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互联网打法
icon
搜索文档
当大厂高管空降县城五星酒店
虎嗅APP· 2025-11-16 21:29
以下文章来源于旅界 ,作者theodore熙少 旅界 . 跟踪时代浪潮,讲述文旅商业好故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旅界 ,作者:theodore熙少,题图来自:AI生成 一 前几天,有个县城酒店工作的妹子微信上问了我一个问题: "哥,你有没有听过一个词,叫'数据清洗分析及可视化'?" 这直接给我问懵了,"什么玩意?" 当时已经是晚上十点,问问题的妹子叫思思,她在南方某个县城五星级酒店做宴会销售。 她解释称,"我们今天开经营分析会,新来的领导盯着我PPT说:你这个销售数据颗粒度不够,一会 和我对齐一下,再做好清洗分析及可视化。" 思思说她满脑子都是问号,怀疑自己是不是在酒店工作? 我没忍住,笑了。 思思是我老朋友,说话历来温柔不失干练,不是那种会动不动抱怨职场的人,回老家三年,生活原本 过得安稳又规律。 我们偶尔联系,聊的无非也是行业趋势、节假日流量波动,但最近,她频繁地向我发微信,有时候是 一张会议截图,有时候是一段类似上面的文字或语音。 她感慨,"我可能要被新领导卷死在我们县城了。" 事情的起因,是她们酒店最近引进了一位从杭州回来的高管A总。 思思说,这个A总号称自己是前一线互联网大厂的创新业务BD负责人 ...
当大厂高管空降县城五星酒店
36氪· 2025-11-10 11:20
公司管理风格转变 - 新任高管引入互联网行业管理方法,包括召开经营复盘会、指标对齐会,并使用如“推进项目闭环”、“提炼亮点打法”等术语 [2] - 管理流程趋于精细化,员工需提交日报、周报及阶段任务节点拆解表,汇报材料要求以PPT形式呈现并“讲故事” [3] - 高管曾提议引入大小周制度,但被总经理以地方企业不适合该节奏为由拒绝 [7] 业务战略与执行脱节 - 高管试图推行数据驱动的会员体系和私域运营,但酒店现有Opera系统无法兼容,需额外定制,且高净值客户更认推荐人而非扫码 [4] - 在客户拜访中坚持使用“互联网打法”展示会员激励方案和联名概念,与客户实际需求脱节,导致沟通效果不佳 [4][5] - 实际业务签单仍依赖人脉、反复拜访和与本地文旅局、银行工会等机构的关系维护,而非报表或模型 [5] 员工工作体验与组织文化冲突 - 员工工作节奏被打乱,午休时间被项目推进会占用,日常加班现象增多,生活规律被破坏 [2][3] - 老员工对新的互联网术语和管理方式感到不适,认为其与县城酒店的实际运营场景不符 [1][2] - 高管擅长制作精美的PPT进行汇报,并获得管理层认可,但其方案在基层执行层面存在障碍 [5] 行业地域性差异显现 - 一线城市的互联网业务模式在县域市场出现水土不服,数据驱动理念在本地熟人社交为主的商业环境中难以直接落地 [4][5] - 县域高净值客户的消费习惯与大城市存在差异,更倾向于通过熟人推荐建立信任,而非线上会员体系 [4]
瑞幸进军星巴克老家:$1.99的生椰拿铁能卷赢美国吗?
36氪· 2025-07-23 10:45
瑞幸进军美国市场策略 - 公司在美国纽约开设首批门店,选址靠近纽约大学及市中心,与星巴克形成直接竞争[1] - 采用"互联网组合拳"模式进入美国市场,包括全数字化点单、社交媒体营销及供应链优势[3][5] - 产品定价策略为生椰拿铁1.99美元(含优惠券),原价区间4-7美元/杯,低于星巴克但高于麦当劳[17][31] 产品本地化与消费者反馈 - 菜单保留中国爆款产品(生椰拿铁、丝绒拿铁)同时新增"梦幻草莓"等果味特调适应美国口味[9] - 采用"咖啡饮料化"策略,产品结构与Dunkin' Donuts相似度高于星巴克[11][13] - 消费者评价呈现两极分化:TikTok用户认可产品清爽度,Reddit用户批评无现金支付政策[7][26][28] 供应链与成本控制 - 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节省成本:直采咖啡豆占比中国进口巴西豆40%,节省5%-10%成本[20] - 自建烘焙工厂消除第三方溢价10%-20%,该模式已被星巴克在中国效仿[22] - 模块化运营体系实现杯量增长60%情况下员工仅增加33%,人均产出持续提升[25] 数字化运营模式 - 坚持无收银台模式,中国80%订单来自自有平台,美国延续全线上点单引发争议[23][26] - 数字化管理系统覆盖订单、监控、物料全流程,员工仅需完成最后组装环节[25] - 联名营销策略延续至海外市场(如多邻国),强化品牌记忆点[25] 市场扩张与竞争定位 - 2024年明确海外扩张战略,已布局新加坡、马来西亚为美国市场铺垫[15] - 通过快闪巴士营销和社交媒体测评建立"高性价比"品牌认知[17] - 差异化定位:产品力对标星巴克但价格低20-30%,品类丰富度优于Dunkin' Donuts[34] 品牌发展现状 - 中国门店超2万家,2023年营收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市场第一[37] - 纽约开业阶段通过优惠券策略培养用户习惯,消费者复购意愿较强[33][35] - 资本市场信心逐步恢复,但美国市场长期竞争力仍需观察开店速度[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