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微专业
icon
搜索文档
教育早餐荟 | 教育部鼓励高校围绕人工智能等方向开设“微专业”;昂立教育成立职业技术学院新公司
北京商报· 2025-07-03 10:17
教育部推动高校开设"微专业" - 教育部加快推进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帮助毕业生优化知识与技能结构,精准匹配企业对复合性人才需求 [1] -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已上线33个实用紧缺专业的138门一流课程和1455门应用技能型"微专业"等优质教学资源 [1] - 高校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12个急需紧缺领域的60个重点方向建设"微专业"和职业能力培训课程 [1] - 全国高校共设置2025届毕业生修读的"微专业"2654个,修读毕业生达7.4万人 [1] 北京市开展校园安全教育活动 - 北京市教委等8部门将于2025年6月至10月联合举办中小学校园安全知识竞赛活动 [2] - 活动旨在强化"家校协同、多方联动、学生参与"共育理念,帮助学生提升安全责任意识及防护能力 [2] 西安交通大学成立创新港学院 - 西安交通大学牵头成立的创新港学院于6月30日揭牌 [3] - 该学院面向全省高校、科研院所、省内外龙头领军企业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示范区 [3] 教育行业公司动态 - 学大教育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回购217万股,占总股本1.78%,回购资金总额1.11亿元 [4] - 昂立教育成立上海徐汇新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有限公司,由昂立教育间接全资持股 [5]
“微专业”拓宽就业路
经济日报· 2025-06-15 05:43
高校"微专业"政策导向 - 中办国办发文引导高校完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 强化行业企业实践培养 支持建设社会急需紧缺技能的"微专业"[1] - "微专业"是高校探索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由院系围绕特定领域开设课程组 面向在校生和职场人士双向培养[1] - 课程设置突出学科前沿和交叉内容 具有融合导向和实用导向特征 成为打破专业壁垒的重要方式[1] "微专业"发展优势 - 传统专业申报需2-3年审批加4-5年培养期 易错过行业风口 而"微专业"设置灵活可快速响应需求[1] - 优质"微专业"可能发展为正式专业 企业可通过该模式深度参与人才培养 实现教育需求与职业需求对接[1] - 已有多所高校开设"微专业" 有效打通学科壁垒和校企人才培养通道[2] 潜在问题与规范建议 - 需警惕专业设立追逐热度现象 应结合国家战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控制总量并淘汰不适应行业发展的专业[2] - 当前存在收费标准不明确 修习证书的学历认证效力及求职认可度等实践问题待解决[2]
微专业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吗?
虎嗅· 2025-06-10 21:54
微专业定义与现状 - 微专业是大学本科专业目录之外的"小而精"课程模块,结合传统学科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领域,旨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1] - 截至2024年底全国40多所高校和职业院校已创设近200个微专业,覆盖新兴产业和前沿技术领域 [3] - 教育部2025年启动"双千计划"推动1000个微专业建设,分为急需紧缺型、应用技能型、交叉复合型三类 [6] 微专业兴起背景 - 高校为应对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主动调整培养体系,传统学科难以满足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重塑下的复合型人才需求 [4] - 典型案例包括上海理工大学"智能绿色车辆"微专业,课程融入动力电池检测、残值评估等企业实际需求,采用"理论+实践"教学模式 [5] - 南开大学"智能金融"微专业重构知识体系,融合金融科技、大数据分析与量化投资等跨学科内容 [6] 课程设置特点 - 学分控制在10-25分,修读年限1-2年,包含5-10门课程 [7] - 部分高校要求学科交叉,如陕西师范大学微专业申报需至少包含一门"AI+专业"融合课 [6] - 北京林业大学部分微专业对校外开放,如"自然教育""碳中和与智慧环保"无需考试即可报名,出现35名校外学员的班级 [9] 校企合作案例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无人机应用"微专业联合上海市航空学会及企业,结业可获得行业认证证书直接对接岗位 [12] - 华东政法大学"司法鉴定技术"微专业设置6门核心课程,学生可在司法鉴定实验室参与实验操作 [13] - 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微专业与科大讯飞合作,生物学院"生物育种科学"微专业与中科院植物所合作 [11] 市场认可度与局限 - 微专业证书不具备学历证明效力,企业招聘仍以主修专业、实习经历为主要考量指标 [14] - 部分学生反馈课程内容受时间限制难以精深,如中国传媒大学计算传播微专业被认为更适合增长见识而非求职 [16] - 就业市场岗位稀缺是根本问题,2024年高校毕业生超1000万,2025年国考竞争比达41:1,微专业难以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18]
《意见》解析:民生关切下的「上好学」之路
36氪· 2025-06-10 12:31
早幼教行业 - 政策明确提出10年内推动有条件的大城市实现嵌入式普惠托育覆盖80%以上社区[2] - 支持幼儿园延伸发展托育服务 鼓励社区嵌入式托育和家庭托育点模式[2] - 普惠托育将纳入企事业单位职工福利体系 相关支出可从职工福利费列支[2] - 嵌入式托育模式将社区作为服务载体 提升服务便利性与家长接送效率[3] K12教育行业 -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将扩大优质中小学及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4] - 推动义务教育薄弱校纳入优质校集团化办学 5年内实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4][5] - 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 重点改善县域高中办学条件[5] - 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 向农村学校倾斜以促进教育公平[5][6] 高等教育行业 - 新增高等教育资源向中西部人口大省倾斜 支持布局新型研究型大学[6] - 扩大优质高校本科招生规模 推动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发展[6] 职业教育行业 - 深化产教融合改革 引导高校根据经济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7] - 强化行业企业实践培养 推出"微专业"建设应对紧缺技能需求[7][8] - "微专业"提供短期集中培训 提升灵活就业人员技能适配性[8] 就业保障领域 - 取消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 惠及2.8亿农民工和8400万新业态从业者[9] - 以工代赈制度化优先吸纳低收入人口就近就业 将工程转化为增收平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