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大先导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解析上海经济向上曲线的“密码”
解放日报· 2025-10-23 09:31
宏观经济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上海GDP增速为5.5%,高于全国水平并超出市场预期,较上半年的5.1%有所提升 [1] - 工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多个行业指标较上半年出现明显改善 [1]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2] 工业与新动能发展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7%,较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2] - 三大先导产业(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8.5%,快于全市工业2.8个百分点 [2] -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至44.1% [2] - 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9.6%、10.9%和10.3% [2] - 1至8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6.3%,工业企业利润率达6.3% [3] - 通过“降本增效17条”等政策,2023年为工业企业降本超520亿元,2024年目标再降本60亿至80亿元 [3] 金融与信息服务业 - 金融业增加值6965.27亿元,增长9.8% [6]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5277.43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高于金融业 [6] - 上交所成交额增长38.4%,上期所成交额增长11.5%,上海黄金交易所成交额增长40.2% [4] - 证券营业部成交额同比增长达95.2% [5] - 服务业占GDP比重逐年升高,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分别为74.1%、75.2%、78.2%和79.1% [6] 外贸与出口表现 - 前三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5.4%,第三季度进出口规模创单季历史新高,9月进出口4059亿元 [8] - 出口同比增长11.3%,增速较全国高4.2个百分点 [8] - 三大先导产业出口1936.7亿元,增长10.3%,其中医药品、西药原料药出口分别增长21.5%和40.7% [9] - 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高端机床、石化机械出口分别增长41.6%、39%、36.5%、29.6% [9] - “新三样”出口同比增长6.3%,锂电池出口321.5亿元增长20.7%,混动汽车出口196.1亿元增长2.1倍,液货船出口206.3亿元增长82.7% [9][10] 消费与旅游业复苏 -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7月、8月、9月分别增长7.8%、13%和9.2% [11] - 国庆中秋假期接待游客2548.5万人次,同比增长19.7% [11] - 体育娱乐用品类、家具类、家用电器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7.7%、22.1%、28.2% [11] - 旅游入境人数达636.6万人次,同比增长37% [11] - 发放两轮10亿元“乐·上海”服务消费券及增发文化、观赛消费券 [11]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深化落实三大先导产业新一轮“上海方案” 全力推进集成电路产业突围
第一财经· 2025-08-26 19:35
行业政策方向 - 上海市委书记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深化落实集成电路、创新药械、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新一轮"上海方案" [1] - 全力推进集成电路产业突围 系统推进创新药械发展突破 加速推进人工智能迭代升级和应用拓展 [1] - 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创新科技攻关模式包括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及推广攻关成果验证和产品应用 [1] 企业参与机制 - 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发挥原创技术策源地作用 支持民营企业公平便利参与重大创新并担当重任 [1] - 引导外资研发中心持续提升能级 支持企业牵头组建高水平创新联合体 [1]
邹文俊:上海总量层面经济景气度上升 三大先导产业发展提速
快讯· 2025-07-25 18:42
上海经济景气度 - 上半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60 41亿元 同比增长1 7% 增速较一季度提高2 8% [1] - 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 4%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 [1] 三大先导产业发展 - 上半年上海信息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20 4% 较全国增速高出6 1% 较一季度增速提高5 9% [1] - 集成电路设计和平台经济放量增长 [1] 经济增长动能 - 三大先导产业提速发展 有望为上海及全国经济增长贡献更多动能 [1]
上海:设立总规模500亿元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 用好1000亿元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
快讯· 2025-07-01 14:17
金融资源供给 - 上海市投资促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强服务优环境 进一步打响"投资上海"品牌的若干举措》,加强金融资源高效供给 [1] - 建立国资并购基金矩阵,设立总规模500亿元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 [1] - 用好1000亿元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加大对重点产业战略性项目和产业链核心关键环节投资力度 [1] 创新机制 - 通过"长期资本+并购整合+资源协同"创新机制,用好并购基金 [1] - 加大对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供给 [1] - 充分运用科创债、政策性金融工具等,保障优质招商项目资金需求 [1] 金融服务 - 深化跨境结算、融资、财资管理等金融服务 [1] - 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出海金融服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