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钢行业
搜索文档
中信特钢:10月24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4 22:52
公司治理 - 公司于2025年10月24日以通讯表决方式召开第十届第二十一次董事会会议 [1] - 会议审议了关于修订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有和买卖公司股票管理办法的议案 [1] 财务与经营概况 - 2025年1至6月份,公司营业收入100%来源于特钢行业 [1] - 公司当前市值为710亿元 [2]
经纬江苏——方寸球衣上的制造密码
中国证券报· 2025-10-15 08:00
产业升级与材料创新 - 球衣材质从纯棉演变为高科技化纤,体现材料科技创新,涤纶、锦纶成为主流并持续升级 [4] - 江苏东渡纺织集团凭借完整产业链,国际订单交付期从20天缩短至15天,展示高效供应链能力 [4] -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发布智能聚酯纤维T恤,可实现根据环境温湿度自动调节透气性,突破传统聚酯纤维闷热印象 [5] - 淮安洪泽区聚焦纤维新材料产业,三联新材料采用"柔性生产+纤维超市"模式,佩浦科技攻关生物酶解PET循环技术,台华新材发展化学法再生尼龙技术 [7] - 中信泰富特钢研发2100兆帕级超高强度盘条,材料强度可支持单根7毫米钢丝吊起7辆汽车,其高端轴承钢产销量连续十余年全球第一 [8]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 江苏形成"苏南引领、苏中崛起、苏北赶超"格局,13个设区市实现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覆盖 [10][12] - 苏南地区作为创新前锋:苏州1-7月新增6款Ⅰ类创新药(占全国14%),无锡集成电路产业规上产值达2512亿元,常州吸引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企业中4家布局 [13] - 苏中地区承担中场引擎功能:南通海工装备规模占全国约25%,启东发出国内最大吨位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扬州工业投资2025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24.4%;泰州建设国家级医药高新区 [15] - 苏北地区实现弯道超车:徐州徐工集团为全球工程机械巨头,盐城拥有江苏近一半、全国约五分之一海上风电规模,"十四五"规划容量3000万千瓦 [16] 产业链深度融合 - 江苏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3000余家规上企业,形成南京、常州、盐城、扬州、苏州整车生产基地及沿江八市零部件基地 [18] - 理想汽车常州基地每40秒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30%核心件本地供应,推行"近地化战略"构建长三角产业圈层 [18] - 无锡半导体产业链形成闭环配套,新洁能周边布局华虹宏力12英寸制造基地、英飞凌、SK海力士等企业,覆盖设计、材料、设备、晶圆制造、封测全环节 [20] - 传统纺织业与新兴产业融合,苏州企业频繁与扬州、连云港高科技企业合作,转型为新材料及智能可穿戴公司 [20] - 苏州与宿迁探索"科创飞地"模式,格烁光电材料、昇利扬材料等项目实现研发总部在苏州、生产基地在宿迁的协同布局 [20]
经纬江苏
中国证券报· 2025-10-15 04:17
产业能级跃迁 - 球衣材质从纯棉演变为高科技化纤,实现从重达数斤到轻便耐穿的转变,反映出材料科技的进步 [1] - 江苏东渡纺织集团凭借完整产业链可将国际赛事球衣订单交付期从20天缩短至15天,体现纺织业已升级为高科技产业 [2] -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发布智能聚酯纤维T恤,其纤维能根据环境温湿度变化调控微结构,实现“越运动、越透气”的效果 [2] - 淮安市洪泽区将纤维新材料作为主导产业之一,三联新材料采用“柔性生产+纤维超市”模式,佩浦科技攻关“生物酶解PET”技术,台华新材打造绿色高端化纤产业链 [3] - 中信泰富特钢研发的2100兆帕级超高强度盘条用于常泰长江大桥,材料强度可让一根直径7毫米钢丝吊起7辆小汽车,其高端轴承钢产销量全球第一 [4] 区域均衡发展 - 江苏形成“苏南引领、苏中崛起、苏北赶超”的区域平衡格局,发展战略进入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新阶段 [5] - 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中,江苏实现13个设区市全覆盖,包括苏州高端科技仪器集群、盐常宿淮光伏集群等 [5][6] - 苏南地区作为“前锋”:苏州1至7月新增6款Ⅰ类创新药占全国14%,无锡集成电路产业规上产值达2512亿元,常州集聚4家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企业 [6] - 苏中地区作为“中场发动机”:南通海工装备规模占全国四分之一,启东启航国内最大新型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扬州工业投资2025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24.4%;泰州“中国医药城”成为生物医药引擎 [7] - 苏北地区作为“新生力量”:徐州拥有全球工程机械巨头徐工集团;盐城海上风电规模接近江苏一半、全国五分之一,“十四五”规划容量3000万千瓦 [7] 产业链协同融合 - 江苏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3000余家规上企业,形成南京、常州、盐城、扬州、苏州等整车生产基地及沿江八市零部件生产基地 [8] - 理想汽车常州基地每40秒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其30%核心件来自常州本地,公司推进“近地化战略”形成紧密协同产业圈层 [8] - 无锡半导体产业链配套完备,新洁能附近有华虹宏力12英寸制造基地及英飞凌、SK海力士等国际大厂,形成从设计到封测的闭环 [9] - 中国(南京)软件谷拥有36万软件从业人员和数千家企业,诚迈科技与附近汽车、手机领域大客户研发中心合作紧密 [9] - 传统纺织业与高新技术企业融合,苏州纺织企业与扬州、连云港等地合作,转型为新材料和智能可穿戴公司 [9] - 苏州与宿迁探索“研发在苏州、生产在宿迁”模式,格烁光电材料、昇利扬材料项目生产基地落地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研发总部入驻苏州“科创飞地” [10]
广大特材(688186.SH):2025年中报净利润为1.85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332.67%
新浪财经· 2025-09-01 10:2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25.34亿元 同业排名第10 同比增长34.74% [1] - 归母净利润1.85亿元 同业排名第10 同比大幅增长332.67% [1] - 摊薄每股收益0.86元 同业排名第3 同比增长330% [2] 盈利能力 - 毛利率20.71% 同业排名第10 同比提升6.77个百分点 连续5季度上涨 [2] - ROE达4.99% 同业排名第5 同比增加3.79个百分点 [2] 运营效率 - 总资产周转率0.21次 同业排名第13 同比增长22.96% [2] - 存货周转率0.83次 同比增长5.42% [2] 现金流与资本结构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3.43亿元 但同比改善7445.39万元 [1] - 资产负债率66.33% [3] 股权结构 - 股东户数1.58万户 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37.85% [2] - 控股股东张家港广大投资持股19.8% 实控人徐卫明持股5.6% [2]
业绩筑底回升态势明朗,粉末冶金加速商业化撬动天工国际(00826)价值跃升
智通财经网· 2025-08-27 08:5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23.42亿元,股东净利润2.04亿元,同比增长10.87% [1] - 国内收入13.32亿元,占比56.87%,同比增长小幅上升;除中国外亚洲地区收入3.61亿元,同比增长26.22% [2] - 模具钢内销收入增长4.7%至5.66亿元,高速钢内销收入增长14.1%至2.6亿元 [3] 区域市场表现 - 中国市场收入占比56.87%,北美市场收入2.58亿元,欧洲市场收入3.80亿元 [2][3] - 亚洲(除中国)市场收入3.61亿元,同比增长26.22%,成为地区新增长点 [2] - 其他地区收入0.11亿元 [3] 产品线业务分析 - 工模具钢内销增长受益于汽车、家电、电子设备更新政策及高端制造业需求复苏 [3] - 切削工具内销小幅下滑,因销售体系优化调整,预计下半年企稳向好 [3] - 钛合金业务因消费电子领域销售减少导致下滑,已通过新订单提高产能利用率 [4] 粉末冶金技术突破 - 2021-2025年上半年研发项目144项,新品开发583项,申请发明专利111项 [7] - 粉末冶金工模具钢销量从2020年83吨预计增至2025年1500吨,年复合增速79.2% [8] - 粉末冶金产品平均售价约15万元/吨,平均毛利率超40% [8] 商业化应用进展 - 与恒而达签署五年600吨锯切工具材料采购协议,实现国内大客户突破 [8] - 通过粉末冶金技术实现切削工具纵向一体化发展,成本优势显著 [8] - 近净成型工艺材料成材率达80%以上,突破3D打印极限满足大型压铸模具需求 [9] 增材制造布局 - 布局高合金钢、钛合金、铜合金、高温合金四类金属粉末材料 [9] - 高合金钢粉末年产能8000-10000吨,为核心优势领域 [9] - 合资设立天工钛晶,收购品德新材产线,目标钛合金粉末年产能3000吨 [10] 高端材料市场前景 - 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2024年275亿美元,预计2032年达1502亿美元,年复合增速23% [11] - 高氮合金材料全球年需求2-3万吨,均价超30万元/吨,市场规模超百亿元 [11] - 高氮钢产品已交付江苏润孚动力并联合恒而达开发丝杠应用,实现国产突破 [12] 核能材料突破 - 突破核电用低活化钢(RAFM钢)及高硼钢(304B7),需求量分别为4000-7000吨/聚变堆和400-4000吨/聚变堆 [12] 市场预期与估值 - 下半年海外市场预计复苏,因贸易谈判推进及美联储降息预期概率升至87% [5] - 粉末冶金技术推动估值逻辑从特钢企业向高端材料企业切换 [12] - 7个交易日股价累涨近40%,8月成交额创上市以来月度新高 [13]
久立特材(002318):公司25H1归母净利同比增长28.48%
华泰证券· 2025-08-26 12:0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27.44元人民币[1][1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61.05亿元(yoy+26.39%) 归母净利8.28亿元(yoy+28.48%)[7] - Q2单季营收32.23亿元(yoy+31.97% qoq+11.79%) 归母净利4.38亿元(yoy+38.74% qoq+12.66%)[7] - 25H1毛利率27.20%(yoy+2.29pct) Q2毛利率26.40%(qoq-1.68pct)[8] - 期间费用率9.94%(yoy+0.55pct) 销售费用率4.21%(yoy+0.61pct)[8] 业务结构分析 - 高端产品营收12.20亿元(占比20% yoy+15.42%)[9] - 电力设备制造领域营收增速43.8% 石化领域增速25.1%[9] - 境外销售收入同比上升92.94% 复合管业务营收增长219.3%[10] - 复合管业务毛利率26.37%(yoy+2.05pct)[10] 产能与行业地位 - 年产能包括20万吨成品管材 1.5万吨管件及2.6万吨合金材料[9] - 国内市场份额连续多年保持领先[9] 盈利预测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7.27/18.57/20.04亿元(CAGR 7.72%)[11] - 对应EPS 1.77/1.90/2.05元[6] - ROE维持在19%左右(2025E 19.73%)[6] 分红政策 - 2024年分红率超过60%(yoy+30.7pct)[10] - 假设维持60%分红比例 2025-2027年股息率4.69%/5.05%/5.45%[10] 估值水平 - 当前PE 12.78倍(2025E) 低于可比公司均值11.3倍[11][17] - 采用15.5倍PE估值(2025E) 高于行业平均[11] - PB 2.55倍(2025E)[6] 增长驱动因素 - 海外EBK公司投资带来业绩贡献[10] - 高端产品占比提升空间较大[11] - 深海油气输送管材领域技术攻关[10]
中信特钢:8月19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19:59
公司治理 - 公司第十届第二十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8月19日以通讯表决方式召开 [1] - 会议审议《关于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专项报告》等文件 [1] 财务表现 - 2025年1至6月份营业收入构成为特钢行业占比100.0% [1] - 公司当前市值为633亿元 [1] 业务构成 - 公司业务完全集中于特钢行业 收入占比达1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