上海分公司同时出现在买二和卖一席位 买入2467.94万元 卖出4163.26万元 [3][4] 融资融券情况 - 最新两融余额5.08亿元 其中融资余额5.00亿元 融券余额719.57万元 [2] - 近5日融资余额增加3336.71万元 增幅7.14% 融券余额增加58.60万元 增幅8.87% [2] 财务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445.59亿元 同比下降15.28% 净利润亏损2.17亿元 [3]
白银有色遭立案跌停,70年老牌国企内控失守
搜狐财经· 2025-09-12 20:30
公司内控与法律事件 - 公司因未披露两起刑事犯罪案件遭证监会立案 其中2023年11月发生990吨锌锭盗窃案 法院判决赔偿2267.91万元但执行未到位[1][3] 2024年初发生原员工伪造销售单据侵占阴极铜产品案 涉及金额1.57亿元 监察机关查封冻结涉案资金5098.6万元/房产20套/股票市值约4200万元[3] - 子公司上海红鹭因合同纠纷涉及刑事案件 法院驳回诉讼并移送公安机关 导致公司计提预计负债约3.17亿元[3] 另发现三家客户锌锭发货量与实付款存在3.88亿元巨额差额[3] - 上述事件直接导致2025年上半年亏损2.17亿元 同比暴跌1859.82%[3] 且两起刑事案件未在2023年年报披露 直至2025年7月回复监管问询才公开[3] 公司历史与业务规模 - 公司成立于1954年 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老牌国企 曾创铜硫产量/产值和利税连续18年全国第一纪录[4] 2008年引入中信集团战略投资完成股份制改造 2017年成为A股唯一整体上市有色冶金国企 注册资本74.05亿元[4] - 业务覆盖铜/铅/锌/金/银等金属采选冶加及贸易 形成国内15座矿山+全球10余国布局的跨国体系[6] 2023年具备年产能矿山采选1000万吨/铜铅锌冶炼60万吨/黄金15吨/白银500吨[6] - 2025年规划产能提升至铜40万吨/铅锌40万吨/黄金50吨/白银800吨[6]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2017年上市首年实现营业收入566.34亿元 净利润2.39亿元[8] 2018-2024年营业收入由620亿元增长至868亿元[8] - 归母净利润自2018年起持续低迷 2018年骤降至2590万元 2022年前始终徘徊在3000万元左右[8] 2023年突破亿元后2024年又回落至8079万元[8] - 规模扩张未有效转化为盈利能力提升[9]
被立案后跌停,白银有色内控失守,半年超400亿营收仍亏超2亿
36氪· 2025-09-12 19:00
证监会立案调查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 [1] - 公告未明确具体立案事项 但资本市场反应剧烈 股价一字跌停 单日市值蒸发约30亿元 [1] - 立案后次日股价有所回升 报收3.97元/股 涨幅3.93% [1] 历史内控漏洞事件 - 发生阴极铜失踪案 涉案金额达1.57亿元 涉及员工伪造销售单据侵占阴极铜产品 [3] - 发生锌锭盗窃案 涉案990吨锌锭 贸易商与库管员串通盗出产品 [3] - 全资子公司上海红鹭发现3.88亿元财务黑洞 因业务人员受贿违规出具出库单导致多发锌锭 [4] - 上述事件均未在2023年年报中及时披露 导致公司被监管问询 [3] 财务影响与业绩表现 - 对阴极铜事件计提损失8587.92万元 锌锭事件计提损失2323.64万元 计入2024年度损益 [7] - 对上海红鹭3.88亿元财务黑洞进行会计差错更正 追溯调整2019-2023年度财务报表 [7] - 2019年、2020年、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调减41.04%、65.29%、58.28% [7] - 2025年上半年因未决诉讼确认预计负债3.17亿元 其中3.14亿元为仓储合同纠纷 [7] - 2025年上半年营收445.59亿元 但归母净利润亏损2.17亿元 同比下滑1859.82% [7] 生产运营情况 - 2025年上半年采选系统产出精矿铜铅锌钼金属量13.05万吨 较上年同期减少13.17% [8] - 冶炼系统生产铜锌铅金属产品同比增长5.94% 阴极铜、锌产品、黄金、白银、硫酸等产量均有上升 [8] 公司回应与整改措施 - 公司称内控不能防止第三方仓库库管与客户勾结的犯罪行为 [5] - 事件发生后通过调整仓库主管部门、增加盘点频次、改进盘点方法等方式改进管理 [5] - 对于未披露事件 公司解释因刑事调查保密要求而未在调查终结前披露 [3]
白银有色遭立案跌停,70年老牌国企内控失守
IPO日报· 2025-09-12 17:03
核心观点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股价次日一字跌停 市值蒸发约30亿元[1] - 公司未在2023年年报中披露两起刑事犯罪案件 涉案金额合计约1.8亿元 监管问询后才被迫公开[5] - 子公司风控漏洞导致计提预计负债3.17亿元 直接造成2025年上半年亏损2.17亿元 同比暴跌1859.82%[6] 立案调查事件 - 9月10日公司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1] - 公告发布次日股价一字跌停 单日市值蒸发约30亿元[1] - 立案前一周股价曾连续两日涨停 公司公告称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重大信息[2] 未披露刑事案件 - 2023年11月非公司人员勾结仓库管理员盗出990吨锌锭 法院判决赔偿2267.91万元但执行未到位[5] - 2024年初原营销中心员工伪造销售单据侵占价值1.57亿元阴极铜产品 监察机关查封冻结涉案资金5098.6万元 房产20套 股票市值约4200万元[5] - 公司以刑事调查保密要求为由未在2023年年报中披露 2025年7月回复监管问询时才公开[5] 子公司风控问题 - 子公司上海红鹭与南储仓储合同纠纷因涉刑事案件被法院驳回 公司计提预计负债约3.17亿元[6] - 2023年11月子公司发现三家客户锌锭发货量与实付款出现3.88亿元巨额差额[7] - 贸易环节管理漏洞直接导致2025年上半年亏损2.17亿元 同比暴跌1859.82%[6] 公司背景与业务 - 公司成立于1954年 是老牌国有有色金属企业 曾创铜硫产量 产值和利税连续18年全国第一纪录[8] - 2008年引入中信集团战略投资 2017年成为国内A股唯一整体上市有色冶金国企 注册资本74.05亿元[8] - 业务覆盖铜 铅 锌 金 银等金属采选冶加及贸易 形成国内15座矿山+全球10余国布局[9] - 2023年产能为矿山采选1000万吨/年 铜铅锌冶炼60万吨/年 黄金15吨/年 白银500吨/年[9] - 2025年计划产能提升至铜40万吨 铅锌40万吨 黄金50吨 白银800吨[9] 盈利能力分析 - 2017年上市首年营业收入566.34亿元 净利润2.39亿元[11] - 2018-2024年营业收入从620亿元增长至868亿元 但归母净利润持续低迷[11] - 2018年归母净利润骤降至2590万元 2022年前始终徘徊在3000万元左右[11] - 2023年归母净利润突破1亿元 2024年回落至8079万元[11] - 规模扩张未有效转化为盈利能力提升[11]
白银有色持续技术创新,加速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战略转型
全景网· 2025-09-12 16:52
技术创新投入 - 上半年论证备案38项科技研发项目[1] - 获得甘肃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和研产融合科技攻关赋能计划立项支持[1] - 申请受理92件知识产权(含19件发明专利) 授权72件专利(含1件发明专利)并登记1项软件著作权[1] 新能源新材料转型进展 - 交付国内首根750米核聚变装置用超导电缆[2] - 微细电磁线年产能达2万吨 技术规格覆盖Φ0.012mm-Φ0.040mm[2] - 参股企业形成7万吨高档电解铜箔产能[2] 产业链产能建设 - 参股公司建成投产2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2] - 参股公司5000吨纳米氧化锌生产线于2025年7月投入试生产[2]
白银有色融资余额5亿元,刚收到立案告知书受损股民可索赔
搜狐财经· 2025-09-12 16:15
融资与负债情况 - 9月11日融资净偿还5223.41万元 融资余额5亿元较前一日下降9.45% [2] - 为全资子公司新增担保1.37亿元 解除担保2.05亿元 为参股子公司新增担保1639.43万元 解除担保925万元 [3] - 为全资和控股子公司提供担保额度不超过26.3亿元 已担保12.89亿元 预计2025年新增13.41亿元 为合营或联营企业担保额度不超过14.07亿元 已担保7.81亿元 预计新增6.26亿元 [3] 担保状况 - 截至2025年7月31日为下属企业提供担保18.21亿元 占2024年12月31日经审计归母净资产11.71% [4] - 为全资及控股子公司担保9.75亿元占净资产6.27% 为参股子公司担保8.46亿元占净资产5.44% 无逾期担保 [4] 监管与法律事项 - 9月10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告知书 [2] - 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导致投资者损失 符合条件投资者可依法索赔 [2] 知识产权资产 - 持有专利信息1414条 著作权信息25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