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元行者一号
icon
搜索文档
午后震荡上行,航空航天ETF(159227)规模创新高,机构:军工等板块7月胜率较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8 14:44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上行 通信 电子 电力设备等行业涨幅居前 国防军工板块低开高走 午后持续拉升 [1] - 航空航天ETF(159227)翻红 现涨0.27% 成交额达5669万元 居同标的ETF第一 [1] - 持仓股上海瀚讯涨超3% 华秦科技 中国海防 迈信林 华力创通 天和防务等跟涨 [1] 资金流向 - 航空航天ETF(159227)7月7日净流入额为1642.83万元 连续8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 累计净流入额为1.91亿元 [1] - 该ETF最新流通份额为4.09亿份 最新流通规模为4.48亿元 创上市以来新高 [1] 商业火箭动态 - 北京箭元科技"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5月29日成功进行首次飞行回收试验 [1] - 蓝箭航天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6月20日成功完成一级动力系统试车 [1] - 东方空间"引力二号"运载火箭已进入产品齐套和大型地面试验阶段 [1] - 中科宇航"力箭二号"运载火箭计划今年9月份首飞 [1] ETF产品特性 - 航空航天ETF(159227)跟踪国证航天指数 国防军工权重占比高达98.2% 是全市场最"纯"的军工类ETF [2] - 申万二级行业中"航空+航天装备"权重高达66% 是该指数规模最大的ETF产品 [2] 行业分析 - 国证航天指数在反弹行情下展现比通用航空 中证国防等指数更高的弹性表现 [2] - 军工行业新一轮订单释放预期增强 受"五年计划"交界节点和全球竞争力提升双重驱动 [2] - 中国武器国际竞争力提升 军贸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2]
商业航天驶入发展快车道 相关概念股表现活跃
证券日报· 2025-07-04 00:07
商业航天行业动态 - 中科宇航研发的"力箭二号"运载火箭将于2024年9月首飞 该火箭将发射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轻舟货运飞船的初样试飞船 未来其助推器、发动机等部件可重复使用以降低成本 [1][2] - 2024年6月以来商业航天板块热度攀升 近一个月32家相关公司接受机构调研 7月3日多只商业航天概念股涨幅超9%或涨停 [1] - 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是推动商业航天板块活跃的关键因素 2015年国家首次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航天领域 2024-2025年商业航天连续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3][4] 技术突破与成本优化 - 多家企业实现技术突破:箭元科技完成"元行者一号"火箭回收试验 蓝箭航天完成朱雀三号一级动力系统试车 东方空间"引力二号"进入地面试验阶段 [2] - 可重复使用技术推动行业从"单次发射"向"可回收"跨越 预计2025-2026年为关键验证期 成功后将大幅降低发射成本并提升效率 [2][3] - 2024年我国累计发射运载火箭68次 其中商业发射43次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等新型设施显著提升发射效率 [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商业航天行业产值从2020年1万亿元增至2024年2.3万亿元 复合增长率22.9% 预计2025年达2.8万亿元 [4] - 发射基础设施加速建设 全国形成"沿海+内陆"互补的航天发射网络 多个发射工位处于建设或规划阶段 [3] 产业链公司布局 -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为商业火箭提供碳纤维产品用于固体动力发动机壳体 [6] - 湖南飞沃新能源的紧固件产品已进入商业火箭领域 [7] - 超捷紧固系统已交付火箭箭体结构件包括壳段、整流罩等产品 [7] - 泰胜风能与整箭制造商战略合作 布局火箭箭体结构、贮箱产品及发射回收设施 [7]
商业航天:事情正在起变化
华西证券· 2025-06-01 23: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国防军工行业评级为推荐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当前全球商业航天领域正加快发展可回收火箭和低轨星座组网,中国商业航天迎来“技术突破”和“规模爆发”的双重拐点,在火箭制造、卫星制造和卫星应用端均有积极进展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动态 - 箭元科技“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完成国内首个“液氧甲烷 + 不锈钢 + 海上软着陆回收”飞行试验,采用溅落回收方式,可单箭复用 20 次,年发射能力达 26 次 [2] - 吉利将发射多颗卫星,年内完成星座一期卫星组网部署,已有 30 颗自研卫星在轨稳定运行,覆盖全球 90% 区域,其未来出行星座为自动驾驶等提供支持 [2] - 中国电信卫星通信分公司与老挝通信公司签署天通卫星落地老挝合作协议,天通手机直连卫星业务正式“出海”,此前多家企业也有海外合作 [3] - 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宣布大幅扩展卫星通信可用频谱,计划释放超 20,000MHz 频段资源 [3] 可回收火箭 - 液体可回收火箭是开启航天工业规模化时代的核心引擎,可将单次发射成本从“亿元级”压减至“千万元级”,较传统一次性火箭降低 70% [5] - 2025 年中国商业航天将迎来可回收火箭密集首飞,多家企业完成火箭发动机垂直起降试验,东方空间“引力二号”可提升轨道运力 [5][6] - 箭元科技实现国内首次海上回收试验,2025 年底元行者一号将具备首飞条件,下一步计划完成首飞入轨 + 回收任务 [6] 频谱资源 - 卫星频轨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采用“先登先占”规则,后发国家处于不公平地位 [7] - FCC 扩展卫星通信可用频谱,针对大规模星座系统需求,部分频段未充分利用,SpaceX 和维珍银河已试用 [8] 卫星通导遥算服务 - 商业航天应用前景广泛,华为提出“太空宽带”计划,预计 2030 年实现 100Gbps + 星际光互联网目标 [9] - 2025 年 2 月华为发布“星河通信系统”,将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网络深度融合 [9] - 吉利“千里浩瀚”卫星网络为智能安全辅助驾驶系统提供支持,让车型在无网地带保持高精度定位 [9][10] - 华为太空宽带计划有望 2030 年落地,可提升通信体验,推动多领域发展,解决网络覆盖问题 [10] 投资建议 - 关注可回收火箭和星座组网进展,特别是相关应用场景突破,受益标的有普天科技、上海瀚讯、臻镭科技、中国卫通 [11] - 普天科技是卫星通信等“国家队”,在多方面有发展潜力,大股东在手机直连卫星领域有完整解决方案 [11] - 上海瀚讯是星座通信分系统供应商及载荷相关通信设备核心承研单位,有多个与低轨卫星行业相关研发项目 [12] - 臻镭科技是卫星互联网核心芯片及元器件供应商,产品和参与星座覆盖率齐全,2025 年将按计划交付 [12] - 中国卫通拥有完备资源体系,运营 17 颗商用通信广播卫星,新增接入节点使流量收入增加,打造应急通信服务体系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