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需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102项重大工程年底完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22:47
"十四五"(2021—2025年)规划面临收官,五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展为外界所关注。 7月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一场,邀请国家发展 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副主任周海兵、秘书长袁达,介 绍"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郑栅洁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今年预计 可以达到140万亿左右;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相当于我国排名前三 经济大省(广东、江苏、山东)经济总量的总和,也超过了世界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在 经受各种风险挑战的冲击下,前4年我国经济增速平均在5.5%,我国这么大经济体量,还能保 持这样的增速,在经济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记者丨 周潇枭 编辑丨陈洁 郑栅洁表示,5年前制定的规划纲要各项主要指标中,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全社会研 发经费投入等指标进展符合预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预期寿命,粮食、能源综合生产能 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地,部署的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推进。 总的来看,这五年取得了新的开创性的进展、突破 ...
“十四五”GDP将升至140万亿元,102项重大工程年底完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21:1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 北京报道 "十四五"(2021—2025年)规划面临收官,五年来中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进展为外界所关注。 7月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一场,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主 任郑栅洁,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副主任周海兵、秘书长袁达,介绍"十四五"时期经济社 会发展成就。 郑栅洁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今年预计可以达到 140万亿左右;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相当于我国排名前三经济大省(广东、 江苏、山东)经济总量的总和,也超过了世界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在经受各种风险挑战的冲击 下,前4年我国经济增速平均在5.5%,我国这么大经济体量,还能保持这样的增速,在经济发展史上是 前所未有的。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 出新步伐、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等,并进一步明确了20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 指标,包括GDP增速、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速、每万人口 高价 ...
积极助力大力提振消费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新华日报· 2025-06-21 06:36
消费提振政策 - 省委省政府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全方位挖掘内需潜力 [1] - 将进一步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鼓励各地探索务实创新举措 [3] - 建议打好政策组合拳 完善金融服务 优化消费环境丰富消费场景 [1] 新兴消费领域 - 建议打造"首发经济"新引擎 开启银发经济"新红利" [1] -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 扩大文旅产业消费 激发"体育+"产业新动能 [1] - 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释放消费新动能 拓展消费新空间 [3] 内需体系建设 -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在服务国内大循环中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3] - 改善收入消费预期 稳住消费基本盘 形成"需求牵引供给 供给创造需求"良性循环 [3] - 增加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加强支撑保障形成整体合力 [2] 产业升级方向 - 推动履职工作提质增效 为经济大省挑大梁凝聚智慧力量 [2] - 深化研究持续建言 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广泛汇智聚力 [2]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作"大力提振消费与加强预期管理"专题报告 [3]
七大万亿消费之城,购买力外溢带动区域新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1 23:35
消费大市概况 - 2024年我国共有7个万亿消费城市,社零总额超万亿的分别是上海(1.79万亿元)、重庆(1.57万亿元)、北京(1.41万亿元)、广州(1.11万亿元)、深圳(1.06万亿元)、成都(1.03万亿元)和苏州(1.00万亿元)[1] - 社零总额前十城市依次为上海、重庆、北京、广州、深圳、成都、苏州、南京、武汉、杭州[1] - 消费大市通过差异化定位(如重庆文旅、上海演艺、北京冰雪经济)和产业联动(如成渝双城经济圈)释放潜力[2][4][10] 重点城市消费策略 重庆 - 2024年社零总额增长3.6%,2025年目标增长5%,重点打造"江崖街洞天"消费新场景,已建成286处特色消费场景带动商铺租金增长15%-20%[4][5] - 联动成都推出消费券互认、文旅一卡通,2024年接待国内游客776.5万人次,旅游收入52.69亿元[4][5] 上海 - 2024年社零总额同比下降3.1%,但规模仍居全国第一,演艺经济突出:全年演出5.7万场,门票收入51.7亿元[6][7] - 将举办"五五购物节"等促消费活动,推动乐高乐园开园(全球第11座),发展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8] 北京 - 2024年社零总额下降2.7%,但冰雪经济带动周边:崇礼接待游客495万人次(+17%),阿那亚清明假期38.62%游客来自京津[10][11] - 2024年工作重点包括提高养老金、发展银发经济/冰雪经济/赛事经济,目标打通京津冀消费堵点[11][12] 广州 - 2024年社零总额微增0.03%,但2025年前两月增长1.2%,重点打造5大世界级商圈和IP经济(电竞/动漫/游戏等二次元领域)[13][14] - 推出"食在广州嘉年华"等文旅IP活动,计划建设"超级IP首发地"[14] 其他城市亮点 - 成都:2024年乡村消费增速(4.1%)快于城镇(3.2%),前两月社零增长5.6%[17] - 深圳:提出2026年即时零售年销售额400亿元目标,规划500个前置仓,人口平均年龄仅32.5岁[19][20] - 武汉:樱花季推出100+活动,前两月社零增速7.4%,体育娱乐用品零售额激增56.4%[22][23] - 杭州:计划2027年社零突破9000亿元,发展首发经济/国潮品牌/智慧商圈[24][25] 消费趋势与区域协同 - 新兴消费领域:冰雪经济(北京)、IP经济(广州)、即时零售(深圳)、赏花经济(武汉)[10][14][19][22] - 区域协同案例:成渝共建国际消费目的地,北京辐射崇礼/阿那亚,上海牵引长三角消费[5][11][8] - 差异化路径建议:避免同质化竞争(如成渝汽车/电子业),强化本地特色(成都休闲消费vs重庆工业旅游)[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