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价格
icon
搜索文档
铸造铝合金期货及期权今日上市
期货日报网· 2025-06-10 00:14
铸造铝合金期货及期权上市 - 铸造铝合金期货首日挂牌7个合约 挂牌基准价为18365元/吨 [1] - 铸造铝合金期权首日挂牌AD2511 AD2512对应的期权合约 自6月10日21:00起上市交易 [1] - 推出铸造铝合金期货及期权是上期所服务国家"双碳"战略 助力铝行业绿色循环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 [1] 行业政策与发展目标 - 《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要求到2027年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1] - 目标国内铝土矿资源量增长3%~5% 再生铝产量在1500万吨以上 [1] - 全球和中国市场再生铝产量不断攀升 国内原铝产量接近4500万吨"天花板" [2] 市场需求与应用领域 - 新能源汽车等行业飞速发展 拉动铸造铝合金需求日益增加 [1] - 汽车 建筑 光伏等行业对低碳材料需求增长 提高再生铝应用比例 [2] - 新能源汽车 轨道交通等领域对高性能再生铝需求十分旺盛 [2] 再生铝产业特点 - 再生铝能耗明显低于电解铝 碳排放极低 是铝行业碳减排重要路径 [2] - 再生铝与原铝在成本 供需关系上存在差异 单一工具难以完全覆盖风险 [2] - 再生铝与电解铝价格关系是"成本锚定"与"需求弹性"的博弈 [3] 期货市场影响 - 铸造铝合金期货上市填补国内再生金属衍生品市场空白 [3] - 有助于形成规范 透明 高效的铸造铝合金定价机制 [3] - 与氧化铝 电解铝期货及期权协同提升铝产业"中国价格"影响力 [3] 企业风险管理 - 产业链企业可采取"电解铝+再生铝"复合套保策略 增强对冲能力 [2] - 期货合约对交割品级要求将倒逼铝企业提升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 [2] - 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将引导再生资源向高效率 高附加值领域流动 [2]
“上海天然橡胶期货”上市服务全球
经济日报· 2025-05-28 06:48
中日资本市场合作 - 日本大阪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上海天然橡胶期货"合约,挂钩上海期货交易所价格,标志着1月15日签署的结算价授权协议落地 [1] - 首批上市合约为2025年9月、2026年1月和2026年5月到期合约,首日成交量322手,持仓量152手 [1] - 合约设计采用人民币价格乘以100日元直接结算,免除汇率换算和税率扣减 [1] 市场定位与优势 - 中国是全球最大天然橡胶进口国和消费国,"上海天然橡胶期货"是全球流动性最好的橡胶期货合约 [2] - 日本是全球橡胶工业强国和主要消费地,此次合作结合中国市场增长优势与日本对冲工具多样性 [3] - 合作推动"中国价格"服务全球产业链,为境内外企业提供多元风险管理工具 [2][3] 应用场景分析 - 四类主要应用场景:海外投资者套期保值需求、跨市场套利需求、资产管理机构配置需求、投资交易需求 [2] - 合约直挂"上海胶"价格机制和现金交割方式为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提供新路径 [3] - 多家国际投资机构计划参与跨市场资源整合 [3] 期货市场开放进程 - 2019年上市国际化20号胶期货后,境外投资者可直接参与交易,"上海胶"价格体系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4] - 上期所将持续优化20号胶期货合约,探索跨境交割服务能力提升,推动交易"引进来"向交割"走出去"拓展 [4] - 根据2024年国务院文件,支持境内外交易所深化合作,允许境外市场挂钩境内期货价格 [3] 行业影响与评价 -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认为合作对全球产业链稳定发挥关键助力 [3] - 上期所总经理表示合作是期货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务实举措,未来将深化跨境合作 [2] - OSE首席执行官指出合作为两国及全球橡胶产业注入新活力 [3]
中国期货市场交割结算价第三次“出海”
期货日报网· 2025-05-28 00:05
大阪交易所上市上海天然橡胶期货合约 - 日本大阪交易所(OSE)于5月26日挂牌上市以上期所天然橡胶期货交割结算价为基准的合约 该合约以日元结算并采取现金交割方式 [1] - 此举标志着上期所天然橡胶期货形成的"中国价格"将通过OSE传递到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实体企业 [1] - 该合约直接引用上期所人民币价格作为交易点数 每点乘以100日元结算 省去汇率换算和税率扣减 [4] 中资机构参与做市商 - 至少有7家做市商完成注册 其中包括中资机构深圳前海景佑贸易有限公司 [2] - 前海景佑依托自主研发的Zerg期货期权交易风控系统 已获得多家境内交易所做市商资格 包括上期所黄金 螺纹钢 沥青期货等 [2] - 其子公司景佑国际在境外市场取得显著成就 成为芝商所铝期货 LME迷你铝 迷你锌期货做市商等 [2] 做市商制度的作用与挑战 - 做市商制度在缩小市场价差 提升市场活跃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 面临行情传输延迟问题 上海与东京之间海底光纤连接可能存在路由偏差导致价格延迟 [3] - 跨国托管部署需要协调日本 中国香港和欧洲等多方合作 存在商业文化和运营节奏差异 [3] - 三级结算结构涉及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经纪商 多层连接可能导致接口延迟累积 [3] 中国期货价格国际化实践 - 2020年9月挪威浆纸交易所挂牌上市以上期所纸浆期货合约为标的的"上海纸浆期货" 采用美元计价 现金交割 [4] - 2024年3月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挂牌上市"马来西亚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豆油期货" 采用美元计价 现金交割 [4] - 2025年5月日本大阪交易所挂牌上市"上海天然橡胶期货"合约 采用日元结算 现金交割 [4]
短期供需方面变化不大 氧化铝期货延续震荡为主
金投网· 2025-05-27 14:24
氧化铝期货市场表现 - 5月27日氧化铝期货主力合约报3024元/吨 大幅下挫2 51% [1] 行业动态与政策 - 贵州某中型氧化铝企业开始复产 阶段运行产能60万吨 以满足长单交付为主 后续满产节奏取决于价格走势 [2] - 上期所表示我国已建成完整铝产业链 上市铸造铝合金期货及期权有助于形成透明定价机制 提升铝产业"中国价格"影响力 [2] 海外市场交易 - 5月23日海外成交氧化铝3万吨 价格373美元/吨FOB印尼 7月下旬船期 较5月14日成交价387 14美元/吨CIF印尼(西澳货源)有所下降 [2] 机构观点 - 光大期货指出氧化铝企业因价格修复和成本缓释逐步扭亏为盈 但几内亚矿端扰动延缓矿价下调 短期支撑偏强 远月面临供应修复压力 [3] - 中辉期货认为氧化铝供需变化不大 现货利润修复刺激复产 中长期供强需弱格局未改 短期几内亚事件或持续至6月中旬 建议主力合约在20日线以上逢低做多 [3]
上衍论坛之开放“强音”:期货市场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新华财经· 2025-05-18 23:16
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发展历程 - 2025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将于5月22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 自2004年首届论坛以来 加快推进开放和提升国际影响力始终是核心议题 [1] - 论坛见证了中国期货市场从探索国际化到深度参与全球定价体系的历程 包括原油期货上市 航运指数期货纳入QFI范围 纸浆和天然橡胶期货价格输出至境外市场等里程碑事件 [1] "上海价格"国际化进程 - 中国首个国际化期货品种原油期货于2018年上市 7年间"上海油"已成为全球原油价格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 初步形成亚太原油贸易集散中心 [2] - 2020年纸浆期货交割结算价授权挪威浆纸交易所 首次实现中国期货价格向境外输出 2025年天然橡胶期货价格授权大阪交易所 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 [2][3] - 航运指数期货2023年上市后表现亮眼 截至2025年4月日均成交量达13.28万手 日均成交额114.65亿元 成交量和活跃度远超境外同类产品 [3] 制度创新与跨境合作 - 上海期货市场通过创新"三级市场流通体系"等服务模式 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国际采购难题 推动国际铜期货与沪铜期货形成"双合约"格局 [4] - 上期所与伦敦金属交易所 海湾商品交易所等签署合作备忘录 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联动 2021年首次实现低硫燃料油期货跨境交收 [4] - 2024年发布《提升交割库质量三年行动计划》 提出通过集团跨境交割机制提升服务能力 实现交割服务"走出去" [4] 国际市场拓展与参与 - 上期所积极参展国际衍生品大会等会议 在新加坡 日本 韩国等国家举办上百场品种推介会 持续加强与国际市场互动 [5] - 目前参与上海期货市场的境外投资者遍布五大洲30余个国家和地区 持仓和成交量均占相当比例 [5] 未来发展目标与政策支持 - 《上海市大宗商品贸易转型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贸易规模突破10万亿元 提升有色金属等"上海价格"定价基准的全球占比 [6] - 上期所计划有序推出更多国际化品种 拓宽对外合作渠道 吸引境外产业企业参与 推动交割服务"走出去" 打造全球影响力的"中国价格" [7]
扩大“中国价格”影响力 期货市场深化对外开放
文章核心观点 - 《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推进期货市场开放,业内人士认为这有助于促进期货市场发展,吸引更多国内外投资者参与[1] 提升定价话语权 - 全球主要大宗商品定价权由欧美市场主导,我国作为进口和消费大国缺乏定价权,提升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国际影响力、构建自主可控价格形成机制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2] - 我国期货产品结算价授权给境外交易所有助于提升我国期货价格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使“中国价格”成全球大宗商品贸易重要参考,也促使我国期货市场与国际市场融合,加快国际化和规范化发展进程[2] - 随着我国期货市场开放和国际化,期货价格将更真实反映全球市场供求关系,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有利于我国企业争取有利价格条件,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和影响力[2] - 期货市场多元化开放有助于提高竞争性、透明度和稳定性,探索境内期货产品结算价授权等多元化开放路径有必要,将对期货市场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3] 提升市场国际化水平 - 我国稳步推进扩大期货市场开放,2024年11月7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表示推进市场、机构、产品全方位制度型开放,扩大沪深港通投资标的范围等;2025年3月4日起扩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交易品种范围,扩容后可参与境内期货、期权品种增至75个[4] - 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开放路径不断丰富,截至2024年年末境外有效客户数同比增长17%,境外客户持仓量同比增长28%[4] - 推进期货市场开放可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繁荣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期货市场开放路径多元,服务国民经济范围更广,助力“中国价格”更有影响力,国内期货市场未来更开放、机遇更多[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