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建材
icon
搜索文档
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着眼新需求,聚焦供给端优化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29 15:49
政策发布背景与核心变化 - 工信部等六部门于2025年9月24日发布《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2][3] - 与2023年八部门方案相比,参与部门减少发改委、财政部和商务部金融监管总局,增加水利部和农业农村部[1][3] - 方案将“扩大有效投资,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从工作举措的第一部分调整至第三部分,弱化了投资导向[1][3] 政策导向:弱化投资与强调转型 - 新方案弱化投资是由于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导致产业链需求收缩、行业产能过剩、价格下降以及自2022年起行业利润总额持续下降[3] - 方案在第三部分将数字化转型置于绿色化改造之前,并提出实施“人工智能+建材”行动[3] - 方案提出修订产线能耗标准,研制质量追溯和控制能力分级标准,以及建立绿色评价标准和碳足迹核算规则等标准体系[3] 供给端优化措施 - 工作举措第一部分为促进优胜劣汰,提出严格控制水泥玻璃产能,严禁产能向大气污染防止重点区域转移,并要求2025年底前对超出备案产能制定置换方案[4] - 通过质量、环保、能耗和安全等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对企业进行分级管理,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4] - 提升有效供给能力,壮大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包括发展先进玻璃、人工晶体、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并加强先进陶瓷材料、超硬材料等技术攻关[4] - 支持地方建设功能性金刚石、高性能电池材料和先进晶体材料等中试平台,择优培育一批平台,并培育关键矿种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4] 需求端拓展与新应用 - 在绿色建材需求方面,除继续开展绿色建材下乡外,新增将绿色建材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范围,加大陶瓷薄砖、智能马桶、整体卫浴等产品的政策补贴力度[5] - 围绕“好房子”和新城市方向发展绿色建材,并专门增加加强高端材料供需对接的内容[5] - 推动金刚石复合片在石油开采、复合材料在光伏和汽车车身等领域的应用,推广先进陶瓷、低介电玻璃纤维制品等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领域的应用[5] - 促进无铅压电陶瓷、高性能驰豫铁电材料、闪烁晶体等在高端医疗装备中的验证和应用,以及推广“石墨烯+”等[5] - 新方案标志着中国新材料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的历史元年,是行业需求端的新拓展[5] 国际合作战略调整 - 新方案更注重提升境外工程承包服务水平,发挥水泥和平板玻璃等技术装备优势,引导产品、技术、标准、装备和服务协同走出去[6] - 方案去掉了2023年版中吸引外资投资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的内容,更侧重于让供给走出去,为“一带一路”等沿线国家行业发展助力[6] 行业影响与发展路径 - 方案符合中国经济发展新方向,为传统产能过剩提供解决路径,注重落后产能淘汰、产业智能化和绿色化[6][7] - 行业应着眼新需求发展,包括消费建材的政策导向和高科技新材料的应用,以及供给端的优化[7] - 对于传统建材上市公司,需关注落后产能淘汰、行业竞争环境下龙头公司发展的确定性及带来的估值修复和业绩弹性[7] - 同时需聚焦新材料和高科技的落地应用及需求爆发带来的新成长机会[7]
建材行业迎政策利好,东方雨虹转型与出海打开成长空间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25 15:43
政策背景 - 六部门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促进建材行业平稳运行和结构优化升级 强化科技创新和绿色建材推广[1] - 政策提出2026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目标超过3000亿元 为绿色建材产品提供发展空间[6] - 政策推进建材行业数字化转型 开展"人工智能+建材"行动 并鼓励深化开放合作提高国际化水平[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7亿元 归母净利润5.6亿元[3]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3.7亿元 环比增长93.4%[3] - 期间费用率17.06% 同比下降1.54个百分点[3]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3.96亿元 较去年同期改善9.32亿元 现金流状况连续三年持续向好[3] 渠道转型成效 - 工程渠道及零售渠道收入114.06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84.1% 同比提升4.3个百分点[3] - 成功从地产大客户直销模式转型为零售渠道和工程渠道为主模式[3] - 砂浆粉料业务收入20.0亿元 占总收入14.7% 成为业绩增长重要动力[3] 国际化战略进展 - 2025年上半年海外业务营收5.76亿元 同比增长42.16%[4] - 构建全球"研产供销服"一体化服务体系 在美国休斯敦 沙特阿拉伯 马来西亚 加拿大等地布局生产基地[4] - 马来西亚基地产线完成试生产 加拿大基地正式开工 中东生产基地快速推进建设[4] - 通过收购香港万昌五金 康宝公司 智利Construmart S.A.加速海外市场拓展和本地化运营[6] 业务与政策契合点 - 绿色建材产品符合政策支持方向 发展空间清晰[6] - 数字化转型优化运营效率 与"人工智能+建材"政策导向吻合[6] - 国际化发展战略获得政策鼓励支持[6]
《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点评:水泥玻璃去产能确定性进一步增强,盈利底部向上可期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25 15:29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建材行业持积极看法,重点关注水泥、玻璃及新型材料领域的投资机会 [1][2] 核心观点 - 政策转向利润端:新版工作方案首次将盈利水平有效提升作为主要目标,相较于2023-2024版更关注盈利质量而非收入增长 [2] - 水泥产能收缩超预期:要求2025年底前完成超产产能置换,预计实际产能从22亿吨下降至18亿吨以下,收缩超4亿吨,产能利用率提升10%以上 [2][6] - 玻璃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环保绩效低的企业退出,解决成本差异大(如煤改气企业利润低于石油焦企业)和供给刚性问题 [2][7] - 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重点发展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如人工晶体、高性能纤维)、推动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改造,拓展光伏、汽车等应用领域 [2][3] - 投资聚焦头部企业:水泥行业关注海螺水泥、华新水泥等,玻璃行业关注旗滨集团、南玻A等,新型材料关注中国巨石、凯盛科技等 [2][8] 政策比较分析 - 印发主体变化:从八部门(2023-2024版)调整为六部门(2025-2026版) [3] - 目标调整:从工业增加值增速(2023年3.5%、2024年4%)转为盈利水平有效提升,绿色建材营收目标2026年超3000亿元 [3] - 工作举措优化:新增"优胜劣汰"和"科技创新"优先项,强调产能调控和先进材料产业培育 [3][5] 产能调控措施 - 严禁新增产能,要求产能置换,尤其针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 [5] - 鼓励市场化退出机制,设立绿色低碳转型基金加速低效产能退出 [5] 水泥行业进展 - 2024年已通过置换退出产能7072万吨/年,涉及117条产线,平均置换比例1.64,超产比例24.1% [6] - 需补充产能规模仍较大,预计Q4为集中补充指标高峰期 [2] 公司盈利预测 - 海螺水泥:2025年预测EPS 1.80元/股,PE 12.9倍 [8] - 华新水泥:2025年预测EPS 1.31元/股,PE 13.7倍 [8] - 中国巨石:2025年预测EPS 0.85元/股,PE 19.0倍 [8] - 凯盛科技:2025年预测EPS 0.24元/股,PE 54.2倍 [8] 新型材料应用拓展 - 低介电玻纤、柔性玻璃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领域推广 [2] - 石墨、萤石、菱镁矿等关键矿种资源聚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