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金融周期
icon
搜索文档
【UNFX课堂】2025外汇市场新地图:美联储降息、中国制造与欧日 突围
搜狐财经· 2025-07-12 17:19
不同国家经济政策对外汇市场影响的系统性分析,综合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外部冲击等,并结合最 新市场动态(截至 2025 年 7 月): 一、货币政策对外汇的影响机制 1. 利率政策 1、原理:利率上升吸引外资流入,推升本币需求;反之则导致资本外流。 2、案例: 3、美联储 2022 年激进加息,美元指数一年内上涨 15%。 4、日本央行维持负利率,2023 年 USD/JPY 突破 150 关口。 2. 量化宽松(QE)与缩表 1. 扩张性政策(如购债、降准):增加货币供应,引发本币贬值压力。 2、美联储 2020 年 QE 期间,美元指数下跌 10%,新兴市场资本流入激增。 3、紧缩性政策:推高长期利率,吸引套利资金流入。 4、2025 年美国 "大而美" 法案计划增发 1 万亿美元国债,推升美债收益率,加剧新兴市场资本外流。 二、主要经济体政策的外汇影响对比 1. 美国:全球金融周期主导者 · 政策工具:联邦基金利率、QE / 缩表、前瞻指引。 · 影响路径: · 利率渠道:加息→美元升值(如 2022 年)。 · 风险偏好渠道:紧缩政策推升全球风险溢价,引发避险货币(日元、瑞郎)需求。 · 美元流动性: ...
全球央行政策分化下的货币政策调控思路
搜狐财经· 2025-05-27 14:13
全球经济格局与货币政策 -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加速重构,中国经济面临稳增长、促转型、防风险等多重挑战,4月25日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1] - 国际上欧洲央行自2024年中启动降息周期以提振经济,美联储与英国央行在数轮降息后转向观望,日本央行则在结束长期负利率后逐步加息以应对通胀压力 [1] - 在全球货币政策分化趋势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未来的货币政策取向需要关注"全球金融周期"这一新的概念框架 [1] 全球金融周期特征与驱动机制 - 风险资产价格、国际资本流动总额和私人部门信贷被确认为全球金融周期的三大核心变量,这些变量在全球范围内同步波动 [3] - 三大核心变量与全球风险偏好指标(如VIX指数、VSTOXX指数)、商品价格、国际贸易总量和世界经济增长高度相关 [3] - 美国在全球金融周期中发挥了主导作用,美元作为国际投资、外汇储备和金融资产定价的核心货币,使得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变化能够通过风险偏好、资产价格、资本流动和信用条件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扩散 [4] 主要央行货币政策溢出机制 - 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主要通过全球利率渠道、风险溢价与风险偏好渠道、美元流动性渠道和跨境资本流动渠道传导 [8] - 欧洲央行的政策调整主要通过欧元区内部金融市场传导,对欧元区成员国的资产价格、金融状况和贸易条件影响明显 [10] -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溢出效应主要通过国际贸易和商品市场渠道间接影响全球经济体系 [11] 非常规货币政策下的新特征 -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欧洲央行等主要央行开始广泛采用前瞻性指引和大规模资产购买等非常规货币政策 [13] - 美联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通过前瞻性指引、量化宽松操作和信息效应等新渠道加深了对全球金融周期的影响 [14][15] - 欧洲央行的非常规货币政策通过资产购买计划和负利率政策在全球金融周期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16]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调控 - 美国货币政策紧缩周期通常伴随着全球范围内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体现了美国货币政策对全球金融条件的强大传导力量 [19] - 在全球金融周期制约下,宏观审慎政策可以作为补充货币政策独立性的重要工具 [20] - 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运用,成为在全球金融周期环境下维护经济稳定、提升金融韧性的新策略选择 [20][21]
走近申万宏源研究人 | 陈达飞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3-21 15:36
宏观经济分析师陈达飞的从业经历 - 2017年博士毕业后进入证券行业从事宏观研究 2022年转战国金证券担任宏观首席分析师 2024年8月加入申万宏源研究任宏观首席及海外组组长 [3] - 因2018年中美贸易关系演变从冷门领域转向海外宏观研究 2020年公共卫生事件后聚焦通胀利率和美联储货币政策研究 [5] - 2020年11月发表深度报告《通胀 等风来》 完成美联储研究专著草稿 建立以美联储为核心的美国宏观分析框架 [6] 全球宏观经济研究方法论 - 采用"事实—理论—历史"三要素分析法 从特征事实出发结合理论诠释 通过跨国和历史比较验证因果关系 [9] - 研究过程强调学术规范性 以问题意识为导向 注重数据与逻辑的严谨性 [9] 对行业新人的建议 - 需具备对经济现象的本质热爱 激发问题意识和好奇心 类比科学家探索自然的精神 [10] - 前5年知识储备关键 跨学科阅读拓展视野 深度思考能力决定研究质量 [10] - 掌握AI工具提升研究效率 重要性等同Office办公软件 [11] 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 - 金融具有顺周期性 经济上行期延长扩张但可能引发泡沫 下行期加剧衰退风险 需政策调控动物精神 [12] - 长周期中金融通过PE/VC和资本市场推动科技创新 二级市场估值直接影响一级资本活跃度 [12] 党建文化对研究的影响 - "党建+研究"模式强化金融服务实体思维 助力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战略判断 [14] - 组织生活与理论学习帮助研究者客观解构事实 避免视角局限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