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Humanoid Robot
icon
搜索文档
三花智控_2025 年第二季度业绩超预期;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液冷业务有上行潜力,且在机器人执行器领域地位稳固;上调目标价;买入
2025-09-01 00:21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公司2Q25业绩超预期 营收达85.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 毛利润25.15亿元(同比增长25%) EBIT为14.59亿元(同比增长50%) 净利润为12.07亿元(同比增长39%)[1] * 2Q25各项利润率均超预期且同比提升 毛利率为29%(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 营业利润率为17%(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 净利润率为14%(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1] * 1H25整体毛利率为28.2%(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 净利润率为12.4%(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7] * 公司大幅上调2025年业绩指引 将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指引从年初的10-15%上调至至少15%的营收增长和20-30%的净利润增长[1][7] * 利润率显著改善主要得益于规模经济效应、严格成本控制以及产品组合向高利润商用HVAC部件倾斜 管理层强调这一改善具有可持续性 SG&A占营收比例在2Q25降至11.1%[8] * 经营现金流健康 当季现金流入达8.08亿元 相当于净利润的67%[8] 核心业务板块分析:HVAC控制部件 * HVAC控制部件是核心增长驱动力 1H25该板块营收达103.89亿元(同比增长25%) 其中2Q25营收为54.29亿元(同比增长23%)[2] * 1H25该板块净利润同比增长53% 商用HVAC营收增长30% 净利润增长50%[1][7] * 增长动力来自商用HVAC需求以及欧洲、印度、非洲等低空调渗透率地区贡献的提升 数据中心需求也部分驱动了商用HVAC的增长[1][7] 核心业务板块分析:AIDC液冷与数据中心 * 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液冷成为财报电话会焦点 公司长期供应相关组件(阀门、泵、热交换器、CDU)[1] * 2024年液冷相关组件营收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 并且在1H25进一步加速[7] * 公司定位是组件供应商而非系统集成商 其产品营收分散在HVAC、微通道、逆变器等多个细分板块 主要通过系统集成商间接供应 使AI数据中心成为其间接客户[7] * 公司估测其全球市场份额约为10% 并认为其更多涉及数据中心机房冷却而非服务器冷却 这在中国EV/HVAC增长放缓的前景下是一个有益的缓冲[1][7] 核心业务板块分析:电动汽车热管理 * EV热管理业务展现出韧性 1H25板块营收达58.74亿元(同比增长9%) 其中2Q25营收为31.64亿元(同比增长12%)[7] * 1H25板块净利润同比增长22% 毛利率为28%(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 净利润率为14%(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7] * 尽管最大客户特斯拉预计2025年贡献将同比下降15% 其在该板块的营收占比从去年的35%降至30%以下 但来自小米、 Leapmotor、小鹏、理想、吉利等客户以及通用、奔驰、大众、Stellantis的新订单抵消了此负面影响[7] * 公司1H25获得了约130个新项目 生命周期价值约1900亿元人民币 海外销售占比约40%[7] * 管理层目标该板块2025年实现20%的全年增长[7] 新兴增长点:人形机器人执行器 * 管理层坚信人形机器人是最大的长期AI应用 尽管市场担忧其客户正在进行机器人重新设计带来的供应链不确定性 但公司仍保持了稳定的市场领导地位[1][6] * 公司泰国工厂计划于3Q25开始量产 产能将根据订单驱动[6] 投资观点与估值 * 投资机构给予公司A/H股买入评级 看好其在人形机器人执行器的增长潜力以及核心业务的稳固市场地位 预计2025-30年营收/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9%/19%[10] * 基于盈利前景改善和HVAC业务营收超预期 将2025-30年EPS预测上调8-11%[1] * 新的12个月目标价设定为A股32.7元人民币/H股34.4港元(原为30.4元/33.2港元) 估值基于2030年21倍市盈率贴现至2026年 所用股本成本(COE)为9.5%[1][11] 主要风险 * 关键上行风险包括:竞争定价压力缓解 在新测试领域扩张的阻力减弱 利润率超预期改善 低空经济发展快于预期[11]
研报 | 英伟达机器人“新大脑”推升芯片市场规模有望于2028年达4,800万美元以上
TrendForce集邦· 2025-08-26 15:19
文章核心观点 - NVIDIA推出新一代机器人芯片Jetson Thor 其AI算力达前代产品7.5倍 推动人形机器人实现实时感知与决策能力 [2] - 人形机器人芯片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突破4800万美元 产业生态圈由Agility Robotics、Boston Dynamics及Amazon等厂商推动建设 [2] - 高阶SoC芯片在人形机器人长期普及阶段发挥关键作用 但短期厂商可能采用平价芯片满足基础需求 [6] 技术规格与产品迭代 - Jetson Thor采用Blackwell GPU架构 配备128GB记忆体 提供2070 FP4 TFLOPS AI算力 [2] - 新一代芯片开发套件定价3499美元 较前代Jetson Orin的1499美元价格提升133% [6] - 芯片算力升级使机器人能即时处理传感器数据与大型语言模型 实现认知与行动一体化 [2] 产业发展阶段 - 短期(当前阶段):人形机器人以试点补位为主要应用模式 [6] - 中期:进入制造业与服务业规模化部署阶段 [6] - 长期:2032年后有望普及至家庭日常场景 全球出货量将突破10万台 [6] 厂商战略与市场需求 - NVIDIA通过软硬件绑定策略提升产品价值 计划推出配套软件平台缩短开发周期 [6] - 产业趋势倾向于降低机器人成本 中短期简单作业场景可采用平价芯片方案 [6] -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确认各国技术发展路径差异 但阶段性目标一致 [6] 研究机构背景 - TrendForce集邦咨询为全球高科技产业研究机构 覆盖AI机器人、半导体及新能源等领域 [13] - 研究内容包含人形机器人产业季度报告 及新能源车销量年增21%等预测 [11]
美的集团(000333.SZ):公司自研工业用人形机器人“美罗”已在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部署应用
格隆汇· 2025-08-25 15:22
机器人发展战略 - 公司机器人主要应用在工业场景 同时积极探索家庭和商业领域应用场景 [1] - 未来围绕工业机器人智能化 家电机器人化 人形机器人价值化三个方向发展 [1] 研发体系架构 - 设有中央研究院 AI研究院 蓝橙实验室 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负责基础前沿研究 [1] - 机器人与自动化事业部 新能源与工业技术事业群 智能家居事业群负责应用层面研究 [1] 工业机器人布局 - 通过收购德国库卡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 应用涵盖消费电子 半导体 医疗及汽车零部件制造 [1] - 截至2024年底具备年产8万台谐波减速机和12万台机器人伺服电机的智能制造能力 [1] 人形机器人进展 - 自研工业用人形机器人"美罗"已于2024年5月在洗衣机工厂部署应用 [1] - 当前应用场景包括注塑件拌匀 3D质检 巡检 设备运维 正研发零部件上料与装配应用 [1] 多元化应用探索 - 商业场景探索门店交互服务与产品介绍功能 [1] - 家庭场景通过家电机器人化逐步实现人形机器人应用 [1]
机器人产业商业化落地进程不断加快,机器人ETF嘉实(159526)盘中涨近2%
搜狐财经· 2025-08-19 14:24
流动性表现 - 机器人ETF嘉实盘中换手率达8.09% 单日成交金额为4439.35万元[3] - 近1周日均成交金额为4425.52万元[3] 规模与资金动向 - 近半年规模增长2.00亿元 今年以来份额增长2.37亿份[3] - 融资买入额达156.14万元 融资余额达1655.64万元[3] 收益表现 - 近6月净值上涨8.92% 位列可比基金前2名[3] -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达25.78% 最长连涨月数为3个月[3] - 最长连涨期间涨幅达37.12%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8.93%[3] 指数成分结构 - 中证机器人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8.86%[3] - 权重股包括科大讯飞(9.70%) 汇川技术(9.96%) 石头科技(5.03%) 大华股份(4.88%) 中控技术(4.40%) 双环传动(3.53%) 机器人(3.34%) 大族激光(3.18%) 巨轮智能(2.77%) 拓邦股份(2.67%)[5] 行业商业化进展 - 智元创新与富临精工达成数千万元项目合作 近百台远征A2-W机器人将落地工厂[5] - 此为国内工业领域具身机器人首个规模化商业签单案例 全球智能制造场景首次规模化落地[5] - 工业具身智能正式从技术验证阶段迈入规模化商用新纪元[5] 产业发展前景 - 人形机器人产业处于"从0到1"的"iPhone时代" 产业前景可观[5] - 灵巧手占机器人价值比重有望超过30%[5] - 机器人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商业化落地进程持续加快[6] 核心硬件机遇 - 传感器作为人形机器人智能化核心硬件载体 技术迭代驱动智能等级跃迁[6] - 主机厂产品迭代加速趋势下 传感器价值量占比及技术要求可能出现显著变化[6] - 传感器板块在人形机器人整体贝塔下具备更大弹性[6]
【研选行业】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来袭,市场空间激增,领衔受益名单曝光
第一财经· 2025-08-13 23:01
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 - 市场空间从0 15亿增长至155亿 呈现爆发式增长 [1] - 行业壁垒集中在材料 算法 工艺 渠道四大领域 [1] - 领衔受益公司名单已由机构详细拆解曝光 [1] 空芯光纤产业 - 微软启动1 5万公里空芯光纤部署 带动10亿美元商机 [1] - 行业未来6年复合增速达56 52% [1] - 国内四大龙头企业有望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1]
私募大佬、思考投资创始人岳志斌:预计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市场需求将有十倍增长空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12:25
行业关注领域 - 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包括谐波减速器、电机、控制器等 其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直接影响行业发展 [1] - 民用商用机械臂、移动复合智能机器人及两足人形机器人领域技术门槛高且市场需求大 有望成为投资热点 [1] 市场需求预测 - 人形机器人市场爆发将导致谐波减速器等零部件需求大幅增加 预计有十倍以上增长空间 [1] 公司发展关键 - 人形机器人整机公司需关注产品形态拟人化程度及产业化规模化生产能力 [1] - 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公司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为投资者带来回报 [1]
埃斯顿:在不利终端市场敞口高,且年初至今表现优异缺乏依据;下调至卖出评级-Estun Automation Co. (.SZ)_ High exposure to unfavorable end-markets and ytd outperformance unwarranted; down to Sell
2025-08-07 13:17
行业与公司 - 涉及公司:埃斯顿自动化(Estun Automation Co,002747 SZ)[1] - 行业: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重点关注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及太阳能/汽车终端市场[1][7]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评级下调与目标价** - 评级从“中性”下调至“卖出”,12个月目标价9.9元人民币(当前价24.21元,潜在跌幅59%)[1] - 下调原因: - 终端市场风险:2025年预计38%收入依赖太阳能(13%)和汽车(25%)领域,高于同业平均14%[7] - 太阳能资本支出预计2025年同比下滑72%,2026年下滑5%;汽车资本支出2026年同比下滑16%[7] - 人形机器人业务(Codroid)处于早期研发阶段,面临激烈竞争[14] **2 市场表现与估值** - 2025年至今股价上涨16%,跑赢CSI300指数(+6%)及工业科技板块(+13%),因市场对人形机器人概念过度乐观[1][18] - 估值过高:2026年预期市盈率85.3倍,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8] **3 财务预测调整** - 2025-2030年EPS预测下调30%-42%,因终端市场需求疲软及利润率停滞[25] - 2025年收入预测下调至47.1亿人民币(原48.97亿),EBITDA利润率8.2%(原预期更高)[3][8] **4 市场份额与利润率矛盾** - 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达11%(2025年Q2),排名第一,但毛利率(GPM)和净利率(NPM)未显著改善[13][16] - 定价竞争持续压制利润率提升[13] --- 其他重要内容 **1 人形机器人业务风险** - Codroid子公司2024年Q3推出首款原型机,2025年Q2升级至Codroid 02,但国内竞争者数量从2021年2家增至2025年28家,竞争加剧[14][23][24] **2 财务健康度** - 净债务/权益比率2025年预计升至124%,利息覆盖率仅1.0倍,显示偿债压力[8] - 库存周转天数143天,应收账款天数168天,运营效率偏低[8] **3 上行风险** - 若机器人市场份额加速提升(目前领先第二名仅1个百分点)[27] - 终端市场转向高增长领域(如消费电子)[28] - 人形机器人研发超预期[31] --- 数据摘要 | 指标 | 2024E | 2025E | 2026E | |--------------------|------------|------------|------------| | 收入(亿人民币) | 40.09 | 47.11 | 54.43 | | EBITDA利润率 | -0.7% | 8.2% | 10.6% | | 净债务/权益 | 106.3% | 124.0% | 119.3% | **终端市场占比(2025E)**:太阳能13% + 汽车25% = 38%[7][21] --- *注:所有分析基于Goldman Sachs报告,未包含个人观点或建议[6][44]*
凌云光:人形机器人训练需求推动光学运动捕捉(MoCap)业务激增;评级从买入上调至中性Luster LightTech Co. (.SS)_ Surging optical MoCap business driven by humanoid training demand; U_G to Neutral
2025-08-07 13:17
关键要点总结 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 Luster LightTech Co (688400.SS) [1][9] - **行业**: 机器视觉、运动捕捉(MoCap)、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1][17][46] 核心观点与论据 业务增长驱动因素 - **人形机器人运动捕捉业务**预计2025年同比增长4-5倍,2025-30年CAGR达64% [1][17] - 子公司Yuanke Vision的MoCap系统2024年已贡献约20%收入,1Q25收入同比+180% [19] - 预计2030年该业务将贡献总收入/净利润的18%/17% [1][22][28] - **全球MoCap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30亿人民币增至2030年260亿人民币(CAGR +54%) [18][25] - 人形机器人相关需求占比将从2024年26%升至2030年88% [32] 技术路线演变 - 当前光学MoCap市占率64%(2025E),但混合方案(光学+IMU)份额将从18%提升至23%(2030E) [18][23] - Luster已与Realman合作建立数据采集工厂(单价约30万人民币/工作站) [22] 财务预测调整 - **盈利预测调整**: - 2025E EPS下调6%(因消费电子需求低于预期) [2][30] - 2026-30E EPS上调6%-27%(反映MoCap业务加速) [2][30] - **估值方法**: - 目标价从15.3人民币上调44%至22.1人民币,改用2030年PE 30x(原为2026年) [1][2][33] - 当前股价隐含30%下行空间(覆盖行业中值4%) [2][33] 其他重要信息 竞争格局 - 全球MoCap市场集中度高,前三大玩家(Vicon/Vopoint/Movella)合计占60%份额 [27] - Luster当前全球份额约3% [27] 风险因素 1. 新能源领域渗透率变化 [15][34] 2. 视觉软件研发进度 [15][35] 3. 运动捕捉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15][36] 4. 机器视觉行业价格竞争加剧 [15][37] 财务数据亮点 - **关键指标**: - 2025E营收27.07亿人民币(+21.2% YoY),2030E达57.29亿 [44] - 净利率从2024年4.8%提升至2030E 9.2% [44] - **资产负债表**: - 2025E净现金/权益比率达12.7% [10] - 存货周转天数从2024年97天改善至2025E 83.6天 [44] ``` 注:所有数据引用均来自原文标注的doc id,关键数字已保留原始单位(人民币/百分比)并注明时间维度。未包含免责声明等非分析性内容。
宇树机器人概念全线走强 八大概念股盘点(名单)
证券之星· 2025-08-06 15:29
宇树科技新品发布 - 宇树科技发布新款四足机器狗Unitree A2,整机约37千克,空载续航20公里 [1] - Unitree A2最大奔跑速度5米/秒,最大攀爬高度1米,搭载超广角激光雷达3D感知 [1] - 产品能承受100千克成年男性在背部蹦跳,30公斤负重条件下持续作业3小时8分钟,完成12.55公里全地形穿越 [1] - Unitree A2具备轮足机器人形态,展示越野山地陡坡通过能力及空翻等高难度动作 [1] 行业动态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8月8日开幕,200余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参展,1500余件展品亮相,首发新品超100款 [1] -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8月14日-17日在北京国家速滑馆举办 [2] - 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出现人形机器人应用推广潮 [2] 宇树科技市场表现 - 宇树科技2023年全球机器狗销量市场份额接近70% [2] - 公司已开启上市辅导,中信证券将在2023年10月至12月进行综合评估 [2] - 中国移动采购宇树和智元机器人产品,订单规模1.24亿元 [2] - 优必选中标觅亿汽车9051.15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 [2] 供应链合作企业 - 长盛轴承:批量供货机器人关节用自润滑轴承及直线执行器丝杆 [3] - 中大力德:提供行星减速器及高精度齿轮,用于人形及四足机器人 [3] - 奥比中光:配套3D视觉相机及深度引擎芯片 [3] - 汉威科技:子公司能斯达供应柔性触觉传感器 [3] - 盛通股份:在智能机器狗领域合作,切入教育机器人场景 [3] - 卧龙电驱:间接参股宇树科技并提供关节模组技术 [3] - 兆威机电:提供灵巧手和微型传动系统 [4] - 鸣志电器:为关节提供空心杯电机 [4]
优必选机器人_处于颠覆性技术浪潮前沿;给予增持评级(OW)-UBTECH Robotics - H_ At the forefront of a disruptive technology wave; initiate with OW
2025-08-05 11:20
行业与公司分析:UBTech Robotics 1.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预计未来十年总市场规模(TAM)达50亿台,技术突破和场景渗透将推动增长[6][13] - **公司**:UBTech Robotics(优必选科技),中国深圳领先的机器人公司,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研发与商业化,股票代码9880.HK[2][11] 2.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机会 - **行业增长**:全球人形机器人产量预计从2025年的1.2万台增至2035年的7624.3万台,CAGR达166%[23][72] - **中国潜力**:中国制造业供应链优势和政策支持(如北京HRIC创新中心)加速商业化,UBTech预计2025年出货500台,2026年达2000-3000台[179][182] - **劳动力替代**:中国工业部门2025年劳动力缺口3000万,假设20-30%由人形机器人填补(每台替代2人),潜在需求达400万台[62] UBTech竞争优势 - **战略合作**:与比亚迪(BYD)、东风柳州汽车、富士康等10余家客户开展试点或订单合作,比亚迪长期需求或达35万-35万台[117][119] - **技术储备**:自主研发伺服驱动器、运动控制算法和ROS操作系统,Walker S2续航提升至8-16小时[124][184] - **政策支持**:深圳地方政府和中央政策扶持,北京HRIC创新中心获工信部认证,享有10亿元专项基金[121][122] 财务与估值 - **收入预测**:2025-27年营收预计为18.65/33.34/52.62亿人民币,CAGR 60%,人形机器人贡献占比从0%(2024)提升至60%(2027)[6][7] - **盈利拐点**:预计2027年下半年实现盈亏平衡,基于11倍2027年市销率(P/S),目标价135港元(较当前94.9港元有50%上行空间)[9][29] - **估值基准**:同业平均2027年P/S为11倍(如Dobot 20倍、Leader Drive 18倍)[30][31] 3. 关键数据与风险 核心数据 - **出货量**: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量1.2万台,UBTech占中国市场份额3.3%(400台)[23][72] - **成本结构**:Walker S当前BOM成本30-40万元/台,量产后(1万台/年)可降至20-30万元[181] - **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占营收81.9%,预计2027年EBITDA转正至1.42亿人民币[7][26] 风险因素 - **竞争加剧**:中国已有超20家人形机器人厂商(如小鹏、小米、Estun),行业或面临整合[150][155] - **客户集中**:比亚迪占物流机器人业务60%收入,过度依赖单一客户[119][145] - **股东减持**:腾讯2024年锁定期后减持75%持股,剩余0.95%股份仍存抛压[145][146] 4. 其他重要信息 - **产品矩阵**:教育机器人(市占率22.5%)、物流机器人(2024年收入占比25%)、消费级机器人(猫砂盆等)[127][141] - **技术里程碑**:Walker S1在比亚迪工厂完成质检试点,天工Ultra人形机器人完成半程马拉松(2小时40分钟)[120][122] - **资本动态**:同业Unitree和智元计划IPO,可能提升行业估值透明度[109][111] ``` 注:所有数据引用自原文标注的文档ID(如[6][23]),关键数字已换算为人民币/港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