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化
搜索文档
昨天的武汉,太火爆!绝美现场刷屏
长江日报· 2025-09-13 08:23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 - 于9月12日在汉口江滩三阳广场开幕 融合文艺演出、烟花、无人机编队与灯光秀的多元视听盛宴 [1][3] - 演出分为六个篇章 包含十余个节目 汇聚多民族、多国艺术元素 穿插烟花表演、两江四岸灯光秀和无人机编队表演 [5] - 4000架无人机于夜空呈现"江豚逐浪""花开中华"等画面 与烟花交相辉映 [14] - 艺术季持续至10月底 推出美术、摄影、影视、音乐、文博等领域多项活动 于全省多地联动展开 [16][17] 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 - 9月12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开幕 现场人气火爆 市民游客络绎不绝 [17][19] - 6万平方米室内展馆集中展现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 汇聚全国文旅产业发展成果与创新实践案例 [21] - 涵盖全国31个省区市 湖北省17个地市州 武汉市15个行政区和功能区 实现"一展逛全国" [25] - 国潮文创主题展区成为年轻人聚集地 故宫博物院备货三天产品两小时内售罄包括样品 [32] 文旅融合创新展示 - 诗与远方主题展区覆盖"看、玩、买、吃"四大消费维度 设嗅觉互动体验区实现酒香与视频同步 [22] - 航空文旅展区聚集近40家航空企业 展示垂直起降载人飞行器等"航空+文旅"跨界产品 [22][24] - 腾讯电竞展区推出MR躲避球项目 实现虚实场景对抗 [35] - 机器人咖啡、沉浸式演艺、LED机械臂舞蹈等科技融合体验吸引大量观众参与 [20][26][35] 文化科技融合表演 - 数字编钟技术实现舞者隔空触发曾侯乙编钟鸣响 配合裸眼3D珍稀动物影像展示 [12] - 《长江四季》协奏曲融合鹰笛、扬琴、琵琶等民族乐器与西方交响乐团 [10] - 武汉馆《星汉耀江城》大秀呈现凤凰舞与机器人LED灯光联动表演 [26]
第二届长江文化艺术季本周湖北开幕 12项主体活动推动文旅产业焕新升级
长江商报· 2025-09-08 07:10
第二届长江文化艺术季活动概况 - 艺术季于9月12日至10月30日在湖北举办 主题为"勇担支点建设使命 打造长江文化高地" 共策划12项主体活动 [1] - 活动整合长江流域及全国文化资源 打造综合性文化交流平台 旨在展示长江文明并推动文旅目的地建设 [1] - 新增4项主体活动以顺应群众需求 保留首届8项活动并进行内容创新 [2] 具体活动安排 - 开幕式"点亮长江"于9月12日在武汉汉口江滩举行 [3] - "新象长江"美术展展出约120件作品(9月13日-10月12日/湖北省美术院) [3] - "影动长江"摄影展展出约200件作品(9月16日-10月6日/湖北省图书馆) [3] - "映像长江"电影周包含公益展映等(9月29日-10月30日/武汉及潜江) [3] - "聆听长江"音乐周安排5场音乐会(9月15日-19日/琴台音乐厅) [3] - "灵动长江"舞台展演推出17部剧目(9月13日-10月25日/武汉) [3] - 学术交流"对话长江"包含2项智库活动(9月23日-27日/武汉) [3] - 闭幕式与中国电影大数据盛典结合(10月30日/宜昌) [3] 文旅产业升级战略 - 以艺术季为突破口带动文创开发、夜间消费及研学旅游等新业态发展 [1] - 通过优化文旅服务体验将活动"流量"转化为旅游"留量" [1] 文化保护与研究成果 - 推动《湖北省长江文化保护条例》立法 建立26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5] - 现有50余所长江文化研究机构 2018年以来5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6项目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总量全国第三 [5] - 建设长江博物馆等标志性工程 屈原文化公园一期已开放 南水北调博物馆拟10月试运行 [6] 文化传播与国际推广 - 构建"一轴两廊三片四区"文化空间格局 [6] - 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 推出"神武峡""赤黄红"等文旅品牌线路 [6] - 通过对外宣介活动提升国际知名度 [6]
燃爆!两大节会联动赋能 第二届长江文化艺术季9月12日启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17:36
活动安排 - 第二届长江文化艺术季将于2025年9月12日至10月30日在湖北举办 包含12项主体活动 [1] - 开幕式安排8艘船只和1000架无人机燃放烟花 另有4000架无人机表演光影秀 [1] - 艺术季包含免费开放活动 预约互动活动和文化消费活动 [1] 协同效应 - 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与艺术季同期开幕 实现资源互通 客流互导 影响互促 [2] - 艺术季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参与 推动世界大河文明交流 [2] 学术与研究 - 举办长江高端智库对话 邀请两院院士及社科院学者参与 [2] - 同步发布《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数》等重点成果 [2] 文化保护与产业 - 湖北通过文化遗产保护 溯源研究等措施擦亮长江文化名片 [2] - 2023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2587亿元 居中部第一 [3] - 同期全省接待游客4.36亿人次 旅游收入4548.83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4.68%和16.02% [3] 战略目标 - 艺术季作为文旅产业焕新升级突破口 带动文创开发 夜间消费等新业态 [3] - 推动文化活动惠及群众 增强文化获得感 [3]
第二届长江文化艺术季9月12日武汉启幕,12项活动持续至10月30日
长江日报· 2025-09-05 15:54
编辑:熊展平 9月5日,第二届长江文化艺术季新闻发布会在武汉洪山礼堂举行。会上宣布,本届艺术季将于9月12日在武汉正式启幕,持续至10月 30日,以"勇担支点建设使命 打造长江文化高地"为主题,推出12项主体活动,涵盖美术、摄影、影视、音乐、文学、文博等多个领域,全 面展现长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 9月12日晚,开幕式将在汉口江滩三阳广场举办,上演多项精彩文艺演出。长江大桥与长江二桥之间的江面上,8艘船只和1000架无人 机将燃放烟花,另有4000架无人机将表演光影秀。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醒龙、《人民文学》副主编邓凯等文化学者还将做客演播室。 主体活动安排方面,"新象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展将于9月13日至10月12日在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举办,展出约120件作品;"影动长 江"全国主题摄影展于9月16日至10月6日在湖北省图书馆举行,呈现约200件摄影作品;"映像长江"电影周将于9月29日至10月30日在武汉、 潜江等地展映20部革命题材影片;"聆听长江"音乐周于9月15日至19日在武汉琴台音乐厅举行5场音乐会;"灵动长江"舞台艺术精品展从9月 13日至10月25日在武汉上演17部优秀剧目。 2024年首届长江 ...
宁镇“双城记”——山水为弦文脉为谱,共奏千年华章
南京日报· 2025-08-31 10:21
地理与自然联系 - 南京与镇江地理位置相近 均与长江命运与共 长江在南京段东流 在镇江形成"几"字形包围[3] - 一万年前长江入海口位于南京东面接近镇江一带 形成"南京湾"自然岸线凹槽地[3] - 秦淮河北源位于镇江句容宝华山南麓 自东向西奔流对南京建城史有巨大影响[3] - 宁镇山脉构筑两城骨骼脉络 其最高峰紫金山北高峰(头陀岭)入选江苏前十高山峰[3] - 宁镇山脉在南京形成3个背斜分支 中支山脉环绕秦淮河小平原盆地 南京古城起源于此[5] 历史与文脉渊源 - 南京与镇江的兴起均与东吴密切相关 公元208年孙权将大本营从苏州迁至镇江 数年后西迁至南京并改名建业 拉开南京建都史序幕[5] - 东吴开凿破岗渎运河位于南京和镇江境内 西接秦淮河东接江南河(大运河江南段前身) 成为连接建康城与太湖流域的命脉[7] - 破岗渎承担东粮西运、商旅交通、军资调配及水利灌溉使命 直接促成六朝建康300多年政治稳定与经济文化繁荣[7] - 南朝齐梁两朝帝王出自南兰陵郡萧氏家族 其陵墓神道石刻散列于南京、丹阳等地 共同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 人文与艺术交融 - 镇江焦山存六朝摩崖石刻《瘗鹤铭》 被誉为"大字之祖" 作者陶弘景在南京陶谷新村隐居并编撰《本草经集注》涉及700多种药物[10] - 吴承恩《西游记》最早刻本在南京刊刻 书中"华阳洞天主人校"的华阳洞天位于镇江茅山 序言作者"秣陵陈元之"的秣陵即南京[10]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在镇江度过儿童至青年时代 在南京居住10余年并完成获奖作品 两地居所均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3]
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
人民日报· 2025-07-22 06:12
长江文化保护传承 - 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11个省市 是我国经济重心和活力所在[1] - 长江是中华民族母亲河 造就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千年文脉 是中华文明标志性象征[2] - 长江文化史承载中华民族共同记忆 灌溉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 文化保护政策措施 - 相关部门印发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 将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作为首要任务[3] - 健全长江文物资源融通共享机制 建立多层次跨区域保护协作机制[3] - 加强文物考古和文物保护管理 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 提升展示利用水平[3] 文化融合发展路径 - 推动长江文化融入现代经济社会发展 与沿线人民现代生活相协调[4] - 通过水安全景观生态文化融合治理 修复保留古渡槽古水井等历史水利工程[4] - 通过文化元素注入历史场景复现方式 将长江文化融入重大节庆活动[4] 科技赋能文化创新 - 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有效机制 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5] - 通过打造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提升长江沿线景区管理效能[5] - 建设校企联合研发基地 夯实文化科技产业融合创新要素底座[5]
长江沿线联手推“剧”
新华日报· 2025-05-26 16:39
长江演艺联盟成立与发展 - 2024年长江演艺联盟正式成立 旨在通过合作共赢拓展演出市场 打造长江沿线演艺高地 [1] - 联盟由长江沿线12家演艺集团组成 覆盖青海 四川 江苏 上海等地 推动多省市巡演覆盖与项目深度扩展 [2] - 联盟探索建立项目共投机制 演艺基金金融平台等举措 提升区域演艺产业整体实力 [2] 演艺市场活动与签约成果 - 2025长江演艺联盟年会签约65台剧目 超过200场次演出 签约金额突破2500万元 [4] - 签约项目包括舞剧《记忆深处》全国巡演 京剧《张謇》东北巡演等 [4]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收入79629亿元 同比增长761 其中演出票房收入57954亿元 同比增幅1537 [4] 长江主题创作与地域文化IP - 江苏省演艺集团推出民族交响诗《春江花月夜》 儿童音乐剧《江豚小星·奇妙归途》等长江主题创作 [2] - 青海推出生态舞剧《大河之源》 贵州舞剧《王阳明》将开启40场巡演 重庆舞剧《杜甫》片段在抖音创下超20亿次浏览量 [3] - 舞台剧《繁花》终版将于2024年10月底至11月首演 泰州梅兰芳京剧团推出首部大戏《梅兰芳·丹桂记》 [3] 行业数据与市场趋势 - 大型演出平均跨城观演率保持在60以上 直接带动观众综合消费超过2000亿元 [4] - 长江流域现存300多个戏曲剧种超一半仍活跃 展示青海平弦戏 云南花灯戏 楚剧 川剧等多元魅力 [1] - 联盟通过资源共享与数字化赋能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激发市场活力 [4]
全球网友:总要去趟武汉吧
长江日报· 2025-05-21 08:43
文化目的地 - 央视春晚武汉分会场《星汉耀江城》的8分钟短片引发热议,编钟、虎座鸟架鼓、黄鹤楼等文化符号交相辉映,直观展现楚文化的震撼 [6] - 湖北省博物馆因春晚效应游客激增,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VR项目《穿越青铜纪》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6] -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作为"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之源"展示武汉3500年建城史,吸引大量游客参观 [6] - 黄鹤楼单日客流突破2.8万人次,年轻游客占比达65%,武汉市文旅局推出"登名楼 观名博"荆楚文化之旅线路,通过沉浸式剧游、非遗手作等让游客触摸文化肌理 [7] - 湖北省博物馆获2025年度"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持续推出文创产品如"剑器长虹"越王勾践剑文创展,让馆藏国宝走进大众生活 [7] 春天目的地 - 武汉大学樱花大道结合唐装表演、楚文化印章等元素,打造"盛唐诗画"般的赏樱体验 [9] - 昙华林历史街区变身"樱花人文小镇",江汉路书店露台飘落樱花雨,西北湖樱花树下举办音乐会,整座城市成为"中国春天博物馆" [11] - 樱花季超300场主题活动、汉马消费总效应近3亿元、"蒜鸟"文创销售量突破10万只,显示武汉"春天文化"的蜕变 [11] 青春目的地 - "2025长江旅游季·长江甲板声浪派对"在"古琴号"上举办,甲板成巨型舞台,吸引年轻人参与 [16] - 长江大桥、江边"一棵孤独的树"、藤蔓洞穴等景点在年轻人分享中火爆全网 [16] - "武汉送你10万朵栀子花"活动及四城"交换周末旅游计划"进一步吸引年轻游客 [16] - AR导览、数字光影秀等技术提升游客体验,"两江游览"项目收入同比增长16.5%,武汉酒店"五一"假期预订率达九成以上 [16] 城市文化融合 - 武汉通过"元宇宙编钟"、"樱花音乐会"、"江上派对"等方式,将千年文脉与青春活力结合,展现长江文化之"魂" [17]
“江畔钢琴师”火遍全网 武汉将滨水浪漫玩出新高度
长江日报· 2025-05-20 08:31
文旅产业升级 - 武汉加速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以文化为魂、以潮流为媒,推动千年文脉焕新[1] - 杨泗港长江大桥下弹钢琴视频引发全网热议,展现武汉城市魅力并掀起"来武汉,听江观潮"文旅新热潮[1] - 武汉通过巧妙城市规划和创新举措,将自然优势转化为可体验的滨江生活场景,让长江文化融入日常[3] 社交媒体传播效应 - "武汉江边打卡地"笔记在社交媒体点击量近百万次,武昌汉阳门码头"日落橘子海"成为年轻人热门打卡点[2] - 青山江滩每晚7时"落日"仪式吸引市民,东湖凌波门栈桥日出和碧波桥椰影游船成为情侣热门打卡点[2] - "江遇——桥墩电影"吸引年轻游客打卡并在社交媒体主动分享[3] 沉浸式文化体验 - 杨泗港长江大桥下将打造与自然融合的音乐表达空间,将自然景观转换为可体验的文化产品[3] - 武昌汉阳门码头"落日航班"和沉浸式情景剧让观众化身"岳家军"体验长江文化历史底蕴[3] - 长江二桥下桥墩化身巨型电影幕布,汉口江滩变为露天电影露营地[3] - 青山江滩塔吊遗址改造成船形空间,成为市民和游客解锁武汉夜生活新方式[3] 自然资源转化 - 武汉拥有165条河流和166个湖泊,将自然禀赋转化为诗意体验[2] - 东湖听涛景区提供从传统皮划艇到新兴动力冲浪板等丰富水上运动,让市民体验"滨江度假"乐趣[2] - 青山江滩有武汉最宽阔江景视野,市民可脱鞋踩沙滩感受长江浩瀚诗意[2]
听江观潮火遍全网,武汉将“滨水浪漫”玩出新高度
长江日报· 2025-05-16 14:55
武汉滨水文旅新热潮 - 杨泗港大桥下暴雨中弹钢琴的视频引发全网热议,被赞为"江城版《海上钢琴师》",展现独特城市魅力[1][4] - 武汉将165条河流、166个湖泊的自然禀赋转化为诗意体验,汉阳门码头"橘子海"落日、青山江滩潮声、东湖碧波桥椰影游船等成为打卡胜地[2][7] - 武昌江滩亲水平台与长江大桥上每天下午5时聚集大量年轻人拍摄"日落橘子海",武昌万象城七楼落日剧场提供高空俯瞰长江视角[6][7] 创意文旅IP开发 - 杨泗港大桥下将打造"江影·灯光音乐社",5月20日试运营,融合咖啡精酿、烧烤、灯光秀、露天电影和武汉文化展演[8][10] - "长江甲板声浪派对"在五一假期启动,"古琴号"游轮化身江上舞台,持续推出国潮盛宴和"江上宴"团队游服务[14] - 长江二桥下推出"江遇——桥墩电影",桥墩作幕布吸引年轻人打卡,五一等位时长近2小时[19][20] 滨水休闲场景升级 - 青山江滩5号码头餐吧改造塔吊遗址为船型空间,结合机械臂与夕阳景观打造夜生活新方式[20] - 汉阳门码头推出落日航班,晚7时起航观赏"橘子海"与两岸灯光,粤汉码头同步开放小龙虾自助餐航班[16][17] - 东湖听涛景区提供皮划艇、帆船、动力冲浪板等多样化水上运动,满足"滨江度假"需求[7] 文化沉浸式体验 - 汉阳门码头升级版情景剧"满江红·岳飞"以长江为幕、游船为台,观众可化身"岳家军"参与互动[17] - 武汉通过桥墩巨幕电影、塔吊船型餐吧等创新形式,将科技与艺术融入长江文化展示[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