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市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打造智能农机产业集群 “农机小脑”连北斗 转型可上“拓牛云”
深圳商报· 2025-10-20 15:31
合作与战略定位 - 深圳市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与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贵州星光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建“智能农机联合创新实验室” [1] - 深圳农装院是深圳市目前唯一的现代农业装备新型研发机构,牵头建设“科创中国”农业信息与智能装备产业服务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1] - 公司立足深圳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和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聚焦《农业强国规划》提出的“智能化农机研发应用”重大需求 [2] 行业趋势与公司战略 -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智能化,智能农机正深刻改变传统农业面貌,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2] - 公司围绕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海洋牧场和土壤耕地等领域,构建集产品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培养、企业孵化和投融资为一体的创新链 [2] - 公司将智能感知与芯片、智能决策与算法、智能控制与装备、智能系统与应用等前瞻性方向作为研发和应用基础 [2] 核心产品与技术体系 - 公司推动装备链、信息链和服务链深度融合,构建闭环综合体系,实现数字农业全过程控制和协同优化 [3] - 核心产品“农机小脑”是融合北斗导航、激光雷达、惯性测量单元、摄像头、超声波等多种传感器的智能驾驶系统,可用于农机前装或后期智能化改造 [3] - 智能农机装备包括种子质量分选机、种苗质量分选机等种业装备,以及智能割草车、智能喷药车、智能运输车、水稻射秧机等种植装备 [3] 平台服务与生态系统 - “拓牛云”平台是智慧农业与智能农机领域的免费SaaS公共开放平台,支持不同厂商和协议标准的设备接入管理 [4] - 平台通过“数—云—端”协同,利用大数据对农业全价值链数据进行治理、挖掘和建模,提供丰富的数字农业应用场景 [4] - 该平台免费面向全国百万农业从业者提供线上教学、种养指导、农机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 [4]
“农机小脑”连北斗 转型可上“拓牛云”
深圳商报· 2025-10-20 06:39
合作与机构背景 - 深圳市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与贵州星光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智能农机联合创新实验室” [3] - 深圳农装院是深圳市目前唯一的现代农业装备新型研发机构 [3] - 深圳农装院牵头建设“科创中国”农业信息与智能装备产业服务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3] 战略定位与研发方向 - 公司立足深圳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和人才资源等优势,聚焦《农业强国规划》提出的“智能化农机研发应用”重大需求 [4] - 研发和应用基础集中于智能感知与芯片、智能决策与算法、智能控制与装备、智能系统与应用等前瞻性方向 [4] - 公司在智能农机驾驶系统、智慧农业开放服务平台方面实现了科研、开发、产业三位一体协同发展 [4] 核心产品与技术体系 - 公司构建装备链(E)、信息链(I)和服务链(S)深度融合的闭环综合体系 [5] - 核心产品“农机小脑”是融合北斗导航、激光雷达等多种传感器的智能驾驶系统,可用于农机前装或后期智能化改造 [5] - 智能农机装备包括种子质量分选机、种苗质量分选机等种业装备,以及智能割草车、智能喷药车等种植装备 [5] 智慧农业服务平台 - “拓牛云”平台是智慧农业与智能农机领域的免费SaaS公共开放平台,支持不同厂商和协议的设备接入管理 [6] - 平台通过“数—云—端”协同,利用大数据对农业全价值链数据进行治理、挖掘和建模 [6] - 平台免费面向全国百万农业从业者提供线上教学、种养指导、农机服务等农业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 [6]
“脑机接口”实现“意念采摘” 农交会秀出智慧农业新图景
央视网· 2025-10-18 12:14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于10月17日在天津开幕,为期三天,主题为“塑强品牌助振兴 提振消费增活力” [1] - 展会吸引参展商近4000家,参展产品约2.5万种 [1] - 展会专门邀请了5万余名专业采购商,搭建高质量产销对接平台 [7] 科技创新亮点 - 新技术、新装备成为展会一大亮点,80多家科研单位和企业的200多款前沿科技农机集中亮相 [1][3] - 农业前沿科技成果展区展示通过脑机接口远程控制机械臂采摘水果的新技术 [1] - 搭载施药、施肥、除草等作业部件的多功能田间管理机器人首次亮相并收获大量关注 [3] 展区设置与品牌展示 - 展会首次设立践行大食物观展区和品牌专区 [3][5] - 践行大食物观展区通过实物展示、互动体验等方式,系统展示政策体系、典型地区成效及科技赋能成果 [5] - 品牌专区集中展销320个“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入选品牌农产品,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1200家企业参与 [5]
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津举行
人民网· 2025-10-17 23:42
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概况 - 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于10月17日至19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行 [2] - 本届农交会主题为"塑强品牌助振兴 提振消费增活力" [2] - 展会吸引超过3000家展商参展并展示约25000种产品 [2] 专业展区设置 - 展会设置精品品牌、绿色有机地标、智慧农业等12个专业展区 [2] - 观众在精品品牌展区进行参观选购 [2] - 农业科技展区吸引观众参观 [12] - 观众在京津冀协同展区参观智慧农业设施 [14] 国际参与情况 - 展会设有主宾国泰国展台供观众参观 [10] - 马来西亚展台有观众参观选购 [8] - 意大利展台吸引观众参观选购 [16] 区域合作展示 - 京津冀协同展区设有商品选购和参观活动 [4][6] - 观众在京津冀协同展区参观 [6]
科技让农业有了新样貌——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观察
新华社· 2025-10-17 21:20
行业展会概况 - 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以塑强品牌助振兴 提振消费增活力为主题 参展产品约2.5万种 吸引采购商和专业观众5万余人 [1] 农业科技应用 - 食用菌采收机器人抓取成功率约94.6% 成套设备可实现24小时连续采摘作业 单台套采收效率相当于2名熟练人工 [1] - 蒜种分瓣分选机替代人工选种 装满一袋优质蒜种只需不到10分钟 效率相当于人工选种的200倍 [2] - 依托渔书智能体和元景范蠡渔业大模型 管理3万立方米水体只需要3名工作人员 [2] 技术发展趋势 - 物联网 云计算 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展示最新应用场景 [2] - 现代农业在各类科技加持下有了新样貌 指尖种田和云端养殖成为现实 [1] - 数字技术正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新变革 在现代农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焦点访谈丨筑牢大国粮仓 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更稳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17 20:31
粮食生产总体成就 - 年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达到14130亿斤,比2020年增产740亿斤 [1][3] - 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首次突破1.4万亿斤 [3] - 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17.9亿亩,比2020年增加3800多万亩 [5]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3] 高标准农田与单产提升 - 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面积超10亿亩 [1][5] - 全国粮食亩产达394.7公斤,比"十三五"末提高12.5公斤,单产对粮食产量增长贡献率超80% [5] - 新疆伊犁两百万亩玉米平均亩产突破1200公斤,创造五项全国玉米高产新纪录 [3] 生物育种与科技创新 - 自主培育第一批生物育种大豆品种"脉育526"通过国家审定,具备抗除草剂和抗虫性状 [8][10] -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超95%,实现"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12]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 [20] - 神农AI大模型3.0发布,覆盖智慧种植、育种、气象监测等农业生产链条 [18] 仓储物流与减损技术 - 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3亿吨,比"十三五"末增加5800万吨 [16] - 粮库储粮周期内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基本消除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 [16] - 湖北荆门高标准粮仓采用隔热材料与专用空调,将仓内温度常年保持在25摄氏度以下 [14] 政策支持与产业驱动 - 国家通过粮食支持政策、最低收购价保障等组合拳,保住农民和地方政府积极性 [5] - 提升大豆自给率成为保障粮食安全重要任务,2024年大豆进口量超1亿吨,对外依存度达83% [10] - 生物育种被视作提升大豆产能最有力的举措之一 [12]
“良种+良法”促丰产 广袤田野间绘就科技与农时交织丰收画卷
央视网· 2025-10-17 16:33
为提升效益,水稻标准化示范基地将智慧技术应用于水稻管理,田间布设的农业气象监测站能精准采集温度、湿度、光照等关键数据,并 实时传至手机端,为精准施药提供了科学依据,使农药用量减少了约20%;同时,节水灌溉系统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实现自动供水,将"大水 漫灌"升级为"精准灌溉",节水率达40%,为水稻增产筑牢基础。 央视网消息:眼下,吉林省镇赉县的156万亩水稻正值收获高峰,广袤的田野间,收割机轰鸣作响,绘就了一幅科技与农时交织的丰收画 卷。 走进镇赉县郭家村的水稻标准化示范基地,数台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田间穿梭,收割、脱粒、秸秆粉碎一气呵成,粉碎后的秸秆直接还 田,不仅减少了农业废弃物污染,更"变废为宝"为土壤补充有机质,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据了解,这处基地今年水稻种植面积达2万亩,预计10月25日前可全面完成收割工作。 郭家村水稻标准化示范基地负责人祁兵尧称:"今年亩产预计能达到550公斤左右,比去年预计增长了8%—10%,今年感觉地的收成还是 比较好的。" 而在镇赉县建平乡丽华家庭农场,这里的2000多亩稻田也进入了收获期,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吉林大学植物科学院和吉林省种 子管理总站专家 ...
焦点访谈|非凡“十四五” 大国粮仓的“丰收答卷”
央视网· 2025-10-16 23:49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而本周也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是"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十四五"期间,高标 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面积超过10亿亩;我国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比2020年增产740亿斤。"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 事","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念兹在兹。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春施 千担肥,秋收万担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秋粮收获进度已过六成,各粮食主产区正陆续进入收获的高峰期。 走进新疆伊犁,玉米田像金色的海洋。近日,由国内64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伊犁州玉米高产创建项目进行了全面严格的实收测产。结 果显示,两百万亩玉米平均亩产突破1200公斤大关,一举创造了五项全国玉米高产新纪录,标志着我国首个两百万亩规模的"吨粮田"梦想 成真。 视线转向东北。这里肩负着全国逾三分之一的秋粮产量,眼下已全面进入收获高峰期。在黑龙江富锦市金色的稻田里,大型收割机往来穿 梭,脱粒、秸秆粉碎、还田一气呵成。 "十四五"期间,我国粮食产量迈上了新的台阶。据统计,粮食产量2015年首次达到1.3万亿斤,之后连续9年稳 ...
无人机飞出清新区农业新质生产力
南方农村报· 2025-10-16 22:03
无人机飞出清新 区农业新质生产 力_南方+_南方 plus 10月14日上午, 清远市清新区三 坑镇竹楼村委会 上连村的稻田在 晨光中泛起粼粼 波光。一架搭载 先进施肥系统的 无人机在技术人 员操控下平稳升 空,通过高精度 导航系统沿预定 航线自主飞行。 在水稻上方3.5 米处,无人机根 据预设的施肥参 数,将肥料均匀 撒向稻田。 这是广东科学施 肥增效技术田讲 所直播课在清远 市清新区举行时 的生动场景,这 场以"无人机施 肥"为主题的田 间观摩直播课, 不仅吸引50余人 线下参会,还吸 引了线上超6万 人次的观看互 动。 活动合影 活动合影 科学施肥助推农 业绿色发展 多年以来,传统 单一的施肥模式 带来了土壤有机 质减少、土壤板 结偏酸等问题, 进一步导致水稻 生长不良、产量 低的情况。为 此,清新区积极 推广科学施肥技 术。 "2009年开始, 清新区开展实施 了测土配方施肥 推广、化肥减量 增效等一批科学 施肥增效技术项 目,从而改良了 土壤理性结构, 提高了化肥利用 率,增加了水稻 产量,推动了种 植粮食的积极 性,稳定了粮食 生产面积。"清 新区农业农村局 三级主任科员陈 木英指出,在此 基础上 ...
粒粒皆辛苦!这组数字,让你吃得更踏实
新华社· 2025-10-16 18:41
10月16日,我们迎来第45个世界粮食日。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一碗"安心饭"背后的底气何在?从"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发展进程如何?节粮 减损取得哪些成效?一起来了解一下。 ■共护粮丰民安 共护粮車民安\ 致山家和部量新零量调度显示 全国联播收藏过 六回 分程物看 中国 河北省成 s se 亚洲成 0:00 / 0:46 ■向智慧农业加速迈进 ■深耕"无形粮田" "另一打多到出 FER 我国粮食加重损失率 降低至 回。目9分 粮食运输损失率 降低至 四冶房物 粮食流通领域节约减损 编导:龙泠宇 包装:张墨琳、热法伊·热合满江 取得显著成效 记者:姜亮、杨进、赵小羽、李爱斌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