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严控产能
icon
搜索文档
严控产能!建材行业稳增长进行时
证券时报· 2025-10-27 12:54
行业现状与挑战 - 2024年国内水泥全行业利润为266亿元,较2019年历史高点1867亿元下降约九成 [3] - 2025年1月至9月国内水泥产量仅为12.59亿吨,同比下降达5.2% [3] - 2024年水泥行业利润同比降幅达18.8%,中小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50%,亏损面已超55% [3] - 2024年9月浮法玻璃价格创下历史新低,2025年行业利润处于近5年来的相对谷底 [3] 产能调控措施 - 海螺水泥在多个区域的生产线停窑天数同比提升,截至9月底已退出生产线16条,淘汰产能占全行业淘汰总量的22%以上 [4] - 政策要求严禁新增熟料产能,2025年川渝、贵州等地执行强制性错峰生产,头部企业停窑执行率超80% [4] - 2025年1月至9月,停产水泥熟料总产能约118000吨/日,较2024年同期的99600吨/日淘汰幅度扩大 [4] - 2024年以来已停建12条熟料线,涉及产能1767万吨,预计2025年至2026年将淘汰产能1亿吨,占总产能的10% [5] - 前十大企业熟料产能集中度从56.5%已升至65%以上 [5] 业务多元化与新兴市场培育 - 海螺新材收购河南省华北工业塑料有限公司51%股权,并加快发展铝材、SCR、生态家居等新兴产业 [7] - 水泥行业头部企业跨界布局,如上峰水泥投资19亿元入股电子级多晶硅龙头鑫华半导体,中国建材设立150亿元产业基金投向光伏玻璃、碳纤维等 [8] - 海螺水泥通过新能源子公司加速光伏产业投资,包括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光伏玻璃产业链、储能技术研发 [8] - 玻璃行业由传统建筑白玻向超白玻璃以及颜色玻璃转型,并向深加工领域延伸 [8]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大陆中资水泥企业海外熟料总产能近9300万吨,覆盖20多个国家,较2023年的6465万吨增长约44% [9] 绿色低碳转型 - 当前可以使用天然气做能源的玻璃在产产能已达到总在产产能的65%,预计占比会继续增加 [11] - 水泥行业应用碳捕集与利用、智能化管控系统及替代燃料技术降低能耗与碳排放 [11] - 水泥绿色工厂与智能工厂占比呈现上升态势,产能集中度提高至68%以上 [11] - 海螺新材在12家基地公司建设光伏电站,容量约38兆瓦,2024年光伏发电量达2774万度,电力自发自用比例达到80%以上 [11] - 政策目标为2026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 [1]
严控产能,绿色发展 建材行业提质增效进行时
证券时报· 2025-10-27 01:4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建材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受下游需求影响,水泥、玻璃等产品价格下跌,行业亏损面扩大,市场结构性问题凸显 [1] - 2024年国内水泥全行业利润为266亿元,较2019年历史高点1867亿元下降约九成,需求规模已回落至2010年前水平 [1] - 2025年1月至9月国内水泥产量仅为12.59亿吨,同比下降达5.2%,主要受房地产投资下行与基建增速放缓影响 [1] - 2025年水泥价格震荡下行,8月中旬P.O 42.5散装水泥达到全年最低的267.11元/吨 [2] - 2024年水泥行业利润同比降幅达18.8%,中小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50%,亏损面已超55% [2] - 玻璃价格近5年整体处于下行通道,2024年9月浮法玻璃价格创下历史新低,2025年行业利润处于近5年来相对谷底 [2] 政策引导与产能调控 - 工信部等六部门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力争未来两年内行业盈利水平有效提升,2026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 [1] - 行业通过严格产能调控应对低迷市场,中国水泥协会发布意见推动水泥行业熟料生产线备案产能与实际产能统一 [3] - 《工作方案》要求年底前完成超备案产能置换,严禁新增熟料产能;2025年川渝、贵州等地执行强制性错峰生产,头部企业停窑执行率超80% [3] - 海螺水泥在多个区域生产线停窑天数同比提升,截至2025年9月底已退出生产线16条,淘汰产能占全行业淘汰总量的22%以上 [2] - 2025年1月至9月,停产水泥熟料总产能约118000吨/日,较2024年同期的99600吨/日淘汰幅度扩大 [3] - 2024年以来水泥行业已停建12条熟料线,涉及产能1767万吨,预计2025年至2026年将淘汰产能1亿吨,占总产能的10% [3] 市场结构与集中度变化 - 水泥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前十大企业熟料产能集中度从56.5%已升至65%以上 [3] - 行业企业盈利分化显著,头部企业通过产能置换等方式逐步淘汰低效产能 [2][3] 企业转型与多元化发展 - 企业通过培育新兴市场、加快绿色生产等方式向高质低碳方向迈进 [1] - 海螺新材拟收购华北工业塑料51%股权以实现产业整合,并积极推动销售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铝材、SCR、生态家居等新兴产业 [5] - 海螺新材对现有塑钢型材富余生产设备实施技术改造,加快生态地板、装饰墙板、生态门等环保家居产业布局,并积极布局铝材市场 [5] - 水泥行业多元化发展横向拓展砂石骨料,纵向延伸至混凝土等相关产业,利用协同效应获得竞争优势 [6] - 头部企业跨界布局,如上峰水泥投资19亿元入股电子级多晶硅龙头鑫华半导体,中国建材设立150亿元产业基金投向光伏玻璃、碳纤维等 [6] - 海螺水泥通过新能源子公司加速光伏产业投资,包括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光伏玻璃产业链、储能技术研发等领域 [6] - 玻璃行业由传统建筑白玻向超白玻璃以及颜色玻璃转型,头部企业由原片生产向深加工领域延伸 [6] 全球化布局 - 部分头部玻璃企业尝试让浮法玻璃产线“走出去”,在海外建厂以满足东南亚及北美市场需求 [6]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大陆中资水泥企业海外熟料总产能近9300万吨,覆盖20多个国家,较2023年的6465万吨增长约44% [7] - 全球化布局已成为国内头部水泥集团对冲国内需求下滑、支撑利润增长的核心战略 [7] 绿色低碳与技术创新 - 建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全面推进节能降碳生产,浮法玻璃行业推进“煤改气” [8] - 当前可以使用天然气做能源的玻璃在产产能已达到总在产产能的65%,预计该占比会继续增加 [8] - 水泥行业应用碳捕集与利用、智能化管控系统及替代燃料技术,降低单位产品能耗与碳排放强度 [8] - 碳市场扩容与绿色金融工具形成双重激励,引导企业通过技改降低碳排放,水泥绿色工厂与智能工厂占比上升,产能集中度提高至68%以上 [8] - 海螺新材利用自有厂房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已在12家基地公司建设容量约38兆瓦的光伏电站,2024年发电量达2774万度,电力自发自用比例达80%以上,并推进VOCs治理改造实现“超低排放” [8] - 国家通过专项补贴、税收减免、绿色金融等措施支持建材企业扩大绿色生产,逐步淘汰落后产能 [9]
六部门推动建材业稳增长严格水泥产能调控
证券日报· 2025-09-25 12:34
政策核心目标 - 六部门联合发布《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通过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实现行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 - 方案重点任务包括严禁新增产能以控总量、推动材料升级以优供给、促进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挖掘消费潜力以扩需求 [1] - 主要目标是2025至2026年建材行业恢复向好,盈利水平有效提升,2026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 [4] 供给端调控措施 - 严格水泥玻璃产能调控,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新建改建项目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 [2] - 严禁从非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向重点区域转移产能,要求水泥企业在2025年底前对超备案产能制定置换方案 [3] - 发挥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标准作用淘汰落后产能,鼓励设立绿色低碳转型基金以市场化方式加快低效产能退出 [3] - 国内水泥熟料产能超产比例在14%以上,完成实际产能与备案产能统一将使供给端迎来实质性减量 [3] 行业现状与盈利改善路径 - 全国水泥价格指数处于2019年以来低位,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降速运行导致水泥玻璃需求端偏弱 [2] - 2025年上半年73家建筑材料类上市企业营业收入3055亿元,净利润仅为118亿元,不少头部水泥企业由盈转亏 [4] - 政策导向从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通过遏制无序竞争、创新驱动和绿色升级开辟新利润空间,推动企业向高端化转型 [4] - 面对地产投资收缩和基建增速趋缓,行业通过压缩低效产能和促进科技创新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 [5]
六部门推动建材行业稳增长 严格水泥玻璃产能调控
新浪财经· 2025-09-25 06:20
政策核心目标 - 通过供需两端协同发力 实现建材行业2025至2026年恢复向好和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 [1] - 主要目标包括盈利水平有效提升 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2026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 [4] 供给端调控措施 - 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和平板玻璃产能 新建改建项目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 [2] - 严禁从非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向重点区域转移水泥和玻璃产能 [3] - 要求水泥企业在2025年底前对超出备案产能制定置换方案 促进实际产能与备案产能统一 [3] - 发挥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标准作用 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 推动环保绩效低的企业退出 [3] - 国内水泥熟料产能超产比例在14%以上 供给端统一备案产能将带来实质性减量 [3] 行业现状与盈利压力 - 全国水泥价格指数整体处于2019年以来低位 需求端因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基建投资降速而偏弱运行 [2] - 2025年上半年73家建筑材料类上市企业营业收入3055亿元 净利润仅为118亿元 [4] - 不少头部水泥企业由盈转亏 例如新疆天山水泥2024年为近9年来首度亏损 2025年上半年仍亏损近10亿元 [4] 行业转型方向 - 政策导向从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 通过创新驱动和绿色升级开辟新利润空间 [4] - 推动企业向高端化转型 使盈利模式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竞争 [4] - 以传统材料升级和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发展优供给 以数字化和绿色化改造促转型 [1] - 鼓励骨干企业联合社会资本设立绿色低碳转型基金 以市场化方式加快低效产能退出 [3]
六部门推动建材行业稳增长严格水泥玻璃产能调控
证券日报· 2025-09-25 00:28
政策核心目标 - 六部门联合发布《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通过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 - 方案目标包括行业恢复向好、盈利水平有效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并设定2026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 [4] - 政策导向从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推动企业向高端化转型,盈利模式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竞争 [5] 供给端调控措施 - 严格水泥玻璃产能调控,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新建改建项目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 [2] - 严禁从非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向重点区域转移产能,并要求水泥企业在2025年底前对超备案产能制定置换方案 [3] - 发挥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综合标准作用淘汰落后产能,鼓励设立绿色低碳转型基金以市场化方式加快低效产能退出 [3] - 国内水泥熟料产能超产比例在14%以上,完成实际产能与备案产能统一将使供给端迎来实质性减量 [3] 行业现状与盈利压力 - 全国水泥价格指数整体处于2019年以来低位,受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降速影响,水泥与玻璃需求端整体偏弱 [2] - 2025年上半年73家建筑材料类上市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55亿元,净利润仅为118亿元,显示行业盈利能力承压 [4] - 不少头部水泥企业由盈转亏,例如新疆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为近9年来首度亏损,2025年上半年仍亏损近10亿元 [4] 转型与发展路径 - 方案以传统建筑材料升级和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发展优供给,以数字化、绿色化改造促转型 [1] - 通过挖掘传统消费潜力和培育新兴应用扩需求,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高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1] - 企业盈利改善后将有更多资源投入研发,形成创新—盈利—再创新的良性循环,通过创新驱动和绿色升级开辟新利润空间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