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温室气体排放
icon
搜索文档
四大水泥龙头这一关键指标均下降 | ESG信披洞察
新浪财经· 2025-10-06 15:44
智通财经记者 | 田鹤琪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建材生产国和消费国。由于产业规模大、窑炉工艺特点等原因,建材行业也是工业能 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领域,是中国碳减排任务最重的行业之一。 今年3月,水泥行业正式纳入全国碳市场。 从碳排放现状看,目前水泥行业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9%。中国是全球水泥制造第一大国, 2019年全球水泥产能为37亿吨,中国约占其中60%。 今年5月,中国水泥协会发布了《2025年中国水泥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排名的公告》称,从2025年中国水 泥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排名结果来看,排名前5位的公司分别是海螺水泥(600585.SH),中国建材集团有限 公司(03323.HK,下称中国建材)、华新水泥(600801.SH)、天山股份(000877.SZ)和华润建材科技 (01313.HK)。 天山股份是中国建材旗下的核心子公司,主营水泥、熟料、商品混凝土和骨料的生产及销售。因此天山 股份不再单独比较。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是衡量企业碳足迹的核心指标。此次四家企业均披露该数据,且均包含范围一和范围 二。 根据国际排放核算工具温室气体(GHG)核算体系,范围一温室气体排放量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 所产生 ...
【环球财经】新预测:美国气候政策转向拖累全球气候治理
新华社· 2025-09-16 17:51
美国气候政策转向 - 美国新一届政府气候政策出现近些年来最急剧的转变,转向支持化石燃料 [1] - 政策转向导致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激增,并使全球排放量比去年同期增加 [1] - 政策转变将使美国减排速度降至过去20年所实现速度的一半 [1] 减排前景预测 - 在最佳情景下,到2040年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仅能减少43%,远低于上届政府承诺的到2035年减排61%至66%的目标 [1] - 在最糟糕情景下,到本世纪30年代末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甚至可能有所上升 [1] - 最佳情景的实现依赖于化石燃料价格变得昂贵以及廉价可再生能源得到迅速部署 [1] - 最糟糕情景由清洁能源发展受到经济和政治因素严重制约导致 [1]
交卷了吗?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模拟考”成绩出炉
搜狐财经· 2025-08-25 18:23
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现状 - 近50%上市公司(2,481家)披露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强制披露主体披露率约95% [3] - 强制披露主体包括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成分公司及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 [5] - 2024年度强制披露主体整体披露率达94.42%,较2022-2023年度持续提升 [6] 行业披露差异分析 - 2024年度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12个行业披露率达100% [10][11] - 制造业披露率91.73%(233家),金融业98.04%,文化体育娱乐业75%,均未达100% [10][11]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披露率显著高于民营企业 [12] 碳排放披露进展 - A股上市公司范围1排放披露率59.81%,范围2披露率60.02%,范围3披露率11.37% [12] - 强制披露主体中范围1披露率83.55%,范围2披露率84.32%,范围3披露率27.25% [17][18] - 范围3披露两年间涨幅达11%,超1/4强制披露主体主动披露范围3排放 [17] - 范围3披露中最常见类别为员工差旅、采购商品及服务、员工通勤 [19] 碳管理实践深度 - 48.26%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公司(1,635家)聘请第三方进行排放核查 [20] - 24.87%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公司制定并披露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21] - 31.80%公司设置排放目标,其中98.27%定期追踪进展,50.58%每年追踪 [21] - 23.67%建立碳排放数据收集数字化系统,64.28%已采取措施促进供应链减排 [21] 标准应用与转型行动 - 最常用核算标准为ISO 14064、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GHG Protocol和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指南 [22] - 强制披露主体中97.94%已开展碳减排行动,53.47%制定气候转型计划 [23] - 50.90%披露减排目标,15.94%已研究或参与碳信用/碳交易实现碳抵消 [23] 治理架构与激励机制 - 2/3上市公司设立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或专职岗位,较去年上升15.23% [24] - 48.69%公司建立可持续评价考核机制,其中6.36%与董事绩效挂钩,19.57%与高管绩效挂钩 [24] - 25.14%将可持续工作纳入考核但不与薪酬挂钩 [24]
作者中文属名,95后中国学者一作Nature论文,发现全新N₂O还原酶
生物世界· 2025-08-21 08:05
研究背景 - 一氧化二氮是导致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因素之一 其在大气中浓度已达前所未有的水平 目前排放源超过吸收汇[3] - 表达N₂O还原酶的微生物可将N₂O转化为对气候变化无影响的氮气 已知的N₂O还原酶属于典型的NosZ还原酶 分为支系I和支系II两个进化支系[3] 研究发现 - 研究发现了一个催化一氧化二氮还原反应的新型细菌蛋白家族——内酯酶型N₂O还原酶 扩展了N₂O还原酶家族[4] - 新发现的支系III内酯酶型N₂O还原酶序列与典型NosZ存在差异 但保留了三维蛋白质结构特征[8] - 研究通过生理学、宏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结构建模证明L-N₂OR催化N₂O还原 L-N₂OR基因存在于多个门类中 主要分布于未被培养菌群[8] 研究意义 - 研究扩大了已知N₂O还原酶的多样性 表明硝化刺菌门等未被认识的分类群参与了N₂O消耗[9] - N₂O还原酶多样性的扩展有助于加深对N₂O消耗源的理解 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模型具有重要意义[4][9] - 新型N₂O还原催化剂的发现为减少N₂O排放的创新生物技术提供了更多机会[4][9] 研究发表 - 研究成果于2025年8月20日发表在Nature期刊 第一作者为何广博士[4] - 论文标题为"A novel bacterial protein family that catalyses nitrous oxide reduction"[4]
美媒:一条美国正落后于中国的新道路
环球时报· 2025-08-15 19:31
碳排放趋势变化 - 2025年前6个月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2.7%,而美国同期排放量同比增长4.2%,这逆转了过去十年的惯常趋势[1] - 分析师认为现在断言这种逆转已成为长期趋势尚为时过早,因数据与天气、天然气价格等短期经济因素相关[1] - 过去15年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曾稳步下降,但未来能否继续降低排放量仍存疑问[2] 中国能源转型进展 - 中国占全球煤炭消耗量一半以上,但2024年上半年煤炭消耗量同比下降2.6%[1] - 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大幅上升是煤炭消耗下降的主因,仅2025年5月新增装机容量就达92.92吉瓦[2] - 中国全国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已提升至10亿千瓦以上[2] - 科学家认为排放量减少反映中国能源消耗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但需观察未来几年排放量是否持续下降[2] - 由于大规模采用清洁技术,未来五年中国绝对排放量和相对排放量均可能呈下降趋势[3] 美国能源结构现状 - 截至2025年6月底,美国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约为134吉瓦,远低于中国[2] - 2025年上半年美国煤炭发电量同比增长14%,主因是强劲的电力需求和天然气价格上涨[3] - 为应对数据中心激增的电力需求,公用事业企业正推迟关停燃煤电厂计划[3] - 美国不仅在缩减可再生能源部署规模,还在放慢电动汽车的推广步伐[3]
大堡礁珊瑚减少幅度之大创监测39年来纪录
新华网· 2025-08-07 08:43
大堡礁珊瑚覆盖面积变化 - 大堡礁北部区域珊瑚覆盖面积比上一勘测周期减少约四分之一[3] - 南部区域珊瑚覆盖面积减少近三分之一[3] - 中部区域珊瑚覆盖面积减少约14%[3] - 北部和南部区域流失幅度为启动监测39年来最高纪录[1][3] 珊瑚白化现象特征 - 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夏季持续高温导致远北及北部区域大范围珊瑚白化[7] - 对162处珊瑚礁监测发现41%出现中度到高度白化现象[7] - 这是自2016年以来记录的第六次大规模珊瑚白化事件[7] - 白化事件间隔时间正在缩短导致珊瑚恢复时间减少[5] 珊瑚减少主要原因 - 气候变化导致的高温是珊瑚白化的主要原因[3][7] - 气旋活动对珊瑚造成持续破坏[3][5] - 棘冠海星数量暴增大量捕食珊瑚[3][5] - 生长速度快的脆弱珊瑚品种使生态系统波动加剧[5] 历史白化事件记录 - 1998年首次出现大范围珊瑚白化现象[3] - 2016年和2017年首次连续两年发生白化[3] - 2020年、2022年、2024年、2025年均出现大范围白化[3] - 20世纪90年代前大范围白化现象非常罕见[3] 生态系统现状评估 - 珊瑚面积呈现"较短时间内在创纪录低和高之间波动"[5] - 过去15年波动程度较以往更为剧烈[5] - 生态系统承压状态持续加剧[5] - 根本解决之道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5]
江源科考“把脉”长江源区最大湿地
新华社· 2025-08-06 06:36
科考任务与目标 - 长江科学院科考队员深入长江源区最大湿地查旦湿地 对健康状况进行全方位检查 聚焦冻土融化和温室气体排放最新进展 [1] - 科考队员采集水样和泥沙样本 将带回实验室进行理化性质分析 探究床沙组成和径流形成过程以及湿地与河流补给关系 [3] - 研究旨在掌握基础规律 为系统保护湿地提供依据 实现异常变化提前预警 [7] 湿地退化现状与观测 - 部分湿地出现退化现象 陡峭山坡处浅坑干涸无水 附近植被明显稀疏 呈现明确退化例证 [3] - 使用探地雷达透视地下水和冻土位置与深度 通过电磁波反射获取地下水-冻土循环演变原始数据 [3] - 将废弃水井改造为地下水多要素长期观测井 布置自动化监测设备 与探地雷达数据相互校正 [4] 冻土变化研究发现 - 连续4年多维度监测显示 永久性冻土厚度减少 季节性冻土厚度增加 [4] - 通过1平方米草地样方监测土壤温湿度 记录有机质层厚度 研究植被与土壤湿度、冻土退化的协同变化关系 [4] - 冻土融化影响地下水和地表水变化 冻土中储存的大量有机碳可能加剧温室效应 [7] 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 初步监测到湿地不同地表区域温室气体动态排放规律 排放量在空间上存在差异 [7] - 热融湖塘是温室气体交换最活跃的热点区域 源汇变化受土壤呼吸、冻土消融和植被状况等多因素影响 [7] - 高原湿地具有生态蓄水、气候调节和固碳增汇等生态功能 对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7]
“特朗普这一法案,会使中国主导地位无懈可击”
搜狐财经· 2025-08-04 17:51
政策变动 -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大而美”税改法案 取消多项清洁能源优惠政策 包括提前终止清洁能源税收抵免和取消购买电动汽车税收减免 [1] - 法案签署三天后 特朗普发布行政命令 要求美国财政部在45天内发布指导意见 以终止“纳税人向不可靠的能源提供巨额补贴” [2] - “大而美”法案进一步扩大“关注外国实体”(FEOC)的限制范围 将中国企业排除在清洁能源补贴之外 [4] 行业影响评估 - 到2035年 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比原有政策下高出4.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1] - 2025至2035年间 美国清洁能源发电量的新增量将仅为原有政策下的57%至62% [1] - 若加上特朗普无需立法即可实施的政策影响 超额排放量将达到10亿吨甚至更多 [1] - 美国清洁能源行业内部对财政部即将发布的指导意见感到恐慌 认为其可能比法案本身更具杀伤力 [4] 供应链与全球竞争格局 - 太阳能 蓄电池和电动汽车的大部分供应链仍依赖中国的投入 [4] - “大而美”法案将巩固中国在电动汽车市场及众多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中“不可动摇的领先地位” [1][5] 能源价格与市场影响 - “大而美”法案将推高美国的能源价格和家庭账单 [5] - 即便不再出台额外政策 到2030年美国批发电价将上涨25% 到2035年将上涨74% [5] - 今年上半年 公用事业公司申请的电费上调金额高达290亿美元 较去年大幅增加 [5] - 东海岸地区电网运营商PJM互联公司举行的电力拍卖表明 电价还将进一步上涨 [5]
国际法院: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可能违法国际法
环球时报· 2025-07-25 06:50
国际法院气候变化咨询意见 - 联合国国际法院裁定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可能违反国际法并需承担法律后果 [1] - 咨询意见由15名法官一致通过,文件超500页,虽无约束力但可作为追责依据 [1] - 清洁健康和可持续环境被视为基本人权,各国有法律义务遏制温室气体排放 [1] - 未采取行动的国家可能面临停止错误做法、整改、赔偿等法律责任 [1] - 意见可能影响COP30议程并为气候诉讼提供基础 [1] 气候变化数据与政策背景 - 2013-2023年全球海平面上升4.3厘米,气温升高1.3摄氏度 [2] - 瓦努阿图发起的气候倡议获130国支持,促成联合国提请国际法院意见 [2] - 美国环保署拟废除2009年温室气体危害声明,可能削弱排放监管法律依据 [2] - 新提案若通过将限制汽车能源行业排放管控并面临法律挑战 [2]
美媒:美环保署拟撤销气候变化危害认定
快讯· 2025-07-24 13:28
政策变化 - 美国环境保护署拟撤销2009年研究报告关于温室气体排放危害公众健康的科学认定 [1] - 该认定被视为美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及环保署温室气体监管法规的基石 [1] 行业影响 - 政策变化可能影响美国政府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制定与执行 [1] - 环保署温室气体监管法规的基础或将受到动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