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消费场景
icon
搜索文档
根本玩不够!这个暑假各地文旅都在放大招→
央视网· 2025-08-13 00:59
暑期旅游市场创新与消费活力 - 各地精准发力推出特色旅游产品并创新消费场景以激发夏日消费活力 [1] 避暑游市场表现 - 新疆阜康市天山天池平均气温20℃成为避暑热门 7月累计接待游客约12万人次 [3] - 云南文山普者黑景区新建水上运动中心推出皮划艇等项目 万亩野生荷花进入最佳观赏期 [3] - 安徽池州升级溶洞景区 通过光影秀等技术打造"西游幻境"主题特效景观 [3] 特色活动带动消费 - 贵州榕江村超全国总决赛半月接待游客76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87亿元 [5] - 江苏盐城举办大学生社区球赛等活动 景区日均游客量同比增长50% 酒店入住率突破95% 带动消费超3亿元 [5] 创新文旅业态 - 宁夏银川览山公园举办无人机灯光秀等活动累计吸引游客超200万人次 [7] - 福建厦门打造"演艺经济" 假期将举办超过4400场演出 [7][8] - 黑龙江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新增夜间无人机表演丰富旅游体验 [8]
上半年南京星级饭店客房出租率全省第一
南京日报· 2025-08-06 10:41
南京文旅市场表现 - 上半年南京星级饭店客房平均出租率达60.2%,位列全省第一,比全省平均值高出12.76个百分点 [1][2] - 全市52家星级饭店上半年总体营收超20.57亿元,平均房价486元/间夜,高于全省411元/间夜的平均值 [2] - 黄埔大酒店上半年客房出租率76%,7月达94%,外省游客占比85% [2] - 金陵饭店7月客房出租率83%,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 [2] - 南京洲际酒店暑期周末客房出租率突破90% [2] 酒店业创新举措 - 黄埔大酒店推出球迷优惠套餐,房价从658-698元降至380元起,并提供高铁站免费接送服务 [3] - 南京维景国际大酒店推出"亲子游清凉三件套"(驱蚊手环/冰凉贴/冰袖)和儿童洗护套装 [3] - 玄武饭店推出"客房+玄武湖/红山森林动物园"亲子套票,实现一站式服务 [4] - 黄埔大酒店7月4-6日因"苏超"比赛出租率超90%,环比增长10个百分点 [3] 数字化营销与渠道拓展 - 61家星级饭店入驻抖音直播间,"南京酒旅城市直播间"开播28周总销售额1521.66万元 [5] - 81家饭店入驻美团14周总成交额4191万元,后续计划入驻飞猪和京东 [5] - 南京维景国际大酒店通过小红书发起"苏超"话题讨论提升关注度 [3] 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 - "乐享'1+3'优惠活动"覆盖323家经营主体,其中82家宾馆饭店参与 [6] - 50家旅行社与金陵饭店集团20家酒店达成18个合作项目 [5] - 67家旅行社与青奥城15家酒店合作带来2000间夜成交量,金额近70万元 [5] - "行李到家"服务覆盖110个点位2491组储物柜,55家饭店日均收件330单 [6]
创新场景+文化融合!国际奢侈品品牌掀起深耕中国市场转型浪潮
搜狐财经· 2025-07-26 00:48
消费市场表现 - 2024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5458亿元 同比增长5% 其中奢侈品消费表现突出 [1] - 国际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加速转型 通过创新消费场景和文化融合策略深耕市场 [1][5][7] 品牌旗舰店创新案例 - 上海南京西路某奢侈品牌旗舰店融合港口文化 采用"巨轮"概念设计 集合展览、餐饮、零售三种业态 [3] - 该旗舰店日均接待量达2000人 8月预约档期已满 首月营业带动周边客流量达平日3倍 [3] - 上海陕北西路奢侈品牌改造老洋房 融合石库门建筑、砖雕门廊等海派元素 打造老上海与意式风格结合的消费空间 [5] 奢侈品牌在华扩张数据 - 2024年278个奢侈品牌在华新开门店约350家 其中215家位于一线城市 137家位于非一线城市 [7] - 89个品牌完成430家门店升级改造 重点投入数字化改造和客户服务空间扩容 [7] 行业转型趋势 - 奢侈品牌从单纯卖产品转向销售生活方式 通过首展、首秀、首发等非门店业态与实体店联动 [9] - 品牌创新策略有效激活周边餐饮、文旅等消费 带动城市商业活力提升 [9]
北京消费结构与趋势|北京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成荣:多措并举增强消费动力,为扩大消费释放新空间
北京商报· 2025-07-14 14:33
消费结构转型 - 我国消费结构呈现从单一到多元、从基础到高质的转型轨迹,通过文商旅融合、场景创新、数字赋能、品牌升级等多措并举激发市场活力 [1] - 消费结构最初调整体现在商品内部构成优化,食品支出占比持续下降,穿着和家用电器消费比重稳步提升,为后续消费升级奠定基础 [3] - 当前消费市场最显著特征是服务消费、精神文化消费增速明显快于传统商品消费,经济发达地区尤为突出,北京市2017年将总消费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时作为统计指标 [3] 行业数据表现 - 北京市2025年1—5月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金银珠宝类、粮油食品类、化妆品类和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1.0%、13.7%、11.9%和9.9% [4] - 汽车和通讯产品消费下滑,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下降22.2%,汽车类商品下降21.1%,燃油车降幅较深 [4] - 手机更换周期从18—24个月延长至36—40个月,反映耐用消费品生命周期变化对行业结构的重塑 [4] 消费动力因素 - 消费动力强弱取决于消费能力与消费信心,需通过多维度政策协同发力 [6] - 消费能力提升有赖于居民收入实质性增长和储蓄结构优化,需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就业扶持力度 [6] - 消费信心与未来经济前景和收入增长预期相关,需培育新兴消费热点、创新消费场景、提升供给质量 [6] 消费环境创新 - 文商旅融合发展成为重要路径,北京推动服务消费从被动供给向主动创造转变,打造文化IP、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培育演艺新空间 [7] - 创新消费场景是激活市场的重要突破口,康养、体育、文化等新兴消费领域彰显场景化消费带动力,优质内容是场景打造的核心竞争力 [7] - 消费体验多元化趋势明显,需满足不同年龄层对沉浸式快乐、情感、探索等差异化需求,旧换新政策需精准化实施 [8] 数字消费与品牌升级 - 数字消费需推动互联网平台升级,利用AI赋能实体商业数字消费场景,鼓励特色直播电商基地建设 [8] - 老字号品牌通过产品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赢得国内市场,文创产品受境外游客青睐,北京应加大支持力度 [9]
推进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成都决定“大展宏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3 21:37
成都文旅消费品牌战略 - 成都提出新城市文旅消费品牌"公园城市·幸福成都",并审议通过《决定》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1] - 品牌定位基于"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奋进中的创新之城"城市形象框架[3] - 公园城市成为最鲜明城市标签,"幸福成都"体现烟火气与活力感[3] 四大产业竞争力基础 - 文化端:文创产业快速发展,《哪吒》系列电影成为代表,拥有"江山之雄、文物之盛"美誉[2] - 商业端:万亿消费城市,首店引进数量中西部第一,黑珍珠餐厅全国第三、米其林餐厅全国第五[2] - 旅游端:上半年接待游客超1.6亿人次,营业性演出1.4万场带动综合消费31.5亿元[2] - 体育端:世界运动会即将举办,上半年体育消费410亿元,体育产业总规模740亿元[2] 融合发展逻辑与效益 - 融合可赓续天府文化基因,符合"产业—场景—市场—体验"发展逻辑[3] - 测算显示综合拉动效果达3-5倍,直接带动餐饮、住宿、交通、零售、娱乐等行业[3] - 目标集成升华"三城三都"品牌,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与美誉度[3] 政府引导措施 - 政府角色包括规划引领者、资源整合者、环境营造者,确保产业协同发展[4] - 科技赋能:建设文化和科技产业融合试验区,推动AI、元宇宙等技术研发转化[5][6] - 要素支撑:优化土地政策、投融资体系,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6] - 机制创新: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完善消费促进机制与监测评价体系[6] 消费市场新动力 - 2025年上半年消费市场呈现规模与质量双提升[7] - 首发经济:太古里引入Tiffany中国首家三层旗舰店,万象城升级优衣库西南旗舰店[7] - 票务经济:节庆赛事带动过夜消费与景区联动消费[7] - 创新场景:CPI的"KOKO MARKET"集市与"绿里GREENMILE"公园商业成为热点[7] 新兴业态与国际化布局 - 户外运动兴起:725万亩林地、18万亩草地、525条河流支撑徒步、攀岩、滑雪等业态[8] - 打造都市、山水、乡村三大场景,构建"立体城市"体验[8] - 国际化措施:开发国际转机旅客"免费体验城市"项目,优化支付、退税等便利化服务[8] 国际化消费能级提升建议 - 强化国际要素集聚:吸引国际品牌首店,提升本土品牌全球影响力[9] - 优化国际化服务:加强外卡覆盖、多语言服务、高端客群专属服务[9] - 丰富高端供给:加大定制化服务与高端艺术消费投入,打造标志性消费载体[9]
餐企争相破界,餐饮消费“美味”不竭
中国经济网· 2025-05-23 07:49
行业数据与趋势 - 4月全国餐饮收入4167亿元 同比增长5 2% 1-4月累计收入18194亿元 同比增长4 8% 显示行业复苏韧性与增长潜力 [1] - 创新消费场景成为行业增长关键驱动力 餐饮服务与文化、科技、社交元素深度融合 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1][4] 企业创新案例 - 海底捞在广深等城市试点夜宵主题店 结合DJ表演、舞蹈等互动活动 提升夜间消费氛围 [2] - 蜜雪冰城与中国邮政合作开设13家联名店 推出"渠道共享+场景共生"模式 另在高速服务区布局25家店 契合便民生活圈建设 [3] - 金鼎轩首家自助餐店开业首周末等位超180桌 日均团购订单破千 融合广式点心、烤鸭等多品类 [3] - 广州报刊亭KCOFFEE结合咖啡、文创书籍与工会爱心驿站功能 打造"餐饮+文化+公益"复合空间 [3] 政策支持与行业活动 - 商务部等五部门2023年政策明确培育餐饮消费新场景 2024年九部门方案进一步推动场景创新与品质提升 [5] - "中华美食荟"活动聚焦创意菜、节气餐等细分赛道 鼓励特色主题宴席与餐饮首店 激活市场需求 [5][6] 现存问题与专家建议 - 行业存在盲目跟风模仿、场景创新流于表面(如仅改变装修)等问题 部分企业过度依赖技术导致体验下降 [6] - 专家建议企业需精准匹配客群需求(如年轻群体社交场景、家庭亲子专区) 挖掘文化内核 优化科技应用 建立动态迭代机制 [7]
全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人民日报· 2025-05-22 06:12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 重庆通过集聚优质消费资源、创新消费场景、推动产业融合等举措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释放城市消费活力[1] - "渝货精品"加速开拓新消费市场,涪陵榨菜、陈昌银麻花等本土品牌走向全国乃至世界[1] - 会展经济蓬勃发展,智博会、西洽会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引擎[1] 创新消费场景 - "洞穴经济""步道经济""云端经济"等特色消费新场景涌现,防空洞改造为火锅店、酒吧等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1] - 渝中区打造20余个"云端天台"项目,引入空中餐酒吧、天际泳池等形成独特商业风景线[1] - "文化+消费""艺术+消费""旅游+消费"等业态融合为商业注入新活力,如北仓文创街区夜间集市、大渡口区"花花好市"音乐集市[1] 产业融合发展 - 火锅产业实现全产业链发展,3.2万家火锅店遍布全市,全产业链产值达3000亿元[2] - 汽车产业表现亮眼,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42.7万辆,同比增长182.8%[2] 消费环境提升 - 推进重点商圈数字化转型,创建全国示范智慧商圈1个、示范智慧商店2个[2] - 打造市级示范智慧菜市场14个,推动农贸市场和菜市场智慧化改造[2] - 培育电商直播带货等线上消费新业态[2]
郑州便利店为何多而不强?
36氪· 2025-05-16 08:11
郑州便利店行业格局 - 郑州便利店市场形成本地连锁(悦来悦喜、福鹿家)、内资头部(美宜佳、唐久便利)与外资(7-ELEVEn河南)三方竞争格局 [1] - 2024年郑州便利店单店覆盖5807人/店,优于全国均值(6866人/店)但低于太原(2582人/店)、长沙(2133人/店)等中部省会 [1][6] - 郑州便利店发展指数增长率从2023年4.55%降至2024年0.3%,排名下降16位至第27位 [3] 市场痛点与竞争态势 - 郑州便利店生态"多而不强",本地品牌悦来悦喜仅420家门店(全国第61位),缺乏千店级本土品牌 [8][9] - 头部品牌集中度低,美宜佳(全国3.8万家)、易捷、昆仑好客等全国性品牌在郑布局但无区域特殊性 [10] - 个体商户达116.07万户,夫妻店对早餐等高毛利品类(毛利率30%-35%)分流显著 [22][24] 供应链与场景创新 - 本地品牌通过自建中央厨房(悦来悦喜新乡基地)或本土合作(7-ELEVEn与三全食品)强化鲜食供应链 [16][18] - 24小时经营比例仅39.13%,悦来悦喜坚持全天营业以激活夜间经济 [18] - 抢占地铁(便利丹)、机场(7-ELEVEn)、高校(福鹿家财大店)等核心场景,教育消费习惯 [14][15][22] 扩张策略与政策支持 - 悦来悦喜开放加盟,全额投资需25万元(分润96%),共同投资需8万元(分润85%) [24] - 郑州被列为河南省首批便利店重点推进城市,2024年GDP1.45万亿元(中部第三)支撑消费潜力 [21] - 大学生数量146万(全国第二),校园店成为品牌差异化布局重点 [22] 未来发展方向 - 需优化品类结构(5%-10%商品淘汰率)并提升数字化水平,匹配行业2025年重点趋势 [25] - 强化供应链标准化(悦来悦喜新品13周上市周期)与集群效应,应对夫妻店与全国品牌挤压 [25][26] - 通过点位密度提升(7-ELEVEn计划十年500店)培养"便利店解决三餐"的消费习惯 [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