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协同发展

搜索文档
三立期货与山西财经大学微专业第一期奖学金发放暨第二期开班仪式典礼圆满举行
期货日报网· 2025-10-09 11:48
随后,三立期货副总经理史海兵代表公司致辞。他回顾了首期微专业项目的成功经验,并对山西财经大学在合作中提 供的平台与资源表示感谢。史海兵强调,三立期货始终重视人才梯队建设与社会责任践行,微专业项目是公司推动产 学研协同发展、赋能行业未来的重要实践。他寄语新一期学员以扎实学习和创新思维,探索期货与金融市场的无限可 能,并表示三立期货将持续为项目提供资源支持,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典礼上举行了隆重的选修课奖学金颁奖仪式。本期奖项覆盖优秀奖、三等奖、二等奖及一等奖多个层次,旨在表彰在 微专业课程中表现优异的学生。获奖学员依次上台领奖,与会嘉宾为学子们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奖学金设立不仅体 现了对学生学术与实践能力的认可,更激发了全体学员的学习热情与进取精神。 2025年9月13日上午,山西三立期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立期货")与山西财经大学联合举办的微专业第一期奖学 金发放暨第二期开班仪式典礼在山西财经大学举行。本次典礼由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李静萍教授主持,三立期 货副总经理史海兵、首席风险官魏春苓等相关人员及金融学院师生代表及微专业项目全体学员共同参与,标志着校企 合作迈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新阶段。 典礼伊始, ...
中国有了自己的“一位难求”国际化半导体展
是说芯语· 2025-08-09 08:03
展会概况 - 第十三届半导体设备与核心部件及材料展(CSEAC 2025)将于2025年9月4日至6日在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是中国半导体设备与核心部件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国际化展会 [1] - 展会被公认为中国半导体行业年度必选打卡之地,吸引国际厂商从观望转为直接参与,彰显中国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势头 [1] - 展会以"专业化、产业化、国际化"为特色,为全球半导体行业搭建技术交流、经贸合作平台 [3] 展会规模与增长 - 2025年展商总数突破1000家,同比增长40%以上,其中国际展商近200家 [4] - 展馆面积达60000平方米,预计现场观众接近10万人次 [4] - 参展商年增长率超40%,中国半导体设备头部企业全部参展 [3] 展会内容与特色 - 设置20多场专业论坛,精准聚焦市场热点及产业痛点,吸引数千名行业专家、企业家及科研机构代表参与研讨 [3] - 设立"IC精英大讲堂",聚焦AI算力集群、先进封装检测、热管理材料三大核心赛道,推动技术转化与产业升级 [5] - 创新设置人才专区,近30所知名高校与100多家领军企业现场落实校企对接计划,促进产教融合 [6] 行业影响与趋势 - 展会主题为"做强中国芯,拥抱芯世界",反映中国半导体产业立足本土、面向全球的发展战略 [4] - 通过新品发布、供需对接等活动,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对接的生态体系,吸引国际优势资源加入中国半导体发展周期 [5] - 来自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展,"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合作论坛"集结产业领军人物探讨关键技术 [5] 展区设置 - 主要展区包括:综合展区、材料展区、晶圆制造设备展区、封测设备展区、核心部件展区 [11] - 同期举办20多场专业论坛,全方位呈现半导体产业技术革新与生态活力 [6]
中国有了自己的“一位难求”国际化半导体展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08 09:47
展会概况 - CSEAC 2025是中国半导体设备与核心部件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国际化展会,将于9月4日至6日在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1] - 展会已被公认为中国半导体行业年度必选打卡地,国际厂商从观望转为直接参与,彰显中国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势头 [1] - 展会被誉为"大展会、大集群、大平台",具备专业化、产业化、国际化三化特征 [4] 展会规模与增长 - 2025年展商总数突破1000家,同比增长超40%,展馆面积达60000多平方米 [5] - 国际展商近200家主动报名参展,国内参展企业数量显著增加 [5] - 预计现场观众接近10万人次,且仅在二线城市无锡举办 [5] 展会内容与特色 - 设置20多场专业论坛,议题精准聚焦市场热点及产业痛点 [4] - 首次引入"IC精英大讲堂",聚焦AI算力集群、先进封装检测、热管理材料三大核心赛道 [7] - 设立人才专区,近30所知名高校与100多家领军企业现场落实校企对接计划 [8] 行业影响与价值 - 中国半导体设备头部企业全数参展,核心部件供应商和材料公司积极参与 [4] - 构建"点对点"产业链上下游对接生态体系,吸引国际优势资源加入中国半导体发展周期 [7] - 举办"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合作论坛",集结22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企业及产业领军人物 [7] 展会主题与定位 - 2025年主题为"做强中国芯,拥抱芯世界",体现国家战略产业定位 [5] - 致力于协同打造完整且兼具韧性的中国半导体设备和零部件及材料产业链 [8] - 为产学研协同发展提供方法论,推动高速互联领域技术转化与产业升级 [7]
“千亿产业新势能”系列之农机装备篇: 洛阳农机装备聚企成链 “链主”引领产业向“智”而行
证券时报· 2025-04-15 02:45
行业概况与规模 - 河南省专用设备制造业2023年营收达1408亿元(规上企业口径)[2] - 以洛阳为中心的农机产业集群覆盖上下游企业300余家,综合产值达600亿元,占全国份额30%[4] - 产业集群具备年产20万台拖拉机、5万台收获机械的生产能力[3] 产业集群发展 - 洛阳农机装备产业始于1955年,已形成以中国一拖为龙头的完整产业链条[3] - 产业集群涵盖整机、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率明显提升[3] - 产业格局以洛阳为核心,联动郑州、开封、新乡、驻马店等多地市发展[3]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 - 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开发农机云平台,接入近20类大型农机设备实现远程监测和智能调度[5] - 平台功能包括精准调度、作业补贴试点,已实现全省18个地市推广使用[5][6] - 洛阳辰汉研发的甘蔗收获机日收割量达80-100吨(小型机)至两三百吨(大型机),效率远超人工[7]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洛阳市出台一揽子政策支持农机装备研发创新、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8] - 规划到2027年集群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带动超700家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8] - 目标将集群建设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农机装备产业高地[8] 当前挑战与未来方向 - 产业面临中小企业实力不足、产业链"腰部"企业缺失问题[8] - 预测到2025年全国农机装备产业人才缺口高达44万人[8] - 建议设立成果转化平台、产业引导基金,重点突破智能控制系统等"卡脖子"技术[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