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icon
搜索文档
国泰海通:收支有待提振
格隆汇· 2025-09-18 11:51
狭义收入 - 2025年1-8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0.3% 8月当月增速2%较7月的2.6%回落[1][4] - 税收收入累计同比微增0.02% 8月当月同比增长3.4%较7月的5%放缓 其中企业所得税受低基数影响大幅回升 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增速回落但前者表现尚可 证券交易印花税因股市活跃持续高增 车辆购置税与土地增值税降幅明显 出口退税增速回升[1][6] - 非税收入1-8月同比增长1.5% 8月当月同比-3.8%较7月的-12.9%降幅收窄 连续四个月同比回落反映财政依赖减弱[6] 狭义支出 - 2025年1-8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1% 8月当月增速0.8%较7月的3%回落 受收入端约束[1][8] - 中央本级支出1-8月同比增长8.0%高于地方支出增速2.3% 但8月中央支出增速由7月7.4%降至2.8% 地方支出增速由7月2.2%降至0.4%[8] - 民生领域支出保持高增 1-8月社保就业、教育、卫生健康支出增速均高于总体 8月节能环保和交通运输支出因低基数大幅回升 城乡社区和农林水支出降幅扩大[10] 政府性基金 - 2025年1-8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4% 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降4.7% 8月当月收入增速-5.7%较7月的8.9%回落 反映土地市场承压[2][13] - 1-8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0.0% 主要因债券资金加速发行使用 其中专项债、特别国债等资金支出3.39万亿元 8月当月支出增速19.8%较7月的42.4%回落但仍高位运行[2][13] - 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后将支撑扩内需 财政部提前下达2026年地方债务限额并靠前使用化债额度[2][13]
财政部: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靠前使用化债额度
搜狐财经· 2025-09-12 16:25
第二,在管理上做加法。严格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确保用得好、还得起、可持续。强化专项债"借 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隐性债、法定债"双轨"合并管理,建立统一的长效监管制度。依法加大 债务信息公开力度,提升管理透明度。 钛媒体App 9月12日消息,财政部部长蓝佛安9月12日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 发布会上表示,"十五五"期间,我们将继续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加快建立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 府债务管理机制,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为经济行稳致远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在存量上做减法。继续落实好一揽子化债举措,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靠 前使用化债额度,多措并举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第三,在效益上做乘法。科学安排债券规模、结构,合理把握发行时机、节奏,保障重大项目、重点领 域资金需求,提升债券资金使用绩效,更好发挥政府债券的带动放大效应。 第四,在风险上做除法。强化风险监测预警,从事后"救火补漏"扩展到事前"防患于未然"。健全专项债 券偿债备付金管理机制,防范兑付风险。保持"零容忍"高压监管态势,层层传导压力,严格落实举债终 身问责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坚决遏制新增 ...
财政部: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多措并举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第一财经· 2025-09-12 16:16
第四,在风险上做除法。强化风险监测预警,从事后"救火补漏"扩展到事前"防患于未然"。健全专项债 券偿债备付金管理机制,防范兑付风险。保持"零容忍"高压监管态势,层层传导压力,严格落实举债终 身问责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9月1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 五五"期间,我们将继续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加快建立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为经济行稳致远提供有力支撑。 保持"零容忍"高压监管态势,层层传导压力,严格落实举债终身问责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坚决遏制新 增隐性债务。 第三,在效益上做乘法。科学安排债券规模、结构,合理把握发行时机、节奏,保障重大项目、重点领 域资金需求,提升债券资金使用绩效,更好发挥政府债券的带动放大效应。 第一,在存量上做减法。继续落实好一揽子化债举措,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靠 前使用化债额度,多措并举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第二,在管理上做加法。严格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确保用得好、还得起、可持续。强化专项债"借 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隐性债 ...
蓝佛安:中央财政五年来对地方转移支付近50万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2 15:18
人民财讯9月12日电,财政部部长蓝佛安9月12日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 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坚决遏制增量,风险逐步收敛。在基层财政运行方 面,中央财政五年来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近50万亿元,最大力度下沉财力,兜牢兜实"三保"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