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经济学

搜索文档
省社科联:打造“一市一品”高质量社科名片
新华日报· 2025-05-20 15:26
江苏社科资源丰富,各市县社科工作形成了特色做法和丰富经验。如何上下联动、整合资源,协同创 新、打响品牌,是社科强省建设的重要命题。2020年,江苏省社科联制定了《江苏省"十四五"哲学社会 科学协同创新规划》,将设区市社科联"一市一品"社科工作品牌创建列为九大重点工程之一。经过两年 多的孵化建设,"一市一品"亮点纷呈、形成矩阵,呈现出标准化建设的引导示范性、省市社科资源整合 共享的协同性、精准服务地方发展的创新性三个特点,探索出了以区域社科品牌项目联动为牵引的全省 社科联基层网络建设路径,为区域特色文化传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更多社科智慧和力量,为江苏打 造社科强省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市一品"社科工作品牌分两批次推进。围绕江苏五大社科建设(理论社科、应用社科、大众社科、开 放社科、数字社科),聚焦优化设区市社科联"理论武装、社科研究、资政建言、社科普及"等服务职 能,2022年6月首批立项南京学研究、无锡智慧社科、南通张謇企业家精神研究与宣传、苏州社科强市 建设示范、盐城智汇黄海地方智库平台建设5个项目,充分吸纳了区域特色化创新实践经验,为其他设 区市打造"一市一品"社科工作品牌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
文脉传承激荡隽永“中华韵”
新华社· 2025-05-13 21:52
文化保护与考古发掘 - 泉州多元文化融合特征显著 府文庙 清净寺 关帝庙比邻而居 闽越遗风拍胸舞等民俗活态传承[2] - 北京琉璃河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揭示西周初期北京融入中原文明的关键转变[5][6] - 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完成23批次4万册(件)藏品消杀和上千件古籍 拓片 契约文书修复[8][9] 非遗传承与教育实践 - 孔子博物馆开设15项特色研学课程 包括儒学课程 汉服体验 非遗研学等[10] - 海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达2万多名 全省100多所中小学开展黎锦技艺实践课[12] - 平津战役纪念馆通过读书日活动 红色艺术沙龙等形式创新革命历史教育[14] 文旅融合与经济赋能 - 河北山海关景区五一假期接待游客51.14万人次 同比增长7.61% 推出实景演出《长城战鼓》[15] - 江苏五一期间接待游客人次和消费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5.62%和14.79% 平江街区苏式生活体验受追捧[20] -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结合VR设备 汉字解码等互动技术增强红色文化传播[18][19] 文化创新与城市发展 - 广东清远江心岛书院融合传统学术职能与现代文化对谈 探索书院可持续发展路径[16] - 泉州文旅集团强调遗产保护与生活融合 古老建筑与现代生活方式相得益彰[4] - 杭州良渚港畔中国国家版本馆采用分级分类保护技术 按百年乃至千年标准存放藏品[9]
《人文经济学——数字时代的生产、消费与治理》出版
搜狐财经· 2025-04-29 09:58
人文经济学理论框架 - 提出"数字人文经济学"新学科框架,融合数字经济与人文价值,填补传统经济学对文化、精神消费的研究空白 [4] - 构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新理论体系,推动经济学从传统资源配置逻辑向人文价值导向的转向 [4] - 理论创新体现在整合全球化、美学转型等外部因素与中国经济转型、数字资源创新等内部因素 [8] 数字时代的经济转型 - 数智化时代改变资源生产方式,形成数实融合新形态,推动人文经济学生发 [5] - 数据要素市场受关注,需平衡技术赋能与伦理约束,避免工具理性压倒人文价值 [8] - 数字金融与绿色经济结合紧密,智能金融工具赋能绿色转型,但需从人文视角评估社会效益与风险 [8] 人文资源活化与消费转型 - 人文资源的非标性、复用性特征被认可,数据化、IP化、场景化成为数字化活化的三大路径 [6] - 消费范式从物质需求向精神文化体验迭代,满足个性化、场景化与情感化的新型消费诉求 [11] - 数字艺术市场等新消费业态重构宏观经济格局,推动精神消费崛起 [5] 治理模式创新 - 构建数据确权、多元共治与人文精神协同演进的治理范式 [11] - 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与数据驱动的动态监管模型,平衡技术效率与文化伦理 [11] - 探索数字技术赋能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方案",强调文化传统与制度优势的融合 [8] 学科架构与实践路径 - 以数字人文形态、人文经济数字化形态、人文经济治理数字化形态为理论内核 [9] - 以资源、生产、消费、服务、治理的数字化为实践路径 [9] - 采用跨学科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构建全面的人文经济学框架 [10]
细品文创有“回甘”(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4-29 06:36
文创产品市场趋势 - 文创产品通过设计创新和文化内涵吸引消费者,成为消费市场爆款[2] - 文创产品不仅具有商品属性和审美价值,更作为文化载体传递人文价值[2] - 国博凤冠冰箱贴销售超百万个,敦煌文创店九色鹿产品广受欢迎[2] 文创产品文化价值 - 文创产品以形式创新为支点,融入古典与现代文化元素[2] - 文创产品能激发人们对经典著作和文化典籍的兴趣[1][3] - 文创产品增强文化自信,吸引年轻人投身文化传承[3] 文创产品市场影响 - "小文创"拉动消费新需求,推动文旅融合迸发新活力[2] - 90后设计师曾舟受三星堆文物启发设计的青铜像系列潮玩斩获大奖并赢得市场[3] - 文创产品成为照亮文化的一缕光,促进文化传承[3] 文创产品消费心理 - 消费者购买文创产品不仅图新奇,更感知其中文化魅力[2] - 文创产品"始于颜值、忠于文化、久于热爱"的消费特点[3] - 文创产品让消费者"感到一种召唤",强化文化熏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