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级联动

搜索文档
连续17日净流入,份额规模均创历史新高,重组事件中科曙光受益,计算机ETF(159998)持仓股中科曙光单只成分股含量超6.8%
新浪财经· 2025-06-11 09:54
中科曙光占净值比6.39%的云计算ETF沪港深(517390)年内"吸金"超2亿元,其覆盖港股互联网、港A股AI相关龙头公司。 申万宏源指出,A股重回结构牛行情,大概率需要等待科技重磅产业催化兑现。国内AI、具身智能、国防军工都具备成为结构牛核心产业趋势的潜力。下半 年值得重点关注的产品包括:DeepSeekR2、GPT5和特斯拉Optimus量产版本。但在重磅产业催化前,科技也是震荡市,重点把握高性价比区域的反弹和主 题机会。鼓励并购重组和创投一级市场联动形成共振,第三次大的新经济一二级联动行情正徐徐展开。从一级市场创投融资快速改善向二级市场映射角度, 我们重点关注软件和信息、硬件技术,AI相关的数据中心、自动驾驶、机器人。 6月9日晚间,海光信息和中科曙光双双公告披露换股吸收合并预案:海光信息拟向中科曙光换股股东发行股份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采用询价方式向不 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前,中科曙光是海光信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7.96%。合并完成后,中科曙光将终 止上市,海光信息将承继及承接中科曙光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双方股票于 ...
A股午后回调,数字经济ETF(560800)回调近2%,成交额超200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6-10 13:56
指数表现 - 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931582)下跌1 99% 成分股中深信服领跌7 14% 用友网络下跌6 22% 金山办公下跌5 22% 龙芯中科下跌4 98% 拓荆科技下跌4 59% [1] - 数字经济ETF(560800)下跌1 98% 最新报价0 74元 盘中换手率2 74% 成交额2143 73万元 [1] 市场观点 - 申万宏源认为A股结构牛行情需等待科技产业催化 重点关注AI、具身智能、国防军工领域 [1] - 下半年关键产品包括DeepSeekR2、GPT5和特斯拉Optimus量产版本 建议把握高性价比区域反弹机会 [1] - 新经济一二级联动行情正在形成 重点关注软件信息、硬件技术、AI数据中心、自动驾驶及机器人领域 [1] ETF数据 - 数字经济ETF规模达7 88亿元(近1月新高) 份额10 42亿份(近3月新高) 均位居可比基金首位 [2] - 最新单日资金净流入1359 94万元 近5日合计净流入1211 77万元 [2] - 杠杆资金连续6日净买入 最高单日净买入347 92万元 融资余额达2455 16万元 [2] 指数成分 - 中证数字经济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0 98% 包括东方财富(8 12%)、中芯国际(6 58%)、汇川技术(5 49%)等 [3] - 权重股表现分化:海光信息上涨2 86% 中科曙光涨停(10%) 而北方华创下跌2 8% 澜起科技下跌2 55% [5]
上交所首批公司债券续发行落地 一二级联动激发市场活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6-04 17:41
公司债券续发行机制 - 上交所正式开展公司债券续发行工作,旨在满足市场主体投融资需求,强化一二级市场联动,激发二级交易活力 [1] - 债券续发行在国债等品种已有成熟应用,但在公司信用类债券中属于创新方式 [1] - 《通知》明确了续发行定义、材料准备、发行上市流程、中介机构职责、做市机制衔接等安排 [1] - 中信证券、招商证券率先完成首批证券公司债续发行业务试点,续发行规模分别为20亿元和15亿元,续发后单只债券规模分别达40亿元和42亿元 [4] 发行上市流程优化 - 续发行是指对已上市存量公司债券进行增量发行,并将增量债券与存量债券合并上市交易,保持原有还本付息安排和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 [2] - 发行人可以新申请或使用存量有效批文参与续发行业务,按照价格申购方式确定发行定价 [2] - 附有担保条款的存量债券需在续发行前对担保机制变更做出妥善安排,并由中介机构发表核查意见 [2] - 发行上市流程总体保持不变,可省去证券代码申请等业务环节 [2] 上市和交易机制安排 - 续发行债券与存量债券的证券代码、证券简称、到期日、票面利率等基本信息保持一致 [3] - 续发行后符合基准做市品种条件的公司债券可纳入信用债基准做市范围 [3] - 续发行机制有助于提升单券发行规模,增强二级市场流动性和估值稳定性 [4] 市场实践与示范效应 - 中信证券、招商证券的续发行项目获得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投资机构踊跃认购 [4] - 部分优质央国企正在筹备存量公司债券续发行工作,示范效应预计逐步显现 [4] - 央企财务负责人表示续发行机制提升了对发行规模和节奏的控制力,有利于把握有利市场窗口并降低融资成本 [5] 续发行机制的积极意义 - 延长单只债券发行周期,拉长二级市场交易活跃时间,增强单券流动性 [6] - 通过增强中长期债券存量规模,提升发行人收益率曲线内生稳定性,长期降低融资成本 [6] - 便利发行人掌控发行规模和节奏,减轻一次性大规模发行对市场资金的冲击 [6] - 上交所信用基准做市券已超过240只,发行规模约7500亿元,今年初推出4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产品,合计规模超350亿元 [6] 一二级市场联动生态 - 续发行后满足做市券准入门槛的债券可获得做市券资格,并可纳入信用债ETF配置范围 [7] - 债券流动性和投资者认可度将得到双重提升,有利于利差收窄,形成一二级市场良性互动 [7] - 上交所近年来推出债券做市、发行承销与报价交易联动业务等创新机制,着力以二级交易价格促进一级市场融资与定价功能发挥 [6]
中国金茂20250327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地产行业 - 公司:中国经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业绩表现 - 2014 年销售额达 933 亿,排名 12 位,较去年上升 5 位,位居行业第一梯队;回款 970 亿,回款率达 99%;剔除其他业态,住宅平均套面积达 2.2 万平米 [2] - 2020 年收入约 591 亿,剔除投资业务供应之损利的供应战利润约 3.3 亿;利润开发占比 83%;未开发毛利率 11%,综合毛利率 15%,较去年提升 3.5% [6] - 2025 年预计收入规模将有 10%以上增长,约达 700 亿 [18] 销售与土地投资 - 销售分布上,90%由一二线城市贡献,68%由华北及华东区贡献,前 10 城市贡献高达 61% [2] - 2025 年前两个月总土地投资款 189 亿,全领域约 129 亿,核心城市投资占比进一步提升,2024 年以来北京及上海投资占比达七成 [3] - 截至 20 年底,未收获值约 2800 亿,87%在一二线城市,63%集中在华东及华北区域 [3] - 2024 年总权益投资 202 亿,2025 年目标权益投资 300 亿,实际落地视市场和土地供应情况而定 [10] - 投资聚焦 16 个左右高能级城市,分为战略城市(北京、上海)和机会型城市,内部投资基准为内部收益率 15%,销售净利率 12% [10][11] 运营与管理优化 - 持续推动运营创标,首开提速、股东回正现金流周期及经营回正现金流周期较同期大幅提升 [4] - 推动组织优化,开发单位从 23 年的 22 个城市降至 20 年的 18 个城市,2025 年预计达 14 个管理主体,管理架构从三级调至二级,撤销区域公司 [4] - 强化费用管理,三费大幅下降,2025 年在 2021 年下降基础上继续下降 10 个点以上 [4] 财务策略与融资 - 保持稳健财务策略,2024 年底一年内到期债务仅占 18%,外币债务仅占 25%,去年新增境内外债务成本 3.39%,境内 2.87% [5] - 三条红线维持绿档,融资渠道通畅,去年发行中票、公司债、CMDS 利率低,开发贷维持在银行资历下限 [5] 经贸服务 - 营收及利润稳定增长,去年代表面积突破 1.8%,效率和经营性现金流量进一步优化改善 [5] - 去年收购胜瑞物业,业态、合约面积及代表面积进一步扩张 [5] 行业阶段与公司策略 - 地产行业走出困境需三个阶段,中国经贸已实现第一阶段“保安全、防风险、活下去”,未来三年总体业绩指引稳中有升,极致做优增量,加快存量处置 [8] - 若未来两三年解决 80%存量问题,公司有望处于行业标杆地位 [9] 合作拿地 - 与头部企业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在上海与华润、招商,在北京与保利,在成都与越秀等合作,可变竞争为协作,降低拿地成本,提高盈利水平,操盘过程中优势互补 [15] 市场判断 - 高能级城市土地投资机会多,如北京今年政府准备推出 60 亩中心城区土地,公司将与部分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19][20] - 成都地价上涨快,但公司拿地保持理性,通过政企合作获取优质资源 [22] - 高能级城市止跌回稳对行业有带动作用,预计今年年底行业基本见底 [23] 管理举措与规划 - 过去两年管理上成功的工作包括组织变革(区域与城市公司合并)、产品创标(推出辅系商店名和金玉满堂产品线)、运营创标(制定 6101224 目标并提速)、投资创标(严格把关投资地块研判)、盘活存量(降低投资或增加收益,加强低效商办物业) [25][26][27] - 未来策略包括商创标(投资、运营、产品、营销、混进、组织能力)、四集资(签约回款、资金管控、成本费用压降、利润挖取)、培育商业酒店轻资产管理能力 [30][31] 一级业务与项目 - 一二级联动模式风险受控,通过与政府重新谈判、优化规划、增加收入、控制成本等方式管理项目,如南京青龙山国际新城、长沙梅西湖国际新城二期 [33][34][35] - 上海虹口项目规划稳定,正在报规,预计 7 - 8 月开盘 [3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绿巴部分股权划给中化是国务院国资委决策,两家单位总体独立经营,对经贸增加兄弟单位协同机会,暂无整合指示 [41] - 集团对经贸的支持包括资金支持、产业和政府关系支持、管理机制方面的授权经营授控管理 [12][13]
一家小机构之死(六)-完结篇
叫小宋 别叫总· 2024-12-04 11:31
公司概况 - 管理资金规模达2000亿元人民币 但官网未明确披露具体运营状态[1] - 采用复杂伞型基金架构 包含二级子基金和三级孙基金的多层嵌套模式[2] - 存在大量挂名合伙人 但内部协同效率低下 合伙人之间缺乏有效沟通[3] 业务模式问题 - 创投连锁店式扩张模式 仅注重规模增长而忽视投后管理与退出能力建设[3] - 存在高风险资金运作行为 包括一二级市场联动 频繁并购及资产打包操作[5] - 资金流向不透明 个人投资者资金未按约定投向标的企业[6] 运营现状 - 2022年8月基金业协会显示主体注销 但企名片平台仍监测到持续投资活动[7] - 母公司完成借壳上市 但股价已沦为仙股 创始人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6] - 注销主体与现存投资实体关系不明 存在业务主体认定混乱问题[7] 行业警示 - 地方政府资金参与募资需谨慎 涉及公众税收安全与社会责任[7] - 复杂基金架构易导致管理失控 需警惕规模扩张与投资能力不匹配现象[2][3] - 资金监管缺失案例暴露行业合规漏洞 需强化LP资金流向监控机制[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