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需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102项重大工程年底完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22:47
经济发展成就 - "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2024年预计达140万亿,增量超35万亿,相当于长三角或前三经济大省(广东、江苏、山东)总和[1] - 前四年经济平均增速5.5%,2024年目标5%,保持全球大型经济体罕见增速[1][5] - 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86.4%,其中消费贡献率56.2%,资本形成贡献率30.2%[8] 核心指标进展 - 20项主要指标中: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投入等符合预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预期寿命(79岁,较2020年+1.7岁)、粮食能源产能等8项超预期[5]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4%(2020年7.8%),超2025年10%目标[5] -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2.68%,规模3.6万亿元全球第二,企业研发占比超77%[9][10] 重大工程实施 - 102项重大工程进展显著:贵阳至南宁高铁、中老铁路、"祝融号"火星车、"嫦娥5号"月壤研究、"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机等突破[5] - 民生领域:建设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新增宿舍床位50万张,"双一流"高校扩招[5] - 科技领域:集成电路年产量较"十三五"末增长72.6%(+1900亿块),在研创新药4000余款占全球30%[10] 产业与创新 - 人工智能、智能终端(手机/家居/汽车)、非遗文博IP等消费新增长点涌现[8] - 核电、铁路等领域引入民间投资,全国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达63%[11]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从151项减至106项,清理4218件妨碍公平竞争规定[11] 区域与改革 - 上海浦东、深圳、厦门等综合改革试点推广88条创新举措[11] - "十五五"重点方向:市场化改革(国资国企、统一大市场)、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科研破壁)、绿色转型(非化石能源)、民生保障(社保统筹)[12]
“十四五”GDP将升至140万亿元,102项重大工程年底完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21:17
经济发展成就 - "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2024年预计达140万亿左右,增量超35万亿,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或广东、江苏、山东三省经济总量总和 [1] - 前四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5.5%,在风险挑战下保持这一增速对大体量经济体史无前例 [1] - 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达86.4%,其中消费贡献率56.2%,资本形成贡献率30.2% [6] 规划指标进展 - 20项主要指标中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投入等符合预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8项指标超预期 [3] - 前四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7.8%升至10.4%,超过2025年10%目标 [3] - 人均预期寿命从77.3岁增至79岁,超额完成5年增长1岁目标 [3] 重大工程项目 - 102项重大工程预计2024年底全部完成,包括贵阳至南宁高铁、中老铁路等交通设施,"祝融号"火星车等科技突破 [5] - 科技前沿领域7项工程含人工智能、量子信息,交通强国8项工程含高铁、战略通道 [4] - 民生领域建设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新增50万张学生床位,支持高校扩招 [5] 科技创新突破 - 2024年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2.68%,规模3.6万亿元全球第二,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77% [7] - 集成电路年产量较"十三五"末增长72.6%达1900亿块,在研创新药4000余款占全球30% [8] - "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领跑全球,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世界第一 [5][8] 改革与市场建设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从151项减至106项,清理4218件妨碍公平竞争规定 [9] - 全国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达63%,核电等基础设施引入民间投资 [9] - 上海浦东、深圳等综合改革试点推广88条创新举措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