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药行业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医药行业接棒“反内卷”!恒生创新药ETF(520500)规模首破10亿元,创历史新高
新浪基金· 2025-07-25 15:04
创新药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以来创新药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成为资本市场焦点赛道之一 [1] - 政策密集加持、国际化合作加速及研发成果持续落地是主要驱动因素 [1] - "反内卷"风向在医药行业渗透,具备发展潜力的创新药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机遇 [1] - 国家医疗保障局优化集采规则,不再简单以最低报价为参考,推动行业进入"质价平衡"高质量发展阶段 [1] 恒生创新药ETF市场表现 - 恒生创新药ETF(520500)连续4周(6/30-7/24)实现资金周度净流入 [2] - 近3个交易日单日成交额持续突破10亿元,近一周日均成交额达14.44亿元 [2] - 截至2025年7月24日,规模突破10.05亿元,份额达5.28亿份,近两月增幅分别为103%和45% [2] - 标的指数近半年涨跌幅达104.31%,市盈率(PE-TTM)为34.61倍,估值或仍处于合理区间 [2] 恒生创新药ETF产品特点 - 通过QDII机制覆盖港股市场37家创新药龙头企业 [2] - 前五大成份股为康方生物、百济神州、信达生物、药明生物、中国生物制药 [2] - 支持场内T+0交易且已被纳入融资融券标的 [2] - 是目前全市场仅有的跟踪恒生创新药指数的ETF [2] 华泰柏瑞基金管理能力 - 华泰柏瑞基金是境内首批ETF管理人之一 [3] - 打造了沪深300ETF(510300)、红利ETF(510880)等标杆精品 [3] - 保持18年ETF零差错运营纪录 [3] 政策支持与业绩表现 - 2025年7月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4] - 2025年7月国家医保局启动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工作 [4] - 恒生创新药ETF 2025年上半年收益为56.94%,业绩比较基准收益为57.83% [4]
净值创历史新高!平安医疗健康基金经理周思聪:未来仍看好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为代表的成长型医药子行业
全景网· 2025-07-18 13:39
创新药行业表现 - 二季度创新药行业持续走强,年初以来涨幅大幅超越AI板块和机器人板块 [1] - 平安医疗健康混合型基金上半年取得57.41%的亮眼业绩,净值突破2021年最高点创历史新高,A类份额最新净值为2.8764 [1] 上涨驱动因素 - 政策方面:医保局鼓励创新政策导向持续,国内审批显著提速 [2] - 业绩方面:多家大型创新药企业宣布盈利或即将盈利,提振市场信心 [2] - 出海方面:二季度多单创新药对外授权落地,首付款及总金额大超预期,上半年国产创新药出海数量和金额同比大幅增长,占据全球创新药交易一半以上 [2] - 数据方面:二季度医药国际大会最亮眼数据大部分来自中国企业 [2] 行业前景展望 - 2025年将成为创新药行业"三个元年":收入放量起点、盈利跨越元年和估值抬升元年 [2] - 短期:2025年80%的A股和港股创新药公司或迎来产品收入放量期,中报开始将看到收入集体改善 [3] - 中期:2025-2028年中国创新药企业将成批步入盈利周期,行业开始集体跨越盈利鸿沟 [3] - 长期:2025年或成为估值系统性提升起点,商业保险推进是核心变量,医保+商保双轮驱动将拉长生命周期和拉高销售峰值 [4] 基金经理观点 - 周思聪擅长以子行业景气度作为投资策略,在商业模式、竞争力和业绩多维度比较中寻找估值性价比高的公司 [2] - 持续看好以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为代表的成长型医药子行业 [2]
创新药经不起大起大落
经济观察报· 2025-06-23 19:11
创新药行业行情分析 - 港股和A股创新药板块在经历近半年股价拉升后于6月中旬迎来回调 投资者对行情持续性存在分歧 [2] - 2020-2021年行业曾出现爆发式行情 多家企业股价翻倍 但2021年7月高点后持续下挫至2024年7月历史低点 多数企业跌破发行价 [3] - 2025年开年后港股行情回暖 A股在三生制药、石药集团等大额BD交易刺激下出现翻涨趋势 [4] 行业发展阶段与挑战 - 中国创新药资产登陆二级市场仅7年 但已经历相当于其他行业数十年的剧烈波动 [3] - 行业目前仍以Fast-follow模式为主 但近两年BD交易纪录不断刷新 并诞生首个国产"十亿美元分子" [6] - 新药研发平均需10年时间+10亿美元投入 行业仍处成长期 以2015年药审改革为起点刚满第一个十年 [6] 市场生态与政策环境 - 当前大额BD交易仅涉及数千条在研管线中的极少数 大量管线面临市场空间质疑 [5] - 国家医保局2025年探索丙类目录 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时间从60日缩短至30日 [7] - 行业需要"慢牛"行情 避免大起大落 需培育原始创新企业并保持对失败者的宽容 [7] 长期发展展望 - 下一个十年需建立理性估值体系 给予行业更长成长周期 [6] - 企业、投资者、监管层需共同秉持长期主义 才能诞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药物 [8]
创新药经不起大起大落
经济观察网· 2025-06-20 20:03
行业现状与历史回顾 - 港股和A股创新药板块在经历近半年股价拉升后于6月中旬迎来回调,市场对行情持续性存在分歧 [2] - 中国创新药资产集中登陆二级市场仅7年,但已经历其他行业需数十年才会遇到的大起大落 [2] - 2020-2021年创新药呈现爆发式行情,多家企业股价翻倍,一级市场估值快速提升,2021年7月达历史高点后迅速下挫,2024年7月跌至历史低点,大部分企业跌破发行价 [2] - 2025年开年后港股创新药行情回暖,三生制药、石药集团等大额BD交易刺激A股快速拉升出现翻涨趋势 [3] 行业挑战与风险 - 剧烈波动打击投资者信心,部分企业被迫收缩管线、裁员求生甚至放弃长期研发项目 [3] - 当前大额BD交易仅涉及数千条在研管线中的极少数,大量管线仍面临市场空间拷问,近期回调可能反映此担忧 [3] 行业潜力与发展方向 - 中国创新药创新能力已获国际市场认可,体现在Fast-follow策略、近两年刷新纪录的BD交易及首个国产"十亿美元分子"诞生 [3] - 创新药研发平均需十年时间、十亿美元投入,行业仍处成长期,2015年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被视为关键时点 [4] - 行业需要"慢牛"行情而非大起大落,下个十年应提升药物创新能力并培育更多原始创新企业,原始创新虽风险高但潜在回报更高 [4] - 需对创新失败保持宽容,同时避免行业内卷,维持健康生态 [4] 政策环境与支持 - 2025年国家医保局探索丙类目录为创新药支付提供新空间,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审评时间从60个工作日缩短至30个工作日 [5] - 投资者期待审批和支付体系持续向真创新、全球新药物倾斜 [5] - 企业、投资者、监管层共同秉持长期主义有望催生更多具国际竞争力的创新药物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