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能源格局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施压无效?印度和俄罗斯誓言深化双边贸易关系!
金十数据· 2025-08-22 17:54
印度与俄罗斯周四(8月22日)宣布扩大双边贸易合作,表明美国因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而施加的关税 压力, 不太可能动摇两国伙伴关系。 目前,印度输美商品面临最高50%的额外关税——这是特朗普政府针对其大量进口俄罗斯能源升级关税 威胁的结果。印度外长苏布拉马尼亚姆·贾尚卡尔(Subrahmanyam Jaishankar)在莫斯科举行的联合记者 会上表示,印俄关系是"二战后全球最稳定的大国关系之一"。双方誓言提升贸易规模,包括增加印度对 俄药品、农产品和纺织品出口以减少当前贸易失衡。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的财年,印俄双边贸易额达创纪录的687亿美元,其中印度因增加石油进口导 致590亿美元贸易逆差。贾尚卡尔补充称,其他合作计划包括向俄罗斯派遣IT、建筑和工程领域的技术 工人,以缓解俄方劳动力短缺。 地缘政治专家指出,特朗普政府的真实意图并非遏制俄罗斯石油收入,而是通过关税手段从贸易伙伴身 上获取筹码——既推动与印度达成贸易协议,又施压普京在乌克兰问题上接受停火。 上周,特朗普在阿拉斯加接待了近十年来首次访美的普京,两人同乘总统专车前往会谈地点。不过,此 次会晤并未在乌克兰停火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俄方重申反 ...
特朗普施压印度停购俄油遭拒,关税战升级,全球能源格局或生变
搜狐财经· 2025-08-05 11:13
印度石油进口政策 - 印度政府高级官员明确表示将继续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直接回击特朗普的施压 [1] - 印度能源政策未改变,政府未要求石油公司减少从俄罗斯进口 [3] - 印度炼油企业持续购买俄罗斯原油,价格和运输成本是主要考量因素 [3] - 2023年1月至6月印度每日从俄罗斯进口约175万桶石油,较去年同期增长1% [3] 美印贸易冲突 - 特朗普威胁对印度施加惩罚性关税,要求其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 [4] - 美国已于8月1日正式对印度商品征收25%关税 [4] - 特朗普抱怨印度关税壁垒"繁重且讨厌",导致美印贸易规模长期受限 [4] 印度能源供应结构 - 印度是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能源需求极为庞大 [6] - 俄罗斯是印度最重要的石油供应国之一,约占其总进口量的35% [6] - 俄罗斯石油价格相对低廉且运输便利,使印度难以轻易转向其他供应渠道 [6] 美印关系发展 - 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和能源施压给美印关系蒙上阴影 [7] - 印度在军事和科技领域与美国合作密切,但在能源和经济政策上不愿妥协 [7] - 印度可能寻求更多元化的贸易和能源伙伴以降低对美依赖 [9]
特朗普对印度20%友好协议,转身500%制裁俄国,美国陷入进退两难
搜狐财经· 2025-07-21 14:12
美印关税协议与格雷厄姆法案的矛盾 - 美印刚达成20%关税友好协议,但格雷厄姆法案拟对中印商品加征500%关税,政策自相矛盾[2][13] - 82位参议员支持格雷厄姆法案,显示美国政界对俄制裁情绪高涨[5][7] - 法案逻辑粗暴,任何从俄购买石油行为均受制裁,包括日均进口210万桶的印度和196万桶的中国[7][9] 500%关税的经济影响 - 500%关税使相关商品成本增加6倍,远超正常反倾销税(10%-100%)及贸易战时期对华25%关税[5] - 中印合计进口俄油超400万桶/日,占俄能源出口半壁江山,制裁将直接冲击全球供应链[7][9] - 油价可能因供应缺口突破100美元/桶,推高美国运输、生产成本及通胀压力[17][19] 美国能源战略意图 - 页岩油技术使美国成为最大产油国之一,但市场份额受制于欧佩克定价权及俄稳固的亚洲市场[9][11] - 格雷厄姆法案表面制裁俄罗斯,实则为美能源出口腾空间,争夺全球能源定价主导权[11] - 政治手段撬商业壁垒是美传统策略,削弱俄市场影响力可强化美能源话语权[11] 外交与战略风险 - 美印关系受重创,印度或重新评估印太战略合作,莫迪政府政治成本被忽视[13][15] - 中美关系缓和窗口(吉隆坡外长会晤)可能因关税威胁关闭,9月峰会或泡汤[15] - 滥用制裁加速去美元化,中俄人民币结算案例增多,美元霸权地位受挑战[21] 行业连锁反应 - 高油价将导致欧盟经济受创,盟友可能反制美政策,加剧全球能源市场动荡[21] - 通胀卷土重来威胁2026年大选选情,消费品价格普涨或引发选民不满[19][21] - 能源定价权争夺战或重塑全球贸易格局,但美政策矛盾性增加执行不确定性[9][11][15]
中国发现6万年能源宝藏,特朗普急红眼?全球能源格局要变天!
搜狐财经· 2025-07-17 15:58
能源资源发现 - 中国在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探明百万吨级钍矿,使中国钍资源储量成为世界第一 [1] - 该钍矿储量足够全国使用6万年,大幅提升能源安全 [1] - 中国新发现的钍矿储量比乌克兰总储量多20倍 [1] 钍能源技术优势 - 钍核反应堆无需高压环境,故障时熔盐可在5秒内自动凝固,安全性远超传统核反应堆 [3] - 1吨钍的发电量相当于350万吨煤,产生的核废料仅为铀堆的千分之一,毒性300年即可消失 [3] - 甘肃武威的2兆瓦实验堆已连续运转587天,能同时发电和制氢,综合能效比传统核电高50% [3] - 中国独创干法提纯技术,可在矿区直接加工矿石为氟化钍熔盐,解决运输成本问题 [3] 钍能源发展规划 - 甘肃、新疆荒漠已规划建设12座钍核电站,单座60兆瓦反应堆可满足三个地级市用电需求 [5] - 钍核电站无需水冷却,电力通过特高压电网输送至东部地区 [5] - 国家能源局测算显示,每吨钍发电比直接销售矿石可多获利23倍 [5] - 新疆"沙戈荒"基地首批机组已于今年6月并网发电 [5] 能源安全与经济效益 - 钍核电若覆盖30%电力需求,每年可减少12亿吨煤炭进口,节省4000亿外汇 [5] - 全球首艘23万吨级钍动力集装箱船设计已完成,反应堆可提供8万匹马力且终身无需更换燃料 [5] - 中国正联合巴西、南非组建"无碳能源联盟",推动钍能源技术应用 [5] 技术资源整合优势 - 中国同时拥有全球最大的钍矿资源和领先的钍能源技术,形成"技术+资源"双重优势 [7]
印度“抢油”大战!中东油会被“买空”吗?
搜狐财经· 2025-07-01 11:31
印度原油进口增长计划 - 印度计划2025年原油进口量提升至520万桶/日,较2024年增长8% [1] - 印度明确表示将优先保障中东原油供应,2024年从中东进口原油已达380万桶/日,占其总进口量的73%,2025年该比例将升至78% [1] - 中东产油国总出口能力约为2800万桶/日,其中超半数流向亚洲 [1] 印度原油需求驱动因素 - 印度2024年日均消耗510万桶原油,但本国产量仅70万桶/日,86%的需求依赖进口 [3] - GDP连续5年保持6%以上增速,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对石油需求呈指数级攀升 [3] - 2024年新增炼油产能达2000万吨/年,相当于每年要多消耗40万桶/日的原油 [3] - 汽车保有量从2015年的2亿辆增至2024年的4.5亿辆,汽油、柴油需求翻番 [3] - 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长15%,其中70%的天然气依赖中东LNG [3] 中东原油供应能力 - 中东2024年总出口量约2800万桶/日,沙特、伊拉克、伊朗、阿联酋四国占近80%份额 [4] - 剩余产能约为200万桶/日,是OPEC+应对突发需求的"安全垫" [4] - 主要进口国中国2024年原油进口量增长5%,美国自给率提升至70%,日本因核电站重启减少进口 [4] - 印度通过长期协议和现货市场灵活采购,2024年从中东进口原油均价仅为75美元/桶,比布伦特原油低5-8美元 [4] 全球能源格局变化 - 非OPEC国家原油产量首次超过OPEC,中东"控场"能力弱化 [6] - 美国对伊朗、委内瑞拉制裁升级导致两国原油出口量较2020年下降40% [6] - 印度从俄罗斯进口原油量增长30%,实现"货比三家" [6] - 印度提出"2047年能源独立"目标,计划将可再生能源占比从30%提升至50% [6] 全球原油贸易趋势 - 印度需求增长会被美国页岩油、巴西盐下油等供应增量部分抵消 [8] - 中东通过调整出口策略维持市场份额,如增加对亚洲其他国家供应 [8] - 全球原油贸易路线变得更分散、更灵活,形成动态平衡 [7][8]
美制裁盯上中国地炼企业 炼化行业需不断提升竞争力应对风险
美国制裁中国地炼企业事件 - 美国国务院宣布对山东胜星化工实施制裁 因其购买价值超10亿美元的伊朗原油 这是继3月制裁山东寿光鲁清石化后第二次针对中国地炼企业的行动 [1] - 2024年山东胜星化工进口5亿美元伊朗原油成为制裁对象 山东地炼企业产能占全国15%以上 是美国阻截中伊能源合作的重点目标 [2] - 美国试图通过制裁切断伊朗石油出口关键渠道 强化对伊朗经济封锁 同时扰乱中国能源产业链 被视作对中国能源安全的系统性干扰 [2] 中伊原油贸易数据 - 2023年前7个月中国日均进口伊朗原油91.7万桶 其中地炼企业占比87% [1] - 2024年中国从伊朗日均进口原油达170万桶 占全国进口量10%以上 [1] 制裁对地炼企业的影响 - 被制裁企业面临美元结算中断和信用证开立困难 部分依赖国际贸易的炼厂可能被迫停工 [3] - 山东已有近30%炼厂关停或减产 环保政策叠加制裁压力可能加速淘汰技术落后的小型炼厂 [3] - 地炼企业如转向中东或西非原油 采购成本每桶增加1-2美元 导致炼油利润压缩约270元/吨 [2] 行业应对措施 - 加强与沙特、阿联酋等国合作 通过合资或长期协议锁定非制裁原油供应 [3] - 利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规避美元结算风险 [3] - 与国有航运公司合作租赁合规VLCC油轮以降低运输风险 [3] - 减少成品油产出 转向高附加值的烯烃、芳烃等化工品生产 例如扩大PX产能匹配国内PTA需求 [3] 行业转型方向 - 从"来料加工"模式转向高附加值产业链 [3] - 加速新能源布局 减少对传统原油依赖 [3] - 通过兼并重组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 提升抗风险能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