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健脾祛湿
icon
搜索文档
夏至已至,一年养生正当时 做好这几点,让你整个夏天元气满满
每日商报· 2025-06-23 10:05
夏至养生核心观点 - 夏至是阳气最旺盛、阴气最衰弱的时期,养生重点是健脾祛湿和保护阳气 [1] - 夏至过后天气炎热潮湿,人体易受暑邪、湿邪侵袭,需注意饮食和运动调节 [1] - 养心安神是夏季养生重点,需保持情绪稳定以防心火过旺 [2] 饮食养生 - 饮食应尽量清淡,可食用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苣、芥兰等以增长心气,但不宜过量 [1] - 多吃新鲜蔬果如西瓜、乌梅、绿豆汤等消暑,但应常温食用避免损伤胃肠 [1] - 适量补充蛋白质如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 [1] - 梅雨时节湿气较旺,可食用健脾祛湿食物如薏仁、芡实、茯苓、荷叶等 [1] 运动养生 - 选择清晨(不宜早于6时)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舒缓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等 [1] - 避免大汗淋漓,运动后切勿立即用冷水洗澡 [1] - 运动后可适当饮用淡盐水或绿豆汤补充水分和盐分 [1] 阳气保护 - 避免过度贪凉如长时间吹空调、风扇,大量饮用冷饮或吃寒凉食物以免损伤阳气 [2] - 可通过适当晒太阳、艾灸等方式补充阳气 [2] 情绪调节 - 夏季与心相应,需重视养心,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和烦躁不安 [2] - 可通过听轻音乐、静坐、练瑜伽、闭目养神等方法调适心情以防心脑血管疾病 [2]
芒种时节多湿热 健脾祛湿清心火
新华网· 2025-06-04 14:44
芒种时节的养生要点 - 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闷热潮湿的环境易导致人体阳气外浮,湿邪内蕴 [1] - 人体容易外感湿邪,湿气易困脾,导致腹胀、食欲不振、大便黏腻等"苦夏"症状 [3] - 人体易内生湿热,若汗出不畅或贪凉饮冷易引发皮肤痤疮、湿疹、口臭、尿路感染等问题 [3] - 高温易耗伤津液,使人出现口干舌燥、烦躁失眠等"上火"表现,甚至诱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 [3] 饮食调养建议 - 饮食调养应"健脾祛湿,清补为主",苦瓜、莲子、乌梅等可清热燥湿 [3] - 酸味食物如山楂、柠檬能生津开胃,可适当多吃"苦"与"酸" [3] - 应少食冷饮、冰镇水果,避免损伤脾阳 [3] 起居运动建议 - 芒种时节宜在23点前入睡,白天11点至13点间午睡15至30分钟 [3] - 日常出汗后应及时更换衣物,避免湿气滞留 [3] - 洗浴宜用温水,忌冷水冲凉 [3] - 锻炼以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为宜,时间宜选在清晨或傍晚 [3] - 锻炼强度以"微汗"为宜,避免大汗耗气伤津 [3] 情志调摄与外治方法 - 可通过听音乐、冥想、书法等活动舒缓情绪,避免"心火亢盛" [3] - 艾灸可使气机宣畅,助阳祛湿,缓解胃寒等病症,可选择风门、大椎等穴位施灸 [4] - 拔罐可逐寒祛湿通经络,缓解湿气重引发的身体困乏等症状 [4] - 每晚选用藿香、佩兰、艾叶、生姜等中药材煎煮后泡脚15至20分钟,能辅助缓解湿邪侵袭脾胃引发的不适 [4]
本周杭城进入“舒适模式” 夏日清爽感在线
每日商报· 2025-05-26 10:05
天气状况 - 本周杭州天气以多云为主 最高气温不超过30℃ 早晚气温维持在17-19℃ 总体舒适 [2] - 周二夜里起全省雨水增多 周三到周四浙南地区有雷阵雨 周六后期起全省又有一次雷雨或阵雨过程 [2] - 周五到周六杭州最高气温将达30℃ 但早晚温差仍较大 需注意适时增减衣物 [2][4] 梅雨季临近 - 新一轮强降雨周二起将强势登场 或预示南海季风爆发 华南地区将开启"龙舟水"阶段 [2] - 浙江常年入梅时间为6月8日 南海夏季风爆发后 梅雨季可能即将到来 [2] 养生建议 - 小满时节养生应以"清热化湿"为主 饮食上建议多吃冬瓜 苦瓜 黄瓜 绿豆 赤小豆 薏仁 白扁豆等食物 [3] - 起居作息建议晚睡早起 晚上10点半至11点入睡 早上5点半至6点半起床 中午可小憩30分钟到1小时 [3] - 早晚温差较大 需注意腹部保暖 防止寒湿入侵引发疾病 [4]
小满湿热交织季 健脾祛湿护健康
新华网· 2025-05-21 09:10
中医养生 - 小满节气气候特点为气温升高、雨量充沛,易导致湿热困脾和暑热扰心,表现为食欲减退、心烦易怒等症状 [1] - 养生重点为健脾祛湿、清热解暑,饮食宜清淡利湿,推荐使用薏米、赤小豆等药食同源食材 [1] - 避免过食生冷油腻以防损伤脾阳,同时需注意避免久居潮湿环境和过度贪凉饮冷 [1] 情志调养与外治方法 - 夏季对应心脏,暑热易扰心神,需保持心境平和,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2] - 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监测晨起血压和心率变化,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2] - 中医外治方法如刮痧、拔罐、艾灸特定穴位可健脾化湿、祛病防病 [2] 饮食起居建议 - 午间暑热盛时减少外出,早晚天凉时适时添衣 [1] - 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舒缓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后大汗淋漓 [1] - 通过中药熏蒸及艾灸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增强防病效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