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
搜索文档
为爱坚守 5位民政系统代表共话民生福祉
新华网· 2025-05-21 00:09
民政系统代表工作成果 - 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医务科科长黄会青32年专注罕见病治疗,带领团队诊断20余种罕见病,帮助多名患病儿童融入社会 [2] - 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晓霞23年落实低保政策,构建县乡村三级救助窗口,组建71支快速响应队 [2][3] - 山东省菏泽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吴波17年创新推行市级统筹管理流浪乞讨人员信息,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救助网络 [4] - 上海市闵行区婚姻登记中心完成2022年"全市通办"、2023年"跨省通办"、2024年涉外婚姻登记试点工作 [6] - 柳州市社会福利院护理组长邱丽芸12年服务500多位老年人,开展"银龄守护行动"提供6200人次上门服务 [7] 民政服务创新模式 - 甘泉县推广"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模式,融合10余个部门40多个救助项目 [3] - 菏泽市探索"社会组织+志愿者+社工+救助站"联合巡查模式 [4] - 闵行区成立"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幸福充电站服务在沪青年 [6] - 柳州市社会福利院创建工作室开展社区延伸服务,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 [7] 行业发展动态 - 婚姻登记服务实现全国通办后需加强婚姻家庭辅导师培训应对各地风俗差异 [6] - 养老护理行业获得国家重视,发展途径拓宽,职业荣誉感提升 [7] - 柳州市社会福利院老年人患病率达95%,凸显专业护理需求 [7]
2025年辽宁省办好民生实事清单
辽宁日报· 2025-05-09 09:04
就业支持与保障 - 城镇新增就业47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帮扶7万名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1] - 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释放惠企减负政策红利20亿元以上,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缺口72万个 [1] - 新就业人员中18—45岁中青年群体占比达到75%,开展补贴性培训21万人次 [1] - 提升公益岗、帮扶车间吸纳就业能力,实现脱贫人口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15.6万人以上 [2] - 新增残疾人就业1.6万人,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次 [5] 社会保障与福利 -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20元,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1] - 实施20个以上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改造提升,实施1.5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3] - 乡镇、街道范围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分别达到50%、80% [3] - 根据物价上涨幅度适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4] -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医保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率达到80%以上 [9] 教育与医疗 -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省级评估验收县(市、区)占比达到50%,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提高1000元,达到7000元以上 [6] - 优质公办幼儿园覆盖92%的乡镇,新增优质特色普通高中招生计划1万个以上 [6] - 取消门诊预交金,将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降至同病种个人自付平均水平 [7] - 建设提升村卫生室3500所,新增临床重点专科100个以上 [7] - 启动实施全省初中在校14周岁以下女生自愿免费接种预防宫颈癌的二价HPV疫苗工作 [8] 基础设施建设 - 新建5G基站1万个,全省1万个重点场所实现移动网络深度覆盖 [12] - 建设改造农村公路5500公里,改造公路危旧桥梁300座 [13] - 新增高速公路服务区、普通公路充电车位555个,推广应用低地板及低入口公交车300台 [13] - 建设农村供水工程300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 [14] - 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00个,更新住宅老旧电梯2899部,更新改造城市老旧管网4600公里 [17] 环境保护与治理 - 确保PM2.5年均浓度低于34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例低于0.7% [15] - 地表水国考断面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稳定在78.7%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0% [15] - 完成512个行政村环境整治 [8] - 完成营造林110万亩,治理废弃矿山10.8万亩 [16] 文化体育与公共服务 - 开展公益惠民演出活动和群众性文化活动各1000场,开展非遗公益惠民活动100场 [10] - 举办博物馆展览100场以上、主题社教活动2900场 [10] - 配建健身器材700套、笼式足球场60套、乒乓球台400副 [11] - 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 [7]
贵州黔南州:聚焦民众“三件事” 扛稳责任保民生
中国新闻网· 2025-04-29 17:02
社会救助工作成效 - 贵州省黔南州社会救助工作连续5年获全省"优秀"等次,2名业务骨干获国家级表彰[1] - 2021年以来累计发放救助资金43.73亿元,覆盖各类民政救助保障对象38万人[4] - 84.91万脱贫人口中有10.39万人享受民政保障政策,实现社会救助与防止返贫政策衔接[4] 政策体系与执行机制 - 出台《黔南州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实施方案》18条举措,配套制定特殊困难人员供养等系列文件[2] - 建立"三层五类"救助体系:覆盖最低生活保障核心层(20.38万人)、低收入中间层、急难型拓展层(专项救助28.04万人次)[4] - 36.21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平台,实行"综合督导+专项督查+绩效评估"三级监管机制[4] 社会力量参与 - 2021年以来投入740万元购买服务资金用于政策宣传和能力评估,募集慈善款物1490万元[5] - 设立"救急难"基金(20万元)及专项救助基金,203家社会组织投入帮扶资金4000万元[5] - 开展救助政策培训1577场次覆盖5.9万人次,投入30万元拍摄政策宣教片提升民众知晓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