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治理

搜索文档
 中美元首会晤,“能源”如此重要
 中国能源报· 2025-10-31 10:25
10月30日,中美元首在釜山举行会晤。新闻稿最后专门提到,"两国元首同意加强双方在经贸、能源等领域合作"。 把"能源"置于中美合作如此突出的位置,超出事前很多人的预期。那么,中美能源合作现状如何?未来又会对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 响? 国际舆论也关注到这一点,指出"连体双生"的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在油气、新能源等领域存在发展路径的博弈,更拥有巨大合作潜 力。 油气贸易,中美形成了结构性互补 据法新社报道,中美元首会晤结束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发文称,中美可能达成新的能源协议,并暗指合作可能聚焦于阿拉 斯加原油和天然气。 据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的数据,2 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原油的数量为9 63.9 7万吨,占比为1. 74%;进口液化天然气415.8 4万吨, 占比为5.4 3%。 考虑到过去一段时间中美经贸关系经历的曲折,这个量虽然不是很高,但已弥足珍贵。从结构上说,未来中美能源合作潜力巨大。 先说能源结构。 一方面,美国目前是全球最大油气生产国,其天然气产量和LNG出口量分别占到全球约 2 6.6%和 17 .3% ,美国现政府也致力于不断 增加本国在全球能源市场的份额。 另一方面,中国的传统能源禀赋 ...
 以“电力之光”照亮人类共同未来
 中国能源报· 2025-10-28 16:58
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发文指出,中国电气化水平已达3 2%,且以每年约1个百分点 的 速 度 稳 步 提 升 , 进 展 显 著 快 于 欧 美 主 要 经 济 体 , 由 此 将 中 国 称 为 全 球 首 个 重 要 的"电力国家"。有专家认为,这一判断,不仅是对中国能源结构深刻变革的客观观 察,更折射出世界能源版图正在经历的历史性重塑。 这些行动,既是对全球发展倡议的务实回应,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类发展的生 动实践。当中国的光伏板在中东沙漠反射朝阳,当中国的特高压线路在南美群山间穿 梭,我们看到的是能源的流动,更是发展的希望、合作的力量。这束"电力之光",穿 越国界与山海,照亮人类共同的未来。 文丨 张配豪 End 雅万高铁疾驰而过,它将雅加达与万隆的时空距离缩短至4 6分钟;在巴基斯坦广阔的 戈壁滩,来自中国的光伏板铺就成"蓝色海洋",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 3 0万吨;在撒 哈拉以南非洲,中国离网光伏系统贡献了超过半数的新电力连接……这些跨越山海的 能源实践,勾勒出中国以电力为核心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生动图景。 这场能源革命的深层逻辑,是中国对发展范式的创新性探索。当西方国家还在"政策 摇摆"与"利益 ...
 我国电气化率反超欧美国家的密码
 中国能源报· 2025-10-14 08:56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电气化发展速度领先全球,2024年电气化率超28%并已高于欧美主要发达经济体,预计2030年将达35%左右,超出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8到10个百分点 [1] - 中国电气化领先的驱动因素在于制度、技术和市场三大轨道的协同作用,制度提供确定性,技术降低门槛,市场放大回报 [1][2] - 中国正从能源独立自主转向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完成从“制造工厂”到“技术策源地”与“系统集成商”的跃升,推动全球能源转型路径“向东看” [3]   制度轨道 - 中国能源战略从“十二五”到“十四五”保持高度连贯,电气化上升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双碳”目标深度融合,形成系统性政策工具箱 [1] - 制度的确定性在欧美国家因政府更迭、政党轮替导致政策反复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为中国电气化提供了“隐形路基” [1]   技术轨道 - 中国从“用市场换技术”转换为“用场景育技术”,在光伏、风电、动力电池等领域筑牢全产业链优势 [2] - 电网技术实现跨越,特高压输电技术全球独树一帜,数智化电网使高比例新能源接入成为现实,充电桩网络覆盖率快速提升 [2]   市场轨道 -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统一电力市场、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大的光伏和风电制造产能,规模优势带来成本快速下降 [2] - 2023年中国光伏度电成本已低于0.3元,陆上风电成本接近煤电,储能电池价格五年间下降超过70% [2] - 成本下降推动电气化在经济性上超越传统能源,形成“技术成熟——成本下降——市场扩大——再投资研发”的正循环 [2]   全球影响与角色转变 -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风电、动力电池生产国,并向中东输出光伏加储能方案,为东南亚、非洲提供电力建设支持 [3] - 中国改写了产业链价值链,让发展中国家有机会进入能源转型的“快车道” [3] - 中国方案打破传统“油气地缘”逻辑,助力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4]
 以能源视角看全球治理“中国担当”
 中国能源网· 2025-09-04 14:38
 全球治理倡议与能源合作框架 - 中国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强调主权平等、国际法治和多边主义,旨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1] - 全球治理倡议是继全球发展、全球安全、全球文明倡议后,中国提出的又一重大全球性倡议 [1] - 倡议宣布成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绿色产业、数字经济三大合作平台 [2]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目标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容量为18.89亿千瓦,占中国发电总装机的56.4%,约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的41% [2] - 过去10年,中国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增长近12倍,风电、光伏累计装机规模分别连续15年、10年稳居世界首位 [2] - 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 [2] - 2024年,中国能源转型投资额达8180亿美元,占全球39%,是该领域投资最多的国家,占全球增量的2/3 [2]   上合组织能源合作项目与规划 - 宣布将在未来5年同上海合作组织其他国家一道实施新增“千万千瓦光伏”和“千万千瓦风电”项目 [2] - 自2024年7月中国接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以来,中国企业在上合组织国家新签、开工、投产电力及可再生能源领域项目超160个,油气及煤炭领域项目超60个 [3] - 分析认为到2030年实现新增“千万千瓦光伏”和“千万千瓦风电”目标具有较高可行性 [4]   标志性能源合作项目案例 - 尼泊尔上塔马克西水电站由中国电建承建,总装机456兆瓦,年发电量达17.27亿千瓦时 [5] - 哈萨克斯坦阿克莫拉州项目集群由运达能源主要建设,41台风电机组每年为当地输送超8亿度清洁电能,项目可利用率高达99.78% [5] - 埃及康翁波光伏电站由中国能建总承包建设,项目总装机500兆瓦,每年可为25.6万户埃及家庭提供清洁电力 [5]   国际合作意愿与领域 - 塔吉克斯坦总统表示愿在经贸、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同中方加强合作 [6] - 土耳其总统表示愿提升贸易投资水平,加强基础设施、新能源等领域合作 [7] - 埃及总理表示愿深化新能源、电动汽车、金融、海水淡化等领域合作 [7]   全球能源合作网络与互补优势 - 中国已经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 [8] - 上合组织国家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中亚、南亚风能突出,中亚沙漠带、南亚干旱区太阳能优势显著,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水能开发潜力巨大 [8] - 中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全球领先,工程建设能力强,产业链完备,能与上合组织国家形成资源、技术、市场多元互补 [8]   多边能源治理机制与声明 -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发布《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关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9] - 声明呼吁扩大三方面合作:促进务实合作以实施联合项目、推动科技创新合作、开展能力建设以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9][10] - 中国打造中国—东盟、中国—阿盟、中国—非盟等6大区域能源合作平台,并深度参与能源国际组织和多边平台建设 [10]
 人民日报海外版丨让更多绿电“发得出、用得上”
 国家能源局· 2025-08-07 18:03
 能源转型成就   - 中国绿电占比达1/3,即每用3千瓦时电中就有1千瓦时是绿电 [3]   - 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总量的1/3 [3]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越煤电,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 [3]     政策与技术驱动   - 可再生能源法为新能源产业提供法律保障,电价政策激发经营主体积极性 [4]   - 风电、光伏发电通过标杆电价补贴降低初始投资成本,加速项目落地 [4]   - 2025年将建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基础规则体系,绿电交易激发市场热情 [4]   - 中国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世界领先,建立全球最完整清洁能源供应链 [4]   - 光伏电池转换效率提升推动成本大幅下降,风电技术向大型化、智能化发展 [4]     技术突破与市场应用   - 智能电网建设增强对新能源波动性的适应能力,实现与传统能源灵活互补 [5]   - 分布式能源、微电网等新型供能模式提高工商业用户能源利用效率 [5]   - 储能技术在新能源装机中配置比例上升,有效平抑出力波动,提升供电稳定性 [5]     全球贡献与合作   - 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过煤电,改变全球能源市场供需关系 [6]   - 中国为全球提供大量光伏组件、风电设备,降低全球新能源成本 [6]   -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6]   - 中国通过技术、人才支持带动其他国家能源转型,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6][7]
 国家能源局:在开放合作中推动上合组织区域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新华财经· 2025-06-27 00:35
 上合组织区域能源合作   - 上合组织国家覆盖全球约40%人口,涵盖能源生产、消费、过境大国,具备天然合作基础[1]   - 中国与上合国家在传统能源领域合作成果显著,包括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亚马尔LNG项目、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跨境项目[1]   - 跨境油气管道和电力互联网络已基本建成,强化区域能源安全纽带[1]     新能源领域合作进展   - 中国企业在光伏、风电、储能领域技术领先,投资建设乌兹别克斯坦1吉瓦光伏、巴基斯坦苏吉吉纳里水电站、哈萨克斯坦札纳塔斯100兆瓦风电等项目[2]   - 2025年上合组织"中国年"配套活动已签约新能源项目覆盖8国,涉及氢能、电动汽车产业链技术向中亚转移[2]   - 中国推动建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及发展基金,强化国际能源规则话语权[2]     未来合作建议   - 政策协调:完善区域能源应急机制,制定可再生能源电力贸易规则,消除贸易壁垒[3]   - 技术合作:加强氢能、储能、风电、光伏技术共享,推动天然气标准互认和智能电网解决方案[3]   - 金融支持:扩大本地结算规模,探索区域支付清算系统,加强能源人才交流机制化[3]     中国能源合作战略定位   - 中国将能源合作定位为上合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目标为全球能源治理提供"上合方案"[4]
 LNG船队扩容:中国石油的“蓝色粮仓”保卫战
 搜狐财经· 2025-06-20 16:17
 行业背景   - 中国2024年LNG进口量达8800万吨占全球贸易量22%成为全球第一大LNG买家但90%运输船由韩国日本船企控制中国船企份额不足5% [3]   - LNG船需在-162℃极低温下储存液化天然气技术壁垒高单艘造价超2亿美元建造周期4年全球能独立建造企业不超过10家被称为"海上印钞机" [4]   - 中国过去十年主要租用国外船队运费受国际波动影响大2022年欧洲能源危机时日租金暴涨至40万美元导致进口企业多付上百亿元运费 [4]     公司战略   - 中国石油采取"造船+买船+合作"组合拳2023年斥资120亿元订购4艘17.4万立方米LNG船由沪东中华建造预计2026年交付实现从租船为主转向造船租船双轮驱动 [5]   - 公司分三步走:2018年起通过亚马尔等项目租用中外合资船积累运营经验2021年联合中船集团研发国产大型LNG船国产化率从30%提升至75%2024年通过马来西亚卡塔尔合作扩大运力 [6][7]   - 自有船队从2020年3艘年运力120万吨增至2025年20艘年运力3000万吨相当于每年多运100亿立方米天然气够北京用3年 [7]     技术突破   - 沪东中华自主研发第四代17.4万立方米LNG船采用双燃料低速机低温殷瓦钢焊接等技术针对中国沿海设计"浅吃水"降低进港难度 [6]   - LNG船需解决-162℃材料热胀冷缩液货系统防泄漏船锚抗金属脆化等极限技术挑战 [4]     市场影响   - 自有船队使运输成本比租船低20%-30%且可灵活调度如昆仑号从澳大利亚到天津比租船缩短5-7天有效应对2024年华北寒潮导致的30%需求激增 [8]   - 船队扩容支撑"液来气走"战略将进口LNG转化为管道气或槽车运输形成全国供应网络助力2030年天然气产量占比提升至55%目标 [8]     国际布局   - 与卡塔尔能源协议中30%采用人民币结算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并参与制定《LNG船安全操作国际标准》输出中国技术经验 [9]   - 通过马来西亚合资公司运营16万立方米LNG船参与卡塔尔"北气南下"项目船队建设快速补充运力规避独立运营风险 [7]     行业地位   - 中国石油LNG船队从跟跑迈向领跑改变全球LNG贸易由资源国消费国船东主导的格局增强中国在能源治理话语权 [9]   - 公司船队成为保障能源安全压舱石绿色转型加速器全球能源治理入场券的标志性布局 [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