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保护

搜索文档
物种名录更新 保护措施有力(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 2025-05-23 06:02
核心阅读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 多项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22日公布。我国着力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稳步 提升。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5版》发布,首次收录蜻蜓、蚯蚓 22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5版》(以下简称"2025版名录"),共 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62717个,其中物种148341个、种下单元14376个。 2025版名录较2024版,新增物种及种下单元7353个,其中物种6857个、种下单元496个。动物界新增 4994个物种和470个种下单元,其中包括首次收录的蜻蜓和蚯蚓,分别新增895个和405个物种及种下单 元,填补了这两个动物类群的空白;植物界新增458个物种,减少5个种下单元;真菌界新增1405个物种 和31个种下单元。 "蜻蜓和蚯蚓,都是大众普遍关心的类群,但之前因未经相关专家审核,不符合收录条件。"中国科学院 动物研究所科学数据中心主任林聪田介绍,"名录有严格的收录程序和质量控制,物种数据要符合相关 标准,并且每个类群都需要有相关专家审核把关。目前,每年新收录的物种,有些是早已发表但 ...
万物共生!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给力”
新华网· 2025-05-23 00:27
新华社哈尔滨5月22日电 题:万物共生!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给力" 新华社记者高敬、董宝森 这场活动在露天举行,不仅伴随着时晴时雨的天气,还偶有蝴蝶、蜜蜂来凑个热闹,一头小梅花鹿在不远处不时探头张望。远处的青山上,郁郁 葱葱的原始森林,成为最好的舞台背景—— 5月22日,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黑龙江伊春举行。这场活动,生动诠释着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万物共生 和美永 续"。 这是5月22日拍摄的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一项项数据,展示着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行动、新进展、新成效—— 我国着力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创新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有效保护超过30%的陆域国土面积。 在人们的守护之下,2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大熊猫、雪豹、东北虎、藏羚羊、亚洲象等一批旗舰物种野外种群数量持续 保持增长态势。 我国稳步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建立异位保护和原生境保护相结合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长期保存农作物、畜禽、林草等实物种质资源超300 万份。 5月20日,在位于抚远市的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在巢中育雏(无 ...
持续践行ESG 贝泰妮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企业战略
广州日报· 2025-05-22 23:03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企业实践 - 云南本土企业贝泰妮以ESG理念为行动框架 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企业战略 探索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2] - 公司核心原料青刺果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验证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的可能性 该植物含7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与亚油酸占比超70%) [2] - 通过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将青刺果转化为敏感肌修护成分 实现传统药用植物到现代功效护肤品的跨越 [2] 研发与标准化成果 - 累计筛选6500余种云南药用植物 自主研发备案13款植物新原料 建立68项团体标准 [2] - 形成"产学研医"一体化研发体系 [2] 三维保护网络建设 - 构建"科技-生态-社区"三维保护网络 将技术创新、生态修复与社区发展深度耦合 [3] - 在哈巴雪山保护区实施多维度保护计划 建成科普宣教中心和植物保育大棚 实现20余种高山珍稀植物扩繁 [3] - 启动西坡原生植被修复工程 针对滇金丝猴栖息地破碎化问题 在老君山布设红外及鸟类监测设备 [3] 监测与影像记录 - 构建覆盖320平方公里的科学监测网络 首次完整记录滇金丝猴幼崽群体活动影像 [3] 政策协同与未来规划 - 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2024-2030)》将企业参与列为优先事项 与证监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形成政策协同 [3] - 公司表示将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行动指引 探索"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长效机制" [3]
新华三助力神农架国家公园开展物种保护
经济观察网· 2025-05-22 22:15
公司行动 - 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联合中国绿化基金会发起"让AI有爱——ICT技术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二期落地神农架国家公园 [1] - 新华三集团向神农架国家公园捐赠市场价值超过30万元的智能设备,包括H3C高性能无线控制器、H3C无线接入点及H3C Book等 [2] - 新华三集团将持续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探索ICT技术在生态保护中的更多应用场景,并逐步投入更多智能产品和数字化解决方案 [3] 项目背景 - 神农架国家公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重要湿地,2023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授予"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称号 [1] - 神农架国家公园拥有90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470种野生鸟类和138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1] - 当前神农架国家公园面临部分区域网络覆盖不足的问题,影响濒危物种研究与保护及管理效率提升 [2] 技术应用 - 捐赠的智能设备将提升神农架国家公园的数字化能力,支持巡护人员更高效地开展物种保护 [2] - 智能设备的引入将显著提升对生物多样性和中国特有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金丝猴的监测与研究能力 [3] 政策响应 - 项目响应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 [1] - 行动是对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提出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积极响应 [2] - 行动与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相呼应,该计划强调了科技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关键作用 [3]
焦点访谈|生物多样性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央视网· 2025-05-22 21:39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 - 湘华鲮作为湖南特有鱼类通过技术攻关实现"驯养—繁殖—养殖"产业化,从濒危状态恢复[5][7] - 怀化市企业家张在权投资建设保种、繁育和商品鱼养殖基地,带动当地养殖户参与[8] - 全国20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恢复性增长,100余种濒危植物获抢救性保护,种质资源库保存超300万份实物资源[14] 生态保护与产业开发 - 伊春市森林覆盖率83.8%,红松面积从4万公顷增至8万公顷,通过《红松保护条例》和技术手段强化保护[16][18] - 伊春发展文旅康养产业,针对银发经济和亲子研学开发差异化旅游产品,激活400万公顷林海资源[20][23][27] - 桦树汁产业年产量超200万吨,形成采集-加工-销售产业链,成为林区经济新增长点[28][30] 政策与全球合作 - 黑龙江省出台《桦树液采集管理办法》规范生态资源利用,平衡保护与开发[30] - 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写入20余项国际联合声明,设立昆明基金支持15个发展中国家[32] - 生态质量指数(EQI)达59.95,荒漠化土地持续缩减,森林覆盖率25%全球增长最快[14]
北京加强乡村地区暗夜保护,“数星星”不再奢侈
新京报· 2025-05-22 21:32
北京在国内率先编制生态安全格局专项规划,将生物安全格局放在突出位置,以269种鸟类、11种兽类 作为典型物种,识别重要生物栖息地、廊道及节点,通过"点—线—面—网"相结合,形成生物多样性保 护空间网络体系。 《北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新闻发布会5月22日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百花山、野鸭湖等自然 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地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同时,北 京在国内率先编制生态安全格局专项规划。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一体推进"拆违—腾地—修复",完成生态修复约123平方公里,缝合城市受损生 态肌理。十年间,鸟类种类增加近百种,珍稀动植物回归城区。比如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的温榆河公 园,作为拆违修复后京城最大的绿肺,观测到鸟类物种达32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也现身于 此。强化山前及浅山区的保护修复,大力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高标准实施"首都西部山水工程",将 完成生态修复面积2.2万余公顷,探索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恢复华北豹、黑鹳等重要物种栖息地。 百花山、野鸭湖等自然保护地全部纳入北京生态保护红线 北京是一座拥有2100多万常住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 ...
蜻蜓和蚯蚓“加入”《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新华社· 2025-05-22 19:11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5版发布 - 2025版名录共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62717个,较2024版新增7353个 [1] - 动物界新增4994个物种和470个种下单元,植物界新增458个物种(减少5个种下单元),真菌界新增1405个物种和31个种下单元 [1] - 首次收录蜻蜓和蚯蚓类群,分别包含895个蜻蜓物种及种下单元、405个蚯蚓物种及种下单元 [1] 名录编制背景与意义 - 生物物种名录反映国家或地区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程度,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数据 [1] - 编制目的为摸清中国生物多样性"家底",促进相关研究与保护工作 [1] 编制工作进展 -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自2008年起组织编制年度名录 [2] - 2025版由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植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共同完成 [2] - 未来将深化数字化建设,推进物种信息数据整合与共享 [2]
万物共生,和美永续!济南举办2025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
齐鲁晚报· 2025-05-22 18:47
活动概况 - 济南市举办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主题为"万物共生,和美永续",通过室内展览和室外活动展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 [1][4] - 活动旨在凝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力量,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4]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 - 济南市拥有陆生野生动物39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68种,省重点保护动物50种 [7] - 野生林木种质资源50种,栽培树种(品种)资源478种,木本植物标本528种 [7] - 千佛山-龙洞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调查记录到各类物种2051种,昆虫山东新记录种28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5种,珍稀濒危植物8种 [7] - 发现1类大型真菌新种小孢突孔菌,并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 [7] 科技监测应用 - 济南本地企业生产的"机器狗"搭载便携式激光雷达监测设备,用于森林样地监测,测量林木胸径、冠幅、树高、生物量等指标 [8][12] - 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手机端,未来将探索"人机协同"驱动生物多样性监测向精准化、智能化、高效化迈进 [12] 社会参与与案例 - 6位市民获颁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员,包括环保老兵、自然课堂创办者、猛禽救助中心负责人等 [13] - 猛禽救助中心两年间放归近50只伤愈猛禽,有效控制啮齿类动物数量,帮助村民恢复经济作物收入 [15] 实践展示 - 室外活动放生伤愈康复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尾鹞和雕鸮 [16] - 室内展览展示十大树王"克隆苗",通过扦插、嫁接延续古树优秀基因,全市认定古树名木4532株,其中一级保护古树和名木80株 [16] 活动组织 - 活动由市生态环境局和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100余人参与 [16]
中国太保:深耕保险服务创新,多维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
和讯· 2025-05-22 18:33
2 025 年5月22日是 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旨在呼吁以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之道,创和美永续之路,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新进程。生物多样性是ESG领域 的重要议题之一,它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态环境的丰富性和变异性,也是维系生态系统稳定与人 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全球治理,2022年,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 方大会(COP15)的主席国,促成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签署,为全球生物 多样性治理提供了明确路径。在国内,通过完善政策法规、优化就地保护体系、加强迁地保护等综合 措施,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太保致力于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目前已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列为公司ESG 和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议题,以实际行动促进保险业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 平衡人与动物关系,助力生物多样性和谐发展 随着生态保护工作的推进,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渐上升,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也时有发生。野生动物 肇事责任险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举措,它既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人身权益,又推动了 野 ...
到今年年底,北京将建设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 20 处
新京报· 2025-05-22 17:30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 - 北京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5%,建设20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推动百花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创建 [1] - 北京市森林覆盖率达44.95%,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1%,79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3680平方公里 [3] - 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达620种,较2024年新增8种鸟类,麋鹿、黑鹳、褐马鸡等物种种群持续增长 [6] - 南海子麋鹿苑向全国输出668只麋鹿,建立47处麋鹿迁地种群 [6] 生态监测与智慧保护 - 北京市创新打造"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部署1500多台红外相机和1600多个功能传感器 [3] - 保护地累计捕获生物多样性图像近百万张,智能识别1455种植物和283种鸟类 [3] - 卫星追踪器记录北京雨燕种群动态和迁徙规律,松山自然保护区打造智慧监测平台 [3] - 国内首个"古树数字博物馆"上线,收录全市古树名木信息 [3] 自然带建设成效 - 北京市首创自然带概念,建成558处自然带,包括生物多样性示范区、生态保育小区等 [4] - 自然带内建设2600余个本杰士堆、700余处小微湿地、7800余个人工鸟巢、3000余个昆虫旅馆 [5] - 种植75万株食源蜜源性植物,乡土植物群落覆盖度提升30%,湿地生态链修复率达85% [5] - 颐和园后溪河、翠湖湿地等示范区域成为野生动物栖息地 [5] 生态产业发展 - 生态旅游、自然教育、森林疗养、观鸟经济等绿色产业加速发展 [6] - 《北京观鸟地图》串联45处观鸟胜地和6处观鸟基地,带动观鸟经济发展 [6] - "花开北京"等四季品牌活动组成花园城市文化名片,家庭园艺产品销售额超18亿元 [6] - 3家森林疗养基地和19条古树主题游线促进生态价值转化 [6] 区域协同保护 - 京津冀晋蒙五地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森林防火和疫源疫病监测信息互通 [7] - 野生动物收容救助率达100%,支援周边地区建设有害生物防控体系 [7] - 联合开展检疫专项行动,保护华北地区2.8万平方公里生态屏障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