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星座

搜索文档
通宇通讯股价下跌5.39% 通信设备行业获政策支持
搜狐财经· 2025-08-21 23:02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1日收盘股价报18.25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5.39% [1] - 当日成交额达13.89亿元 换手率为23.96% [1] 资金流向 - 8月21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51亿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34亿元 [1] 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通信设备制造 涉及5G和卫星通信领域 [1] - 产品涵盖基站天线和射频器件 主要服务于国内外通信运营商及设备商 [1] 行业前景 - 商业航天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卫星星座建设及产业应用扩展有望推动行业发展 [1] - 公司作为卫星通信产业链企业或受益于行业趋势 [1]
日欧将展开卫星网合作,摆脱对美依赖
日经中文网· 2025-07-14 11:12
太空领域国际合作与卫星星座计划 - 日本和欧盟将在7月23日首脑会谈中达成协议 合作构建大规模人造卫星网 发射多颗小型通信卫星并实现一体化运作 旨在摆脱对美国SpaceX等企业的依赖 [1][2] - 卫星星座技术通过多颗小型卫星联动 可实现高频率 高精度观测和实时信息交换 被日欧定位为支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技术 [1] - SpaceX计划部署超过4万颗卫星 中国推进1万颗以上卫星计划 欧盟计划构建290颗卫星星座 日本目标在2030年代早期发射5颗以上 与中美存在明显差距 [1][2] 日欧合作的具体领域与目标 - 双方将建立官民合作框架 涵盖通信 气候变化数据共享 防灾对策 重要技术标准化及规则制定 [1] - 协议包括新设"防卫产业对话" 共同强化供应链 未来可能合作开发防卫装备 日本将借此向欧洲企业推介新兴企业 [2] - 日欧结成"竞争力同盟" 在太空 防卫产业 环保和数字等重要领域扩大技术创新合作 深化2018年EPA和2024年安全保障协议 [2] 贸易规则与地缘战略 - 欧盟提议与日本主导构建基于CPTPP的新贸易规则 推动自由贸易区方案 [3][4] - 成果文件草案强调日欧将共同促进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区 遵守国际法维护和平与繁荣 [4] 行业竞争与挑战 - 太空领域因特朗普政府"本国优先"政策导致国际合作不确定性增加 马斯克曾威胁切断乌克兰"星链"服务 凸显依赖美国技术的风险 [1][2] - 卫星数量激增可能导致太空垃圾问题加剧 日欧将探讨相关课题的合作解决方案 [2]
全球LEO抗辐射IC总体规模及主要厂商占有率和排名
QYResearch· 2025-06-30 17:52
LEO抗辐射IC行业概述 - LEO抗辐射IC是专为低地球轨道航天器设计的集成电路,通过特殊设计和工艺抵抗太空辐射环境中的高能粒子效应,确保长期可靠运行[1] - 行业随着商业航天和卫星星座的快速发展而崛起,服务于低轨道卫星电子系统需求,兼顾性能稳定与成本效益[2] - 低轨卫星具备低延迟、低辐射、低成本特性,可与5G互补形成空天一体网络覆盖,需要多种抗辐射模拟IC产品[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球LEO抗辐射IC市场销售额达214.25百万美元,预计2031年达367.23百万美元,CAGR为8.5%(2025-2031)[8] - 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39.32百万美元占全球18.35%,预计2031年达75.24百万美元占比提升至20.49%[9] - 陶瓷封装产品预计2031年份额达74.62%,卫星应用2024年占比94.74%未来CAGR约8.58%[14] 市场竞争格局 - 国际前五大厂商(Texas Instruments、STMicroelectronics等)2024年占全球市场份额61.19%[10] - 中国前五大厂商(航天智装、航宇微等)2024年占国内市场份额64.95%[11] - 北美与欧洲作为传统生产中心技术积累深厚,中国企业加速国产替代[19] 行业驱动因素 - 低轨卫星通信需求增加推动抗辐射IC需求,LEO卫星提供低延迟高容量宽带连接[21] - 半导体技术进步提升抗辐射IC性能并降低成本,更多工艺和元器件可选择使用[21] - 国际标准完善和中国政策扶持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22] 技术发展趋势 - 抗辐射性能提升重点解决单粒子效应问题,需应对更高能粒子挑战[18] - 低功耗与小型化趋势明显,同步降压稳压器效率达95%,结合纳米技术缩小芯片尺寸[18] - 头部企业通过并购和技术合作强化优势,供应链向垂直整合方向发展[20] 卫星星座发展 - 卫星轨道和频谱资源具有排他性和时效性,星座建设存在明显先发优势[16] - SpaceX已申请4.2万颗低轨资源加速部署,中国申报864颗轨道资源未来将分批发射[16] - 中国计划部署超3.8万颗低轨卫星(如千帆星座),但高端芯片仍依赖进口[19]
Why AST SpaceMobile Stock Jumped This Week
The Motley Fool· 2025-06-29 08:50
AST SpaceMobile股价表现 - AST SpaceMobile股价本周五收盘较上周上涨7.4% 同期标普500指数上涨3.4% [1] - 股价盘中一度较上周收盘价上涨16.1% 但随后因估值担忧和融资公告回落 [5] 市场环境与行业动态 - 整体市场看涨情绪浓厚 主要受地缘政治风险缓和及美联储可能降息预期推动 [2] - 国防技术类股票受资金追捧 太空产业公司的国防应用前景引发市场关注 [2][4] 公司技术进展 - 与Fairwinds Technologies合作 首次演示非地面网络(NTN)战术卫星通信能力 支持标准移动设备高速数据传输 [5] - 测试突出网络在国防相关场景中的应用潜力 [5] 融资与资本运作 - 公司宣布回购2.25亿美元2032年到期的4.25%可转换债券 [6] - 同步增发104万股新股 并向可转债持有人直接发售945万股新股 每股定价53.22美元 [7] - 该操作将消除2.25亿美元债务 并节省6380万美元未付利息 [7] 分析师观点 - 美国银行首次覆盖给予中性评级 目标价55美元 隐含11%上涨空间 [8] - 分析师看好BlueBird卫星星座的市场潜力 但对销售增长前景表示担忧 [8] - 公司当前估值约为今年预期销售额的191倍 显示市场已计入强劲增长预期 [8]
这些赛道将诞生新首富?最新中国商业航天报告来了
创业邦· 2025-04-24 11:15
商业航天行业概况 - 中国商业航天企业集中在卫星制造(有效载荷、卫星配件为主)、地面设备(用户终端设备为主)以及卫星应用(通信、遥感、导航应用为主)领域,2014-2025Q1共有561家企业获得融资,其中上市企业120家 [3] - 2024年商业航天融资热度创历史新高,融资事件达138个,披露融资金额202.39亿元 [3] - 商业航天IPO进程受阻,2023年上市企业数量同比下降50%,2024年同比下降75%,2025Q1仅有1家企业上市 [3] 大国竞争与卫星互联网 - 低轨星座成为大国竞争关键领域,美国Starlink、俄罗斯"Sphere"计划、欧盟Iris²计划、英国C-LEO计划、中国星网(GW)和千帆星座(G60)计划争夺空天话语权,预计2040年全球太空经济价值达1万亿美元 [4] - SpaceX的Starlink已实现商业化应用,截至2025Q1累计发射8094颗卫星,2024年收入78亿美元(同比增长169%),活跃用户460万 [5]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机遇 - 中国在轨卫星数量约为美国的九分之一,已向国际电信联盟申请5.13万颗低轨卫星,卫星制造和发射领域将首先受益 [6] - 中国星座建设每年需发射数千颗卫星(总重超1000吨),当前运力不足未来需求的1/5,火箭回收复用技术可节省80%发射成本,亟待突破 [7] 区域分布与资本动态 - 北京、上海、深圳、成都、西安是商业航天企业聚集地,2014-2025Q1北京融资企业最多(160家),上海、深圳、成都均超30家,西安超20家 [7] - 2024-2025Q1卫星应用、火箭制造、卫星制造融资热度最高,卫星运营和火箭制造大额融资突出(如垣信卫星获67亿元融资) [7] - 2022-2025Q1商业航天并购集中在卫星应用领域(导航应用4家、遥感应用3家),披露总额40亿元人民币 [8] 投资机构与独角兽企业 - 方正和生投资(11家)、深圳高新投(9家)、中信建投资本(9家)、中科创星(9家)是2022-2025Q1最活跃的投资机构 [11][12] - 截至2025Q1商业航天领域有12家独角兽,集中在火箭设计总装(6家)和卫星设计总装(4家)赛道,2024年新增垣信卫星、微纳星空2家独角兽 [12][13] 未来投资方向 - 卫星制造、火箭制造与发射、地面设备制造、卫星运营、卫星应用是未来主要投资机会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