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口问题
icon
搜索文档
这次是被结婚数据给惊到了
商业洞察· 2025-08-22 17:23
2025年上半年结婚数据反弹分析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结婚对数353.9万对,离婚对数133.1万对,较2024年上半年分别增加10.9万对和5.7万对 [4][5][6] - 此次反弹打破2013年后持续下滑趋势(2013年峰值1346.9万对,2022年跌至683.5万对) [6][7][10] 反弹驱动因素 - 农历双春年民俗因素:2025年"双春宜婚"传统促使部分人群推迟2024年婚期至2025年 [15][16] - 政策松绑:2025年5月实施新《婚姻登记条例》,取消户口本要求并实行全国通办,广州二季度结婚对数同比增长39.9%,青岛外地户籍登记量翻倍 [19][20] - 地方激励措施:山西吕梁对初婚夫妇发放1500元现金红包;广州白云区龙归南岭村对初婚户籍夫妻提供最高8万元奖励 [17][22][24] - 创新婚登场景:成都青羊区、宁波象山区结合音乐节开展婚登服务,单日吸引2.3万年轻群体参与 [24][26][27] 长期结构性制约因素 - 适婚人口基数下降:90后人口(1.67亿)较80后(2.23亿)减少5637万人,00后(1.58亿)较90后再减885万人 [35][37] - 性别结构失衡:2024年男性比女性多2990万人,90后群体中男性较女性多888.32万人 [39][42] - 初婚年龄推迟:2020年平均初婚年龄28.67岁,较2010年推迟近4岁(男性29.38岁/女性27.95岁) [44] - 婚育成本压力:房价上涨1%导致城镇未婚比例提高0.11个百分点;高彩礼、高生活成本及职业发展需求制约婚育意愿 [47][49][50] 趋势判断与影响 - 反弹具阶段性特征:政策与民俗驱动短期需求集中释放,存在"向未来借量"属性 [31][32][34] - 长期下降趋势未逆转:结婚对数仍低于2023年同期水平,人口结构、婚恋观念转变及经济压力等根本因素持续作用 [31][34][45] - 社会经济影响:结婚人数下降传导至出生率走低,冲击教育、养老及经济体系,需通过系统性政策创新缓解压力 [12][52][54]
死后的问题
猫笔刀· 2025-03-28 22:14
IC期指投资策略 - 2016年下半年启动IC期指策略时中证500指数约6000点 与当前点位接近 持有ETF十年几乎无收益 而持有IC期指假设每年6%贴水可获得一定收益 [1] - 实际贴水率波动较大 早期达12-15% 中间降至5-6% 近期反弹至10% 实际收益高于假设的6%水平 [2] - 策略失败三大主因:2021年高点入场需承受2022-2023年回调 三年才勉强回本 行情剧烈波动导致保证金不足爆仓 人为干预策略导致纪律性缺失 [2] - IC期指门槛较高 1手约120万 超出多数股民30-40万常规仓位承受能力 [2] - 成功要素包括充足现金流支持 资产配置预留空间 情绪稳定及长期耐心 [2] 人口结构趋势 - 预测显示中国2100年人口将降至4.6亿 若生育率跌至韩国水平则仅剩3.2亿 全球排名降至第7位 [2] - 老龄化问题加剧 2086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42.5% 即每2.5人中有一位老人 [2] - 东亚后发经济体发展模式(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产业升级)可能通过低人权竞争导致生育率下降 但该理论无法完全解释生育率差异 例如部分低人权地区生育率仍较高 [2] 长和港口交易动态 - 原定4月2日的长和港口交易签约推迟 但交易未取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