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治理

搜索文档
中能观察:上海合作组织能源部长会透露哪些重要信息?
国家能源局· 2025-06-27 18:32
上合组织能源合作核心观点 - 上合组织国家深化能源合作,推动区域繁荣和能源安全,构建公平普惠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4][5] - 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互利合作的优先方向,上合组织国家贡献了全球一半的可再生能源装机 [7][8] - 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成果显著,签约金额约400亿元人民币,总装机规模达1200万千瓦 [6][8] 能源合作规模与成果 - 上合组织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23.1亿千瓦,约占全球的1/2,年均增长率达12.3% [8] - 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可再生能源合作项目装机约9630万千瓦 [8] - 会议期间完成25个项目签约,签约金额约400亿元人民币 [6]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 上合组织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从1.6亿千瓦增至23.1亿千瓦 [8] - 中国企业在上合组织地区推动建成了一批标志性绿色工程,支持项目所在国的能源绿色转型 [8] - 阿塞拜疆与中国企业签署多项合同,涉及太阳能发电、海上风电、储能系统以及电网等多个领域 [9][10] 技术合作与创新 - 哈萨克斯坦强调引入中国高效创新技术的重要性,认为会议为技术标准制定和认证协调提供了保障 [8] - 区域合作推动了技术创新协同与应用,为各国绿色低碳转型提供解决方案 [10] - 塔吉克斯坦提出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包括能源体系数字化、跨境基础设施技术标准化等 [10]
国家能源局:在开放合作中推动上合组织区域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新华财经· 2025-06-27 00:35
上合组织区域能源合作 - 上合组织国家覆盖全球约40%人口,涵盖能源生产、消费、过境大国,具备天然合作基础[1] - 中国与上合国家在传统能源领域合作成果显著,包括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亚马尔LNG项目、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跨境项目[1] - 跨境油气管道和电力互联网络已基本建成,强化区域能源安全纽带[1] 新能源领域合作进展 - 中国企业在光伏、风电、储能领域技术领先,投资建设乌兹别克斯坦1吉瓦光伏、巴基斯坦苏吉吉纳里水电站、哈萨克斯坦札纳塔斯100兆瓦风电等项目[2] - 2025年上合组织"中国年"配套活动已签约新能源项目覆盖8国,涉及氢能、电动汽车产业链技术向中亚转移[2] - 中国推动建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及发展基金,强化国际能源规则话语权[2] 未来合作建议 - 政策协调:完善区域能源应急机制,制定可再生能源电力贸易规则,消除贸易壁垒[3] - 技术合作:加强氢能、储能、风电、光伏技术共享,推动天然气标准互认和智能电网解决方案[3] - 金融支持:扩大本地结算规模,探索区域支付清算系统,加强能源人才交流机制化[3] 中国能源合作战略定位 - 中国将能源合作定位为上合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目标为全球能源治理提供"上合方案"[4]
LNG船队扩容:中国石油的“蓝色粮仓”保卫战
搜狐财经· 2025-06-20 16:17
行业背景 - 中国2024年LNG进口量达8800万吨占全球贸易量22%成为全球第一大LNG买家但90%运输船由韩国日本船企控制中国船企份额不足5% [3] - LNG船需在-162℃极低温下储存液化天然气技术壁垒高单艘造价超2亿美元建造周期4年全球能独立建造企业不超过10家被称为"海上印钞机" [4] - 中国过去十年主要租用国外船队运费受国际波动影响大2022年欧洲能源危机时日租金暴涨至40万美元导致进口企业多付上百亿元运费 [4] 公司战略 - 中国石油采取"造船+买船+合作"组合拳2023年斥资120亿元订购4艘17.4万立方米LNG船由沪东中华建造预计2026年交付实现从租船为主转向造船租船双轮驱动 [5] - 公司分三步走:2018年起通过亚马尔等项目租用中外合资船积累运营经验2021年联合中船集团研发国产大型LNG船国产化率从30%提升至75%2024年通过马来西亚卡塔尔合作扩大运力 [6][7] - 自有船队从2020年3艘年运力120万吨增至2025年20艘年运力3000万吨相当于每年多运100亿立方米天然气够北京用3年 [7] 技术突破 - 沪东中华自主研发第四代17.4万立方米LNG船采用双燃料低速机低温殷瓦钢焊接等技术针对中国沿海设计"浅吃水"降低进港难度 [6] - LNG船需解决-162℃材料热胀冷缩液货系统防泄漏船锚抗金属脆化等极限技术挑战 [4] 市场影响 - 自有船队使运输成本比租船低20%-30%且可灵活调度如昆仑号从澳大利亚到天津比租船缩短5-7天有效应对2024年华北寒潮导致的30%需求激增 [8] - 船队扩容支撑"液来气走"战略将进口LNG转化为管道气或槽车运输形成全国供应网络助力2030年天然气产量占比提升至55%目标 [8] 国际布局 - 与卡塔尔能源协议中30%采用人民币结算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并参与制定《LNG船安全操作国际标准》输出中国技术经验 [9] - 通过马来西亚合资公司运营16万立方米LNG船参与卡塔尔"北气南下"项目船队建设快速补充运力规避独立运营风险 [7] 行业地位 - 中国石油LNG船队从跟跑迈向领跑改变全球LNG贸易由资源国消费国船东主导的格局增强中国在能源治理话语权 [9] - 公司船队成为保障能源安全压舱石绿色转型加速器全球能源治理入场券的标志性布局 [8][9]
国家能源局主要负责人会见世界能源理事会总干事
国家能源局· 2025-05-26 14:28
全球能源转型与合作 - 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与世界能源理事会总干事安吉拉·威尔金森就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和拓展合作深入交换意见 [1] - 中国能源转型成就显著,面对复杂国际局势和地缘冲突,愿与国际组织共同应对挑战,构建公平开放的全球能源治理新格局 [1] - 世界能源理事会认可中国在绿色低碳转型中的贡献,愿加强合作探索能源安全性、可及性与可持续性的新途径 [1] 参会人员 - 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和国际司负责人共同参与会见 [2]
国家能源局主要负责人会见世界能源理事会总干事
快讯· 2025-05-26 14:17
全球能源转型与合作 - 中国国家能源局与世界能源理事会围绕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和拓展合作进行深入交流 [1] - 中国能源转型成就显著,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做出积极贡献 [1] - 双方同意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构建公平公正、开放包容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新格局 [1] - 世界能源理事会愿与中方加强合作,探索实现能源安全性、可及性和可持续性的更多途径 [1]
聚焦全球能源版图 《全球油气资源评价成果》在京发布
环球网· 2025-05-23 12:18
全球油气资源评价成果发布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发布《全球油气资源评价成果》英文版图书及挂图,在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期间发布 [1][3] - 该成果重新评价了海外468个盆地的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建立了以"成藏组合"为基本单元的评价方法体系 [3] - 成果包含国家、盆地、成藏组合的系统数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3]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与发现 - 研究院结合"十四五"以来全球油气勘探新发现、新数据和新认识,重新厘定了不同资源类型的概念和标准 [3] - 采用适用性评价方法,获得全球剩余常规油气可采储量、已发现油气田储量增长量、常规待发现可采资源量和7种非常规油气技术可采资源量 [5] - 全球常规油气资源潜力仍然较大,是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接替主体 [5] 未来勘探热点领域 - 俄北极海域、巴伦支海周缘、阿拉斯加周缘等区域将成为未来勘探的十大热点领域 [5] - 成果展示了常规石油、常规天然气、页岩油、页岩气等未来全球重点勘探领域分布 [5] 行业专家评价 - 李德生院士认为该成果实现了中国石油企业对全球油气资源科学认识的"新突破" [4] - 施普林格出版社高度评价《成果》的出版价值和意义,上线4个月下载量超过2.7万次 [4] 油气行业发展趋势 - 油气资源战略地位未因能源转型而削弱,因其不可替代的工业属性和技术迭代下的成本优势,成为支撑低碳过渡的"稳定器" [3] - 油气资源分布不均、地缘风险加剧、环境约束趋紧等挑战依旧存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