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完成自主研发的侵入式脑机接口首例临床试验 意念,从大脑“直达”电脑(探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6-28 05:49
技术突破 - 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仅次于美国 [1] - 临床试验受试者通过意念控制电脑触摸板达到常人水平,仅需2-3周适应性训练 [1] - 研发的超柔性神经电极具有横截面积小、柔性大特点,降低脑组织损伤 [1] - 植入体直径26毫米、厚度不到6毫米,实现"手术友好"设计 [2] - 整个植入过程为微创手术,耗时20-30分钟 [2] - 系统能在十几毫秒内完成神经信号特征提取到控制指令生成全流程 [2] 手术实施 - 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联合CT影像技术重构受试者专属三维模型 [3] - 手术借助高精度导航系统,精确到毫米级别 [3] - 在唤醒手术状态下将电极植入大脑运动皮层指定区域 [3] 应用前景 - 下一步将尝试让受试者使用机械臂完成抓握等物理操作 [3] - 后续计划涉及对机器狗、具身智能机器人等设备的控制 [3] 研究团队 - 由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团队开展 [1] - 合作单位包括赵郑拓研究组、李雪研究组、吴劲松、路俊锋团队及相关企业 [1]
【财闻联播】广汽集团:两个月内完成经销商返利兑现!多所高校禁用罗马仕充电宝,公司回应
券商中国· 2025-06-14 20:27
宏观动态 - 我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达1.26亿户,个体工商户可通过变更登记方式转型为企业,保留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成立时间、名称字号和相关行政许可 [1] - 交通运输部再调度再部署防御台风"蝴蝶"工作,海南、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将先后迎来强降雨,部分地区累计雨量达到500毫米以上 [2] - 我国成功开展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受试者因高压电事故导致四肢截肢,植入设备后实现下象棋、玩赛车游戏等功能 [3] 金融机构 - 法国BPCE集团拟以约64亿欧元收购葡萄牙第四大银行诺沃银行75%的股份,交易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 [4] - BPCE集团强调将维持诺沃银行品牌及现有员工队伍,不会进行裁员或业务整合 [4] 市场数据 - 美股三大指数收盘均跌超1%,道指跌1.79%,纳指跌1.3%,标普500指数跌1.13% [5] - 能源板块逆势大涨,休斯敦能源涨超119%,美国能源涨超55%,Indonesia Energy涨超46% [5] - 国际原油期货结算价大幅收涨超7%,WTI 7月原油期货收涨7.26%至72.98美元/桶,本周累涨约13% [6] 公司动态 - 泡泡玛特韩国暂停线下销售LABUBU毛绒玩偶及钥匙扣全系列产品,因存在潜在安全事故担忧 [7] - 罗马仕就"多所高校禁用罗马仕充电宝"事件道歉,承诺依法承担缺陷产品责任 [8] - 上海乐高乐园票务系统上线,允许游客在到访日期前3天免费退款 [9] - 广汽集团承诺两个月内完成经销商返利兑现,涉及广汽昊铂、广汽传祺、广汽埃安等五大品牌 [10] - 日本要求对波音787客机进行检查,全球运营中的波音787客机有超过一成在日本 [11]
我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成功
证券时报· 2025-06-14 09:42
技术突破与临床试验 - 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首例临床试验成功开展[1] - 临床试验由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及企业合作开展,是上海市脑机接口实验室成立后的首项重要成果[2] - 受试者为37岁四肢截肢男性,植入后系统稳定运行1个多月无感染或电极失效,仅2-3周训练即可意念控制电脑进行象棋、赛车游戏等操作[2] - 神经电极横截面积仅为Neuralink的1/5-1/7,柔性超过Neuralink,对脑组织损伤更小[3] - 超柔性电极约为头发丝的1/100[5] - 植入体直径26毫米、厚度不到6毫米,为全球最小尺寸,仅硬币大小,是Neuralink产品的1/2[7][8] 手术与设备特性 - 手术采用微创技术,仅需在颅骨上"打薄"出硬币大小凹槽并穿刺5毫米孔,耗时20-30分钟,成本中低[9] - 植入设备设计寿命5年,已在猕猴实验中验证二次手术升级换代的可行性[10] - 手术前通过功能磁共振联合CT技术重构受试者三维模型,确保植入位置精确到毫米级[11] - 系统需在十几毫秒内完成神经信号特征提取到控制指令生成的全流程[9] 研发进展与未来规划 - 研究团队自2022年启动建制化研究,依托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十余年积累[3] - 系统已在猕猴实验中实现脑控光标移动和打字功能,验证安全性和功能性[10] - 目前已有数百名高位截瘫、渐冻症患者报名临床试验,计划2025年进行3-4例小样本试验,2026年开展30-40例多中心试验[11] - 未来将尝试让受试者控制机械臂完成抓握等物理操作,并拓展至机器狗、具身智能机器人等设备控制[12] 技术挑战与局限 - 当前临床试验数据仍欠缺,植入设备覆盖脑区有限,无法实现全脑语言信息读取[12] - 需解决神经信号非平稳性、毫秒级高精度响应闭环控制等核心挑战[9]
我国成功开展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
快讯· 2025-06-14 07:05
行业突破 -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及相关企业成功开展我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 [1] - 该成果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 [1] 技术进展 - 合作方通过产学研医结合模式推动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验证 [1] - 试验标志着国内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