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稳定币

搜索文档
正视美联储货币政策 新框架的影响
搜狐财经· 2025-08-25 00:54
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调整 - 美联储更新货币政策运行框架 对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目标做出新阐述 认为充分就业水平无法直接衡量且随时间变化 为就业设定固定目标不合适 价格稳定对经济至关重要 长期通胀率主要由货币政策决定 委员会可为通胀设定长期目标 [1] - 新框架取消针对低利率环境的特殊表述 回归灵活通胀目标制 放弃此前的"补偿性"通胀策略 传递降息是预防性行为而非激进降息的信号 [1] - 调整动因包括美国劳工统计局对近几个月就业数据史无前例修正 引发市场对就业数据可信度质疑 侵蚀美联储决策权威性 使框架调整带有显著被动性 [1] 决策环境的不确定性 - 决策依据面临稳定性 确定性和可预见性挑战 美国劳工统计局就业统计"事故"及潜在价格指数统计问题属于结果统计 需要人积极参与 技术和动机上存在数据失真确定性风险 [2] - 数字技术变革改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场景 拓宽信用货币使用范围和传导范式 货币政策传导速率和时空边界出现复杂彻底改变 美联储需基于数字技术流变特征调整适应性支持框架 [2] - 去中心化稳定币改变货币传导媒介和生态 以美元为支撑的稳定币抬高美联储跟踪分析货币在经济社会演进路径成本 增加货币政策对经济社会敏感适应能力难度 [2] 自由裁量权与政策独立性 - 新框架保留传统就业与通胀目标的互补性假设前提 无法割舍赋予委员会相对灵活的自由裁量空间 委员会打算在每年1月年度组织会议上审查原则并酌情调整 [3] - 自由裁量空间本质是主观性评估 缺乏真正确定性 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无法消除美国行政当局与美联储之间货币政策观点分歧 重塑美联储独立性需减少货币政策评估自由裁量权 [3] - 基于美元的稳定币使部分货币政策功能如币值稳定部分功能从美联储向美国财政部转移 侵蚀美联储对宏观金融全局把控能力及决策难度 击穿市场对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传统信仰 [2] 降息传导与全球影响 - 美联储非典型降息对全球金融市场影响较过往变化 因全球经贸体系重塑和重构雏形已显 降息传导结构将沿两个方向演进 美国新构建的经贸体系及美元稳定币航向浸润 [3] - 降息对全球市场松紧影响非雨露均沾 基于各国与美国经贸关系相关性及对美元为基础稳定币接受程度进行自发调节 [4] - 各方需针对全球市场变化特征做好风险迁移矩阵调整和风险缓释策略 中国需对美元跨境流动性更新压力测试模型 有效认识应对稳定币对国别货币和金融的冲击路径 方式和形态 [4] 央行政策框架反思与挑战 - 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调整带来受压下降息空间开启 更促使各国央行反思用相关性决策依据执行因果律判断的传统政策框架 [4] - 各国央行需面对新技术和新传导机制 迎应新决策环境的制度范式变革 这是新技术变革对各国央行提出的新挑战 [4]
拆解《天才法案》:谁将分食2万亿美元稳定币蛋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5 22:00
法案核心内容 - 美国首次在联邦层面为稳定币提供清晰法律框架 定义其为"支付工具"而非投资品 终结法律灰色地带历史 [1][4] - 法案明确稳定币发行人需为"受保存款机构"或"受监管非银行机构" 传统金融机构如摩根大通 高盛等获得天然优势 [9][10] - 非金融领域科技零售巨头如亚马逊 沃尔玛被限制发行稳定币 需通过严苛审核且数据使用受限 [12] - 中小创业团队因高合规成本将被迫退出市场 行业格局从技术创新者主导转向持牌金融机构主导 [13] 市场规模预测 - 花旗银行预测2030年全球稳定币市场规模将激增至2万亿美元 [1] - Web3基础设施市场规模预计从2018年500万美元增长至2033年550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38.7% [19] 主要受益方 - 传统华尔街银行如摩根大通 富国银行等可快速(120天内)获得审批 切入企业现金管理 跨境结算等业务 [10] - 持有信托牌照的金融科技公司如Circle Paxos Trust有望成为首批获得联邦稳定币牌照 [10] - Web3基础设施服务商如Alchemy Fireblocks将迎来550亿美元市场机遇 已服务摩根大通 Shopify等客户 [19] 商业模式变革 - 禁止将储备金用于商业票据投资 期限错配等操作 盈利模式转向数据服务或汇率衍生品 [17] - 强制月度审计披露要求使合规成本飙升 如Tether需从季度报告改为月度报告 [18] - 禁止向用户支付利息 直接冲击收益型稳定币市场(当前规模59亿美元 占比2.8%) [17] 国际玩家影响 - 全球最大稳定币USDT(1560亿美元规模)面临合规挑战 需调整含比特币等非合规资产(66亿美元贵金属+76亿美元比特币)的储备结构 [22][23] - 算法稳定币被暂时排除在许可框架外 美国财政部需一年内提交研究报告评估风险 [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