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合作

搜索文档
特朗普:在不远的将来将访问中国
日经中文网· 2025-07-24 10:24
中美高层会谈安排 - 中美正协商在特朗普下半年亚洲访问期间安排会谈 可能于10月底韩国APEC会议前后访华或在会议期间进行会谈 [1] - 特朗普7月22日透露已接到习近平访华邀请 表示近期将决定访问计划但未提及具体时间 [1] -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7月11日与王毅会谈 协调中美首脑面对面事宜 鲁比奥称特朗普年内访华可能性很高 [1] 历史互访记录 - 特朗普第一任期曾实现首年互访 2017年4月习近平访美并在特朗普佛罗里达私人宅邸会谈 特朗普同年11月首次访华 [2] 信息来源 - 报道来源为日本经济新闻华盛顿记者坂口幸裕 版权归属日本经济新闻社 [3]
中美联手,最佳时机已到?见完王毅后,鲁比奥态度180度大转弯,向全球反复通告2字
搜狐财经· 2025-07-23 22:59
中美外交会谈 -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东盟外长会议后高调抛出"合作"二字,与此前指责中国"暗中援助俄罗斯"的强硬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1] - 中美外长闭门会谈被外界预设为"硬碰硬"较量,因美国对华关税战层层加码至145%惊人水平,并试图逼迫东盟站队 [1] - 鲁比奥态度急转弯,反复强调"中美合作"可能性,暗示今年两国领导人会晤可能性很大,美国国内媒体直呼"意外" [3] 美国国内政治背景 - 特朗普政府面临内忧外患:"MAGA派"因政策反复离心离德,国务院高层人事动荡削弱鲁比奥外交主导权 [3] - 美国对华经贸战打到145%关税仍未能压垮中国,军事围堵在东盟主场反而凸显美国孤立 [4] - 特朗普政府急需外交"胜利"转移国内矛盾,因军方、财团博弈迫使白宫重新评估对华策略 [4] 中方立场与回应 - 中国外长王毅直接抛出三点要求: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和平共处制定政策、平等尊重打交道 [4] - 中方明确划出红线:平等是合作前提,尊重主权是底线,要求美国先停止加征关税、取消制裁 [6] - 中方通过实际行动向东盟传递信号:中美竞争不该由中小国家买单,保持中立才是最大利益 [7] 东盟国家反应 - 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未公开表态站队,加速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7] - 东盟国家采取"不选边"策略,形成对美国"拉帮结派"战术的最有力回击 [7] 未来走向关键因素 - 美国未提及取消关税或解除制裁具体措施,其"合作"仍停留在口头阶段 [9] - 中美关系未来取决于美方能否落实"平等尊重"承诺,摒弃零和思维 [9] - 中国需保持对话渠道畅通同时警惕美方"说一套做一套"策略 [9]
非农数据显示不降息,利空!为何道指、标普500惊现6连阳?
搜狐财经· 2025-07-04 09:43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大幅上涨 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创历史新高 道琼斯指数接近历史高点 [1] - 标普500指数和道琼斯指数出现6连阳 呈现多方加速上升态势 [1] - 美股大型科技股普遍涨幅明显 因科技股在三大指数中权重占主导地位 [1] 市场驱动因素 - 中美关系积极向好 市场预期两国在科技等领域将有更多合作 美国技术与中国市场融合将利好双方 [1] - 强劲非农数据未导致美股下跌 新增非农就业岗位超预期 失业率小幅降至4 1% [3] - 美联储降息预期减弱 因经济数据向好 亚特兰大联储主席表示需对降息保持耐心 [3] 中美合作影响 - 中美关系改善预期提振市场情绪 淡化美联储不降息的利空影响 [4] - 中美合作对A股市场也产生积极影响 创业板指数近期大涨 [4]
中美元首深夜通话,中方挂断电话前,给了特朗普最想要的东西
搜狐财经· 2025-06-09 13:09
中美高层互动 - 中国领导人应约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行深夜通话 成为全球关注热点 [1] - 通话时机微妙 正值中美关系紧张期 美国持续施压中国 AI芯片断供 大飞机技术封锁 限制留学生等手段展示强硬立场 [3] - 中方掌握通话主动权 此前多次拒绝回应美方通话意愿 通过策略性沉默保持谈判优势 [3] 特朗普访华条件 - 中方提出访华邀请附带条件 要求特朗普落实中美共识才能成行 [5] - 访华安排被视为化解美国国内经济压力的突破口 美国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萎缩 贸易战反噬效应显现 [5] - 特朗普面临企业界不满和美联储政策压力 将经济困境归咎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5] 中美关系走向 - 通话释放合作信号 中方展现理性自信 强调互利合作必要性 [7] - 若美国持续对抗将导致全球经济复苏受阻 美国可能陷入孤立 [7] - 预测特朗普访华前将进行多层次对话 需撤回部分对华围堵手段 否则中方可能收回邀请 [7] 全球格局影响 - 中美元首通话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9] - 未来中美关系发展取决于对话与合作 将为世界格局书写新篇章 [9]
环球圆桌对话:“中美人工智能决斗”是误导性叙事
环球网资讯· 2025-06-04 07:12
美国核电发展政策 - 美国新政府发布行政命令计划在未来25年内将民用核电产能翻两番通过简化审批程序提供财政支持和推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重振核电产业 [1][2] - 美国拥有94座运行中的核反应堆数量全球领先但过去几十年发展因高成本严格监管和公众疑虑放缓 [2][9] - 行政命令动用《国防生产法案》以依赖中俄铀浓缩和核燃料加工为由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9] 核电与AI发展的关联 - 全球数据中心2022年耗电量占全球电力需求1%-2%预计2030年可能翻倍核电因其高能量密度和低碳特性成为理想选择 [2] - 美国AI年耗电量可能到2028年达全美22%家庭用电量总和数据中心对电力需求量大且稳定性要求高 [11] - 华盛顿将核电与AI发展挂钩旨在通过能源优势巩固美国在AI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 [2][12] 中美AI竞争格局 - 2023年全球AI专利申请中国占约40%美国为15%中国在算法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拓展展现优势 [2][12] - 美国通过出口管制供应链重组和投资审查限制中国获取先进AI技术包括AI芯片出口管制和扩散规则 [7][8] - 中国公司DeepSeek突破美国封锁引发美国内对技术封锁政策有效性的质疑 [6][8] 美国核电发展面临的挑战 - 美国铀矿开采加工能力弱制造业空心化导致核能项目成本高企沃格特勒核电项目成本超预算2倍达300亿美元 [13] - 核电建设人才储备不足实操能力受限项目推进受多方利益博弈和资金短缺影响 [13][14] - 基础设施建设依赖进口成本不确定性高近20年仅批准建设一个核电项目 [13][14] 中美核能与AI合作潜力 - 美国在核安全标准和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领先中国在建设效率和成本控制占优双方可通过技术交流联合研发实现互补 [4] - 中美可建立核能创新联盟聚焦小型反应堆商业化应用降低全球核电建设成本 [4] - AI领域需全球治理合作中美可共同制定国际AI伦理与技术标准应对数据隐私算法偏见等挑战 [4] 历史与战略背景 - 美国战略界沿用冷战思维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者通过斯普特尼克时刻激发公众焦虑 [6][7] - 拜登政府实施小院高墙政策包括出口管制金融制裁和高额关税限制中美科技交流 [7] - 新政府引入科技界巨头成员但政策仍以对抗中国为主轴未跳出零和博弈思维 [8][9]
专访王义桅:中国经济韧性足够抵御外部冲击 中美合作未来应有突破口
中国新闻网· 2025-05-24 09:15
中国经济韧性分析 - 中国经济市场规模庞大、产业链韧性强、应用场景广阔,能够抵御外部冲击并保持高质量增长[1] - 经济韧性来源包括:中华文明的持久性和适应力、中国制度的灵活性和政策弹性、中国人处事稳健避免极端化[1] 美国对华政策影响 - 美国通过科技封锁(如芯片限制)和贸易战试图限制中国发展,但无法阻止中国自立自强[3] - 美国对华策略核心逻辑为"打不倒就合作",心理认知经历忽视、否认、污蔑到被迫接受中国发展的五个阶段[3] 中美合作潜在领域 - 核军控合作:中美若在核问题上达成协议,可能实现"竞争性共处"[3] - 货币体系改革:中国可倡议构建"超主权"新国际储备货币方案(如"n+1"模式)解决美元霸权问题[4] - 芬太尼治理:中美可借鉴历史禁毒合作模式,将芬太尼问题转化为务实合作契机[4]
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中国经济转型释放机遇,但美国“脱钩”让美企失去市场
观察者网· 2025-05-15 16:20
中美技术合作与限制 - 中国正经历服务经济、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三大转型,为美国先进数字技术和半导体公司提供合作机会,但美国限制措施导致其逐渐失去中国市场 [1][4] - 美国技术出口限制短期内对中国造成困扰,但激励中国加强创新研发和进口替代,凭借庞大应用场景形成规模经济并提升国际竞争力 [3] - 美国"小院高墙"策略可能适得其反,限制越多中国创新和进口替代覆盖面越广,最终导致美国企业市场份额流失和中美一定程度脱钩 [3] 中美绿色领域合作潜力 - 美国先进数字技术可与中国绿色低碳及数字智能转型结合,实现商业互利 [5] - 中美可基于世界银行等国际体系共同开展全球气候融资合作 [5] - 中国新能源技术领先,企业可赴美投资设厂,通过贸易和跨境投资实现双赢 [5] 中美关系与产业竞争 - 中国产业竞争力增强对美国传统优势产业形成挑战,美国以公平竞争和贸易问题为由向中国发难 [1] - 解决矛盾需通过沟通谈判寻求妥协以维持合作 [1] - 中美政府与业界需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多边贸易体系重构中加强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稳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