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搜索文档
揭榜:最新全国100强城市排行
虎嗅APP· 2025-06-14 17:26
城市GDP竞争格局 - 2024年内地GDP百强市门槛提升至3600亿元,较10年前翻倍[5] - 万亿城市扩容至27个,唐山成为河北首个万亿城市[8][9] - 2万亿正成为城市竞争新起点,长三角占9席万亿城市,广东占4席[10] - 50强城市门槛突破6000亿,普通地级市占比近50%,部分超越中西部省会[13][14] - 百强市守门员从安徽阜阳变为河南新乡,3000-5000亿区间竞争激烈[18] 区域经济分布特征 - 东部8省(苏鲁粤浙闽京沪津)占据百强市半壁江山及2/3万亿城市席位[21][24] - 江苏13市全部跻身百强,最低GDP的连云港(4000亿+)超多个中西部省会[26][28] - 广东仅10市入围百强,珠三角集中广深佛莞4个万亿城市,粤东西北人均GDP低于全国[31][37] - 中部地区江西5市入围百强,数量超湖北(3市)、安徽(4市),因区域均衡及有色资源产业优势[41][44][51] - 西部15个百强市多为"省会+副中心/资源型城市"组合,如四川成都+绵阳/宜宾,内蒙古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包头[57][63][65] 东北及特殊区域表现 - 东北仅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4个副省级市入围百强,普通地级市全军覆没[76][77] - 大连、沈阳GDP突破9000亿,2025年有望实现东北首个万亿城市突破[12][83] - 青海、宁夏、西藏、海南4省区无百强市[21][70] 城市发展驱动因素 - 省会首位度影响省域竞争力,武汉首位度35.2%居万亿省会前列,南昌仅22.8%[46][49] - 特色产业助推地级市突围:赣州(稀土)、上饶(铜矿)、宜春(锂电)、遵义(白酒)[52][69] - 区域协同效应显著,江西地市借力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中部省会联合打造交通第五极[53][54]
太湖三姐妹,火了
投资界· 2025-06-08 15:38
苏超现象与区域经济联动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开赛20天内吸引超18万现场观众,单场观众超2万,门票溢价超60倍,热度比肩同期欧冠决赛 [5] - 赛事带动江苏文旅预订量同比增长305%,并引发A股足球概念股上涨 [5] - 苏州、无锡、常州三市虽积分垫底被戏称"太湖三姐妹",但承接大量流量,常州端午接待扬州游客超15万人次,其"9.9元门票+萝卜干炒饭"套餐推动萝卜干线上销量翻倍 [8][10] 苏锡常产业经济实力 - 苏州、无锡、常州2024年人均GDP分别达20.6万、21.68万、20.1万元,远超全国(9.57万)和江苏省(16.07万)平均水平 [15] - 苏州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为核心产业,无锡聚焦"465"产业集群(含物联网、集成电路等),集成电路产业产值超千亿,获国家大基金投资超百亿 [14] - 常州新能源产业逆袭,聚集3400余家产业链企业(含江苏时代、理想汽车等),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达97%居全国首位 [15] 江苏区域经济特征 - 2024年江苏省GDP13.7万亿元全国第二,增量第一,下辖13市GDP均居全国百强,形成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万亿城市绵延带 [17] - 股权投资市场活跃度全国领先:2024年江苏以1603起案例居首,苏州、无锡、常州投资活跃度分列全国第4、第9、第13位 [12][13] - 区域产业协同显著:苏南(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苏中(船舶海工)、苏北(新能源/现代农业)梯度发展,全省上市公司突破700家 [18] 苏超模式难以复制的底层逻辑 - 地理与交通优势:13市直线距离均在300公里内,高铁1-2小时通达 [17] - 经济均衡性:各市GDP差距小(连云港4663亿仍超部分省会),无需依赖省会反哺 [17][18] - 文化竞争基因:吴文化、江淮文化、楚汉文化长期并存形成"十三太保"互竞生态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