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实现
搜索文档
16年老股东"清仓式撤退"!从杭州银行赚走38亿,中国人寿转身离场
搜狐财经· 2025-10-03 17:48
股东变动与投资回报 - 中国人寿清仓其持有的杭州银行全部股份,最后一笔减持5078.94万股,套现约8.33亿元[2] - 中国人寿自2021年起分四次减持杭州银行股份,累计套现总额达38.75亿元[3] - 对比16.35亿元的总投资成本,此次投资净赚22.4亿元,投资收益率超过137%,计入分红后总回报率超过150%[4] 杭州银行财务与经营表现 - 杭州银行资产规模从不到千亿增长至超过2.2万亿元[4] - 2025年上半年,杭州银行实现营收200.93亿元,净利润116.62亿元,同比增长16.66%[4] - 杭州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76%,拨备覆盖率为520%,但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的541%有所下降[10]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息收入增速明显放缓,非利息收入占比在提升[13] 行业环境与投资逻辑 - 银行业面临净息差收窄、资产质量承压及政策调控趋严等挑战,板块估值处于低位[7] - 中国人寿的清仓决策部分基于股价在特定区间内震荡,资产增值吸引力下降[6] - 新华保险于2025年1月以43.17亿元购入杭州银行3.29亿股股份,显示出对杭州银行未来成长性和分红能力的看好[7][9] - 杭州银行对公贷款占比较高,零售业务拓展速度不快,其资产质量可能受到房地产市场调整及企业融资需求疲软的影响[10]
加强全链条管理 全面提升上市公司金融投资价值
上海证券报· 2025-07-23 02:16
金融投资价值管理 - 金融投资价值直接反映上市公司价值,是市值管理核心,需从金融投资人视角加强全链条管理,涵盖价值创造、价值发现和价值实现三个环节[1] - 2020-2024年A股通过增发再融资的上市公司达1703家次,累计融资3.2万亿元,总资产年均复合增速9.4%,但ROE从2014年的12.7%降至2024年的7.9%[3] - 资产规模"虚胖"导致估值偏低,2024年末高规模低回报率公司PB中位数仅1.2倍,低规模高回报率公司达3.0倍[4] 资产收益率优化 - 需从"扩资产"转向"缩资产""优资产",制定ROIC/ROE提升计划,剥离回报率低于资本成本的资产[5] - 应加速积累数据、技术等现代要素资产,改变重物化资产、轻知识类资产的倾向[5] - 截至2025年7月,A股破净公司达360余家,包括资产规模超5000亿元甚至1万亿元的企业[4] 融资工具选择 - 融资优先级应为内部盈余>债权融资>股权融资,股权融资存在隐性成本如股权稀释和被收购风险[6] - 低利率环境下债权融资具税盾效应,可降低综合成本,2024年A股上市公司股债结构失衡问题突出[7] - 建议运用定向增发、可转债、优先股等工具,资金投向高增长潜力核心业务,建立ROIC/ROE考核体系[7] 交易市场与估值定价 - A股年换手率超300%,为美股2-3倍,但新三板和区域股权市场冷清,中小银行股权出现"1元流拍"[11] - 2024年科技板块成交占比达34.3%,计算机行业PE达238倍,而煤炭、石油石化PE仅约10倍[12] - 需防范交易不足或被过度炒作风险,科创板适合科创企业,主板匹配成熟大型公司[13] 长期回报与投资人匹配 - 2024年标普500成分股回购规模达9425亿美元,苹果单家回购1042亿美元,A股需加大分红回购力度[18] - 金融投资人配置趋向高股息、低波动等风格,公司需明确自身定位如成长型、价值型或周期型[19][20] - 日本上市公司外资持股占比2024年达32.4%,因重视资本成本管理,A股可借鉴其价值创造计划[16] 投资者沟通与信息披露 - 需强化核心技术披露,包括专利、研发投入及商业化前景,避免专业术语堆砌[21] - 应通过路演、调研与机构沟通,利用媒体平台以短视频等形式传递投资逻辑[22] - 健全大股东交易审查机制,落实关联股东回避表决,保护中小股东权益[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