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品味
icon
搜索文档
乔布斯和杨振宁为啥都强调品味?我想在AI时代,品味才是制胜秘诀
搜狐财经· 2025-08-15 22:58
品味的概念与重要性 - "taste"在英文中既指味道、品尝等感官体验,也延伸为品味、审美和欣赏能力[1] - 乔布斯曾严厉批评微软产品缺乏品味,认为其模仿痕迹重且缺少文化内涵[2] - 品味不仅关乎审美高度,更决定发展方向,杨振宁强调学术研究需要清晰的taste作为判断基准[4] 品味的深层价值 - 物理学虽是客观研究,但杨振宁认为主观品味决定科学家对研究方向的判断力[4] - 爱因斯坦案例显示艺术修养(如音乐)能激发超越逻辑的想象力,这种跨界思维推动科学突破[4] - 成功者普遍具备强烈个性,而个性形成与品味深度正相关[7] AI时代的竞争差异 - 人类在计算效率、记忆存储等理性维度已无法与AI竞争[6] - 个人底层逻辑(世界观/价值观)由早期"输入"塑造,品味决定差异化发展路径[6] - 未来人类价值将体现在AI难以复制的领域:主观审美、精神体验和创造性品味[6]
AI月报:当AI包办一切,未来不是拼效率,而是拼“品味”
36氪· 2025-06-23 11:47
行业趋势 - 模型竞赛进入冷却期,AI发展重点转向产品化与生态整合,各大平台争夺用户入口、智能体标准和终端能力 [1][2] - 2025年被称为"智能体元年",关键词从"更大模型"转向"Agent"、"自主执行"、"连接器"和"委派编程" [2] - 商业模式从MaaS(模型即服务)转向RaaS(结果即服务),AI从成本中心转化为利润引擎,按实际产出或价值分成计价 [5][20][21][22] 技术演进 - 基础模型实现"操作系统级更新",新一代模型如GPT-4.5、Gemini 2.5 Pro具备"自我对话"和多步推理能力,思维方式接近人类 [4][5] - 开源社区推动模型认知能力升级,新增长时记忆、自我提升、目标分解等模块,实现从被动应答到主动思考的转变 [4][5] - 智能体(Agent)成为AI落地的关键载体,具备环境感知、自主规划、工具调用、数据连接和多步任务执行能力 [7][8][9][10][11][12] 应用场景 - 智能体重构人机交互模式,界面从"工具栏+菜单"变为"自然语言+智能执行",可自动完成跨平台复杂任务(如整合Google Docs/Gmail生成PPT) [10][11][12] - AI编程进入全面委派阶段,开发者角色从编码转向架构设计,AI可独立完成需求分析、编码、测试、部署全流程 [14][15][16][17][18] - 科技巨头加速布局智能体生态:微软Copilot Studio、百度心响App、字节跳动"扣子空间"等,推动AI向"数字员工"进化 [13] 性能表现 - Gemini 2.5 Pro在科学推理(GPQA单次尝试84%正确率)、数学(AIME 2025单次86.7%)等基准测试中领先 [3] - Claude 3.7 Sonnet在多次尝试任务中表现优异(数学AIME 2025多次尝试93.3%,科学GPQA多次尝试84.8%) [3] - 代码生成领域OpenAI模型单次尝试通过率74.1%,LiveCodeBench v5测试中Grok 3 Beta多次尝试达79.4% [3] 职业影响 - 人类核心竞争力转向品味、判断力和方向感,工程师需从"实现者"转型为"问题定义者"和"AI团队管理者" [25][26][27] - 工作组织方式重塑,人类角色更接近"指挥官",负责目标设定、结果审核和战略规划,而非具体执行 [13][18][28] - 编程价值重心从编码技能转向产品设计、系统架构和决策能力,AI接管重复性工作释放人类创新潜力 [18][25]
AI创业最大的壁垒是什么?
虎嗅· 2025-06-10 14:29
核心观点 - AI时代中"品味"成为差异化竞争的核心要素,当生产不再稀缺时,产品品味成为新的稀缺资源 [3][36] - 顶级公司通过上万个一致性决策构建产品品味,形成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20][35] - 品味体现在产品细节、企业文化、销售策略等全方位决策中,需付出高昂代价才能实现 [11][14] 产品设计中的品味体现 - Stripe通过人性化错误提示(如"这张卡号好像不对")提升开发者体验 [6] - Spotify采用"伪随机"算法避免连续播放同歌手歌曲,优化用户体验 [6] - Notion通过悬停式拖拽手柄(六圆点设计)保持界面简洁 [6] - 产品品味表现为精准判断功能取舍与细节打磨的能力,决定产品理念传递效果 [7][10] 公司运营与决策机制 - 品味驱动型公司需坚持原则拒绝短期机会,如Datadog拒绝客户分层权限需求以保持协作理念 [22] - 早期销售团队行为准则将内化为公司文化,影响长期发展路径 [21] - 创始人需通过审核机制确保决策一致性,招聘能带来倍增效应的复合型人才 [25] - 内部测试需关注用户感受而不仅是功能,追踪"愉悦债务"完善细节 [26] 市场策略与竞争壁垒 - 高品味市场推广尊重受众智力,如Datadog激进但有条理的销售策略 [25] -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如10个替代品并存),品味成为关键差异化因素 [34] - 低转换成本或非直接用户采购的场景中,功能优先级可能高于品味 [33] - 产品一致性会强化市场进入策略,如Notion选择视频内容匹配产品动态特性 [18] 人才与文化构建 - 顶尖人才倾向加入重视工艺价值的团队,形成人才红利效应 [35][27] - 工程师需直接接触用户以理解打磨细节的重要性 [27] - 品味通过创始人主导的学徒制传承,需数千小时实践积累模式识别能力 [28][30] - 团队形成共享质量标准词汇,通过拒绝降低标准来提升整体水平 [31][38]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AI技术使功能复制门槛降低,产品体验成为最终壁垒 [36] - 品味回报具有复合效应:早期用户容忍功能缺失,口碑成为增长动力 [35] - Salesforce和Workday证明在特定市场条件下,功能可弥补品味不足 [32][33] - 行业每隔三周洗牌时,坚守愿景比盲目追逐新技术更能建立长期优势 [12]
好的 founder 都懂的道理:taste 才是 AI 创业最大的壁垒
Founder Park· 2025-06-04 22:00
AI时代的产品品味核心观点 - 当生产不再稀缺时,品味成为新的稀缺资源,决定产品差异化竞争力 [2] - 顶级创始人将品味视为可积累的竞争优势,渗透至代码、企业文化和股权结构等层面 [5] - 品味是上万个协同决策的复合效应,功能可复制但品味难以模仿 [4][12] 品味的本质与价值 - 真正的品味需付出代价:拒绝市场规模翻倍的功能、优化用户不易察觉的细节、选择更难的技术路径 [7][8] - Stripe通过人性化错误提示(如"这张卡号好像不对")体现对程序员熬夜场景的洞察 [5] - Spotify采用"伪随机"算法避免同歌手歌曲连续播放,符合用户心理预期而非数学随机 [5] - Notion悬停式拖拽手柄设计(六圆点)比传统三条横线菜单更显精致克制 [5] 品味与产品开发实践 - 快速迭代中保持品味可提升可持续性,减少返工和方向调整时间 [9] - 初创公司需在用户引导流程、功能取舍等海量决策中保持一致性 [11] - 产品精细度常胜过功能堆砌,完成度高的产品更易获"企业级"标签 [12] - Linear候补名单高转化率源于像素级专业感,Figma协作光标成用户话题点 [14] 品味在商业拓展中的应用 - 早期销售团队需像工程师打磨代码般雕琢话术,拒绝不适合的客户 [13] - Datadog坚持拒绝客户深度权限需求以维护协作理念,体现战略定力 [15] - 高品味GTM尊重受众智力:Datadog激进拓客但每次接触都提供价值 [16] - 低品位表现包括敷衍邮件轰炸、过时PPT模板及销售代表产品认知不足 [16] 规模化品味的系统方法 - 创始人需审核早期用户决策以确保一致性,充当产品"调音器"角色 [18] - 招聘复合型人才(如懂编程的设计师)弥合愿景与执行鸿沟 [19] - 追踪"愉悦债务":完善加载动画、错误提示等细节累积品牌资产 [19] - 工程师接触用户可培养直觉,10%体验提升值得10倍努力 [20] 品味的局限性及回报 - Salesforce(2500亿美元估值)证明在转换成本高或买方非直接用户时,低品位产品仍可成功 [23] - 品味回报具即时性:早期用户原谅功能缺失,顶尖人才主动加入 [24] - AI时代功能易被复制,但产品使用体验的差异化难以模仿 [24] - 品味通过志同道合者形成"共谋",在拒绝降低标准中提升整体水平 [25]
AI时代的碎碎念
创业邦· 2025-05-06 11:41
AI搜索能力 - 国内头部AI产品通过第三方接口实现搜索联网能力,可以跨越常见404屏障获取海外最新科技和知识类信息[6] - 技术、科研及出海相关业务人群会更快转向AI搜索,娱乐休闲类搜索需求短期内变化不大[8] DeepSeek的影响 - 激活全民使用AI应用热情,带动行业头部服务商用户数据和频次激增[11] - 激活算力平台托管服务市场,算力平台在云服务中占比持续提升[12] - 激活国产芯片应用场景,某知名国产芯片在DeepSeek跑通后订单激增[13] - 国产芯片在推理上与英伟达差距不大,性价比更高[13] - 激活北美AI巨头,促进行业快速迭代[18][19] - 激活国内AI领域投资,风险投资人开始追逐AI研发团队[20] - 激活多地政府反思政策,希望打造本地科技创新品牌[21] AI应用出海 - 中国AI团队出海表现强劲,DeepSeek霸榜,monica、Dify等增长迅猛[25] - 出海团队多选择收费盈利模式,放弃国内市场原因包括竞争激烈和合规风险[25] - 中国团队出海面临国内外双重合规要求,需谨慎对待[27] AI时代竞争优势 - AI味可能影响用户体验,如游戏公司使用AI绘图让玩家感觉不值[29] - 在AI时代保持竞争优势需要培养品味,包括对设计和产品体验的感知能力[30] - 需要培养下一代理解好产品和好设计,才能在AI时代脱颖而出[30]