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轨星座组网
搜索文档
引力一号实现第二次海上发射 中国星链冲刺提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19:56
发射任务概述 - 10月11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1] - 发射的卫星包括吉林一号宽幅02B07星和数天宇星01、02试验星,分别用于矿产资源勘查、国土空间生态管控及空间碎片成像探测 [1] 火箭技术性能 - 引力一号是全球首个全固体捆绑式中型运载火箭,采用芯级+助推的三级半构型,配备4台助推器 [1] - 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6.5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4.2吨,具备“一箭十星”至“一轨十八星”的发射能力 [1] - 相比欧空局“织女星-C”火箭,引力一号起飞质量高出195吨,起飞推力高出141吨 [2] - 火箭芯三级可改用液氧煤油发动机以进一步提升运载能力 [1] 公司发展与融资 - 东方空间成立于2020年6月,是国内头部民营航天企业,主营业务为运载火箭和新型空天运输工具的设计制造 [2] - 公司于2024年初完成6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3] - 引力一号于2024年1月首飞成功,创造了全球起飞推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等记录 [2] 成本优势与市场定位 - 引力一号发射成本相比国内主流火箭已降低30-40% [3] - 作为目前投入运营的运力最大的火箭,引力一号旨在满足我国规模化低轨星座组网发射需求 [3] - 公司通过本次任务提升了火箭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构建了面向批量化生产的质量安全管控体系 [3] 行业供需现状 - 我国低轨星座组网进入密集部署窗口期,2024年完成68次轨道发射,2025年上半年完成35次发射 [3] - 行业呈现“星多箭少”的供需现状,运力与组织仍需扩容与提效 [3] 未来产品规划 - 公司正在加速研制引力二号大型液氧煤油火箭,已完成方案设计,其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将提高至15吨 [4] - 引力二号可携带30颗500公斤重的卫星,旨在进一步降低发射成本 [4] - 支撑引力二号的“原力-110”发动机海平面推力达110吨,是中国商业航天领域推力最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目标为复用20次以上 [4]
引力一号实现第二次海上发射,中国星链冲刺提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18:11
发射任务概述 - 10月11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1] - 送入轨道的卫星包括吉林一号宽幅02B07星和数天宇星01、02试验星 [1] - 吉林一号宽幅02B07星为超大幅宽亚米级光学遥感卫星 用于矿产资源勘查和国土空间生态管控 [1] - 数天宇星01~02试验星用于对空间碎片、废弃卫星等目标进行成像探测 [1] 引力一号火箭技术特点 - 引力一号是全球首个全固体捆绑式中型运载火箭 采用芯级+助推的三级半构型 [1] - 火箭配备4台助推器 芯级和助推级均采用固体发动机 近地轨道运载能力6.5吨 [1] - 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4.2吨 具备"一箭十星"至"一轨十八星"发射能力 [1] - 2024年1月首飞成功 创造全球起飞推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记录 [2] - 相比欧空局"织女星-C"火箭 引力一号起飞质量高出195吨 起飞推力高出141吨 [2] 公司运营与成本优势 - 东方空间成立于2020年6月 是国内头部民营航天企业 [2] - 公司于2024年初完成6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3] - 引力一号发射成本相比国内主流火箭已降低30-40% [3] - 公司通过本次任务提升了火箭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 构建了批量化生产体系 [3] 行业市场供需现状 - 中国低轨星座组网进入密集部署窗口期 2024年完成68次轨道发射 [3] - 截至2025年6月 中国完成35次火箭发射任务 下半年卫星组网频率进一步加快 [3] - 行业呈现"星多箭少"供需现状 运力与组织仍需扩容与提效 [3] 未来产品规划 - 东方空间正在加速研制"引力二号"大型液氧煤油火箭 已完成方案设计 [4] - 引力二号5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提高至15吨 可携带30颗500公斤卫星 [4] - 引力二号将成本进一步降低 [4] - 支撑引力二号的"原力-110"发动机海平面推力达110吨 为中国商业航天领域推力最大 [4] - 原力-110发动机设计目标为复用20次以上 [4]
中国商业航天迎技术+规模双拐点,航空航天ETF天弘(159241)近1周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首位
新浪财经· 2025-06-05 11:09
行业指数表现 - 国证航天航空行业指数(CN5082)下跌0.31%,成分股涨跌互现,上海瀚讯领涨3.45%,广联航空领跌2.30% [1] - 航空航天ETF天弘(159241)下跌0.49%,报价1.01元,盘中换手4.44%,成交898.75万元 [1] 商业航天技术进展 - 箭元科技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首次飞行回收试验成功,多款商业火箭(朱雀三号、双曲线三号、天龙三号)计划2025年首飞 [1] - 中国加速建设商业火箭发射场,海南文昌规划4个,酒泉新增4处,海东海阳新增液体火箭发射工位 [1] - 全球商业航天聚焦可回收火箭和低轨星座组网,中国处于"技术突破"和"规模爆发"双重拐点 [2] 航空航天ETF数据 - 近1周规模增长400.82万元,新增规模居可比基金前1/3 [2] - 成立以来周盈利百分比100.00%,最大回撤0.51%,回撤修复天数1天 [2] - 管理费率0.50%,托管费率0.10%,为可比基金最低,跟踪误差0.362%,精度最高 [2] 指数成分股结构 - 国证航天航空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2.51%,包括光启技术(1.13%)、航发动力(0.91%)等 [3] - 权重股当日表现分化,中航沈飞涨0.38%,中国卫星涨0.47%,光启技术跌1.18% [5]
商业航天:事情正在起变化
华西证券· 2025-06-01 23: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国防军工行业评级为推荐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当前全球商业航天领域正加快发展可回收火箭和低轨星座组网,中国商业航天迎来“技术突破”和“规模爆发”的双重拐点,在火箭制造、卫星制造和卫星应用端均有积极进展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动态 - 箭元科技“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完成国内首个“液氧甲烷 + 不锈钢 + 海上软着陆回收”飞行试验,采用溅落回收方式,可单箭复用 20 次,年发射能力达 26 次 [2] - 吉利将发射多颗卫星,年内完成星座一期卫星组网部署,已有 30 颗自研卫星在轨稳定运行,覆盖全球 90% 区域,其未来出行星座为自动驾驶等提供支持 [2] - 中国电信卫星通信分公司与老挝通信公司签署天通卫星落地老挝合作协议,天通手机直连卫星业务正式“出海”,此前多家企业也有海外合作 [3] - 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宣布大幅扩展卫星通信可用频谱,计划释放超 20,000MHz 频段资源 [3] 可回收火箭 - 液体可回收火箭是开启航天工业规模化时代的核心引擎,可将单次发射成本从“亿元级”压减至“千万元级”,较传统一次性火箭降低 70% [5] - 2025 年中国商业航天将迎来可回收火箭密集首飞,多家企业完成火箭发动机垂直起降试验,东方空间“引力二号”可提升轨道运力 [5][6] - 箭元科技实现国内首次海上回收试验,2025 年底元行者一号将具备首飞条件,下一步计划完成首飞入轨 + 回收任务 [6] 频谱资源 - 卫星频轨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采用“先登先占”规则,后发国家处于不公平地位 [7] - FCC 扩展卫星通信可用频谱,针对大规模星座系统需求,部分频段未充分利用,SpaceX 和维珍银河已试用 [8] 卫星通导遥算服务 - 商业航天应用前景广泛,华为提出“太空宽带”计划,预计 2030 年实现 100Gbps + 星际光互联网目标 [9] - 2025 年 2 月华为发布“星河通信系统”,将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网络深度融合 [9] - 吉利“千里浩瀚”卫星网络为智能安全辅助驾驶系统提供支持,让车型在无网地带保持高精度定位 [9][10] - 华为太空宽带计划有望 2030 年落地,可提升通信体验,推动多领域发展,解决网络覆盖问题 [10] 投资建议 - 关注可回收火箭和星座组网进展,特别是相关应用场景突破,受益标的有普天科技、上海瀚讯、臻镭科技、中国卫通 [11] - 普天科技是卫星通信等“国家队”,在多方面有发展潜力,大股东在手机直连卫星领域有完整解决方案 [11] - 上海瀚讯是星座通信分系统供应商及载荷相关通信设备核心承研单位,有多个与低轨卫星行业相关研发项目 [12] - 臻镭科技是卫星互联网核心芯片及元器件供应商,产品和参与星座覆盖率齐全,2025 年将按计划交付 [12] - 中国卫通拥有完备资源体系,运营 17 颗商用通信广播卫星,新增接入节点使流量收入增加,打造应急通信服务体系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