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指数期货

搜索文档
金改前沿|发挥试验田作用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再启新程
新华财经· 2025-06-21 13:02
密集政策 - 中央金融委员会印发《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目标5-10年内全面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强化金融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增强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 [2]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在上海实施八条金融开放举措,包括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个人征信机构,以及在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试点改革 [2]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与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鼓励科技金融、跨境金融创新试点,支持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探索非货币信托财产登记上海模式 [3] 扩大开放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强调中国金融开放为全球资金提供资产配置机会,上海主动承接国家对外开放举措,试点非居民并购贷款、数据跨境流动"绿色通道"、航运贸易数字化平台等 [4] - 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和临港离岸贸易金融服务试点的推进,将重塑全球支付体系底层逻辑,提升离岸贸易金融服务可得性 [4] - 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取得进展,20多家中外资再保险机构入驻临港,期货及衍生品产品体系国际化,原油、低硫燃料油等品种开放境外交易者参与 [5] 创新发展 - 中国证监会宣布科创板"1+6"改革措施,增设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联动央行科创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破解科创企业融资瓶颈 [6][7] - 上海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及未来产业基金,发布促进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32条,科创板上市公司增至588家 [7] - 上海科技保险2024年提供风险保障金额约25万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1.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6%) [8]
特稿|方星海: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促进人民币更广泛使用
第一财经· 2025-06-18 09:3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当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是提供流动性充足、风险对冲工具完善的金融市场环境 [1] - 何立峰副总理强调要全面落实《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要求上海市担负主体责任,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加强协调配合 [1]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始于1992年党的十四大,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 [2]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做出重要指示,推动科创板、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重要举措落地 [2] - 2009年国务院文件提出到2020年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目前已基本实现目标 [2] - 上海在全球国际金融中心权威排名中多次跻身第三、第四名 [2] - 重要外资商业银行中国法人子行总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股指期货等重要金融产品均落户上海 [2] 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与挑战 - 当前国际形势加速演变,中美大国博弈进入长期战略相持阶段,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需为国家应对外部风险做贡献 [3] - 大国博弈的获胜之道在于技术标准、货币、金融市场等被更多国家使用,华为5G技术全球推广是典型案例 [3] - 美元仍是唯一国际货币,但美国巨额国债和财政赤字引发市场担忧,近期出现"股债汇三杀"现象 [4] - 人民币在SWIFT结算中占比稳定在4%左右,排名第四或第五 [5] - 人民币国际化需解决国际投资者对汇率风险和收益风险的担忧,关键措施包括推出人民币汇率期货期权、扩大国债期货开放等 [5] 历史经验与未来方向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是抓住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机遇,如加入WTO后聚集外资机构总部、2008年金融危机后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 [6] - 当前形势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增强国际影响力提供了新机遇 [6]
聚焦金融赋能与港城融合 2025海丝港口合作专题论坛举行
证券时报网· 2025-06-06 18:59
2025海丝港口合作论坛之金融赋能与港城融合专题论坛近日举行。与会人士聚焦金融创新如何赋能港城 融合,探讨深化"港口+金融+产业"协同创新的路径,为港航金融发展和港城融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而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陆丰看来,完善航运指数期货产品体系,能够有效帮助企业规 避航运价格波动风险和稳定经营预期。 浙江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董正泉表示,浙江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和长三角一体化核心 区,正以建设"创新浙江"为引领,扎实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和高能级开放强省建设。他表示,希望海丝港 口合作论坛能够成为理念创新的"策源地"、产融对接的"耦合器"、开放合作的"连心桥"。 世邦魏理仕中国区执行董事、产业地产负责人孙洁以全球化视角揭示了物流地产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 的战略价值,提出现代物流地产正从单一仓储功能向"智慧枢纽+产业集群+城市配套"的复合型载体转 变。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副院长张湧表示,当前,我国正深化船籍港等政策改革以提升港 航服务业国际竞争力,高金将深耕船舶融资、航运保险及人民币集装箱运价指数期货等领域研究,为共 建"一带一路"与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专业力量。 中国工程院外 ...
上期所:持续丰富航运衍生品体系
期货日报网· 2025-05-29 00:57
论坛概况 - 2025海丝港口合作论坛在浙江宁波举行,主题为"绿色共享智慧互联",吸引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超900家机构、逾千名嘉宾参与 [1] 海运市场分析 - 2024年世界海运市场总运力达23.4亿载重吨,同比增长3.4%,增速与2023年持平 [2] - 海运量和运力较为适应,但各货类航运市场差异较大,干散货和液体散货市场供需相对均衡,集装箱市场运力紧张 [2] - 中国外贸海运量占世界海运量的比重为31.3%,较2023年提高1.0个百分点 [2] - 中国铁矿石、煤炭、原油和集装箱海运量占世界比重分别为76.2%、30.8%、25.6%和24.5%,较2023年分别上升1.1、3.4、0.02和0.5个百分点 [2] 港口评价 - 新加坡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处于"世界领先"方阵,鹿特丹港、釜山港、青岛港、深圳港、安特卫普-布鲁日港、汉堡港、广州港、香港处于"世界前列"方阵 [3] - 宁波舟山港进步较快,首次跻身"世界领先"方阵 [3] 港航业发展共识 - 港航业应通过高质量发展为全球经济提供稳定可靠的"港航锚点",凝聚共识、深化合作,以开放、创新、可持续的模式应对挑战 [3] - 各方承诺推动港航业低碳转型、深化数字化协同创新、加强供应链风险预警与应急协作、支持自由贸易体系、推动知识共享与能力建设 [4] 航运金融发展 - 浙江正以建设"创新浙江"为引领,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和高能级开放强省建设 [5] - 宁波舟山港作为全球第一大港,已形成相当规模的港航产业生态与产业链 [5] - 金融与港航的创新融合是构建现代航运服务体系的核心动能 [5] 航运衍生品市场 - 境外有新加坡交易所等4家交易所上市了约200个航运衍生品品种 [6] - 2023年8月18日,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推出,填补我国航运类衍生品空白 [6] - 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为贸易出口企业提供管理价格风险的工具,助力航运软实力提升 [7] - INE航运指数期货市场运行稳健,期现价格联动良好,吸引包括新加坡、英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交易者参与 [7] 未来工作计划 - 上期所将围绕风险防控、市场培育、丰富航运衍生品体系三方面开展工作,提升航运金融服务能级 [8]
上期所陆丰:将丰富航运衍生品体系,提升金融服务能级
第一财经· 2025-05-28 17:01
航运衍生品市场发展 - 上期所2023年8月18日上市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填补我国航运类衍生品空白,首次将期货市场服务拓展到航运服务业 [1] - 境外有新加坡交易所等4家交易所上市干散货、油轮、集装箱等约200个品种,但总体交易较为清淡 [1] - 截至2025年4月底,航运指数期货运行41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5445万手,日均成交量13万手,累计成交金额4.7万亿元,日均成交额114亿元,期末持仓量8.73万手 [1] - 2024年航运指数期货成交量约为同期全球其他交易所航运衍生品的6.2倍 [1] 航运衍生品市场表现 - 航运指数期货市场运行稳健,期现价格联动良好,市场参与积极,期现融合逐步显现 [1] - 航运指数期货期现价格走势高度相关,顺利完成7次现金交割,价格发现合理,交割期现价差均在1%附近 [2] 航运行业现状 - 全球超过80%贸易货物通过海运运输,2024年海运总量约126.3亿吨 [2] - 中国外贸运量占全球总运量超过30%,海运承担我国对外贸易量的90% [2] - 国际航运市场价格波动剧烈,海运费成本大涨大落成为业界痛点 [2] 企业风险管理需求 - 航运产业上中下游对风险管理需求不断显现,外贸出口企业、货代企业尝试使用期货进行保值避险 [2] - 企业利用期货端收益弥补现货端损失,平抑运费波动风险对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 [2] 上期所未来规划 - 上期所将围绕三方面开展工作:风险防控、市场培育、丰富航运衍生品体系 [3] - 实施"启航工程"市场培育行动方案,提升期货市场服务航运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3]
为航运业注入新动能 探索更多创新服务及衍生品
期货日报网· 2025-05-26 08:51
论坛背景与主题 - 2025上衍航运服务论坛由上海期货交易所主办 主题为"推动航运业风险管理高质量发展" 聚焦航贸发展趋势等议题 [1] -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中国船东协会 上海航运交易所 上海期货交易所等机构高层出席并致辞 [1] 航运业发展现状 -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历经20余年建设 已从"基本建成"迈向"全面建成" 海空枢纽能级提升 绿色数智转型取得突破 [2] - 航运业健康平稳发展是世界经济重要动力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是上海的重要使命 [2] 期货市场对航运业的贡献 - 集运指数(欧线)期货采用"服务型指数 国际平台 人民币计价 现金交割"设计 为船东 货主等提供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工具 [2] - 截至2025年4月30日 航运指数期货累计成交量5445万手 日均13万手 累计成交金额4.7万亿元 日均114亿元 [2] - 2024年该期货成交量达全球其他交易所航运衍生品总量的6.2倍 活跃度远超境外同类品种 [2] - 已交割7个合约期现价差控制在1% 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显现 成为外贸物流企业管理运价波动的工具 [3] - 红海局势期间 某民营外贸企业通过期货对冲抵消运费上涨损失 降低实际成本 [3] 金融与航运融合的未来方向 - 中国船东协会与上期所合作推动行业从"运力竞争"向"综合风险管理能力竞争"升级 参与航运指数期货 船用燃料期货设计推广 [4] - 上海航运交易所加强在新加坡和国内港口城市对指数衍生品的宣传推介 [4] - 计划推出区域特色衍生工具 优化合约设计 提升市场流动性 [4] - 将开展行业培训 联合高校和期货交易所开设培训班 推动中小企业使用期货工具 [4] - 探索"期货+物流"一体化服务 "期货+保险"风险闭环管理等跨界模式 构建航运金融风险补偿基金 [4][5] - 行业建议物流和贸易企业利用现有衍生工具应对地缘冲突和贸易摩擦导致的运价波动 [5]
上期所副总经理李辉:24年航运指数期货成交量约为同期全球其他交易所航运衍生品的6.2倍
快讯· 2025-05-23 18:21
航运指数期货市场表现 - 截至4月30日航运指数期货累计成交量约5445万手[1] - 日均成交量约13万手[1] - 累计成交金额约4.7万亿元[1] - 日均成交额约114亿元[1] 航运指数期货市场地位 - 2024年航运指数期货成交量约为同期全球其他交易所航运衍生品的6.2倍[1] - 活跃度远超境外同类品种[1]
上海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李辉:2024年航运指数期货活跃度远超境外同类品种
期货日报· 2025-05-23 15:27
期货市场对航运业的影响 - 期货市场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为航运业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1] 上期所航运相关期货产品发展 - 上期所于2004年上市燃料油期货,2020年上市低硫燃料油期货,为航运企业应对油价波动提供工具 [3] - 2023年8月上市的航运指数期货填补了我国航运衍生品市场空白,成为有效的运价风险管理工具 [3] - 截至2025年4月30日,航运指数期货累计成交量5445万手,日均成交量13万手,累计成交金额4.7万亿元,日均成交额114亿元 [3] - 2024年航运指数期货成交量约为同期全球其他交易所航运衍生品的6.2倍,活跃度远超境外同类品种 [3] 航运指数期货的功能与作用 - 价格发现功能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期货价格能较好反映船司宣涨、红海局势紧张等事件,及时反映现货市场价格变化 [4] - 套期保值功能可有效对冲经营风险,航运产业上中下游对风险管理的需求不断显现 [4] - 外贸出口企业、货代企业开始使用期货保值避险,利用期货端收益弥补现货端损失,平抑运费波动风险 [4] - 某民营外贸企业通过航运指数期货保值避险,抵消运费上涨损失并降低部分实际成本,达到稳定经营利润的目的 [4]
上衍论坛之开放“强音”:期货市场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新华财经· 2025-05-18 23:16
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发展历程 - 2025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将于5月22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 自2004年首届论坛以来 加快推进开放和提升国际影响力始终是核心议题 [1] - 论坛见证了中国期货市场从探索国际化到深度参与全球定价体系的历程 包括原油期货上市 航运指数期货纳入QFI范围 纸浆和天然橡胶期货价格输出至境外市场等里程碑事件 [1] "上海价格"国际化进程 - 中国首个国际化期货品种原油期货于2018年上市 7年间"上海油"已成为全球原油价格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 初步形成亚太原油贸易集散中心 [2] - 2020年纸浆期货交割结算价授权挪威浆纸交易所 首次实现中国期货价格向境外输出 2025年天然橡胶期货价格授权大阪交易所 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 [2][3] - 航运指数期货2023年上市后表现亮眼 截至2025年4月日均成交量达13.28万手 日均成交额114.65亿元 成交量和活跃度远超境外同类产品 [3] 制度创新与跨境合作 - 上海期货市场通过创新"三级市场流通体系"等服务模式 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国际采购难题 推动国际铜期货与沪铜期货形成"双合约"格局 [4] - 上期所与伦敦金属交易所 海湾商品交易所等签署合作备忘录 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联动 2021年首次实现低硫燃料油期货跨境交收 [4] - 2024年发布《提升交割库质量三年行动计划》 提出通过集团跨境交割机制提升服务能力 实现交割服务"走出去" [4] 国际市场拓展与参与 - 上期所积极参展国际衍生品大会等会议 在新加坡 日本 韩国等国家举办上百场品种推介会 持续加强与国际市场互动 [5] - 目前参与上海期货市场的境外投资者遍布五大洲30余个国家和地区 持仓和成交量均占相当比例 [5] 未来发展目标与政策支持 - 《上海市大宗商品贸易转型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贸易规模突破10万亿元 提升有色金属等"上海价格"定价基准的全球占比 [6] - 上期所计划有序推出更多国际化品种 拓宽对外合作渠道 吸引境外产业企业参与 推动交割服务"走出去" 打造全球影响力的"中国价格"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