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治理

搜索文档
以能源视角看全球治理“中国担当”
中国能源网· 2025-09-04 14:38
9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强 调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同各国一 道,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倡议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后,中国提出的又一重 大全球性倡议,是新时代中国向世界贡献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再次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 稳定性和确定性,彰显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担当作为。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合作是各国繁荣振兴的关键议题。当今世界,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大行其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势回潮,和平与安全、发展与增长、团结与互信 面临新的威胁和挑战,世界能源发展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 在持续推进自身能源转型的同时,积极做全球能源转型的推动者、贡献者,坚持共商共建共 享,与各国共谋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为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均衡普惠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持续贡献力量。 搭建平台,提升能源合作规模质量 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积极分享先进能源科技和超大规模市场,不断拓展国 际合作新空间。截至2024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累计装 ...
人民日报海外版丨让更多绿电“发得出、用得上”
国家能源局· 2025-08-07 18:03
能源转型成就 - 中国绿电占比达1/3,即每用3千瓦时电中就有1千瓦时是绿电 [3] - 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总量的1/3 [3]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越煤电,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 [3] 政策与技术驱动 - 可再生能源法为新能源产业提供法律保障,电价政策激发经营主体积极性 [4] - 风电、光伏发电通过标杆电价补贴降低初始投资成本,加速项目落地 [4] - 2025年将建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基础规则体系,绿电交易激发市场热情 [4] - 中国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世界领先,建立全球最完整清洁能源供应链 [4] - 光伏电池转换效率提升推动成本大幅下降,风电技术向大型化、智能化发展 [4] 技术突破与市场应用 - 智能电网建设增强对新能源波动性的适应能力,实现与传统能源灵活互补 [5] - 分布式能源、微电网等新型供能模式提高工商业用户能源利用效率 [5] - 储能技术在新能源装机中配置比例上升,有效平抑出力波动,提升供电稳定性 [5] 全球贡献与合作 - 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过煤电,改变全球能源市场供需关系 [6] - 中国为全球提供大量光伏组件、风电设备,降低全球新能源成本 [6] -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6] - 中国通过技术、人才支持带动其他国家能源转型,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6][7]
国家能源局:在开放合作中推动上合组织区域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新华财经· 2025-06-27 00:35
上合组织区域能源合作 - 上合组织国家覆盖全球约40%人口,涵盖能源生产、消费、过境大国,具备天然合作基础[1] - 中国与上合国家在传统能源领域合作成果显著,包括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亚马尔LNG项目、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跨境项目[1] - 跨境油气管道和电力互联网络已基本建成,强化区域能源安全纽带[1] 新能源领域合作进展 - 中国企业在光伏、风电、储能领域技术领先,投资建设乌兹别克斯坦1吉瓦光伏、巴基斯坦苏吉吉纳里水电站、哈萨克斯坦札纳塔斯100兆瓦风电等项目[2] - 2025年上合组织"中国年"配套活动已签约新能源项目覆盖8国,涉及氢能、电动汽车产业链技术向中亚转移[2] - 中国推动建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及发展基金,强化国际能源规则话语权[2] 未来合作建议 - 政策协调:完善区域能源应急机制,制定可再生能源电力贸易规则,消除贸易壁垒[3] - 技术合作:加强氢能、储能、风电、光伏技术共享,推动天然气标准互认和智能电网解决方案[3] - 金融支持:扩大本地结算规模,探索区域支付清算系统,加强能源人才交流机制化[3] 中国能源合作战略定位 - 中国将能源合作定位为上合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目标为全球能源治理提供"上合方案"[4]
LNG船队扩容:中国石油的“蓝色粮仓”保卫战
搜狐财经· 2025-06-20 16:17
行业背景 - 中国2024年LNG进口量达8800万吨占全球贸易量22%成为全球第一大LNG买家但90%运输船由韩国日本船企控制中国船企份额不足5% [3] - LNG船需在-162℃极低温下储存液化天然气技术壁垒高单艘造价超2亿美元建造周期4年全球能独立建造企业不超过10家被称为"海上印钞机" [4] - 中国过去十年主要租用国外船队运费受国际波动影响大2022年欧洲能源危机时日租金暴涨至40万美元导致进口企业多付上百亿元运费 [4] 公司战略 - 中国石油采取"造船+买船+合作"组合拳2023年斥资120亿元订购4艘17.4万立方米LNG船由沪东中华建造预计2026年交付实现从租船为主转向造船租船双轮驱动 [5] - 公司分三步走:2018年起通过亚马尔等项目租用中外合资船积累运营经验2021年联合中船集团研发国产大型LNG船国产化率从30%提升至75%2024年通过马来西亚卡塔尔合作扩大运力 [6][7] - 自有船队从2020年3艘年运力120万吨增至2025年20艘年运力3000万吨相当于每年多运100亿立方米天然气够北京用3年 [7] 技术突破 - 沪东中华自主研发第四代17.4万立方米LNG船采用双燃料低速机低温殷瓦钢焊接等技术针对中国沿海设计"浅吃水"降低进港难度 [6] - LNG船需解决-162℃材料热胀冷缩液货系统防泄漏船锚抗金属脆化等极限技术挑战 [4] 市场影响 - 自有船队使运输成本比租船低20%-30%且可灵活调度如昆仑号从澳大利亚到天津比租船缩短5-7天有效应对2024年华北寒潮导致的30%需求激增 [8] - 船队扩容支撑"液来气走"战略将进口LNG转化为管道气或槽车运输形成全国供应网络助力2030年天然气产量占比提升至55%目标 [8] 国际布局 - 与卡塔尔能源协议中30%采用人民币结算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并参与制定《LNG船安全操作国际标准》输出中国技术经验 [9] - 通过马来西亚合资公司运营16万立方米LNG船参与卡塔尔"北气南下"项目船队建设快速补充运力规避独立运营风险 [7] 行业地位 - 中国石油LNG船队从跟跑迈向领跑改变全球LNG贸易由资源国消费国船东主导的格局增强中国在能源治理话语权 [9] - 公司船队成为保障能源安全压舱石绿色转型加速器全球能源治理入场券的标志性布局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