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服务

搜索文档
焦点访谈 | 重磅民生文件公布!各地实现同城同权有哪些新探索
央视网· 2025-07-24 21:35
同城同权政策背景 - 中办、国办发布文件提出推行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推动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 [1] - 基本公共服务涵盖公共教育、劳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等8大领域 [1] - 我国是人口流动大国,外来人口基本公共服务问题亟待解决 [1] 乐清市教育领域实践 - 2021年起出台十余份文件,从政策、供给、服务三方面破解随迁子女教育难题 [7] - 放宽入学条件至"应入尽入、不设门槛",转学实行"零拒绝"服务 [7] - 民办学校在校生占比从16.2%降至4.5%,近五年新建14所义务教育学校 [9] - 实行"阳光招生"和"零择校"原则,采取同批次摇号、混合编班确保教育公平 [9] - 下一步将推进网上报名、企业集体办理等便利化通道,实施教师全员轮岗 [11] 东莞市住房保障实践 - 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覆盖非户籍人口,申请者可享受人才租房补贴 [13] - 2021年被列为全国保障性租赁住房试点城市后重点转向社会面房源筹集 [15][17] - 2023年修订公租房政策,累计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9.65万套 [21] - 2021年试点筹集1.5万套共有产权房,2024年新开工6个配售型项目共3691套 [21] - 形成公租房兜底、保障性租赁住房过渡、产权型保障房安家的多层次体系 [21] 政策实施成效与挑战 - 乐清每3名学生中有1名随迁子女,东莞常住人口中70%为外来务工人员 [9][15] - 东莞土地开发强度超50%,面临用地紧张和财政压力等挑战 [19] - 国家81项基本服务中已有62项实现常住地提供,剩余19项待攻坚 [25] - 需建立跨区域公共服务统一标准,加强地区间政策衔接和数据共享 [25]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 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上海证券报· 2025-07-03 09:56
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 - 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险制度 [1][2] - 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予以社会保险补贴 [1][2] - 有序推进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跨省共济 [2] - 支持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将生育保险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参保人 [1][2] - 稳步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 [1][3] 低收入群体帮扶 - 加强动态监测预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群众纳入社会救助范围 [2] - 制定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 [2] - 合理确定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挂钩 [2] - 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1][2] - 制定技能人才最低工资分类参考指引 [2] 基本公共服务优化 - 细化制定分地区分领域基本服务项目清单、基本质量标准、均衡评估办法 [2] - 推动数字智能技术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加快信息数据互通共享 [2] - 推进婚姻登记等常用服务事项取消户籍地限制全国通办 [2] - 采取常住地直接提供、跨区域协同经办等方式,逐步将基本公共服务调整为常住地提供 [3] - 推动人口集中流入地城市"一城一策"制定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实施办法 [3] 教育资源扩优提质 - 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扩大优质中小学校、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 [3] - 将义务教育基础薄弱学校纳入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或托管帮扶 [3] - 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3] - 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重点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 [1][3] - 加快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向农村学校等倾斜 [3] 医疗卫生资源共享 - 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 [4] - 逐步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覆盖 [4] - 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调整机制,制定出台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 [1][4] "一老一小"普惠服务 - 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原则上不低于80% [4] - 用10年左右时间推动有条件的大城市逐步实现嵌入式等普惠托育覆盖80%以上社区 [4] 保障措施 - 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用,提高预算内投资支持社会事业比重 [4] -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基本民生财力保障 [4] - 完善各级政府民生实事清单制度 [4]
四方面10条政策举措 回应民生重点关切
证券日报· 2025-06-11 01:26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提出四方面10条政策举措,聚焦民生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及社会服务可及性 [1][2] - 政策亮点体现为"准、实、新"三大特点:"准"指方向与着力点精准,"实"针对民生堵点提出明确目标,"新"通过小切口举措撬动大民生改善 [3] 财政投入规划 - 2025年全国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算均接近4.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和5.9%,卫生健康支出保持高增幅 [4] - 中央财政安排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66.8亿元,用于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等群体的兜底保障 [5] 重点领域措施 - 养老保障:城乡居民全国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同步上调,中央财政加大补助力度并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调剂,覆盖超3亿老年人 [4] - "一老一小"服务: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失能老年人照护及普惠托育服务,加快建立育儿补贴制度 [5] - 公共服务:强调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推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及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 [2]
重磅民生文件释放强烈信号 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
中国青年报· 2025-06-10 08:52
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 - 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 [1] - 支持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将生育保险生育津贴按程序直接发放给参保人 [1] - 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1] - 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 [1] - 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发式帮扶提能增收行动,建立农村低收入家庭劳动力劳动伤害帮扶机制 [1] - 采取常住地直接提供、跨区域协同经办、完善转移接续等方式,逐步将基本公共服务调整为常住地提供 [2] - 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 [2] - 稳步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 [2] 教育发展 - 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挖潜扩容扩大现有优质中小学校、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 [2] - 将义务教育基础薄弱学校纳入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或托管帮扶 [2] - 用5年左右时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2] - 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 [2] - 加快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 [2] 养老与托育服务 - 增加护理型床位供给,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原则上不低于80% [2] - 用10年左右时间,推动有条件的大城市逐步实现嵌入式等普惠托育覆盖80%以上社区 [2] 青年发展 - 完善青年发展促进政策,为青年在求学工作、婚恋生育、社会融入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 [3] - 引导支持在保障性住房中加大兼顾职住平衡的宿舍型、小户型青年公寓供给 [3]
涉及社保就医等 “民生10条”回应急难愁盼
北京商报· 2025-06-10 00:36
事关民生的重磅政策文件"出炉"。6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 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提高基本公 共服务均衡性、扩大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和提升多样化社会服务可及性等方面提出10条举措。其中, 《意见》提出,将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优化城乡居民 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设置、支持各地统筹资金渠道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等。 新建改扩建千所以上优质普高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就。此次,《意见》明确,将实施基础 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通过挖潜扩容扩大现有优质中小学校、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将义务教育基础 薄弱学校纳入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或托管帮扶。用5年左右时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 覆盖。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重点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 医疗资源方面,《意见》特别提到,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优化区域医疗中心建 设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 沉,逐步实现紧密 ...
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重磅级民生文件公布→
第一财经· 2025-06-09 17:34
社会保障体系改革 - 全面取消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参保制度 [2] - 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建立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对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社保补贴 [2] - 推动医保缴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提高连续参保人员大病保险支付限额,推进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 [2] - 加强低收入群体动态监测,制定认定标准,合理调整低保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 [3] 基本公共服务优化 - 制定分地区分领域公共服务清单,推动供给与人口变化协调,优化设施布局 [4] - 推行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推动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同户籍人口同等权利 [5] - 新增公共服务优先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推动婚姻登记等事项全国通办 [4] 教育资源配置 - 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计划,5年内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全覆盖 [6] - 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并向农村倾斜 [6] - 新增高等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倾斜,支持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和中外合作办学 [6] 医疗卫生服务提升 -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短板专业建设 [7] - 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网络,推广"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模式 [7] - 完善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机制,制定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 [7] 养老托育服务发展 - 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80%,普惠养老资源向社区倾斜 [8] - 10年内推动大城市嵌入式普惠托育覆盖80%以上社区,支持幼儿园延伸托育服务 [8] - 用人单位普惠托育支出可从职工福利费列支,工会经费可补充 [8] 社区与生活服务 - 支持养老、托育、家政等普惠服务进社区,允许租赁住宅设置服务网点 [9] - 完善全民健身设施,推动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支持文化场馆夜间开放 [10] - 推动公共空间适儿化、适老化改造,开发老年友好智能产品,加装多层建筑电梯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