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
搜索文档
六部门推动建材业稳增长严格水泥产能调控
证券日报· 2025-09-25 12:34
政策核心目标 - 六部门联合发布《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通过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实现行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 - 方案重点任务包括严禁新增产能以控总量、推动材料升级以优供给、促进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挖掘消费潜力以扩需求 [1] - 主要目标是2025至2026年建材行业恢复向好,盈利水平有效提升,2026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 [4] 供给端调控措施 - 严格水泥玻璃产能调控,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新建改建项目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 [2] - 严禁从非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向重点区域转移产能,要求水泥企业在2025年底前对超备案产能制定置换方案 [3] - 发挥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标准作用淘汰落后产能,鼓励设立绿色低碳转型基金以市场化方式加快低效产能退出 [3] - 国内水泥熟料产能超产比例在14%以上,完成实际产能与备案产能统一将使供给端迎来实质性减量 [3] 行业现状与盈利改善路径 - 全国水泥价格指数处于2019年以来低位,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降速运行导致水泥玻璃需求端偏弱 [2] - 2025年上半年73家建筑材料类上市企业营业收入3055亿元,净利润仅为118亿元,不少头部水泥企业由盈转亏 [4] - 政策导向从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通过遏制无序竞争、创新驱动和绿色升级开辟新利润空间,推动企业向高端化转型 [4] - 面对地产投资收缩和基建增速趋缓,行业通过压缩低效产能和促进科技创新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 [5]
六部门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2026年力争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3000亿元
中国证券报· 2025-09-25 05:02
政策总体目标 - 2026年力争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 [1] 行业管理与供给调控 - 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 新建改建项目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 [2] - 促进实际产能与备案产能统一 加快光伏压延玻璃产能风险预警向规划引导转变 [2] - 制修订水泥、平板玻璃等规范条件 推进规范企业分级分类管理 [2] 产业创新与投资引导 - 壮大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 加快先进陶瓷、超硬材料等补短锻长 [2] - 培育石墨、萤石、菱镁矿等特色优势资源产业 提升有效供给能力 [2] - 加快数字化绿色化改造 发布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系统解决方案 [2] - 开展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六零"工厂培育 加强标准引领 [2] 需求拓展与市场应用 - 持续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 落实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政策 [2] - 支持建立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企业上下游合作机制 [2] - 推动金刚石、先进陶瓷、低介电玻璃纤维制品等推广应用 [2] 政策支持与实施保障 - 统筹用好城市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绿色建材等政策拓展消费 [5] - 利用大规模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科技创新再贷款等支持企业 [5] - 通过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和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先进材料研发应用 [5] - 发挥信贷市场服务平台和产融合作平台作用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5] 行业影响与转型方向 - 政策告别单一产能调控 迈向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4] - 引导要素资源从传统建材退出 向绿色建材、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新赛道集中 [4] - 通过绿色建材下乡、对接"好房子"建设等举措激活内需市场 [4] - 鼓励企业将优势产能、绿色低碳技术及标准走出去 参与全球产业变革 [4]
六部门联合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方案 盈利有效提升 加快行业数字化绿色化改造
上海证券报· 2025-09-25 03:42
政策目标 - 2025年至2026年建材行业恢复向好,盈利水平有效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1] - 2026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绿色低碳和数字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1] 供给端管理 - 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新建改建项目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 [1] - 促进水泥实际产能与备案产能统一,加快光伏压延玻璃产能风险预警向规划引导转变 [1] - 制修订水泥、平板玻璃等规范条件,推进规范企业分级分类管理 [1] 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 - 壮大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加快先进陶瓷、超硬材料等领域的补短板、锻长板进程 [2] - 培育石墨、萤石、菱镁矿等特色优势资源产业,优化行业供给结构 [2] - 推动金刚石、先进陶瓷、低介电玻璃纤维制品等产品的推广应用 [3] 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 - 加快行业数字化绿色化改造,发布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系统解决方案 [2] - 推动关键业务场景适应性改造与规模化升级,开展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六零"工厂培育 [2] - "六零"工厂标准体系逐步健全,参与建设的企业群体持续壮大 [2] 标准体系建设 - 制修订建筑用安全玻璃、绝热材料燃烧性能等强制性国家标准 [2] - 制修订绿色建材评价等行业标准,为行业发展筑牢标准基础 [2] 需求端拓展 - 持续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落实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政策 [3] - 支持建立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企业上下游合作机制,激活市场消费潜力 [3] 国际合作与开放 - 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的产业合作,引导建材产品、技术、标准等"走出去" [3] - 推动行业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助力建材产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3]
六部门推动建材行业稳增长严格水泥玻璃产能调控
证券日报· 2025-09-25 00:28
政策核心目标 - 六部门联合发布《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通过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 - 方案目标包括行业恢复向好、盈利水平有效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并设定2026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 [4] - 政策导向从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推动企业向高端化转型,盈利模式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竞争 [5] 供给端调控措施 - 严格水泥玻璃产能调控,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新建改建项目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 [2] - 严禁从非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向重点区域转移产能,并要求水泥企业在2025年底前对超备案产能制定置换方案 [3] - 发挥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综合标准作用淘汰落后产能,鼓励设立绿色低碳转型基金以市场化方式加快低效产能退出 [3] - 国内水泥熟料产能超产比例在14%以上,完成实际产能与备案产能统一将使供给端迎来实质性减量 [3] 行业现状与盈利压力 - 全国水泥价格指数整体处于2019年以来低位,受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降速影响,水泥与玻璃需求端整体偏弱 [2] - 2025年上半年73家建筑材料类上市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55亿元,净利润仅为118亿元,显示行业盈利能力承压 [4] - 不少头部水泥企业由盈转亏,例如新疆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为近9年来首度亏损,2025年上半年仍亏损近10亿元 [4] 转型与发展路径 - 方案以传统建筑材料升级和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发展优供给,以数字化、绿色化改造促转型 [1] - 通过挖掘传统消费潜力和培育新兴应用扩需求,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高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1] - 企业盈利改善后将有更多资源投入研发,形成创新—盈利—再创新的良性循环,通过创新驱动和绿色升级开辟新利润空间 [4][5]
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发布 研究修订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规范条件
期货日报网· 2025-09-25 00:07
行业政策核心目标 - 六部门联合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推动行业恢复向好,提升盈利水平,增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1] - 方案设定2026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的具体目标,并推动绿色建材、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规模持续增长[1] 产能与行业管理 - 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新建改建项目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严禁向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转移产能[2] - 将依法依规淘汰水泥、平板玻璃落后产能,推动环保绩效低的企业退出,并研究修订行业规范条件以推进分级分类管理[2] 产业创新与供给能力 - 加强产业科技创新以提升有效供给能力,重点壮大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培育特色优势资源产业[3] 投资与转型升级 - 扩大有效投资以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措施包括加快数字化绿色化改造,发布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开展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六零"工厂培育[3] - 加强标准引领,将制修订建筑用安全玻璃、绝热材料燃烧性能等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绿色建材评价等行业标准[3] 市场需求拓展 - 通过持续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落实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政策来拓展消费需求,激发市场潜能[3] - 支持建立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企业上下游合作机制,推动金刚石、先进陶瓷、低介电玻璃纤维制品等产品的推广应用[3] 开放合作与国际发展 - 深化开放合作,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包括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的产业合作,引导建材产品、技术、标准等走出去[3] 市场影响与行业展望 - 政策发布短期将有效扭转玻璃产业链上下游的偏弱预期,与旺季需求共振,可能促使玻璃期现货价格出现修复行情[4] - 中期随着玻璃行业综合标准落地,行业供需动态平衡局面有望形成,长期通过分级分类管理将引导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重塑行业高质量发展格局[4] - 在政策指导下,未来国内玻璃生产将逐步向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工艺转换,以煤制气和石油焦为燃料的生产线或逐步退出市场[4]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新华社· 2025-09-24 21:29
行业总体目标 - 2026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目标超过3000亿元 [1] - 2025至2026年行业目标为恢复向好,盈利水平有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1] - 绿色低碳和数字化发展水平需明显提高 [1] 供给端优化措施 - 推动传统建筑材料升级和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发展 [1] - 壮大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加快先进陶瓷、超硬材料等补短板锻长板 [1] - 培育石墨、萤石、菱镁矿等特色优势资源产业 [1] - 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 [2] - 加快光伏压延玻璃产能风险预警由项目管理向规划引导转变 [2] - 制修订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规范条件,推进规范企业分级分类管理 [2] 需求端扩展措施 - 挖掘传统消费潜力并培育新兴应用 [1] - 持续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落实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政策 [1] - 支持建立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企业上下游合作机制 [1] - 推动金刚石、先进陶瓷、低介电玻璃纤维制品等推广应用 [1] 转型升级与国际化 - 推进数字化转型和加快绿色低碳改造 [2] - 加强标准引领以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2] - 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产业合作 [2] - 引导建材产品、技术、标准等走出去,推动高水平国际合作 [2]
《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发布
证券日报网· 2025-09-24 20:42
政策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1] - 目标为2025至2026年建材行业恢复向好,盈利水平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1] - 2026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目标超过3000亿元[1] - 绿色低碳和数字化发展水平需明显提高[1] 工作举措 - 提出五项工作举措包括强化行业管理促进优胜劣汰、加强产业科技创新提升供给能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转型升级、拓展消费需求激发市场潜能、深化开放合作提高国际化水平[1] 产业科技创新 - 支持建材大省发展先进玻璃、人工晶体、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1] - 聚焦先进陶瓷、超硬材料等领域持续开展关键技术和产品攻关[1] 市场消费拓展 - 推进绿色建材应用,持续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2] - 鼓励各地制定绿色建材产品目录,建立消费专区和线下体验馆[2] - 在政府采购工程项目中提升绿色建材应用比例[2]
六部门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型
新华社· 2025-09-24 20:35
政策方案概述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1] - 方案目标为2025至2026年建材行业恢复向好,盈利水平有效提升[1] - 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绿色建材、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规模持续增长[1] 科技创新路径 - 重点扶持先进陶瓷、超硬材料等产业壮大[1] - 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型[1] 生产改造方向 - 加快企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升级[1] - 培育一批绿色智能工厂以提升生产效率和环保能力[1]
六部门发文提出2026年力争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3000亿元
新华网· 2025-09-24 17:58
行业政策目标 - 六部门联合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1] - 2026年力争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1] - 2025至2026年目标为行业恢复向好 盈利水平提升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绿色建材与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规模持续增长[1] 优化供给端措施 - 推动传统建筑材料升级和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发展[1] - 壮大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 加快先进陶瓷 超硬材料等补短板锻长板[1] - 培育石墨 萤石 菱镁矿等特色优势资源产业[1] - 严禁新增水泥熟料 平板玻璃产能[2] - 加快光伏压延玻璃产能风险预警由项目管理向规划引导转变[2] - 制修订水泥 平板玻璃等行业规范条件 推进规范企业分级分类管理[2] 扩大需求端措施 - 挖掘传统消费潜力 培育新兴应用[1] - 持续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 落实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政策[1] - 支持建立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企业上下游合作机制[1] - 推动金刚石 先进陶瓷 低介电玻璃纤维制品等推广应用[1] 行业转型升级路径 - 推进数字化转型 加快绿色低碳改造 加强标准引领[2] - 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产业合作[2] - 引导建材产品 技术 标准等走出去 推动高水平国际合作[2]
刚刚,利好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24 16:57
核心观点 - 六部门联合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通过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推动行业恢复向好、转型升级,并设定2026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的目标 [1][4][9] 主要目标 - 2025-2026年,建材行业恢复向好,盈利水平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11] - 绿色建材、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26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 [4][11] - 行业绿色低碳和数字化发展水平将明显提高 [4][11] 行业管理与优胜劣汰 - 严格水泥玻璃产能调控,严禁新增产能,新建改建项目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 [12] - 水泥企业需在2025年底前对超出备案的产能制定置换方案,促进实际产能与备案产能统一 [5][12] - 依法依规淘汰水泥、平板玻璃落后产能,推动环保绩效低的企业逐步退出 [5][12] - 推进规范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 [5][12] 产业科技创新与供给能力 - 壮大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发展先进玻璃、人工晶体、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 [5][13] - 培育特色优势资源产业,聚焦石墨、萤石、菱镁矿等关键矿种,打造产业集聚区和龙头企业 [5][13] - 支持建设中试平台和测试评价平台,推动产品应用验证和迭代升级 [13] 有效投资与转型升级 - 推进数字化转型,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实施“人工智能+建材”行动 [5][14] - 加快绿色低碳改造,开展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六零”工厂培育行动 [15] - 推动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底前,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50%水泥熟料产能完成改造 [5][15] - 启动水泥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量与产品产量(产能)挂钩 [15] 标准体系建设 - 制修订建筑用安全玻璃、绝热材料等强制性国家标准 [16] - 完善绿色建材评价标准、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体系 [16] - 健全碳纤维、超硬材料等产业链标准体系 [5][16] 消费需求拓展 - 推进绿色建材应用,将其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大陶瓷薄砖、智能马桶、节能门窗等产品补贴力度 [6][17] - 加强高端材料供需对接,推动金刚石复合片在石油开采、复合材料在光伏和汽车等领域的应用 [6][18] - 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提升政府采购工程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 [17] 开放合作与国际发展 - 发挥水泥、平板玻璃绿色低碳技术装备优势,提升境外工程承包服务水平 [6][19] - 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和绿色建材园区 [19] - 推动产品、技术、标准、装备、服务协同走出去,加强碳核算等结果的国际互认 [20] 政策与组织保障 - 统筹利用城市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大规模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支持行业 [21] - 通过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和产业投资基金等渠道,支持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研发应用 [21] -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加强高素质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