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技术

搜索文档
小摩:CPO技术迎来发展机遇 博通(AVGO.US)、英伟达(NVDA.US)等有望受益
智通财经网· 2025-06-19 08:44
行业趋势 - 共封装光学技术(CPO)因人工智能兴起面临新机遇 该技术通过光学器件与硅芯片异构集成解决带宽、功耗和成本挑战 [1] - CPO多年为行业热点 但此前受技术门槛高、市场需求有限制约 专家预测商业化需较长时间 [1] - AI发展推动基础设施部署 行业对CPO态度转变 现有技术在高数据速率与功耗间难以平衡的问题凸显 CPO成为焦点 [1] 技术优势与挑战 - CPO较传统互联方式在性能、功耗方面优势明显 传统技术逐步接近物理极限 [2] - CPO仍面临散热管理、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挑战 但持续进展及对传统方案极限的关注推动行业转向CPO [2] 市场规模预测 - 业内预测CPO市场2027年显著增长 2028年规模超10亿美元 2030年突破50亿美元 [2] - CPO采用速度或快于预期 供应商正加大投资力度 [2] 供应链影响 - 光学供应链关键厂商仍将在CPO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市场不会遭遇严重扰动 [2] 受益公司 - 博通(AVGOUS)、Coherent(COHRUS)、康宁(GLWUS)、Fabrinet(FNUS)、Lumentum(LITEUS)、迈威尔科技(MRVLUS)、英伟达(NVDAUS)、台积电(TSMUS)、联电(UMCUS)、思科(CSCOUS)、Advantest(ATEYYUS)将受益于CPO发展 [3]
CPO概念爆发,生益电子涨停,仕佳光子等大涨
证券时报网· 2025-06-05 14:24
CPO概念市场表现 - CPO概念股5日盘中大幅上涨,生益电子涨停,德科立、仕佳光子涨幅超12%,海得控制、方正科技、广合科技等涨停,德明利涨约9% [1] 博通Tomahawk 6交换芯片动态 - 博通Tomahawk 6交换芯片已启动交付,单颗芯片吞吐能力相当于6颗前代芯片,理论峰值达102Tbps [1] - 首批客户包括全球头部云服务商及网络设备厂商,7月将全面登陆数据中心市场 [1] - Tomahawk 6售价低于2万美元,客户需求旺盛,用于搭建更大规模算力集群 [1] 交换芯片与光模块升级关联 - 新一代交换芯片推出是光模块速率升级的重要契机,Tomahawk 4代、5代分别对应400G与800G放量时间点 [1] - Tomahawk 6支持200G*512lane数据交换需求,有望推动1.6T光模块(单波200G)放量,驱动头部光模块厂商收入与盈利增长 [1] CPO技术进展与行业影响 - Tomahawk 6提供CPO版本,显著降低功耗与延时,减少链路震荡并提升长期可靠性,对超大规模AI网络建设具有关键价值 [2] - 博通作为CPO方案重要推动者,Tomahawk 6有望推动CPO方案成熟,为光器件与光芯片厂商带来新成长机遇 [2]
炬光科技:AG公司激光雷达线光斑发射模组项目已进入验证阶段
新华网· 2025-05-22 18:23
汽车业务进展 - 海外汽车定点业务进展顺利 AG公司激光雷达线光斑发射模组项目进入量产前最终验证阶段 生命周期预计量约50万套 [3] - 新增AG公司车载投影照明微透镜阵列定点 生命周期需求量超330万套 [4] - 通过转移汽车业务产线至韶关实现成本优化 推动负毛利产品改善 [4] 光通信业务发展 - 电信业务与瑞士炬光原有国际客户保持稳定合作 获Coherent高意公司"2025最佳奖项" [3] - 数据通信业务2024年并购后加速拓展 部分客户进入样品验证及小批量阶段 预计2025年批量供应 2024年收入占比约5% [3] 产业布局规划 - 西安基地聚焦激光雷达发射模组生产 德国瑞士中心承担微纳光学前道制程 东莞韶关基地覆盖后道加工及汽车光学组件 [4] - 正评估东南亚产能扩展计划以增强全球响应能力 [4] - 合肥泛半导体基地2024年11月完成主体封顶 [4] 其他业务板块 - 消费电子领域与北美客户合作研发AR/VR及3D感知项目 [4] - 预制金锡材料通过大客户验证并获批量订单 [4] - 泛半导体制程业务在晶圆退火显示修复等应用快速增长 [4] 盈利能力优化 - 针对2024年激光光学元器件毛利率下降 通过成本优化及拓展高毛利应用领域缓解压力 [4] - 微纳光学领域掌握五大核心技术 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建立竞争壁垒 [4] - 持续优化业务结构 加速新业务放量 通过销售策略优化成本控制及现金流管理推动经营质量提升 2025年盈利改善目标明确 [4]
光传输,迈向3.2T!
半导体芯闻· 2025-04-30 16:19
AI大模型赛道竞争格局 - 2025年全球四大主流语言模型为ChatGPT、Grok、DeepSeek与Gemini,技术迭代与商业格局加速重塑 [2] - ChatGPT采用封闭MoE架构,多模态生态成熟,API服务贡献70%营收 [2] - Grok依托动态推理网络实现实时数据响应,与X平台深度捆绑商业化 [2] - DeepSeek专注中文场景优化,开源模型广泛部署于政企私有化系统 [2] - Gemini集成Google Pathways算力基座,深度打通Workspace办公生态 [2] 光模块在AI系统中的核心作用 - 光模块被类比为AI系统的"动脉",负责高速、低延时数据传输,支撑GPU计算与LLM运行 [4] - 在Spine-Leaf-TOR架构中,光互联技术可扩展至十万卡GPU集群,赋能大规模计算 [5] 光模块技术演进趋势 - 传统分散式设计存在局限性,集成硅光子(SiPh)技术减少30%零部件,提升传输效率 [7] - 技术路径从单波长100G/400G/800G向200G/400G/3.2T演进,共封装(CPO)成为关键方向 [7] - 1.6T DR8模块中,DPO功耗25W,LPO约15W,CPO仅10W,能效优势显著 [9] - 英伟达已在InfiniBand和以太网交换机采用CPO技术,NVLink应用受关注 [9] - 华工正源研发3.2T CPO模块,技术进展将影响光通信行业格局 [10] 光模块技术路线对比 - 主要技术包括DPO(带MPI检测)、LPO/CPO(需ASIC芯片实现MPI)、NPO [7] - CPO电气通道更短,功耗低于DPO和LPO,成为最具潜力的互连方案 [7][9]
孙悟空光学膜革命性首发 浦诺菲硬核技术全力支持
和讯网· 2025-04-28 13:54
新品发布 - 孙悟空车膜品牌与浦诺菲合作推出全新汽车窗膜产品"光学膜",采用创新光学技术,是窗膜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式产品 [1] - 旗舰产品"齐天"采用专利第二代光学膜技术,实现低至4%的内反光效果,能阻挡大部分镜像干扰,提升驾驶安全性 [1] - "齐天"产品在夜间行车时可降低驾驶员受到的"光污染",有效减少车辆行驶安全隐患,并提供10年超长质保 [1] 产品技术特点 - 光学膜在高隔热防晒基础上实现信号"0"阻隔,满足新能源车对信号的高要求 [1] - "齐天"窗膜厚而通透,兼具防爆安全性和清晰视野,为车主提供舒适驾驶体验 [1] - 产品采用突破性光学技术,极大降低夜间行车时的光污染问题 [1] 公司背景 - 孙悟空是专注于汽车个性化装饰与保护领域的国产车膜品牌,产品涵盖隐形车衣、改色膜、窗膜等全品类 [2] - 公司以创新与匠心为理念,将传统神话元素与现代科技结合,此前发布的"七十二变系列"改色膜和"黄金甲系列"隐形车衣获得市场热烈反响 [2] - 孙悟空品牌以"硬核科技赋能"为标签,成为高配低价的国货代表 [2] 技术合作伙伴 - 浦诺菲是孙悟空的技术合作伙伴,拥有精密涂布、磁控溅射等核心技术平台 [2] - 公司在宁波、苏州设有先进生产线,已获得30多项专利技术,是世界窗膜协会(IWFA)会员 [2] - 浦诺菲去年荣获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在功能膜材料领域具有专业研发实力 [2]
研判2025!中国光通信系统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技术迭代加速及算力升级,驱动千亿市场新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27 09:25
光通信系统是以光波为信息载体,通过光纤、大气或外层空间等传输媒质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其核心 原理基于光的全反射现象(光纤中)或空间传播特性(自由空间),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进行传输, 最后再将光信号还原为电信号。按传输介质分类,光通信系统可以分为光纤通信系统和自由空间光通信 系统,其中光纤通信系统还可以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光通信系统主要由发送机、光纤信道、光接收机三个基本单元组成,此外,还包括一些光互联与光信号 处理器件,如光纤跳线、光耦合器、光分束器、光放大器、再生中继器等。其中光发射机的作用是将电 信号转化为光信号,并将光信号注入光纤中进行传输,一般由光源、调制器和信道耦合器组成。通信信 道是光纤,其基本特性参数是损耗与色散,为了实现高速长距离传输,要求光纤具有低损耗低色散特 性。光接收机的作用是将从光纤输出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一般由信道耦合器、光电探测器和解调器 组成。 内容概况:中国光通信系统行业正呈现市场规模扩张、技术迭代加速、竞争格局多元和政策支持强化的 特征,整体发展稳中有进。2024年,中国光通信系统行业市场规模为2154亿元,同比增长1.07%。从技 术方面来看,光通信系统行业技术向 ...
波长光电: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意向书
2023-08-01 23:06
发行信息 - 公司拟公开发行2,893.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25%,发行后总股本为11,571.80万股[7] - 预计发行日期为2023年8月14日,拟上市板块为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7] - 保荐人(主承销商)为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7] 业绩数据 -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6,281.23万元、30,503.53万元及33,725.26万元,呈增长趋势[50] - 报告期内公司境外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4990.69万元、8353.47万元及8302.78万元,占比分别为18.99%、27.39%及24.62%[25]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4191.50万元,净利润为6080.27万元[58] - 2023年1 - 6月营业收入为18272.43万元,同比增长12.7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55.93万元,同比增长19.58%[61] - 公司预计2023年1 - 9月营业收入为28500 - 31000万元,同比增长13.77% - 23.7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700 - 6000万元,同比增长20.72% - 27.07%[63] 股权结构 - 朱敏直接持有公司50.37%股份,间接控制公司3.93%的表决权,与黄胜弟合计控制公司54.30%的表决权[26] - 吴玉堂直接持有公司24.97%股份,黄玉梅直接持有公司0.08%股份[26] 产品与技术 - 2022年公司推出光刻机平行光源系统及AR近眼检镜头等产品,进入半导体及AR/VR领域[45] - 公司开发皮秒、飞秒紫外远心场镜等激光光学产品获市场广泛认可[51] - 公司适用于PCB激光钻孔镜头取得客户批量订单[51] - 公司大口径硅的衍射面加工技术使红外中波产品具竞争力[51] - 公司多款红外硫系玻璃模压镜头实现批量出货[51] - 公司具备提供光刻机配套大孔径光学镜头的能力[52] - 公司成功开发光刻机平行光源系统并交付多套用于芯片光刻工序[52] - 公司开发用于光学镜片表面缺陷检测的自动检测上下料一体化设备[52] 研发情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已获95项专利授权,其中有26项发明专利,拥有与核心工艺相关软件著作权10项[42] - 公司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为17.56%,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为5134.44万元,最近一年研发投入金额为2001.32万元[56] 未来展望 - 公司未来将加强科技创新和科研投入,为多领域客户提供核心光学器件和解决方案,力争成为国际一流企业[68] 风险提示 - 公司提醒投资者关注新产品开发风险,新产品开发有不确定性,成功后还可能无法及时产业化、规模化经营[22] - 公司面临技术升级迭代与研发失败风险,若技术与工艺升级停滞、研发落后对手,或重大研发项目未突破、新技术不被认可,将影响持续发展[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