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
搜索文档
极端天气是不是越来越频繁了?
虎嗅· 2025-07-10 09:36
全球变暖的科学共识 - 主流学界认为气候已大幅变暖且加速变暖 极端气候事件增多 [2] - 科学界压倒性共识认为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激增 当前升温速度是自然变暖的50倍 [5] - 主要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和甲烷 畜牧业贡献显著 全球养牛数量达十几亿头 [6] 温室效应的作用机制 - 适度温室效应维持地球适宜温度(14℃) 无温室效应将降至-18℃ [7] - 金星案例显示失控温室效应可导致极端高温(460℃)和高压(92倍地球大气压) [9][10] - 地球短期内不会达到金星极端状态 但需警惕临界点效应 [11][22] 气候变暖的影响表现 - 海平面上升主因是陆地冰盖融化和海水热膨胀 非浮冰融化 [12] - 极端天气频率增加 包括暴雨 干旱 高温 极寒和强台风 [12][13][20] - 水循环加剧导致"旱涝并存"现象 单次降雨量显著增加 [14][15][16] - 中国近年频发百年一遇暴雨事件 如2021郑州暴雨和2023黔东南暴雨 [17][18] 经济与社会影响 - 现有基建标准面临挑战 需适应新气候条件 [19] - 西北地区降水增幅达10%(1961-2020) 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率从3%升至53% [26][28] - 高温威胁传统产粮区 可能改变农业布局 [30] - 部分行业出现地域迁移趋势 如自媒体向云南转移 [35] 应对措施与区域变化 - 中国在节能减排 植树造林和可再生能源部署方面成效显著 [36] - 降水线北移带来治沙机遇 但需配合人工干预 [27][28] - 气候难民现象初现 可能形成季节性人口迁徙模式 [32][35]
西班牙山火烧毁约3200公顷土地 火势仍未得到控制
快讯· 2025-07-09 16:22
山火灾害情况 -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塔拉戈纳省南部的山火已烧毁约3200公顷土地 [1] - 火势猛烈并伴有大量烟雾导致约18000名居民被迫留在室内避难 [1] - 当地强风天气使灭火工作异常艰难 [1] 灭火救援进展 - 政府已部署超过300名消防员和约100名紧急部队士兵参与灭火 [1] - 投入十余台空中灭火设备但仍未控制火势 [1] 累计灾害影响 - 入夏以来加泰罗尼亚自治区山火累计烧毁超过9500公顷土地 [1] - 已造成两人死亡 [1]
土耳其10天发生761起野火
快讯· 2025-07-07 14:27
土耳其野火事件 - 过去10天土耳其发生761起野火,主要受干燥、大风及极端高温天气影响 [1] - 伊兹密尔省野火导致至少3人死亡,包括1名卧床老人和2名救援人员 [1] - 数万民众因野火被紧急疏散,显示灾情严重性 [1] 气候影响 - 当前野火季形势严峻,极端天气加剧灾害扩散速度 [1]
七月飞雪又野火频发 土耳其现极端天气
北京商报· 2025-07-06 23:57
极端天气现象 - 土耳其东北部黑海沿岸城市里泽市的内陆山区4日出现罕见"七月飞雪"现象 降雪区域绵延约100公里 积雪厚度显著高于历史记录[1][2] - 当地居民反映该地区过去仅在3月出现降雪 七月飞雪现象上次发生是在30-40年前 但本次降雪规模更大[2] - 同期土耳其西部遭遇极端高温 伊兹密尔省预计最高气温将突破40摄氏度 过去一周全国发生624起野火[2] 野火灾害影响 - 土耳其西部野火已造成3人死亡 约200栋房屋损毁 约5万人被迫疏散 伊兹密尔省切什梅地区3个村庄人员撤离[2][4] - 灭火工作投入9架飞机 22架直升机和1100辆各类车辆 火势主要由电线故障引发 强风导致快速蔓延[2] - 全国约64%森林位于野火易发区 电力企业私有化后电缆维护不足加剧火灾风险[2] 气候变暖关联 - 专家指出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频率和强度增加 表现为高温季提前与寒潮频发并存现象[3] - 七月飞雪与野火同时出现被视作气候异常典型案例 需加强预警并推动减排措施[3]
意大利“烧烤”天气致多人死亡 政府加紧部署应对措施
新华社· 2025-07-04 13:45
高温天气影响 - 意大利正经历近年来最严峻的夏季之一,高温警报频发,医疗系统承压,基础设施出现故障,公众生活节奏被打乱 [1] - 本周以来意大利已发生多起与高温天气相关的死亡事件,包括建筑承包商中暑身亡、游客海滩猝死等 [2] - 全国已有18个城市进入"高温红色警报"状态,健康成年人也可能在户外活动中面临健康风险 [2] - 全国急诊接诊量比平时高出近两成,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群体更容易出现并发症 [2] 基础设施问题 - 佛罗伦萨、贝加莫等多地供电中断,疑因用电高峰致负荷过重或电缆受热损坏 [2] - 北部维琴察至维罗纳之间的一段高速公路因高温导致沥青路面开裂,车辆拥堵绵延30公里 [2] - 连接米兰和巴黎的高速列车暂停运行数日,以清理雷暴天气带来的线路障碍 [2] 政府应对措施 - 伦巴第和拉齐奥等多个大区出台强制性规定,限制户外劳动时间,禁止中午12点半至下午4点进行高强度体力劳动 [3] - 全国性夏季劳动协议正在制订中,预计将涵盖建筑、农业等户外作业行业 [3] - 罗马市政供水公司在"饮水地图"手机应用程序上新增指引市民就近寻找饮水点的功能 [3] - 民防部门发放数万份宣传资料普及中暑预防知识,并加强对街头流浪者等弱势群体的接收和救助 [3] - 利古里亚大区卫生部门发布宠物防暑警告,呼吁市民避免高温时段带宠物出门 [3] 气候趋势分析 - 意大利正在经历今年夏季第二波热浪,而且很可能不是最后一波,热带环流北移导致非洲高压系统更频繁影响地中海地区 [4] - 地中海已成为全球升温最快区域之一,如果不尽快采取减排措施并加速部署本地适应策略,未来的夏天可能更难过 [4] - 地中海海水升温是导致极端天气的关键因素,今年西地中海海水温度比正常年份显著升高 [4] - 大量海洋热量被储存于近地层,一旦冷空气进入便可能诱发风暴、洪水等剧烈天气,极端天气在强度上可能不断提升 [4][5]
热浪来袭 高温“烤”验西班牙旅游业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04 13:28
高温对旅游业的影响 - 西班牙多地气温突破40摄氏度,马德里最高气温超过35摄氏度,安达卢西亚地区有城市气温逼近40摄氏度 [1] - 马德里、塞维利亚、科尔多瓦等旅游城市游客量在高温时段明显减少,许多游客调整行程以避开高温 [1] - 马德里旅游观光车客流量在下午四点至六点之间骤减 [5][6] 高温对零售业的影响 - 冰箱贴、钥匙扣等旅游纪念品销量下降,折扇成为最抢手的商品 [1] - 商家反映扇子销量激增,许多游客一次性购买多把 [3] 高温对餐饮业的影响 - 马德里市中心餐馆白天营业艰难,客流量显著减少 [3] - 高温持续时间长导致游客更倾向于选择室内休息或饮用冷饮,而非户外活动 [5] 高温对公共健康的影响 - 今年6月西班牙已有约380人因高温去世,7月多地陆续报告多起中暑死亡病例 [5] - 气象学家指出高温和极端天气事件可能成为未来新常态 [5]
焦点访谈|应对汛期极端天气 多措并举筑牢安全防线
央视网· 2025-07-03 21:27
极端天气态势 - 今年我国极端天气事件显著增多,包括高温、干旱和暴雨[5] - 上半年气候特征表现为气温偏暖、降水空间差异大、南北旱涝并重[5] - 春季旱涝"两极分化"明显,黄淮、西北、西南等地旱情持续发展[7] - 6月以来四川盆地高温日数和强度创历史同期纪录,京津冀等地持续35℃以上高温[9] - 全国呈现"雨热同台"态势,贵州、四川、重庆、广西等地遭遇暴雨[9] 汛情与水情 - 入汛以来2663座大中型水库拦蓄洪水458亿方,避免人员转移89万人次[9] - 主汛期预计呈现北涝南旱格局,北方多条河流可能发生较大洪水[11] - 大江大河水情总体平稳,年径流量比常年偏少两成,水库蓄水总量4718亿方偏多12%[11][14] - 24省份324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45条超保洪水,10条创实测最大洪水[13] - 中小河流洪水频发重发,贵州都柳江发生特大洪水[13] 防灾技术体系 - 研发中小河流洪水早期预警系统,覆盖全国45203条中小河流[16] - 采用"天空地水工"立体监测网络,包括卫星、雷达、地面站点等[18] - 建立递进式预报预警模式,实现精细化气象服务[20] - 每日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滚动更新短临预警[22] - 实行山洪防御网格化管理,落实转移五个关键环节[24] 灾后恢复措施 - 南阳西峡县洪水退去后抢修道路,恢复供电和信号[26] - 贵州榕江县投入8.79万人次清污197万平米,完成进度96.41%[28] - 紧急调运6吨肥料为2800亩受灾水稻追肥,组织无人机防治病虫害[31] - 百香果受灾约4000亩,组建农技专家驻点服务队指导灾后管理[33] - 组建三轮车队配送生活物资和爱心餐,保障受灾群众供应[35][37]
湿度高达82%超广深,北京最近为啥这么“潮”?
快讯· 2025-07-03 18:05
天气现象分析 - 北京近期出现高湿高温天气,湿度高达82%,超过广州和深圳 [1] - 气象条件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抬引起,副高外围偏南暖湿气流持续输送水汽至北京地区 [1] - 该现象被误认为"回南天",实际为典型的"桑拿天" [1] 气象预测 - 未来一周北京仍受副高影响,近地面湿度保持高位,体感闷热 [1] - 暖湿气流向北推进导致东北、华北地区体感温度可能超过35℃,即使实际气温未达此阈值 [1]
极端天气频发,如何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中国环境报· 2025-07-02 07:15
气候变化对城市的影响 - 2023年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事件叠加导致中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多地遭遇破纪录致灾性极端天气事件[1] - 2024年入汛后南方多省遭遇多轮强降雨,贵州榕江县出现超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华北部分地区气温超40℃[1] - 中国城镇化率达67%(约9.4亿城镇人口),城市面临的气候风险影响范围广、损失严重[1]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 2017年启动28个城市试点,2023年扩大至39个试点城市,覆盖七大地理分区和不同规模城市[2] - 试点城市在政策创新、生态修复、风险防控、投融资机制等方面取得成效[2] - 北京将气候适应纳入城市规划,深圳开展韧性社区试点,丽水打造海绵城市和绿色风廊[2] 城市建设系统性改造 - 需要重构城市空间、生态和社会系统,而非简单工程叠加[3] - 加强自然生态系统管理,采用通风廊道、海绵城市等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3] - 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智慧监测和预警能力,加强风险点位监控[3]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 构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公众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4] - 重点提升市民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4] -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4]
上海徐家汇站今年第9个高温日达成 创有记录以来6月高温日数之最
快讯· 2025-06-30 17:21
极端天气记录 - 上海徐家汇站6月30日最高气温达35 6℃ 成为今年第9个高温日 [1] - 该数据创1873年有记录以来6月高温日数历史最高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