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供应链安全
搜索文档
全球半导体材料风暴来袭,六氟化钨价格最高涨90%
搜狐财经· 2025-10-30 02:11
行业核心事件 - 全球半导体行业关键原材料六氟化钨的供应价格预计在2025年初最高上调90%[1] - 此次价格剧烈波动由上游钨原料价格暴涨引发,中国国内钨矿价格在2025年初至9月初暴涨约95%,达到每吨28万元人民币[3] - 钨原料占六氟化钨总成本约60%,成本结构决定六氟化钨对钨价变化极其敏感,此次暴涨反映供应结构的根本性变化[5] 关键材料与应用 - 六氟化钨是芯片制造中不可或缺的特种气体,主要用于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晶圆表面沉积高纯度钨薄膜[7] - 钨薄膜负责填充芯片内部数以亿计的通孔和互连线,连接晶体管并传递电信号,因其高电导率和抗电迁移性被选用[7][8] - 全球半导体行业年消耗六氟化钨7000至8000吨,是逻辑芯片、DRAM内存和3D NAND闪存生产的关键材料[8] 中国供应链地位 - 中国在全球钨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全球超过80%的钨矿开采集中在中国[10] - 中国六氟化钨国产替代率已超过65%,电子特气产业正在崛起[10] - 中船特气是全球六氟化钨核心供应商,年产能2000吨,全球覆盖率高达70.31%,产品纯度达6N级别(99.9999%),客户包括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台积电等头部晶圆厂[10] 主要市场参与者 - 除中船特气外,南大光电占据国内六氟化钨市场约25%份额,昊华科技年产能600吨,和远气体建设了年产500吨的生产装置[12] - 上游钨资源由厦门钨业、章源钨业、中钨高新等企业控制,厦门钨业作为龙头,钨精矿年产能达1.2万吨[12] - 巨化股份约占全球六氟化钨市场20%,华谊集团约占15%,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已占据重要位置[14] 行业影响与动态 - 韩国政府决定自2025年起对国内生产无水氟化氢等半导体关键原料的企业提供为期两年补贴,以应对供应链风险[12] -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越来越关注供应链安全,晶圆厂开始重新评估对单一地区或供应商的依赖程度,思考供应链韧性和多元化策略[14] - 具备技术壁垒和规模化优势的中国电子特气龙头企业,有望在此轮全球供应链调整中获得更多发展机会[14]
美国政府又有新“点子” 台湾舆论炸锅:怎么不去抢!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20:05
美国政府的半导体产业政策动向 - 美国商务部长提出“芯片五五分”构想,主张将依赖台湾的芯片产能一半转移回美国[1] - 美国政府考虑对进口电子设备按芯片含量征收关税,并研究要求企业在美国本土生产的芯片数量与进口量保持1:1比例[2] - 若企业长期无法达到1:1的生产与进口比例,将面临关税处罚,最高关税可能达100%[2][4] - 美国财政部长表示台湾包办了几乎99%的高阶芯片生产,存在风险管理问题,计划将30%至50%的半导体生产转移至其他地区如日本或中东[9][10] 台积电与三星在美运营挑战 - 台积电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过去四年累计亏损1.7万亿韩元(约86.5亿元人民币),2024年底投产创下史上最大运营亏损[6] - 台积电在美工厂人力成本与设备费用远高于台湾地区[6] - 三星电子投资24万亿韩元(约1222亿元人民币)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建厂,目标明年年底投产,但因尚未获得大规模订单,处境比台积电更为不利[8] - 在美国生产芯片面临亏损风险,成本可能高于缴纳关税[1][4] 美国政府对企业干预与投资动态 - 美国政府以约89亿美元收购英特尔9.9%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之一,资金部分来自《芯片法案》补贴[10] - 美国商务部长暗示可能对《芯片法案》其他受益企业采取类似入股做法,批评拜登政府“无偿送钱”给英特尔、台积电等公司[10] - 英特尔股票自8月中旬以来累计上涨逾40%,今年以来累计涨逾70%[12] - 英伟达宣布向英特尔投资50亿美元,双方计划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个人计算产品上展开合作[11] - 英特尔与苹果公司接洽寻求投资,讨论更紧密合作,但会谈处于初期阶段[11] 地缘政治与产业影响 - 美国政府的政策举措被台湾舆论批评为“豪夺”和“极限施压”[1] - 台积电此前被迫宣布在美加码投资1000亿美元,引发岛内业界恐慌,若3000亿美元投资落地将对台湾经济造成巨大影响[13] - 台湾业界担忧美国可能入股台积电将削弱台湾产业优势[13]
越秀证券每日晨报-20250925
越秀证券· 2025-09-25 11:25
主要市场指数表现 - 恒生指数收报26,518点,单日上涨1.37%,年初至今累计上涨32.20% [1] - 恒生科技指数收报6,323点,单日上涨2.53%,年初至今累计上涨41.52% [1] - 国企指数收报9,442点,单日上涨1.64%,年初至今累计上涨29.54% [1] - 美股三大指数连跌两日,道琼斯指数收报46,121点跌0.37%,标普500指数收报6,637点跌0.28%,纳斯达克指数收报22,497点跌0.33% [1][4] - 欧洲股市个别发展,德国DAX指数收报23,666点升0.23%,法国CAC指数收报7,827点跌0.57%,英国富时100指数收报9,250点升0.29% [1][5] 主要货币及商品表现 - 人民币指数报96.360,一个月内上升0.20%,六个月内下跌2.48% [1] - 美汇指数报97.640,一个月内下跌0.08%,六个月内下跌6.35% [1] - 布伦特原油报每桶68.220美元,一个月内上涨1.50%,六个月内下跌2.43% [1] - 黄金报每盎司3,762.00美元,一个月内上涨11.77%,六个月内上涨24.94% [1] - 白银报每盎司44.006美元,一个月内上涨14.09%,六个月内上涨33.30% [1] 港股市场动态与个股表现 - 港股主板总成交额约2,888亿港元,科技股领涨,ATMXJ全线上升 [3] - 阿里巴巴股价急升逾9%,为表现最佳恒指及科指成份股,成交额达440.91亿港元,公司计划投资3,800亿元人民币于AI基础设施建设 [3][22] - 半导体股造好,ASMPT及中芯国际升近6%或以上,华虹半导体升近4% [3] - 部分重磅金融股向下,友邦保险和汇丰控股跌近1%或以上 [3] - 泡泡玛特逆市跌近2%,为表现最差蓝筹股 [3][22] A股与美股市场回顾 - 上证综合指数收报3,853点升0.83%,深证成份指数报13,356点升1.8%,创业板指数报3,185点升2.28% [4] - 半导体产业链、游戏及固态电池相关股份上升,旅游及酒店类股份向下 [4] - 美股市场关注PCE物价指数,大型科技股个别发展,Alphabet跌近2%,Nvidia和苹果跌近1%,Tesla升近4% [4] - 反映中概股表现的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逆市升近3% [4] 行业板块表现 - 半导体与半导体设备板块表现最佳,单日涨幅达2.74% [25] - 软件板块上涨0.59%,汽车板块上涨0.53% [25] - 制药板块上涨0.33%,独立电力和可再生电力生产商板块上涨0.24% [25] - 生物技术板块表现最差,单日下跌2.09% [25] 宏观经济与政策要闻 - 美国财政部长表示在与中国谈判时手握筹码,包括飞机引擎、特定化学品及硅材料等关键产品,并可将资本市场准入作为谈判筹码 [8] - 美国正式将欧盟汽车进口关税从27.5%降至15%,追溯至8月1日生效 [9][10] - 美国EIA原油库存变化为-0.607百万桶,低于前值的-9.285百万桶及预测值的0.8百万桶 [11][12] - 美国贸易代表称将在数周内敲定与部分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协议 [15][16] - 美国正与阿根廷谈判一项金额达2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 [17] 香港金融市场发展 - 香港证监会及金管局将公布"固定收益及货币"路线图,旨在促进一级和二级债市活动及外汇市场发展 [18] - 相关路线图将探讨吸引国际发债体在港发行美元债券、降低离岸人民币发债成本及提升资金池流通性等建议 [18] 公司特定信息 - 周大福创建全年纯利21.62亿元,按年上升3.7%,派末期息0.35元并建议每十股获发一股红股 [19] - 周大福创建营业额242.85亿元,按年下跌8.1%,持有现金及银行结存约202亿元 [19] - 周大福创建拟发行22.18亿元可交换债券,该债券可交换为首程控股股份,年票面利率0.75厘 [21] 新股与半新股市场 - 半新股中,健康160累计表现最佳,自上市以来上涨139.70% [29] - 劲方医药-B首日表现达106.47%,累计表现99.31% [29] - 即将上市新股包括奇瑞汽车、紫金黄金国际、西普尼及博泰车联 [29] - 拟上市新股涵盖新能源、生物医药、半导体及消费等多个行业 [30] 港股通交易情况 - 港股通(沪+深)成交额占港股成交额比例近期有所波动 [26] - 上个交易日,港股通(沪)热门股票为阿里巴巴-W、中芯国际及腾讯控股 [22] - 港股通(深)热门股票同样为阿里巴巴-W、中芯国际及腾讯控股 [22]
全球与中国刻蚀用硅部件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QYResearch· 2025-07-11 17:28
刻蚀用硅部件行业概述 - 刻蚀设备用硅部件是晶圆制造刻蚀环节所需的核心耗材,主要包括硅电极和硅环,硅电极作为附加电压的电极和刻蚀气体通路,硅环保证腔体密封性和纯净度并保护晶圆边缘[1] - 等离子体干法刻蚀已成为主流工艺,硅材料部件相比传统陶瓷材料能提高产品良品率,因其与晶圆电特性相同且不易导致缺陷[1] - 行业技术持续演进,从圆筒式刻蚀发展到等离子体刻蚀,反应腔室构造日益精密[1]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全球刻蚀用硅部件行业集中度高,核心厂商主要分布在美国、韩国和日本,包括Silfex Inc、Hana Materials Inc等,2024年前十大厂商市场份额超90%[3][16] - 中国市场处于导入期,本土厂商如宁夏盾源聚芯、锦州神工半导体等正在崛起,但高端产品仍面临技术瓶颈[3][4] - 2024年北美、韩国和日本占据全球主要生产份额,分别为51.4%、19.15%和18.73%,中国生产份额为7.5%但增速最快[1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球刻蚀用硅部件市场规模达17.27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达27.71亿美元,CAGR为7.27%[11] - 中国市场2024年规模1.76亿美元(占全球10.24%),预计2031年达3.49亿美元(占比提升至12.6%),2025-2031年CAGR为10.33%[12][13] - 按产品类型分,2024年硅环和硅电极分别占53.1%和46.9%的市场份额[15] 技术与应用发展 - 先进制程向3nm及以下节点推进,对硅部件纯度要求达9N以上,金属离子污染需控制在ppb级别[5] - 300mm及以上大尺寸产品成为主流,部分企业已开始预研450mm硅部件[5] - 应用领域涵盖逻辑芯片、存储器、MEMS等前道制造工艺,受5G、AI、电动汽车等需求驱动[5][20] 供应链与区域动态 - 地缘政治因素推动欧美日韩加速本土化生产,中国也在政策支持下提升本土化能力[6][20] - 供应链安全意识增强,具备跨区域生产能力的企业将获得更高议价权[21] - 北美是最大消费市场(2024年占24.77%),其次为日本(22.66%)、中国台湾(16.84%)和韩国(14.24%)[13] 行业发展挑战 - 逆全球化趋势导致半导体产业重复投资和研发,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和发展停滞[22] - 美国技术封锁限制了中国大陆高端芯片产业发展,长期可能弱化全球竞争格局[23][24] - 全球政治经济不稳定因素(如俄乌冲突、通胀等)可能影响终端消费需求[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