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罐茶
icon
搜索文档
迷你的力量,为什么饮料冰淇凌都在变小?
创业邦· 2025-08-25 11:28
以下文章来源于20社 ,作者罗立璇 贾阳 20社 . 关注年轻人的钱包、工作和生活。 因为它非常小,一支只有42g,而且甜筒里的雪糕只有一点点,完全戳中了爱吃可爱多脆皮尖尖最后 一口的用户群体。几口就吃完了,几乎没有热量心理负担。 光明的冰砖也变成了"冰格",一块30g,一两口的分量,甚至被开发出了新吃法——早上咖啡里放一 颗当雪顶。 来源丨20社(ID: quancaijing_20she ) 作者丨 罗立璇 贾阳 图源丨Midjourney 迷你为什么是一种重要创新 中街的mini亲子分享装,更是一支只有20g,令人忍俊不禁。 今年夏天,我身边的人几乎都买了盒马的一款mini巧克力甜筒冰淇淋,并积极向我安利。 打开本土的生鲜电商平台,原本就比山姆分量小的烘焙、甜品,如今进一步mini化,变成了2颗装、1 颗装。 以往并非没有mini冰淇淋、mini零食,不过近一段时间,这种风潮似乎越来越强盛。 去年年中,可口可乐中国再推248ml的口袋瓶。多年前可口可乐就推出了200ml的mini罐,当时的理 念是"健康"。 新的考量则是让消费者觉得更便宜,"契合现代人快节奏生活方式,降低消费者初次尝试门槛"。这也 是可 ...
百果园不该卖水果
36氪· 2025-08-16 18:15
核心观点 - 百果园坚持高端化战略但遭遇业绩下滑 公司2024年净亏损3.86亿元 门店减少966家 付费会员减少27.1% 市值较高点下跌70% [4][13] - 高端水果战略面临行业分散化、供应链复杂性和电商竞争三重挑战 前五大水果零售商市占率仅3.6% 百果园市占率仅1% [14][18] - 公司尝试通过自有品牌和品种研发突破困局 但水果品牌化需要长期研发投入和知识产权保护 如佳沛奇异果培育耗时14年 [34][35] 战略定位与业绩表现 - 公司定位高端水果零售 招股书中37次提及"高品质" 将水果分为招牌/A/B/C四个等级 主推高溢价产品 [9][10] - 采用直采模式降低损耗 自称损耗率控制在5%以内 显著低于行业35%的平均水平 [10] - 2024年营收下滑9.8% 销售成本达95亿元 加盟店单店收入从2021年88.45万元降至2024年73.96万元 [13][15] 行业竞争格局 - 水果行业高度分散 上游种植分散且标准化程度低 生鲜电商通过补贴降低价格 如3J车厘子和金枕榴莲 [18][20] - 加盟模式面临盈利困境 一线城市仅30%加盟店盈利 加盟商需上交8%-30%毛利并承担滞销品压力 [15][16] - 万店计划进展缓慢 当前门店数量仅达目标一半 同时面临品控投诉问题 [16] 高端化路径探索 - 参考小罐茶的营销模式 利用信息不对称创造附加值 但水果品类存在客观评判标准(甜度/大小) [25][29] - 学习佳沛的品种垄断模式 通过研发新品种形成专利壁垒 佳沛2024/25财年销售额达50亿纽币(约212亿元人民币) [30][31] - 百果园推出"猕宗"等自有品牌 计划打造100个品类品牌 但品种研发需长期投入(佳沛金果培育14年) [33][34] 知识产权挑战 - 品种保护需要法律支持 日本阳光玫瑰葡萄因品种外流导致价格从300元/斤跌至10元/三斤 [36] - 佳沛每年投入1亿元研发新品种并打击盗版 曾就阳光金果侵权案获得5000万元赔偿 [35] - 水果品类缺乏天然壁垒 消费者可在多渠道获得同类产品 导致品牌溢价难以持续 [37]
金砖舞台的外交智慧:小罐茶如何用一杯茶连接世界
中国食品网· 2025-07-08 12:08
金砖国家峰会亮相 - 公司作为"官方唯一指定用茶"亮相2025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 首次展示"大金砖"新阵容下的品牌国际化形象 [1] - 旗下四大品牌矩阵联袂登场 包括高端中国茶品牌"小罐茶"、专业年份茶品牌"年迹"、国民生活茶品牌"小罐茶园"及茶饮料"小罐茶·高香无糖茶" 实现全品类生态展示 [3] - 通过传统冲泡与现代焖泡双模式提供专业茶饮服务 同步推出"开盖即饮"茶饮料产品 构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东方潮饮范式 [3] 茶文化传播创新 - 独创"茶枝纹"视觉符号成为峰会焦点 设计灵感源自传统"缠枝纹" 实现茶文化从味觉到视觉的跨维度转译 [10] - 茶艺师在领导人晚宴呈现行云流水的茶艺表演 结合古法冲泡技艺解析与现代创意调饮展示 动态演绎"承古萌新"文化理念 [4] - 通过品饮服务、茶艺展演、纹样设计三维度 构建"从品茶味到观茶纹"的立体文化传播场域 [12] 品牌国际化战略 - 以"茶纹化"设计语言突破文化传播次元壁 将东方"和而不同"哲思融入全球审美体系 [12] - 现场服务覆盖政商接待与公众体验场景 通过即饮产品降低文化体验门槛 实现从专业圈层到大众市场的穿透 [3][9] - 品牌总监提出"一片叶子见中国"理念 强调通过茶文化出海传递中国创新精神与共赢价值观 [6]
小马宋2025年度演讲:营销的变与不变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5-04-21 08:05
营销因客户而变 - 营销解决方案需根据客户特性定制,不存在统一模板,如1949聚焦午餐产品结构、挪客研究海外露营市场、淘蛙优化经营思路[11][12][13] - 传统4A公司依赖稳定媒介环境(报纸/广播/电视共存),但当前渠道分化(线下/线上/私域/直播)导致策略差异[14][15][16] - 互联网企业与快消品营销逻辑不同:前者依赖用户运营裂变(如搜狗输入法通过番茄花园渠道装机量从3%升至1亿),后者侧重传统广告投放[28][32][38][44] 营销因技术而变 - 媒介即信息:高铁站广告传递高势能品牌形象,视频号广告结合评论区形成新信息维度[66][68][69] - 技术延伸人类能力:智能手机替代记忆功能,使广告口号重要性下降(2000年广告投放712亿 vs 2023年超1万亿)[76][77][79] - 传播形式革新:微信群5秒触达5万人,传统广告人方法论失效[81][82][83] 营销因购买逻辑而变 - 从分离到融合:传统模式(帮宝适广告→超市选购)转向直播即时下单(李佳琦模式)[105][108][109] - Babycare案例:从单一背带品牌扩展全品类母婴产品,年营收超100亿,适应消费者"一站式购物"需求[116][121][122] - 渠道变革:中国社区小店切割大超市份额(10万人小区支撑周边零售),美国仍依赖沃尔玛集中采购[90][91][92] 经营因时而变 - 餐饮大单品时代终结:太二酸菜鱼新增川菜、半天妖扩展大虾锅,因购物中心客流下降需提升进店率[131][137][150] - 跨品类经营本质是优势复用:比亚迪口罩(电池技术平移)、本田发动机衍生多产品线[146][147][148] - 盐津铺子连续转型:从商超散称→电商→零食折扣店投资(营收6 83亿→41 15亿)[164][165][166] 营销不变的核心价值 - 功能性价值:三胖蛋瓜子自研种子实现产品差异化(120元/斤)[177] - 体验性价值:小米净烟机平衡PM2 5净化与噪音[180] - 象征性价值:lululemon裤子传递生活方式标签[182] - 价值传递体系:可口可乐终端管理(28个SKU陈列标准、500万销售网点)[195][196][197]
资本为何不爱喝茶?
36氪· 2025-03-31 17:24
行业现状与资本态度 - 传统茶企不受资本市场待见,过去3年融资事件寥寥无几,2024年仅有两宗融资事件,分别为福建茶企闽东红(700万美元)和袋泡茶品牌茶里 [7][9] - A股几乎没有纯正茶企,主要因产品、品质及价格不透明,产区及茶品类多且难标准化 [9] - 茶企IPO困难重重,中国茶叶2020年冲刺A股收到证监会69个问题问询,近期主动撤回申请 [9] - 港股上市的澜沧古茶股价大跌、业绩大变脸、人事巨震,市场反应负面 [10] 市场供需与产能问题 - 中国茶叶市场供大于求,2022-2024年全国干毛茶总产量分别为318.10万吨、333.95万吨和345万吨,同期内销总量分别为239.75万吨、240.50万吨和241.3万吨 [14] - 内销均价持续下跌,从2022年141.62元/千克降至2024年135元/千克 [14] - 出口业务同样承压,2023年茶叶出口量37.41万吨(同比增1.79%),但均价降幅达19.83%至3.79美元/千克 [15] - 茶企普遍产能利用率不足,中国茶叶2019-2022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仅58.71%-75.49%,但仍计划募资2.90亿元扩产 [15] 存货与经营风险 - 茶企存货规模普遍高企,中国茶叶2022年上半年存货16.55亿元(占总资产52.07%),同比增长7.49% [15] - 澜沧古茶2024年上半年存货9.09亿元(占总资产55.36%),普洱茶存在3年最佳品饮期后减值风险 [17] - 八马茶业存货持续增长,2022-2024年前9个月存货分别为4.40亿元、4.36亿元及4.61亿元 [19] 产品标准化困境 - 茶叶制作工序复杂,缺乏行业统一标准,产品非标化严重 [23] - 袋泡茶未成主流,八马茶业、澜沧古茶等推出的袋泡茶产品仅作为补充,销量和推广有限 [24] - 小罐茶尝试将茶向快消品转型,但高营销投入(2018年1.47亿元)导致净利率仅5% [25][26] - 八马茶业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比高,2022-2024年前9月占收入31.57%-33.94%,净利率维持在9%-13% [27] 行业历史与挑战 - 茶企资本市场表现不佳,龙润茶因披露失实、内控缺陷等被联交所强制退市 [11] - 新三板茶企普遍规模小且问题多,如白茶股份因虚增利润、贷款逾期等问题被摘牌 [11] - 多家传统茶企曾计划上市(铁观音集团、杭州龙井茶业集团等),但至今无实质进展 [12]
「成功男人」的养生标配,正在超越「贵妇」
36氪· 2025-03-22 18:18
男性消费市场崛起 - 男性消费能力显著提升,传统观念"男性消费能力不如狗"已过时[1] - 高端男性消费品类扩展至燕窝、护肤、医美等领域,如"总裁碗燕"单碗售价528元,6碗盒装3168元,是普通即食燕窝价格的数倍[3][4] - 40岁以上男性贡献超60%的高端滋补品销售额,市场规模同比增长47%[28] 男性消费行为变化 - 中年男性消费动机从"面子"转向"里子",更注重养生和皮肤管理[11][14] - 男性医美市场年增长率超20%,客单价达女性的2.75倍,轻医美项目需求旺盛[26] - 男性护肤相关内容在社交媒体讨论声量达227万次,同比增长246.47%[32] 品牌与市场表现 - 小罐茶年营收高峰达20亿元,成为中年男性送礼热门选择[20] - 华熙生物旗下男士护肤品牌珂岸2022年营收破亿元,天猫618获男士护理国货新锐第一[22] - 红杉资本注资的男性抗衰品牌估值破10亿美元,传统药企同仁堂推出"九仙尊"男士系列[29] 行业趋势与资本布局 - 男性健康消费规模突破2000亿元,支出增速首次超越女性[31] - 男性消费更倾向"功能可见性",品牌强调"硬核科技感"成分与包装[29] - 国际市场上男性美妆产品热销,如TikTok美区某无性别保湿霜28天销售额超32万美元[35] 消费心理与社会因素 - 精英男性消费决策受财富自由、健康意识及社交场景多元化驱动[37] - 男性消费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掌控,构建包含科学、家庭与商业的养生生态系统[39][41] - 厂商逐渐转向直接挖掘男性消费潜力,而非通过女性媒介拉动消费[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