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
搜索文档
焦点访谈丨筑牢大国粮仓 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更稳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17 20:31
粮食生产总体成就 - 年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达到14130亿斤,比2020年增产740亿斤 [1][3] - 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首次突破1.4万亿斤 [3] - 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17.9亿亩,比2020年增加3800多万亩 [5]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3] 高标准农田与单产提升 - 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面积超10亿亩 [1][5] - 全国粮食亩产达394.7公斤,比"十三五"末提高12.5公斤,单产对粮食产量增长贡献率超80% [5] - 新疆伊犁两百万亩玉米平均亩产突破1200公斤,创造五项全国玉米高产新纪录 [3] 生物育种与科技创新 - 自主培育第一批生物育种大豆品种"脉育526"通过国家审定,具备抗除草剂和抗虫性状 [8][10] -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超95%,实现"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12]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 [20] - 神农AI大模型3.0发布,覆盖智慧种植、育种、气象监测等农业生产链条 [18] 仓储物流与减损技术 - 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3亿吨,比"十三五"末增加5800万吨 [16] - 粮库储粮周期内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基本消除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 [16] - 湖北荆门高标准粮仓采用隔热材料与专用空调,将仓内温度常年保持在25摄氏度以下 [14] 政策支持与产业驱动 - 国家通过粮食支持政策、最低收购价保障等组合拳,保住农民和地方政府积极性 [5] - 提升大豆自给率成为保障粮食安全重要任务,2024年大豆进口量超1亿吨,对外依存度达83% [10] - 生物育种被视作提升大豆产能最有力的举措之一 [12]
“良种+良法”促丰产 广袤田野间绘就科技与农时交织丰收画卷
央视网· 2025-10-17 16:33
为提升效益,水稻标准化示范基地将智慧技术应用于水稻管理,田间布设的农业气象监测站能精准采集温度、湿度、光照等关键数据,并 实时传至手机端,为精准施药提供了科学依据,使农药用量减少了约20%;同时,节水灌溉系统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实现自动供水,将"大水 漫灌"升级为"精准灌溉",节水率达40%,为水稻增产筑牢基础。 央视网消息:眼下,吉林省镇赉县的156万亩水稻正值收获高峰,广袤的田野间,收割机轰鸣作响,绘就了一幅科技与农时交织的丰收画 卷。 走进镇赉县郭家村的水稻标准化示范基地,数台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田间穿梭,收割、脱粒、秸秆粉碎一气呵成,粉碎后的秸秆直接还 田,不仅减少了农业废弃物污染,更"变废为宝"为土壤补充有机质,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据了解,这处基地今年水稻种植面积达2万亩,预计10月25日前可全面完成收割工作。 郭家村水稻标准化示范基地负责人祁兵尧称:"今年亩产预计能达到550公斤左右,比去年预计增长了8%—10%,今年感觉地的收成还是 比较好的。" 而在镇赉县建平乡丽华家庭农场,这里的2000多亩稻田也进入了收获期,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吉林大学植物科学院和吉林省种 子管理总站专家 ...
焦点访谈|非凡“十四五” 大国粮仓的“丰收答卷”
央视网· 2025-10-16 23:49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而本周也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是"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十四五"期间,高标 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面积超过10亿亩;我国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比2020年增产740亿斤。"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 事","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念兹在兹。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春施 千担肥,秋收万担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秋粮收获进度已过六成,各粮食主产区正陆续进入收获的高峰期。 走进新疆伊犁,玉米田像金色的海洋。近日,由国内64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伊犁州玉米高产创建项目进行了全面严格的实收测产。结 果显示,两百万亩玉米平均亩产突破1200公斤大关,一举创造了五项全国玉米高产新纪录,标志着我国首个两百万亩规模的"吨粮田"梦想 成真。 视线转向东北。这里肩负着全国逾三分之一的秋粮产量,眼下已全面进入收获高峰期。在黑龙江富锦市金色的稻田里,大型收割机往来穿 梭,脱粒、秸秆粉碎、还田一气呵成。 "十四五"期间,我国粮食产量迈上了新的台阶。据统计,粮食产量2015年首次达到1.3万亿斤,之后连续9年稳 ...
无人机飞出清新区农业新质生产力
南方农村报· 2025-10-16 22:03
无人机飞出清新 区农业新质生产 力_南方+_南方 plus 10月14日上午, 清远市清新区三 坑镇竹楼村委会 上连村的稻田在 晨光中泛起粼粼 波光。一架搭载 先进施肥系统的 无人机在技术人 员操控下平稳升 空,通过高精度 导航系统沿预定 航线自主飞行。 在水稻上方3.5 米处,无人机根 据预设的施肥参 数,将肥料均匀 撒向稻田。 这是广东科学施 肥增效技术田讲 所直播课在清远 市清新区举行时 的生动场景,这 场以"无人机施 肥"为主题的田 间观摩直播课, 不仅吸引50余人 线下参会,还吸 引了线上超6万 人次的观看互 动。 活动合影 活动合影 科学施肥助推农 业绿色发展 多年以来,传统 单一的施肥模式 带来了土壤有机 质减少、土壤板 结偏酸等问题, 进一步导致水稻 生长不良、产量 低的情况。为 此,清新区积极 推广科学施肥技 术。 "2009年开始, 清新区开展实施 了测土配方施肥 推广、化肥减量 增效等一批科学 施肥增效技术项 目,从而改良了 土壤理性结构, 提高了化肥利用 率,增加了水稻 产量,推动了种 植粮食的积极 性,稳定了粮食 生产面积。"清 新区农业农村局 三级主任科员陈 木英指出,在此 基础上 ...
粒粒皆辛苦!这组数字,让你吃得更踏实
新华社· 2025-10-16 18:41
10月16日,我们迎来第45个世界粮食日。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一碗"安心饭"背后的底气何在?从"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发展进程如何?节粮 减损取得哪些成效?一起来了解一下。 ■共护粮丰民安 共护粮車民安\ 致山家和部量新零量调度显示 全国联播收藏过 六回 分程物看 中国 河北省成 s se 亚洲成 0:00 / 0:46 ■向智慧农业加速迈进 ■深耕"无形粮田" "另一打多到出 FER 我国粮食加重损失率 降低至 回。目9分 粮食运输损失率 降低至 四冶房物 粮食流通领域节约减损 编导:龙泠宇 包装:张墨琳、热法伊·热合满江 取得显著成效 记者:姜亮、杨进、赵小羽、李爱斌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
从收割到仓储 看智慧农业如何“拿捏”粮食安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16 16:10
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创新与智能应用是减少粮食损耗、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途径 [1] - 从智能收割到智慧仓储的全链条管理有效降低了粮食损失率 [1][5][7] - 机械化收割与科学田间管理是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 [11][13][15] 智能收割技术应用 - 黑龙江富锦市采用厘米级精度的智能联合收割机 将粮食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1] - 新型收割机相比传统机器每亩地可减损30多斤粮食 且收割破损率低、速度快 [3] - 甘肃省陇南市组织10多台联合收割机进行机械化作业 止损率降至1%左右 [13] 智慧仓储与粮情监测 - 富锦市粮库实现自动化售粮模式 农户凭一卡通完成登记、扦样、过磅、结算全流程 [5] - 粮仓安装粮情监测系统 具备智能预警和自动化信息警告功能 可及时干预仓储问题 [7][9] - 富锦市粮食总仓容达2406万吨 4103个摄像头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 通过人防物防技防减少损耗 [11] 机械化与科学种植管理 - 江西省吉水县调度超1500台收割农机具 每台日收割面积达50-60亩 效率显著提升 [16][19] - 陇南市武都区推广水稻+油菜轮作模式 提高土地利用率并为农户增加一季收成 [15] - 吉水县应用温湿度传感器、虫情测报灯等智慧农业技术 实现对水稻长势和病虫害的提前干预 [22] 烘干能力与产后减损 - 吉水县组织300台套大中型烘干设备24小时运转 日烘干能力突破9000吨 形成覆盖所有产粮乡镇的服务网络 [24] - 当地通过新增设备、共建共享方式提升烘干能力 减少收割后雨水导致的稻谷霉变等产后损失 [17][25] - 吉水县54.43万亩晚稻已收割过六成 预计本月底收割完毕 [24] 农田改造与产业效益 - 吉水县对水淹区实施抬田工程 剥离30厘米耕作层并回填 使农田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土地流转价格达每亩600元 [21] - 陇南市通过优化种植布局、推广科学管理技术 加强精细化田间管护以提升水稻产业效益 [15] - 持续高温天气使今年晚稻收割时间较往年提前5-7天 每亩产量约1200斤 [17]
枣庄市薛城区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金融活水润沃野,零碳产业促振兴
齐鲁晚报· 2025-10-16 12:34
激活乡村振兴多元价值 项目选址沙沟镇岩湖村,总投资 2.65 亿元,核心构建 "种植 + 零碳 + 智慧 + 文旅" 四维体系:一是建设 421 亩现代化种植区,含玻璃连栋温室1.66万平方米、双膜拱棚 8.4万平方米、太阳能可控日光温室6万 平方米,配套组培室、冷库等设施,栽植成年石榴树3840株、蓝莓树9.174 万株;二是打造零碳能源系 统,安装5.9MWp光伏发电系统与1座储能电站,保障园区能源自给并实现低碳输出;三是实施生态治 理,对周营沙河(5.3公里)、杨庄沙河(4.5公里)进行清淤、护坡及绿化,形成生态廊道;四是搭建 智慧农业平台,集成物联网监测、精准种植、产品溯源等功能。项目建成后,年产种苗130万株、石榴 10.08万公斤、蓝莓22.93万公斤,年均发电量774.71万kWh,实现"一二三产融合、绿色低碳循环"发 展。 好品金融精准破解融资难题 为深入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双碳"目标,枣庄市薛城区以优质产业项目为纽带,联动金融机构创 新"好品金融"服务模式,推动沙沟镇石榴・蓝莓零碳产业园落地建设。该项目由山东十里湾农业科技发 展有限公司实施,经薛城区政府精准包装为"现代设施农业零碳产业园 ...
厘米级精度收割、“农田哨兵”应用……秋收“科技范儿”为粮食安全注入新动能
央视网· 2025-10-16 11:33
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创新与智能应用正深度融入秋收各个环节,通过精准收割、智慧仓储、机械化作业等方式实现减损降耗,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1][2] 黑龙江富锦智能减损实践 - 农户使用新型联合收割机,粮食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较老旧机型损失减少2% [4] - 仓库安装粮情监测系统,实现区域粮情智能预警和自动化信息警告,可对仓储问题及时干预 [6] 甘肃陇南机械化收割与种植优化 - 陇南市武都区角弓镇5000余亩稻田使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机械化收割,农机部门结合河谷地形制定适配收割方案以确保机械力量快速到位 [9] - 当地推广“水稻+油菜”轮作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并为农户增加一季收成 [11] - 陇南市通过优化种植布局、科学管理和机械化收割等措施实现秋收减损降本 [7] 江西吉水晚稻收获与智慧农业 - 吉水县54.43万亩晚稻成熟,当地集中调度超1500台(套)收割农机具进行抢收,并组织农技服务队深入田间指导 [12][14] - 持续高温使晚稻收割较往年提前5-7天,亩产约1200斤,为减少产后损失,当地调动超300台套大中型烘干设备24小时运转,日烘干能力突破9000吨 [14][18] - 田间安装温湿度传感器、虫情测报灯等设备,农户可通过手机软件查看水稻长势、土壤酸碱度,对病虫害进行提前干预 [16] - 通过对水淹区进行抬田(抬高耕地、回填耕作层),使农田更平整以适应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土地流转价格达每亩600元左右 [16]
农机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凯斯纽荷兰高层详解中国市场生存术
搜狐财经· 2025-10-16 10:32
行业市场现状 - 中国农机市场整体销售表现持续低迷,进入存量市场周期,主要因国内主要作物机械化率已处于高位:玉米机械化率达90.6%,小麦达97.6%,大米达86.9%,大豆达87.9% [2][3] - 2025年拖拉机整体销量预计下降10%,收割机整体销量预计下滑10%,而2024年收割机销量曾增长8% [3] - 行业呈现下行态势,但细分市场表现分化,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和10公斤以上喂入量的收割机等大型高端领域实现增长 [3] 公司核心战略与机遇 - 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大型高端农机设施,其产品线与中国农机补贴政策向高效大型设备倾斜的导向相符 [3][4] - 公司将深耕细分领域,聚焦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和10公斤以上喂入量的联合收割机等优势产品线 [3] - 面对每年高达3000亿元人民币的农机更新换代市场,公司视其为从量变到质变、向高端大型智能设备更替的巨大机会 [5] - 推进供应链本土化是公司关键策略,已国产化部分产品线并计划加大力度,尤其是拖拉机,旨在利用中国供应链优势提升本土竞争力并支持产品出口 [5] 产品与技术发展 - 公司着力提升产品智能水平以构筑竞争优势,2023年中国主要农机保有量约870万台,其中智能化农机仅90万台,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5] - 公司推出全球智能化水平最高的联合收割机之一CR8.90,具备纽荷兰智能感应系统,可实现自主思考、反应及功能优化 [6] - 公司同步发布“凯斯纽荷兰农机云”智能生态平台,通过物联网和数字化技术连接车队管理、农场运营和服务支持 [6] - 该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已引入模型训练支持,公司计划进一步加强AI技术在农机领域的融合与应用 [2][6] - 2024年公司综合收入为198亿美元,其中农业机械占比71%,工程机械占比15%,金融服务占比14% [7]
绘就“天府粮仓”好“丰”景 四川省银行业多举措做好秋收金融服务
金融时报· 2025-10-16 10:12
农业科技应用与产出成效 - 四川省2024年粮食总产量达726.8亿斤,连续5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1] - 四川计划年内新建1000个粮油千亩高产片,力争带动全省粮食平均亩产再提高3公斤左右 [1] - 四川省借助卫星、航空遥感及地面传感等技术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推动智慧农业发展 [2] 政策性银行对农业的金融支持 - 农发行德阳市分行2024年已向18家企业累计投放粮油类贷款3.61亿元,其中投放粮油购销储及产业链贷款1.68亿元,支持收购粮食4万余吨 [2] - 自秋粮收购开始,农发行德阳市分行投放2600万元启动资金,支持粮油收购市场份额稳定在60% [2] - 农发行德阳市分行实行粮食收购贷款“全年一次性授信审批、分次投放”,并提供7×24小时金融服务以确保资金支付不断档 [3] 商业银行的农业金融产品与服务 - 邮储银行四川省分行通过“惠农贷”“产业贷”等产品为涉农企业提供无抵押融资支持,并配套数字农业平台服务 [4] - 邮储银行大邑县支行向大邑县乡村发展集团提供3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用于粮经复合种植示范项目,预计带动区域粮油综合产能提升15%以上 [4] - 邮储银行大英县支行通过“乡村振兴贷”向佩洋商贸有限公司发放200万元低息贷款,预计每年为企业节省利息支出约4万元 [5] 全产业链金融支持体系 - 邮储银行遂宁分行构建覆盖生产、收购、加工、储运、销售全产业链的金融支持体系,“乡村振兴贷”产品在不到两年内累计投放近5亿元 [6] - 佩洋商贸有限公司年均粮食收购量突破万吨,年销售收入达上亿元,邮储银行贷款将确保其及时足额收购农户粮食 [6] 银行与保险协同的创新融资模式 -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与大地保险四川分公司合作,为农户提供“供销科技种植贷”综合金融服务,最高贷款金额可达350万元 [8] - 中行四川省分行已累计向“供销科技种植贷”农户发放贷款60余笔,总金额达1.4亿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