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期货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强化重点企业金融服务 支持产业链自主可控
证券日报· 2025-08-06 07:17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快金融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为新型工业化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1] -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 [1] - 目标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金融工具联动衔接更紧密 [2] 金融支持产业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引导银行为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提供中长期融资 [2] - 支持金融机构与科技中介合作,探索多样化融资服务模式,盘活科技研发资源和成果 [2] -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完善期货产品体系,推动大宗商品保供稳价 [2] 金融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优化传统制造业金融服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 - 提升科技金融质效,支持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扩大科技贷款投放和科技创新债券投资 [3] - 加快建设高碳产业绿色低碳化转型的金融标准体系 [3] - 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简化流程,提高服务中小企业效率 [3] 金融支持产业布局和拓展发展空间 - 推动金融机构优化资源布局,为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转移提供融资支持 [4] - 鼓励地方中小银行开发符合区域产业特点的贷款产品,提升服务细分产业专业性 [4] - 优化制造业外贸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性 [4] 金融支持能力建设和政策协同 - 金融机构需将服务新型工业化列入长期经营战略,加强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合作 [5] - 鼓励金融机构招收具有先进制造业背景的人才,打造复合型金融团队 [5] - 加强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协同联动,完善地方配套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 [5]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七部门:完善期货产品体系,推动大宗商品保供稳价
期货日报· 2025-08-06 06:41
政策背景与目标 - 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快金融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 [1] - 政策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聚焦新型工业化重大战略任务,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4] - 目标到2027年基本成熟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 [4] 核心支持领域 - 提出5方面18条措施,涵盖产业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布局优化等 [4] - 重点支持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 [5] - 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深化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 [5] 产业链金融服务 - 引导金融机构运用贷款、债券、股权等工具为链主企业及配套企业提供综合服务 [6] - 完善并购贷款政策支持链主企业开展"补链""延链"型投资 [6] - 支持矿企增储上产,完善期货产品体系推动大宗商品保供稳价 [6] 跨境金融支持 - 优化制造业外贸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展中小企业出海专项行动 [7] - 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推进贸易收支便利化政策提质增效 [7] - 扩大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优化QFLP试点业务 [7] 长效机制建设 - 要求金融机构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 [8] - 培养科技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打造复合型金融服务团队 [8] - 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引导作用 [8]
证监会明确今年下半年工作重点
搜狐财经· 2025-07-25 19:13
证监会下半年工作部署 核心观点 - 证监会部署下半年工作重点包括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资产端与资金端固本培元、提升监管执法效能、防控重点领域风险及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1][3][4] 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 - 健全稳市机制,增强市场监测监管和风险应对的前瞻性及有效性,加强预期引导 [3] 深化改革激发多层次市场活力 - 推动科创板改革举措落地,深化创业板改革一揽子举措 [3] - 持续推进债券、期货产品和服务创新 [3] 资产端与资金端固本培元 - 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落实"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严防利益输送和财务造假 [3] - 培育长期资本与耐心资本,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畅通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环 [3] 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 重点打击资本市场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强化监管协同与科技监管能力,提升执法质效 [3] - 坚持精准施策,避免一刀切,确保监管严而有度、严而有效 [3] 防控重点领域风险 - 统筹化解房企债券违约风险,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3] - 推动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与市场化转型,打击私募违法违规及非法证券期货活动 [3] 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 完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布局与实施路径,落实自主开放举措 [4] - 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协同发展,拓展跨境合作空间 [4]
重塑分类评价体系 强化服务实体能力
期货日报网· 2025-06-27 09:01
核心观点 - 《期货公司分类评价规定(征求意见稿)》体现监管层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核心逻辑为"三个转向":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与能力导向,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风控,从单一业务评价转向综合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评价 [2] - 新规通过优化加分标准和完善评价体系,系统性提升期货公司竞争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标志着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9] 评价标准优化 - 市场竞争力指标全面调整为三大类9项指标,新增期货做市、衍生品交易等业务评价,更全面反映公司多元化业务开拓情况 [3] - 资产管理业务评价指标从"产品日均衍生品权益"调整为"产品日均持仓保证金",更关注实际风险暴露 [4] - 剩余净资本指标从年末调整为月均,防止短期资本运作粉饰数据,促进行业建立常态化资本管理机制 [4] 服务实体经济导向 - 将"机构客户日均持仓"调整为"产业客户日均持仓",新增"中长期资金客户日均持仓"指标,明确两类客户定义 [5] - 突出产业客户服务引导,增强产业参与度;鼓励养老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提升市场稳定性 [5] - "保险+期货"业务调整至专项评价,强化服务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功能 [6] - 新增党建与文化建设、交易者教育等专项评价维度 [6] 行业影响 - 明确扣分标准加强合规约束,违规行为追溯评价期,同时通过加分机制形成正向激励 [8] - 引导行业资源聚焦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期货市场功能发挥(资源配置、价格发现、风险管理) [9] - 推动形成"合规为基、服务实体、创新驱动"的行业新格局,提升与实体经济融合度 [9]
股价狂飙!首家中资券商,在港获牌交易虚拟资产!
证券时报· 2025-06-25 11:00
国泰君安国际牌照升级 - 国泰君安国际正式获香港证监会批准 将现有证券交易牌照升级为可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 [2][3][4] - 牌照升级后 客户可在平台直接交易加密货币(如比特币 以太币)和稳定币(如泰达币)等虚拟资产 [2][4] - 公司成为首家可提供全方位虚拟资产相关交易服务的香港中资券商 服务覆盖交易 咨询及发行分销虚拟资产相关产品 [4] - 2024年公司在香港市场率先推出虚拟资产现货ETF为基础的结构性产品 并获准开展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介绍代理人业务 [4]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获准分销代币化证券并提供意见 并启动数码债券发行业务 [4] - 消息公布当天 公司股价一度上涨超80% 收盘涨幅仍达61% [4] 香港虚拟资产监管路线图 - 香港证监会2025年2月发布"A-S-P-I-Re"监管路线图 将虚拟资产市场发展分为准入 保障 产品 基础设施和关系五大维度 [5][6][7][8] - 准入(Access)方面 将简化市场准入程序 明确合法运营机构范围 吸引优质项目进入市场 [6] - 保障(Safeguards)方面 加强对交易平台和托管服务商的监管 推动平台提供风险管理措施如资产保险 [6] - 产品(Products)方面 计划推出虚拟资产ETF 代币化资产和期货产品等创新投资工具 [7] -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方面 优化监管合规 平台稳定性和跨平台结算机制 提升市场透明度 [8] - 关系(Relations)方面 加强全球监管合作 推动行业国际协调 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8]
扩大“中国价格”影响力 期货市场深化对外开放
文章核心观点 - 《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推进期货市场开放,业内人士认为这有助于促进期货市场发展,吸引更多国内外投资者参与[1] 提升定价话语权 - 全球主要大宗商品定价权由欧美市场主导,我国作为进口和消费大国缺乏定价权,提升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国际影响力、构建自主可控价格形成机制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2] - 我国期货产品结算价授权给境外交易所有助于提升我国期货价格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使“中国价格”成全球大宗商品贸易重要参考,也促使我国期货市场与国际市场融合,加快国际化和规范化发展进程[2] - 随着我国期货市场开放和国际化,期货价格将更真实反映全球市场供求关系,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有利于我国企业争取有利价格条件,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和影响力[2] - 期货市场多元化开放有助于提高竞争性、透明度和稳定性,探索境内期货产品结算价授权等多元化开放路径有必要,将对期货市场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3] 提升市场国际化水平 - 我国稳步推进扩大期货市场开放,2024年11月7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表示推进市场、机构、产品全方位制度型开放,扩大沪深港通投资标的范围等;2025年3月4日起扩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交易品种范围,扩容后可参与境内期货、期权品种增至75个[4] - 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开放路径不断丰富,截至2024年年末境外有效客户数同比增长17%,境外客户持仓量同比增长28%[4] - 推进期货市场开放可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繁荣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期货市场开放路径多元,服务国民经济范围更广,助力“中国价格”更有影响力,国内期货市场未来更开放、机遇更多[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