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

搜索文档
16万平方公里养2亿人?四川盆地这个想法太疯狂!
搜狐财经· 2025-06-03 10:37
四川盆地地理特征分析 - 四川盆地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4个台湾省的面积[3] - 当前常住人口约1亿,若增至2亿需翻一番[3] - 地形呈现多层次结构,包含成都平原(1.45万平方公里)、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5][7] 生态系统与经济价值 - 现有地形形成天然分工:平原发展农业、丘陵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山地提供水源和生态屏障[19] - 成都平原仅占盆地总面积9%却承载主要人口[7] - 四周高山构成天然雨水拦截系统,森林充当"海绵"调节水资源[8][11] 地形改造的潜在影响 - 推平山地将导致雨季洪涝、旱季缺水[11] - 生物多样性下降使农业系统脆弱化,病虫害风险加剧[12] - 维持2亿人口需配套建设水利工程、防灾体系、工商业体系等,综合成本极高[15] 区域发展现状评估 - 成都作为西南科技中心、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已形成协同发展格局[17] - 现有1亿人口生活水平良好,过度增加人口密度可能引发新问题[21] - 地形多样性支撑了"天府之国"的生态平衡与文化传承[19][22]
外媒走进新疆:“多民族和谐共处构成生动的中国画卷”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29 10:42
5月24日,外国媒体人在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参观体验。 人民网记者 翟转丽摄 在伊宁六星街亚历山大手风琴珍藏馆,媒体代表们现场聆听了不同民族乐手组成的手风琴乐队的演奏。在俄 罗斯风情园,媒体代表们从歌舞中感受到当地民众的热情。沙特阿拉伯《祖国报》国际部代理主任玛哈·阿尔苏莱 米感叹:"这里丰富多彩的文化吸引着我,人们热情好客,让我深受感染。" 在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独具特色的庭院和百年民居装点精致。这里是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多 个民族的聚集地,也是新疆多元文化的缩影。 埃及《金字塔报》记者艾哈迈德·哈瓦里首次访问新疆,这里多民族交融聚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表 示:"就像我在中国大地上看到的自然之美一样,这里居住的人们保持着各自的传统习俗却又和谐共处,构成了一 幅生动的中国画卷。'' 多民族和谐共处 多元文化交融生辉 人民网乌鲁木齐5月28日电 (记者翟转丽) 5月24日至26日,参加2025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媒体合作论坛的多国媒 体代表前往新疆伊犁、乌鲁木齐等地进行实地调研,深入感受多民族和谐共处,见证当地现代化经济的蓬勃发 展。 "中欧班列从这里出发,驶向世界各地,展现出新疆独特的地理优势与联 ...
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2025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宣传活动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27 11:12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宣传活动的通 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今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 《通知》强调,各单位要围绕推动"四个融合",加强与宣传、网信、教育、科技等有关部门以及共青 团、科协、媒体、科研院所等组织的合作,借助各类媒体和宣传平台做好宣传报道,合力提升公益宣传 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推动构建自然资源、林草、地调大宣传格局。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 则精神,注重节俭务实,力戒形式主义。 《通知》明确,自然资源部将联合海南省政府在海口市举办2025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 动。主场活动前后,自然资源部将举办海洋文化研讨、"雪龙2"号公众开放日等配套活动。围绕活动主 题,将制作发布主题宣传片、海报等新媒体产品,组织中央媒体进行主题采访,联合自然保护公益伙伴 计划成员单位、涉海高校等开展系列公益宣传活动。各单位要积极支持参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林 草、地调各类宣传资源,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宣传和科普活动。 《通知》提出,今年6月8日是第17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8个"全国海洋宣传 ...
发展民宿后,北京环球度假区旁边的村子迎来蜕变
新京报· 2025-05-26 13:26
城市副中心建设进展 - 梨园镇成为副中心第一个花园街区建设试点片区 2023年清华同衡团队参与规划 2025年云景东路花园式示范街区将竣工 打造"老幼友好型"共享空间和"一树梨花一溪月"主题景观 [1] - 中仓社区通过改造废弃锅炉房建成3500平方米家园中心 集养老驿站 托幼空间 医疗站于一体 已运营三年 提供老年助餐服务和青少年活动 [2] - 唐大庄村借助环球度假区区位优势发展民宿经济 6-7分钟可达景区 已改造108座院落 签约98座 运营87家民宿 提供600余间客房 [2][3] 经济发展成效 - 唐大庄村民宿产业带动租金收益大幅增长 每户年均租金从1-2万元增至11.2万元 创造130余个就业岗位 月薪4000-6000元 [3] - 村集体年收入突破百万元 带动房车 露营 夜市等配套产业发展 2024年村民人均收入达6万元 [3] - 副中心"十五五"期间将重点完善城市功能 提升公共服务便利性和普惠性 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3]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央广网· 2025-05-26 11:50
央广网北京5月26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各类自然公园为 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把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物种栖息地保护起来。 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强国家公园体系建设,持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 护与绿色发展,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巡护队员们每天要完成10公里的日常巡护,对国家公园内的人为活 动、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等情况进行全面监测。 陕西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巡护队队长李建军:特别是对于大熊猫保护方面,我们通过红 外相机监测活动轨迹,收集粪便样本,分析食源结构和健康状况,定期对保护区内的竹子生长情况进行 样方调查,保障大熊猫生境安全、稳定。 "十年禁渔"扎实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如今,长江流域水生生物 多样性持续恢复。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衣艳荣:2024年,长江干流监测点单位资源量同比 上升9.5%。下一步,将加快推进长江旗舰物种拯救行动,持续深化重要栖息地修复,科 ...
武汉再添文旅新地标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长出“法式水晶宫”
长江日报· 2025-05-26 08:32
5月16日,武汉城建开元森泊度假乐园内测开放日,600位市民前来"尝鲜"。 "'旱鸭子'都能玩得舒服。从小朋友体验来看,水乐园正式开放后肯定就是N刷了。"带7岁女儿随层层浪花高低起伏一番后,杨女士在 社交媒体平台分享玩水体验。 网络达人还写了一篇题为"武汉新地标!预计是下一个会爆火的地方"的推文,吸引众多网友关注和点赞。 武汉城建开元森泊度假乐园外景。 下一个文旅"风口"在哪里 ——有湖有湿地,心仪对象就在眼皮底下 后官湖水色潋滟,与6年前时光涟漪映衬重叠。 2019年,法国总统到访中国。当年,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签约5周年,建设由此加快。 武汉城建开元森泊度假乐园的所在地,那时还不叫中法半岛小镇,而是夏家咀:湖岸延伸突出、地貌形如嘴。 2019年底,蔡甸区政府、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管委会联手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现为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成立中法 半岛小镇项目秘书处,特邀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参加。 在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东南部,秘书处划定8.2平方公里区域,含夏家咀村在内,规划为"中法半岛小镇",集中建设。 小镇周边,绿带环绕,湖岸线长达3.4公里,定位于娱乐康体用地,兼顾生态保护和产业开发。 中法武汉生 ...
宠物经济持续升温 如何构建起人宠和谐的生活圈
每日商报· 2025-05-24 06:25
中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突破5800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200%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3% [1] - 宠物从陪伴者转变为最亲密的伴侣和家人"95后""00后"将"宠物友好"作为选择工作生活地的重要考量因素 [1] 行业现存问题 - 宠物管理问题包括狗吠扰民犬粪污染宠物市场乱象食用品交易环节混乱等 [1] - 缺乏政策引导导致弃养问题频发流浪动物增加管理难度 [1] - 宠物市场存在"星期猫""星期狗"等繁殖产业乱象 [2] 政策建议方向 - 建议出台综合性管理条例拒绝"一刀切"约束不文明养宠行为 [2] - 通过宠物芯片植入防止走失并追溯弃养源头 [2] - 制定养宠道德公约包括不弃养牵绳清理垃圾等建立健康养宠观 [2] -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宠物繁殖产业监测城市宠物新增数量 [2]
记者手记|在大阪世博会感受多彩中国
新华网· 2025-05-23 09:27
中国馆展示内容 - 中国馆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为主题,展示中国生态环境改善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1] - 馆内"绿水青山"展区通过厦门筼筜湖、湖南十八洞村、塔克拉玛干沙漠等案例展示中国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理念 [1] - 三江源、武夷山、海南热带雨林等国家公园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效通过交互屏展示,包括朱鹮、林麝等保护动物的详细数据 [2] 展馆设计与互动体验 - 中国馆建筑采用竹材与钢结构结合,外立面以竹简为造型,使用新型低碳固碳竹质产品 [1] - 交互屏设置动物形象大使如大熊猫、东北虎、藏羚羊等,增强互动体验 [5] - 虚拟动物互动环节吸引大量游客参与,特别是大熊猫和东北虎的虚拟形象受到欢迎 [7][9] 江苏周活动 - "江苏周"活动以"共创绿色未来"为主题,无锡、苏州、盐城分别举办城市推介活动展示绿色发展成果 [10] - 活动期间游客参与度高,排队参观现象明显 [11] 科技与生态结合 - 国家电网苏州供电公司在馆内发布苏州碳普惠服务体系,展示碳核查、减排、交易等一站式服务 [12] - 该体系覆盖产品制造、文体活动、组织机构运营等多类场景 [12]
万物共生!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给力”
新华网· 2025-05-23 00:27
新华社哈尔滨5月22日电 题:万物共生!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给力" 新华社记者高敬、董宝森 这场活动在露天举行,不仅伴随着时晴时雨的天气,还偶有蝴蝶、蜜蜂来凑个热闹,一头小梅花鹿在不远处不时探头张望。远处的青山上,郁郁 葱葱的原始森林,成为最好的舞台背景—— 5月22日,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黑龙江伊春举行。这场活动,生动诠释着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万物共生 和美永 续"。 这是5月22日拍摄的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一项项数据,展示着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行动、新进展、新成效—— 我国着力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创新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有效保护超过30%的陆域国土面积。 在人们的守护之下,2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大熊猫、雪豹、东北虎、藏羚羊、亚洲象等一批旗舰物种野外种群数量持续 保持增长态势。 我国稳步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建立异位保护和原生境保护相结合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长期保存农作物、畜禽、林草等实物种质资源超300 万份。 5月20日,在位于抚远市的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在巢中育雏(无 ...
焦点访谈|生物多样性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央视网· 2025-05-22 21:39
湘华鲮是湖南特有的一种鱼,在沅水流域产量最高,以前当地老百姓经常能见到。但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由于修建电站阻断了它的洄游通道,加之环 境污染和过度捕捞,湘华鲮的数量急剧下降,一度面临濒危。现在之所以能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与近些年我国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的努力是分不 开的。 通过数年不懈地技术攻关,研究人员摸索出了一整套湘华鲮的"驯养—繁殖—养殖"技术,成功把湘华鲮从灭绝边缘拉了回来。不过,要让像湘华鲮这样 的濒危物种延续,技术攻关只是第一步,要让它们真正能繁衍壮大,就要实现产业化养殖。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一些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濒危物种,不仅要进行保护,还要让其繁衍壮大, 实现产业化来造福百姓。不过,湘华鲮的生长速度缓慢,要三年才能上市,这让养殖企业很担心利润问题,不敢轻易尝试。后来,怀化市政协委员、本土企 业家张在权决定试一试。 张在权投资建设了湘华鲮的保种基地、繁育基地和商品鱼养殖基地。当地相关部门也不断对湘华鲮养殖做知识普及和宣传,并提供一些政策支持,有越 来越多的养殖户陆续加入了进来。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在"万物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