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品透明度
icon
搜索文档
西贝危机后,茶饮仍未走出信任生死局
36氪· 2025-10-23 12:13
西贝预制菜事件及其影响 - 西贝因预制菜问题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导致其全国门店单日营收暴跌超100万元,北京最大门店堂食客流下降近七成 [1] - 该事件暴露了中国餐饮行业在品类定义模糊和规范缺失方面的基础性问题 [1] 现制茶饮行业的信任危机 - 2024年末“冰勃朗事件”引发舆论风波,测评发现部分主打健康理念的茶饮品牌仍在使用与植脂末成分高度相似的非氢化基底乳原料 [2] - 2021至2025年间,微博、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关于“奶茶植脂末”、“奶茶反式脂肪酸”等关键词的年均讨论量增长超200% [4] - 超九成受访者介意茶饮产品中使用植脂末、奶精粉等原料 [8] 行业标准与透明度问题 - 尽管“真茶、真奶、真果、真糖”的理念自2012年萌芽,但相关食安概念仍停留在倡议阶段,未能形成硬性行业标准 [8] - 消费者对原料透明度提出深入质疑,包括用料是否全部公开、“真奶”的具体定义以及添加剂对健康的影响 [4] 异业竞争者的挑战 - 乳业通过提升品质(如鲜奶、A2牛奶、提纯乳)和严格标准(如禁止灭菌乳使用复原乳),为消费者提供了自制茶饮的可能并倒逼茶饮行业革新 [9] - 瑞幸咖啡通过低价策略(如送1亿杯9.9元下午茶)和发布《品质轻乳茶“三个100”标准》倡议,动摇了茶饮品牌的核心客群 [11] - 瓶装奶茶赛道重新活跃,统一、康师傅、怡宝等品牌通过推出无糖茶思路新品、挖掘地域风味和低价策略进行竞争 [12] 茶饮品牌的应对与自救 - 喜茶反思行业“数字游戏”与规模内卷的弊端,转向关注原料独特性和健康属性,新品被消费者评价为“喜妃回宫” [9][14] - 一点点和CoCo都可等品牌采用“过渡分级+长期迭代”策略,承诺“0植物油、0氢化基底乳、0植脂末”,并提供升级鲜奶选项 [16] - 现制茶饮渗透率已逼近95%的天花板,行业增长逻辑转向“持续挖掘单客价值” [17]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蔡栋梁:“产品透明度”是大众对财富管理市场的第一需求
新浪财经· 2025-10-21 15:41
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阶段与竞争焦点 - 市场从高速增长期进入高质量发展深水区,从增量驱动转向存量优化 [1][3] - 市场竞争焦点从产品数量转向对客户价值的长期兑现能力 [1][3] - 客户风险偏好分化明显,年轻群体偏好权益类与主题投资,中老年群体注重稳健收益与现金流 [3] - 各机构投研能力与数字化水平差距迅速拉大,头部机构优势凸显,中小机构面临更多压力 [3] 客户需求新特点与透明度要求 - 需求呈现年轻化与数字化,90后、95后客户投资决策习惯依赖移动端、社交媒体和即时数据 [4] - 需求目标化与规划化,更多客户围绕子女教育、养老、置业等具体目标进行资产配置 [4] - 价值观多元化,部分客户在收益之外更关注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等因素 [4] - 产品透明度是大众第一需求,客户要求清楚产品的投资逻辑、底层资产、风险分布和费用构成 [2][3][4] - 披露方式需从静态走向动态,从结果披露走向过程披露 [2][4] 提升透明度的具体措施 - 以图表和情景演算展示不同市场条件下组合表现,实现投资路径可视化 [5] - 明确管理费、交易费、托管费等成本,让客户理解为价值付费 [5] - 通过压力测试让客户预先感知可能的波动区间,实现风险情景可视化 [5] 未来行业核心竞争力与AI技术影响 - 核心竞争力集中在投研一体化能力、客户需求洞察力、科技驱动的交付能力 [6] - AI技术推动财富管理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目标为中心 [2][6] - 智能投顾可自动进行组合调整,AI客服实现7×24小时全渠道响应,AI投研助手处理海量数据 [6] - 未来模式取决于数据能力、场景能力与投顾能力的融合 [2][6] 中小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策略 - 突围方法非与大行硬碰硬,而是找到自身护城河,如深耕本地经济圈,与核心产业链绑定 [6] - 聚焦中产家庭、城镇新居民、返乡创业者等尚未被充分服务的细分客群 [6] - 采用核心+卫星产品策略,核心部分保障底仓收益,卫星部分提升组合弹性和差异化 [7] - 机会在于用专业与温度打穿细分市场,而非在价格战中消耗自己 [8] 绿色金融与破解洗绿风险 - 破解洗绿风险关键在于利用金融科技构建可量化、可验证的绿色识别与评估体系 [2][9] - 需用数据和科技把减碳绩效做实、做细、做可追溯 [2][9] - 银行可依靠多源数据+科技手段构建高碳敞口识别模型,整合财务数据、碳排放系数、卫星遥感等数据 [9] - 设立行业基准排放值,计算企业相对分位数,对排放显著高于均值的企业重点关注 [9] 绿色项目风险评估与贷后管理 - 建议采用双评分+双轨制模式,双评分是商业可行性评分与减排效益评分并行 [10] - 审批流程设置双轨渠道,符合绿色清单的企业走快速审批,不符合的需专家评审和现场核查 [10] - 贷后管理应将碳减排KPI与融资利率挂钩,企业完成减碳目标可获得利率优惠,未完成则加收利差 [10] - 只有让减碳绩效直接影响融资成本,才能将绿色金融理念转化为可持续市场行为 [10] 供应链绿色评估与数据缺失应对 - 在数据不全情况下,银行可利用核心企业的绿色标准反推上下游表现 [11] - 可通过替代数据弥补空白,如电、水、气、热用量账单,物流运输记录,海关数据等 [11] - 区块链技术可将供应链环保数据上链存证,确保数据不可篡改和可追溯 [11] - 可采用分阶段授信+数据完善奖励方式,初期提供部分额度,要求企业补齐数据后提升额度并降低利率 [12] 五篇大文章的差异化实施方案 - 银行应结合区域经济结构制定差异化方案,一地一策、一群一策 [13] - 在农业大省优先发展乡村振兴与绿色农业,在制造业基地突出科技金融与绿色金融结合,在老龄化程度高地区重点发展养老金融 [13] - 科技金融在农村信贷风控中可利用卫星遥感监测农作物长势,结合气象数据和物联网设备信息提前判断风险 [13] - 真正的普惠是基于当地产业与人群特征重新设计金融方案,而非把城市产品简单下沉到县域 [13] 2025年理财市场展望与投资方向 - 理财市场将在净值化洗礼中走向成熟,净值化是帮助客户回归长期主义的必经之路 [14] - 市场机遇包括利率下行促使客户增加权益类等资产配置、绿色科技等新主题投资机会、监管鼓励理财资金支持实体经济 [14] - 挑战包括净值化转型加快导致产品波动加大和客户教育压力上升,头部机构优势导致中小机构竞争压力加大,国际市场波动可能冲击产品净值 [15] - 2025年市场规模稳中有升,结构优化,固收类产品占比下降,混合类、权益类、另类资产占比提升 [15] 低利率时代资产配置策略 - 低利率时代真正的稀缺品是稳定现金流与长期增长并存的资产,客户从追求刚兑收益转向追求风险与回报的平衡 [15] - 值得关注的投资方向包括高股息与红利增长类资产、绿色能源与科技创新主题、基础设施REITs、精选私募股权、全球优质资产配置 [16] - 资产配置应重点考量现金流的确定性与防御性、投资的精准性和风险管理,遵循核心+卫星策略 [16] - 穿越低利率周期的关键是用稳定现金流锁定安全边际,再用精选的成长资产获取超额收益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