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体融合
搜索文档
从“相加”到“相融”:贵州文旅体融合的“破界”实践
新华社· 2025-06-01 14:27
文旅体融合创新 - "村"系列品牌(村马、村超、村BA、村T、村晚)成为贵州文旅体融合的核心驱动力,三都县"村马"赛事单月旅游综合收入超4亿元[2] - 榕江县"村超"2023年吸引游客17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00亿元,带动地方特色餐饮业发展[3] - 非遗元素(苗绣、侗布、银饰)通过时装周等平台实现破圈,45名儿童在中国国际时装周展示"村T"文化[3] 科技赋能传统文旅 - 黄果树瀑布通过全息投影、雾森系统等技术升级夜游项目,2024年安顺市过夜游客增长20%至1300万人次[5] - 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运用全息影像、VR等技术沉浸式演绎红色历史,《红飘带》系列演出成为文旅新标杆[6] - "天文小镇"围绕"中国天眼"打造科幻主题乐园,2024年接待游客129.83万人次[7] 业态升级与品牌创新 - 民宿经济崛起,惠水县"寂村"民宿吸引四川客群,丹寨县将传统苗居改造为运动员民宿,毕节民宿房价涨幅达123%[8] - 酱酒文化跨界旅游,赤水河沿线酒厂转型"卖生活方式",推动产业融合[8] - 贵州推出"小车小团""支支串飞"等创新行程,吸引50多国28支国际球队参与"村超",国际旅行商合作拓展至60余家[9] 数据增长与市场表现 - 2024年前两月贵州接待游客1.03亿人次,同比增长7.9%,入境过夜游客增长92.3%[6] - "村超"全网流量数百亿次,"村马"场均吸引游客2万余人[2][3]
以更优服务繁荣文旅市场
新华社· 2025-05-10 20:35
文旅产业整体表现 - 春节假期国内出游5 01亿人次 "五一"假期国内出游3 14亿人次 旅游市场呈现火热有序景象 [1] - 文旅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背后驱动因素包括旅游产品供给丰富 科技融合及服务优化创新 [1] 产品创新与消费场景 - 山东淄博八大局便民市场打造"这有局儿"文商旅综合体 琉璃烧制技艺制作的七宝琉璃树成为打卡热点 [3] - 太原市开通首条观光巴士线路 配备专业讲解员 形成"公交+文旅"新业态 [5] - 贵阳越界影城结合电影《哪吒2》热度举办特色活动 如"丝娃娃"长桌宴 实现光影与烟火气融合 [6][7] - 贵州省榕江县"村超"赛事带动文旅体融合 "五一"期间接待游客40 93万人次(同比+10 5%) 旅游收入4 08亿元(同比+12 7%) [9][10] 服务优化与体验升级 - 云南墨江县通过"节庆+文旅"模式举办国际双胞胎节 吸引全球40多国1 8万余对双胞胎参与 [12] - 墨江县免费开放公共停车位 提供共享房间及帐篷酒店 升级"抹黑脸"民俗活动原料为咖啡粉(含60%咖啡粉+40%植物碳黑) [14][16] - 墨江县"五一"接待游客26 97万人次(同比+36 63%) 旅游收入2 67亿元(同比+39 79%) [18] - 多地推出双语咨询台 控盐餐食 充电保障 文创礼品等精细化服务 如昆明蓝花楹主题观光巴士 无锡机场外籍游客引导 [20][21][23] 行业趋势 - 游客需求从"走马观花"转向"深度体验" 服务标准升级为"优不优" 产业竞争聚焦体验决胜 [22] - 多元场景与优质服务持续释放经济增长动能 如嘉兴义工拍照服务 临沂郯国古城表演 南京夫子庙游览等 [23][25]
赤峰“五一”旅游出圈出彩
内蒙古日报· 2025-05-01 09:26
文旅活动 - 赤峰市宁城县举办"燕山北麓·百里画廊"2025年踏青季系列活动,包含舞狮、高跷队、文艺演出和山地自行车邀请赛等文旅体融合项目 [1] - 翁牛特旗60万亩山杏花盛开,吸引全国游客打卡 [1] - 赤峰和润农业嘉年华开园,设置锦绣前程馆、百卉润和馆、异域风情馆、瓜蔬新艺馆四大主题展馆,融合农业与科技、时尚元素 [1][2] - 巴林左旗举办第三届风筝艺术季,包含万只风筝展演、非遗体验、考古成果展示等14项特色活动 [3] 旅游市场数据 - 赤峰市推出38项重点文旅活动和20余条精品线路,覆盖踏青赏花、非遗民俗、赛事竞技等主题 [4] - 2025年赤峰市预计接待游客突破3000万人次,游客总花费达350亿元 [4] 产业融合策略 - 赤峰和润农业嘉年华通过"四馆、一区、一长廊"设计,将农业与科技、生态、趣味结合,打造绣球花主题赏花地标 [2] - 赤峰市整合全市文旅资源,通过"文旅体农商"融合模式激活市场动能,推动"流量"转化为"留量"和消费"增量"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