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宁远河-藤桥河溯源活动今日启动
海南日报· 2025-06-21 09:19
活动概述 - 2025年宁远河-藤桥河溯源活动启动仪式将于6月21日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毛感乡南春村南一村民小组举行 [2] - 活动主题为"一场从夏至到冬至的河流文化之旅",为期6个月,从夏至开启至冬至收官 [2] - 这是继2024年"溯源三亚河"活动后,三亚在挖掘与传承本土河流文明方面的又一举措 [2] 活动内容 - 溯源队伍将沿宁远河、藤桥河逆流而上,深入流域源头,系统记录水文生态 [2] - 抢救性搜集散落民间的河流传说、沿岸村落历史记忆及与水相关的传统技艺 [2] - 同步启动"河流记忆"影像征集活动,面向市民游客及摄影家协会征集老照片和新照片,通过对比挖掘河流文化精髓 [2] 文化与社会价值 - 活动是三亚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崖州"系列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启动仪式将宣读河流保护倡议书,唤起公众对水资源珍贵性和流域脆弱性的认知 [3] - 现场呈现保亭本土艺术家的文艺表演,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3] 经济与产业协同 - 同期举办"毛感山集"农特展集市,展示毛感乡优质农产品,搭建城乡交流平台 [3] - 探索宁远河、藤桥河、三亚河流域构建"农业-科技-文旅"产业闭环的区域协同新范式 [3] - 活动体现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为三亚经济圈建设提供参考路径 [3]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中国将持续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生态保护
快讯· 2025-06-20 07:06
中国—世行集团全球生态系统与转型中心日前举办首次高级别研讨会。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中国将 持续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生态保护。在研讨会上,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多年来,中国以绿色技 术、绿色投资等为重要支撑,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模式转型,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实 现了能耗以及污染排放的显著下降。此外,廖岷表示,中方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全球议程,并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中国呼吁世界银行等多边开发 银行为发展中国家生态保护提供更多资金、技术和知识。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从公共和私营部门调集更 多资金,支持更多的生态保护项目;提供技术援助,帮助建设发展中国家;分享经验和良好做法,帮助 发展中国家找到符合具体国情的生态保护解决方案。作为长期的发展伙伴,中国将持续支持其他发展中 国家开展生态保护。(央视新闻) ...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上升
科技日报· 2025-06-18 08:38
陈亚宁表示,塔里木河流域整体呈现生态向好趋势。在空间上,生态改善区主要分布于流域中上游地 区,生态退化区域相对较小;在未来的自然发展情景、耕地保护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城市扩张情景四 种不同发展情景下,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演变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生态保护情景最具生态效益。 塔里木河流域荒地向草地和林地的转化是提升流域生态质量的关键驱动力。研究估计,到2050年,塔里 木河流域草地面积将增加2万余平方千米、林地增加2600余平方千米、水体增加近600平方千米。这一过 程将显著提升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与生物多样性等。 塔里木河流域地处新疆南疆极端干旱区,以绿洲农业经济为主,生态环境脆弱,如何实现平衡资源开发 与保护、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对区域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近30年来,随着区域人口和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塔里木河流域发展对水土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依赖程度 不断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和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影响成为众多学者关注 的热点。 陈亚宁研究员团队的研究结果显示,从1992年到2020年,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耕地面积增加了18000余平方 ...
刘家峡水电厂:科技创新铸就黄河治理丰碑
中国能源网· 2025-06-17 18:05
水电工程技术创新 - 刘家峡水电厂突破"异重流"排沙技术,1973-1989年间成功排出泥沙1亿多吨,显著减缓坝前泥沙淤积速度[3][5] - "一洞两用"洮河口排沙洞创新设计实现清水发电与浑水排沙双重功能,2018年投产后排沙比从60%提升至95.3%[6][8] - 水下岩塞爆破技术攻克"大直径、高水头、厚淤积"复杂地质条件,2015年成功实施国内首次同类工程爆破[8] 发电能力提升 - 洮河口扩机工程新增2台15万千瓦机组,相当于新建一座中型水电站,显著增强调峰能力[8] 生态保护实践 - 公司50年累计植树200万株,库区周边荒坡绿化成效显著[9][11] - 建立漂浮物打捞体系,年均清理15000立方米,配备机械化打捞船实现24小时应急响应[11] - 实施水质监测、巡河管理等综合措施,水库水质达到"翡翠色"生态标准[11] 行业技术标杆 - "异重流"排沙技术获1978年甘肃省科技奖,198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会议上获认可[5] - 洮河口工程开创高难度水利施工先例,为全球同类项目提供中国方案[6][8] 经济效益与生态平衡 - 科技创新实现泥沙治理与发电效率双提升,单位水能利用率最大化[6][8] - 生态改善带动旅游业发展,形成"绿水青山"经济转化模式[11]
甘肃舟曲拉尕山:绘就生态文旅新画卷
中国发展网· 2025-06-17 17:37
核心观点 - 拉尕山通过“秘境生态+文化体验”的独特模式实现文旅融合,截至2025年5月累计接待游客90.5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04亿元 [1] 生态资源 - 拉尕山森林覆盖率达89%,孕育400余种动植物,达娃湖畔冷杉林负氧离子浓度超城市30倍 [2] - 景区遵循“最小干预”原则,仅修建12公里生态木栈道,90%区域划为核心保护区 [2] - 去年红外相机捕捉到雪豹的珍贵影像,显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 文化体验 - 景区将藏族“神山圣湖”保护习俗转化为“生态长老”巡查制度,由7位藏族老人每日巡视山林 [3] - 游客可参与“神山守护”活动,如制作酥油动物标识牌或体验岩画拓印等非遗项目 [3] - 今年“五一”假期推出的“藏药植物研学之旅”吸引周边省份游客,亲子家庭占比超60%,游客满意度达98% [3] 经济效益与乡村振兴 - 旅游发展带动周边村落,杰迪村人均年收入从5年前的1.2万元增至1.8万元,其中30%收入直接来自生态旅游 [4] - 拉沟村12户村民将藏居改造成太阳能民宿,杰迪村生态手工艺品年均销售额超30万元 [4] - 村民自发成立“生态护卫队”,景区垃圾清运量同比减少35%,形成良性循环 [4] 科技应用与可持续发展 - “数字拉尕山”系统通过5G+物联网实时监测动植物分布,游客可扫码查看雪豹活动轨迹等数据 [5] - 景区推出“碳中和旅行”项目,允许游客通过林间植树抵消旅行碳足迹 [5] - 与中科院合作的“高原生态实验室”利用AR技术还原古生态场景,即将启动“拉尕山生态文化长廊”进一步串联科普与体验项目 [5]
锡林郭勒盟:充分调动群众力量 共建生态治理网络
内蒙古日报· 2025-06-17 10:50
文章核心观点 - 锡林郭勒盟创新推行“警民携手、全域覆盖”的生态警务工作机制,将专业警务力量与群防群治资源深度融合 [1] - 生态义警作为基层生态保护的重要力量,通过放牧、摄影等日常活动构建起守护生态的“移动前哨”,有效补充了警力 [1] - 自2024年“生态义警队”成立以来,已提供问题线索160余条,核实有效线索22条,并参与多次法治宣传活动 [1] 生态警务工作机制 - 推行“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生态警务工作机制,形成“警民携手、全域覆盖”的保护格局 [1] - 以正蓝旗为例,将牧民和摄影协会成员纳入保护网络,建立“发现线索—快速处置—反馈奖励”的闭环管理模式 [1] - 该机制将以往依赖增派警力的传统保护模式,转变为“全民参与、全民尽责”的新生态 [1] 生态义警的构成与作用 - 生态义警成员包括牧民、摄影爱好者和护林员,凭借对当地环境的熟悉进行巡查 [1] - 他们将巡查工作融入放牧、摄影等生活场景,成为生态保护的“移动前哨” [1] - 生态义警与公安机关协同构建起立体化的生态保护网络,是重要的群防群治力量 [1] 工作成效 - 自2024年成立以来,生态义警队已向公安机关提供问题线索160余条,其中经核实有效线索22条 [1] - 生态义警与公安机关深入农牧区开展宣传13次,发放法治宣传单2400余份 [1] - 该模式充分发挥了群防群治力量在补充警力方面的作用 [1]
美国犹他州青少年青海行:跨山海觅“缘”与“纽带”
中国新闻网· 2025-06-16 09:42
文化交流活动 - 23名美国犹他州青少年于6月10日至14日在青海省开展为期5天的研学交流活动 重点围绕家庭文化 国家公园与生态人文保护主题进行互动[1] - 活动包含家文化炉边叙话 生态课堂体验 野生动物园参访等环节 美方青少年通过面对面交流产生内心共鸣[4][7] - 2025年将迎来青海省与犹他州缔结姐妹省州14周年 两地自2011年建立友好关系以来已累计开展近40项跨领域合作[3] 教育合作机制 - 今年3月青海省西宁市与犹他州犹他郡举办中美生态小使者线上会议 15组中美学生通过抽签组成跨国搭档并保持邮件往来[3] - 中方学生制作图文课件介绍青藏高原特有野生动物 并通过翻译作文《这样的夏天"最青海"》邀请美方伙伴暑期来访[3] - 活动由青海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青海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等四个机构联合组织 并获青海省教育厅等三个省级部门支持[6] 生态保护实践 - 美方青少年在青海湖边 黄河岸畔学习野生动物救助保护知识 并与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生态管护员视频连线了解巡护日常[4] - 来自黄石国家公园所在地的犹他州青年分享参与夏威夷山谷植物园保护行动的经历 通过徒步瀑布途中栽种新植物践行生态理念[5] - 美方参与者观察到中国家庭坚持可持续生活方式 从自然中获得发展可能并以感恩之心回馈生态[5] 跨文化认知 - 美国青少年通过亲身体验打破对中国"现代化快节奏"的单一印象 认识到文化传统与家庭责任观的共通性[4][5] - 研学团领队强调情谊跨越山海聚焦文化教育等具有广泛共识的领域 开展充满活力的民间交往[6] - 参与者表示面对面对话能建立彼此相连的纽带 真正实现理解对方与自我充实[5]
青海学子在京研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2 09:00
活动背景与意义 - 北京丰台区与青海治多县自2017年起持续深化两地交往交流交融 [1] - 活动是"守望三江源"文化援建品牌的深化拓展 [1] - 实现从单向帮扶到双向奔赴的转变 成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鲜活写照 [2] 资源互补优势 - 治多县拥有三重叠加特殊地理区块: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国家公园和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 [1] - 治多县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节点 肩负守护长江源头生态防线的使命 [1] - 丰台区作为首都功能拓展区 汇聚丽泽金融商务区 丰台科技园等重要资源 拥有宛平古城 卢沟桥等历史文化遗产 [1] 活动内容与成果 - 研学内容包括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 参观鸟巢 水立方 故宫博物院 欣赏京剧表演 游览居庸关长城 [1] - 治多县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到长江源头与京华大地的血脉联系 强化生态保护意识 [1] - 两地以文化为纽带 以青少年为桥梁 以文创产业为重点深化对口支援工作 [2]
生态改善生物多样性更丰富 珍稀鸟类频出现 美丽中国画卷多姿多彩
央视网· 2025-06-11 17:52
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珍稀鸟类 - 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和黑鹳的活动画面 [1] - 褐马鸡半年内出现4次,羽色独特,头部有绒黑短羽冠 [4] - 黑鹳在保护区河流崖壁筑巢繁殖,工作人员记录了其从产卵到养育四只雏鸟的全过程,雏鸟羽毛已变黑,预计一个月后独立生活 [4] - 黑鹳栖息地环境要求高,主要活动在僻静水域,以鱼虾为食 [4] 云南丘北普者黑湿地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 云南丘北县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拍摄到数百只迁徙钳嘴鹳成群活动的珍贵影像 [5][6] - 钳嘴鹳体羽白色或灰色,飞羽和尾羽黑色,鸟喙黄灰色 [8] - 丘北县通过退耕还湿、减少污染排放等措施改善湿地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和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 [8]
千公斤鱼苗入黄河 净滩行动护清波
内蒙古日报· 2025-06-10 16:57
环保行动实施 - 鄂尔多斯市生态环境局准格尔旗分局联合国能准能集团及准格尔旗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守护母亲河"环保行动主题活动[1] - 活动包括"放鱼养水"和"净滩行动"两部分[3][7] - 共投放1000公斤鲫鱼苗进入黄河水域[3] 生态效益分析 - 投放的鲫鱼预计每年可净化50万至100万升水体[3] - 滤食性鲫鱼能有效消耗水体中过量的藻类和浮游生物,减轻富营养化[7] - 该举措有助于改善黄河水质,增强水体自净能力[3][7] 社会参与情况 - 活动通过科学方式为黄河生态治理贡献力量[8] - 向公众传递生态保护理念,号召更多人参与守护母亲河行动[8] - 准格尔旗居民表示活动增强了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3] 后续计划 - 将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民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7] - 进一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8] - 计划持续开展类似生态修复活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