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
搜索文档
孤东采油厂激活人才发展“一池春水”
齐鲁晚报网· 2025-10-25 09:25
公司人才培养战略核心模式 - 公司党委通过构建“3+3+3”人才培养模式,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该模式涵盖三个体系、三个阵地和三个导向 [1] 人才培养责任与流动体系 - 公司党委牵头对16个领域63个专业的人才逐一画像,并编制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明确四级责任链 [2] - 公司打破部门壁垒,构建内循环加外循环双驱动机制,推进立体培养和复合锻炼,24名优秀干部通过跨单位挂职和跨岗位锻炼脱颖而出 [2] - 公司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原则,举办专家讲堂,邀请油田高级专家等对353名管理及专业技术骨干授课,并推荐优秀人才到油田机关及兄弟单位挂职锻炼 [2] 人才实战训练与成长阵地 - 公司举办第一届技耀孤东岗位练兵比武,来自各基层单位的150名采油工和60名集输工参与理论知识会考和团队实操对抗等项目 [3] - 公司发挥领军创新工作室阵地作用,打造线上加线下训战阵地,今年以来已举办区域性及内部培训班60余次,组织一线解难题技术带技能活动11次,开办赋能云直播6期 [3] - 公司为高校毕业生搭建墩苗阵地,将成长周期细化为四期,并配套双导师带徒、轮岗实训及项目加人才等举措,例如2020年入职员工已从技术员成长为油气开发主管师 [3] 人才选用与激励导向 - 公司高质量建设智汇人才公寓,并组织素质拓展、青年联谊等活动以激发青年人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 - 公司打破论资排辈旧观念,统筹用好不同年龄和身份的干部人才,选拔的基层管理及相应专业技术人员中80后占比36%,基层占比65%,并包括石油技术公司员工2人 [4] - 公司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细化绩效考核与薪酬办法,深入推进管理技术人员评价考核体系化精准化,并修订高技能岗位考核标准 [5]
工信部部长李乐成到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通信管理局调研
第一财经· 2025-10-10 21:43
据工信部消息,10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到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通信管理局 调研。李乐成强调,要瞄准未来发展制高点,加快构建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调整机制和 人才培养模式,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上集智攻关,在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上不断用力,持续打造航空、航 天、航海领域战略科技力量。要进一步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深化"三项改革"典型做法,大胆改革探索, 打通堵点卡点,让更多科技成果从技术和样品变为产品、形成产业。要守牢安全底线,以"时时放心不 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全面排查、系统整治风险隐患,营造安全和谐稳定校园环 境。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
交银施罗德,从优秀到平庸
虎嗅· 2025-06-18 11:13
高管变更与管理层调整 - 交银施罗德基金原总经理谢卫转任资深专家,由交通银行总行金融机构部总经理袁庆伟接任总经理[1] - 谢卫作为中国公募行业27年历史的亲历者,于2008年加入交银施罗德,对公司崛起功不可没[1] - 随着谢卫退休,从董事长到总经理都来自交行系统,交行全面接管了交银基金管理层[2] - 2024年8月董事长阮红退休,前交银理财董事长张宏良接任,公司新一代领导班子形成[15] - 此前总经理包括莫泰山、谢卫等都没有交行背景,投研团队更多是市场化选聘结果[16] 公司历史与投研特色 - 交银基金以主动权益见长,这在以固收为主的银行系基金公司中并不多见[3] - 公司走精品店模式,基金经理和基金产品少而精,提拔条件苛刻,新发基金克制[3] - 基金经理配置大多均衡,重视安全边际与回撤控制,较少押赛道[3][10] - 2014-2024年十年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274.98%,在50强中排名第三[4] - 谢卫曾表示要定义好的产品需中长期业绩好、有阿尔法、控制回撤、坚持组合均衡[5] 业绩表现与规模变化 - 2021年底非货管理规模达3947亿元居行业第13位,2025年Q1降至2380.71亿元跌出前20[1] - 2022年底主动权益规模超1700亿元居行业第9位,2024年下滑至840亿元居12位[8] - 2021年牛转熊后业绩排名下滑,三年期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亏损超16%未进前50[6] - 交银三剑客2021年业绩平淡,2022-2023年大幅亏损,2024年部分修复[6] - 杨金金2021-2022年同类排名前1%和3%,2023-2024年滑落至前20%和前40%[7] 投研团队与人才问题 - 截至今年Q1权益基金经理21人,远少于富国和广发的48人[12] - 作为银行系基金在激励上不占优,外部引进非常少,人才主要靠自主培养[13] - 投研实力相对弱化,对AI产业链、人形机器人等机会把握能力不足[12] - 部分基金经理动作变形,如何帅重仓医药后大幅亏损,转投银行股[9][10] - 杨金金个股集中度从20%提升至40%,选股妙手不再多见[10] 行业比较与竞争态势 - 在国有六大行中交行业绩最平庸,已被股份行龙头招行超越[2] - 交行去年净息差1.27%是六大行中最低,营收和净利润低于招行[20] - 沪上权益大厂富国、中欧、汇添富等都在招兵买马,交银人才窘境凸显[13] - 交银基金在银行系中人员最为稳定,但整体银行系基金人才出走频繁[1] - 交行作为副部级单位多数时候成高管镀金平台,市场化程度不足[20]
“微专业”拓宽就业路
经济日报· 2025-06-15 05:43
高校"微专业"政策导向 - 中办国办发文引导高校完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 强化行业企业实践培养 支持建设社会急需紧缺技能的"微专业"[1] - "微专业"是高校探索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由院系围绕特定领域开设课程组 面向在校生和职场人士双向培养[1] - 课程设置突出学科前沿和交叉内容 具有融合导向和实用导向特征 成为打破专业壁垒的重要方式[1] "微专业"发展优势 - 传统专业申报需2-3年审批加4-5年培养期 易错过行业风口 而"微专业"设置灵活可快速响应需求[1] - 优质"微专业"可能发展为正式专业 企业可通过该模式深度参与人才培养 实现教育需求与职业需求对接[1] - 已有多所高校开设"微专业" 有效打通学科壁垒和校企人才培养通道[2] 潜在问题与规范建议 - 需警惕专业设立追逐热度现象 应结合国家战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控制总量并淘汰不适应行业发展的专业[2] - 当前存在收费标准不明确 修习证书的学历认证效力及求职认可度等实践问题待解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