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应链控制
icon
搜索文档
元首会谈倒计时,韩美投资谈判仍“胶着”
环球时报· 2025-10-28 06:47
《韩民族日报》27日刊文称,在29日韩美元首会谈前夕,双方自7月底达成初步共识后、持续三个月的 激烈博弈正进入最后冲刺。该报称,特朗普24日(当地时间)在专机上对媒体表示,与韩国的关税谈 判"已非常接近达成协议",并称"如果他们准备好了,我也准备好了"。此前一天,一位美政府高官在电 话简报中也强调,美国"非常希望尽快与韩国达成协议",并明确表示"只要韩国接受美国认为恰当的条 件,美方愿意立即签署协议"。报道称,借出席APEC会议之机访韩的美国领导人强调"接近达成协议", 并要求韩方"接受条件",被视为对韩方的直接施压。 美韩双方的谈判卡在了哪里?《韩民族日报》在报道中称,据悉,韩国总统室政策室长金容范等人22日 与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进行的最后阶段磋商,仍未能在现金投资比例上缩小分歧。美方提出 在8年内每年投资250亿美元的方案,但韩方出于外汇市场稳定性考虑,认为每年投资额难以超过150亿 美元。 《韩国时报》分析称,谈判核心在于如何划分3500亿美元投资中"直接投资与基金投资"的比例,以及利 润分配与风险共担机制。报道称,美国希望借协议强化供应链控制,而韩国担忧高额现金出资将冲击外 汇和财政稳定。同 ...
稀土核弹炸穿光刻机命脉!阿斯麦断供反被掐脖全链崩塌在即
搜狐财经· 2025-10-16 13:59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新规 - 中国商务部于2025年10月9日出台新规,要求光刻机中即便含有0.1%的中国稀土成分也必须申请审批,该规定同样适用于海外工厂使用中国工艺生产的稀土磁体[2] - 新规彻底封锁“技术外溢”,即使在欧洲工厂采用中国生产工艺,若含微量中国稀土成分也需经中国商务部审批,使相关公司供应链无法绕过中国并受到完全控制[5] 对阿斯麦(ASML)的直接影响 - 阿斯麦每台EUV设备含有超过3000个稀土部件,涉及光源模块、精密定位系统、激光器及磁控装置等关键部分,其90%的稀土供应来自中国[4] - 新规使阿斯麦面临客户要求对光刻机稀土成分进行严格溯源的压力,即使是0.1%的微量成分也需追溯产地和工艺,相当于为每台光刻机附上“稀土成分身份证”[7] - 阿斯麦主要客户如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已感受到压力,台积电削减GaN芯片生产线,三星生产线面临稼动率警告,英特尔芯片产能出现延迟[7] 全球稀土供应链格局 - 中国掌控全球70%的稀土开采,90%的稀土分离,以及93%的稀土磁体制造[7] - 阿斯麦供应链深度依赖中国,例如其DUV光刻机激光器核心部件由德国蔡司提供,但蔡司的稀土磁体供应商是中国的中科三环;EUV设备精密定位系统由日本佳能制造,但其稀土磁钢供应商是中国的宁波韵升[7] - 阿斯麦承认即使将供应链拆解至最小零件级,也找不到能完全替代中国稀土的供应商[7] 欧洲企业的连锁反应 - 德国企业如大众、宝马和西门子因风电电机和新能源汽车电机依赖中国稀土磁体而受到严重影响[8] - 法国投入重金进行稀土回收,但发现回收的稀土纯度远不能满足光刻机要求[8] - 荷兰政府试图为特定产品争取“豁免”,但中国商务部明确回应“规则面前无例外,技术面前无特权”[8] 战略背景与潜在出路 - 中国采取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策略,类似于美国的“外国直接产品规则”,精准针对此前阿斯麦配合美国对中国断供EUV光刻机的行为[10] - 阿斯麦面临的破局选择包括彻底重构供应链(可能需要十年以上时间)或寻求与中国进行技术合作[11] - 中国已表示愿意通过多双边对话机制加强沟通,但在捍卫核心利益方面立场坚定[11]
西方拟再次工业化,美国的战略最为典型,外媒:供应链已被卡脖子
搜狐财经· 2025-09-30 15:15
最近美国已经公开表态,威胁要对半导体进口加征100%的关税,美国划出了红线,宣称如果从台岛进 口的芯片产品和美国本土生产的芯片规模持平,也就是50%对50%,美国就不会对进口的芯片加征100% 的关税。美国发出的威胁,已经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会冲击全球的半导体产业,尤其是对于台岛的出 口产品造成巨大的困扰。一旦美国对来自台岛的芯片加征100%的关税,就会导致台岛芯片工厂的竞争 力的丧失,如今看来民进党当局跪了都没有用,因为美国的大棒还是砸向了台岛。 美国在推动全球化的时候,进行了产业分工,美国放弃了许多传统的制造业,但是如今美国的整体战略 显示,美国正在试图推动再次工业化,为此美国的战略最为典型。美国对于全球贸易伙伴发动了关税 战,美国公开宣称要通过对于进口产品加征关税来推动制造业向美国的转移,显然如今美国是一点都不 装,要利用关税来迫使许多厂商进行选择,因为在美国开始工厂,可以避免所谓的对等关税。实际上美 国不仅仅在芯片领域有动作,在其余的领域也是如此,美国在推动众多的制造业回流。 除了美国之外,其余的西方国家也是蠢蠢欲动,试图推动再次工业化,包括欧洲,在俄乌冲突的刺激之 下,欧洲已经意识到制造业的作用。在 ...
中国社科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鹏:品牌是企业的“身份证” 人力/智力资本是品牌IP化战略更重要的力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9 21:03
品牌价值与科技创新 - 中国上市公司立足于科技创新这一根本动力,以创新的多元化、原创性、颠覆性优势破解传统人口、资本等要素规模报酬递减桎梏 [1] - 品牌逐渐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需求个性化、多元化、定制化推动品牌发展 [1] - 品牌IP化战略是集战略与执行、人力与物质、增长与价值等于一体的系统价值创造战略提升计划 [5] 品牌的核心作用 - 品牌是企业的"身份证",能够与客户建立紧密联系并使产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3] - 品牌能够为产品带来更高利润,消费者愿意为品牌产品支付溢价 [3] - 品牌促进产品向现金流变现,增加第三方忠诚度并降低融资成本 [3] 品牌的市场优势 - 品牌有助于提高产品市场份额,扩大毛利空间并提高行业进入壁垒 [3] - 品牌使企业在与上下游谈判中处于优势地位,掌握产业链主导权 [4] - 品牌加快市场覆盖,帮助经销商快速获取客户反响强烈的产品并建立低成本库存 [4] 品牌IP化战略的支撑要素 - 品牌IP化战略外围由韧性增长、人力/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战略与技术前沿整合构成 [5] - 人力/智力资本是品牌IP化战略更重要的力量,需建立企业家精神发挥的平台和柔性文化氛围 [5] - 合理平台是人力资本转化为智力资本的前提,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相互促进 [6] 韧性增长路径 - 在技术前沿和人力资本、智力资本加持下,企业迎来柔性化运营策略和差异化能力的韧性增长路径 [6] - 韧性增长路径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持续为股东和投资者创造价值 [6]
美国发动关税战的原因与我国如何应对
第一财经· 2025-04-28 19:53
美债—美元体系的内生矛盾 - 美债—美元体系的内生矛盾是"特里芬难题"的发展,即美国需输出美元满足全球贸易需求,导致国际收支长期逆差,同时需控制国债规模以保持财政可持续性 [2] - 美国通过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暂时解决了《布雷顿森林协定》中的"特里芬难题",但长期仍面临海外美元积存与国债规模控制的矛盾 [2] 美国关税战的逻辑与计算错误 - 美国关税战的逻辑起点是贸易逆差导致财政不可持续,目的是通过短期征收关税解决财政困难,长期促进制造业回流并提升居民储蓄率 [2] - 美国关税税率计算采用"10%"和"0.5乘以美国认定的该国综合关税率"中的较大值,但公式中的弹性取值错误,实际进口价格对关税的弹性约为0.95,而非美国政府假设的0.25 [3] - 美国关税公式高估所需关税税率约一倍,因实际进口需求弹性为-2.1,而美国政府假设为1 [4] - 美国关税公式实现贸易平衡的前提是其他国家不进行关税反制,但实际较多国家进行了反制 [4] 关税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 进口价格上涨导致美国国内价格水平上升,耶鲁大学模型显示平均13.3%的关税将增加美国家庭2700美元成本,推高核心通胀1.7~2.1个百分点 [7] - 关税战导致双边贸易减少,对美出口国美元储备减少,同时加大美元和非美货币的脆弱性 [7] - 美债收益率连续上涨,动摇美元信用和储备地位,美国政府暂停部分加征关税并转为谈判 [7] 应对关税战的建议 - 加大财政对冲力度,短期增加赤字规模并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中长期增加民生和消费支出比重 [9] - 加大货币政策对冲力度,择机降准降息以提升出口竞争力并降低融资成本 [9] - 提升居民收入并建设有效内需市场,持续提振消费并提升实际购买力 [10] - 进一步开放包容,优化关税和补贴措施,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加快区域经济联盟建设 [10] - 加大创新支持力度,加快发展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形成完备产业链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