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稳定币

搜索文档
 6天前,全球又见证了一场“郁金香泡沫”的破裂
 虎嗅· 2025-10-17 07:37
 USDe脱锚事件概述 - 全球第三大稳定币USDe于10月11日凌晨在币安交易所价格从1美元暴跌至0.65美元,脱锚持续近两小时后逐步恢复,事件发生时其市值一度达140亿美元[1] - 此次脱锚的直接导火索是特朗普关于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0%关税的言论,引发全球风险资产抛售潮,比特币从12.2万美元暴跌至10.4万美元(跌幅超15%),加密市场短时间内蒸发市值近5000亿美元,并伴随约190亿美元杠杆强制平仓[9] - 脱锚主要发生在币安交易所,其他平台价格波动相对可控,这表明事件更多是"市场微观结构危机"而非稳定币体系性信任崩塌[13][14][15]   USDe的运作机制与风险根源 - USDe是一种去中心化算法稳定币,通过加密资产抵押和衍生品对冲维持锚定,其"合成稳定"机制依赖ETH现货与永续合约空单的动态对冲平衡[7][8][10] - 该稳定币通过正资金费率实施"无风险套利"策略,在牛市中收益率可达两位数,极端行情下年化甚至放大至50%,这种高收益诱惑是其快速走红的主要原因[3] - 算法稳定币的稳定性取决于市场流动性而非美元储备,当市场剧烈波动时,其抵押资产市值下滑、对冲空单可能爆仓,导致"算法锚定"体系遭受实质性冲击[8][11][16]   稳定币行业的信任本质与历史对比 - 稳定币试图解决加密资产剧烈波动带来的交易痛点,为加密世界提供相对稳定的计价单位和交易媒介,在逻辑上对应传统金融中的"结算层"[19] - 当前稳定币大多由私营企业发行,货币稳定不再由国家背书,而取决于企业的储备能力、运营透明度与市场信任,这种模式内核是"信任杠杆"[20][22] - 历史经验表明货币稳定依赖于兑现承诺的信任,从金本位崩溃到现代稳定币脱锚(如2022年TerraUSD崩盘蒸发逾400亿美元市值),都遵循"怀疑兑现能力即引发挤兑"的规律[21][23][28]   稳定币行业面临的核心挑战 - 储备可信度问题:稳定币根基在于"1:1储备"承诺,但储备真实性、构成和流动性常受质疑,如Tether曾被发现大量持有商票和债券而非现金[23][24] - 监管不确定性:稳定币处在监管真空地带,美国和欧盟正推动《稳定币监管法案》但尚未完善,这种灰色地带是风险滋生的温床[25][26] - 系统性风险隐患:恐慌性赎回可能迫使发行方抛售储备资产(如短期美债),进而扰动整个短债市场并触发链上金融体系的连锁清算[27][28]
 Messari 视角下的USDD 2.0:超额抵押与多链战略的成功实践
 搜狐财经· 2025-10-02 03:35
来源:中青看点网 PSM(锚定稳定模块)作为维持USDD价格稳定的核心机制,获得 Messari 重点评述。该模块支持用户 以USDT/USDC与以太坊USDD进行1:1兑换,依托套利机制有效维系锚定。Messari 强调,PSM 的套利 机制为 USDD 建立了稳固的价格锚,使其在二级市场始终维持在 1 美元附近,有力保障了流动性与用 户信心。 过去两个季度的流动数据进一步印证了PSM的核心作用:截至2025 年 9 月 8 日(尽管第三季度尚未结 束),用户以USDT/USDC 兑换 USDD的总量已从第二季度的11.5 亿美元增至 25 亿美元,环比增长 117%;同期赎回量从 12.4 亿美元增至 27 亿美元,环比增长119%。这表明 PSM 目前已能够有效应对大 规模需求波动,并通过套利机制将 USDD 维持在锚定价位。 Messari 分析,自2025年1月重新上线以来,USDD 2.0 协议展现出稳健的发展态势。截至 2025 年9月 初,其储备抵押品总价值峰值已超过 6.2亿美元,且始终高于USDD的流通供应量,严格保持超额抵押 状态,充分彰显出USDD强大的风险抵御能力与长期价值潜力。 在 ...
 正视美联储货币政策 新框架的影响
 搜狐财经· 2025-08-25 00:54
 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调整 - 美联储更新货币政策运行框架 对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目标做出新阐述 认为充分就业水平无法直接衡量且随时间变化 为就业设定固定目标不合适 价格稳定对经济至关重要 长期通胀率主要由货币政策决定 委员会可为通胀设定长期目标 [1] - 新框架取消针对低利率环境的特殊表述 回归灵活通胀目标制 放弃此前的"补偿性"通胀策略 传递降息是预防性行为而非激进降息的信号 [1] - 调整动因包括美国劳工统计局对近几个月就业数据史无前例修正 引发市场对就业数据可信度质疑 侵蚀美联储决策权威性 使框架调整带有显著被动性 [1]   决策环境的不确定性 - 决策依据面临稳定性 确定性和可预见性挑战 美国劳工统计局就业统计"事故"及潜在价格指数统计问题属于结果统计 需要人积极参与 技术和动机上存在数据失真确定性风险 [2] - 数字技术变革改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场景 拓宽信用货币使用范围和传导范式 货币政策传导速率和时空边界出现复杂彻底改变 美联储需基于数字技术流变特征调整适应性支持框架 [2] - 去中心化稳定币改变货币传导媒介和生态 以美元为支撑的稳定币抬高美联储跟踪分析货币在经济社会演进路径成本 增加货币政策对经济社会敏感适应能力难度 [2]   自由裁量权与政策独立性 - 新框架保留传统就业与通胀目标的互补性假设前提 无法割舍赋予委员会相对灵活的自由裁量空间 委员会打算在每年1月年度组织会议上审查原则并酌情调整 [3] - 自由裁量空间本质是主观性评估 缺乏真正确定性 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无法消除美国行政当局与美联储之间货币政策观点分歧 重塑美联储独立性需减少货币政策评估自由裁量权 [3] - 基于美元的稳定币使部分货币政策功能如币值稳定部分功能从美联储向美国财政部转移 侵蚀美联储对宏观金融全局把控能力及决策难度 击穿市场对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传统信仰 [2]   降息传导与全球影响 - 美联储非典型降息对全球金融市场影响较过往变化 因全球经贸体系重塑和重构雏形已显 降息传导结构将沿两个方向演进 美国新构建的经贸体系及美元稳定币航向浸润 [3] - 降息对全球市场松紧影响非雨露均沾 基于各国与美国经贸关系相关性及对美元为基础稳定币接受程度进行自发调节 [4] - 各方需针对全球市场变化特征做好风险迁移矩阵调整和风险缓释策略 中国需对美元跨境流动性更新压力测试模型 有效认识应对稳定币对国别货币和金融的冲击路径 方式和形态 [4]   央行政策框架反思与挑战 - 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调整带来受压下降息空间开启 更促使各国央行反思用相关性决策依据执行因果律判断的传统政策框架 [4] - 各国央行需面对新技术和新传导机制 迎应新决策环境的制度范式变革 这是新技术变革对各国央行提出的新挑战 [4]
 拆解《天才法案》:谁将分食2万亿美元稳定币蛋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5 22:00
 法案核心内容 - 美国首次在联邦层面为稳定币提供清晰法律框架 定义其为"支付工具"而非投资品 终结法律灰色地带历史 [1][4] - 法案明确稳定币发行人需为"受保存款机构"或"受监管非银行机构" 传统金融机构如摩根大通 高盛等获得天然优势 [9][10] - 非金融领域科技零售巨头如亚马逊 沃尔玛被限制发行稳定币 需通过严苛审核且数据使用受限 [12] - 中小创业团队因高合规成本将被迫退出市场 行业格局从技术创新者主导转向持牌金融机构主导 [13]   市场规模预测 - 花旗银行预测2030年全球稳定币市场规模将激增至2万亿美元 [1] - Web3基础设施市场规模预计从2018年500万美元增长至2033年550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38.7% [19]   主要受益方 - 传统华尔街银行如摩根大通 富国银行等可快速(120天内)获得审批 切入企业现金管理 跨境结算等业务 [10] - 持有信托牌照的金融科技公司如Circle Paxos Trust有望成为首批获得联邦稳定币牌照 [10] - Web3基础设施服务商如Alchemy Fireblocks将迎来550亿美元市场机遇 已服务摩根大通 Shopify等客户 [19]   商业模式变革 - 禁止将储备金用于商业票据投资 期限错配等操作 盈利模式转向数据服务或汇率衍生品 [17] - 强制月度审计披露要求使合规成本飙升 如Tether需从季度报告改为月度报告 [18] - 禁止向用户支付利息 直接冲击收益型稳定币市场(当前规模59亿美元 占比2.8%) [17]   国际玩家影响 - 全球最大稳定币USDT(1560亿美元规模)面临合规挑战 需调整含比特币等非合规资产(66亿美元贵金属+76亿美元比特币)的储备结构 [22][23] - 算法稳定币被暂时排除在许可框架外 美国财政部需一年内提交研究报告评估风险 [2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